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分值:100分 时间:90分钟)
选择题(共40小题 每小题1.5分 共60分)
1.下列农具最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 )
A.骨耜 B.石犁 C.铁犁犁冠 D.耧车
2.古代民谚“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这句话最能反映 ( )
A.封建社会以农为本 B.种地获利更大C.自然经济无需商业D.封建统治者重本抑末
3.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据此推断这种职业
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 )
自耕农·地主 佃农 雇佣工人 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关中地区 D.明代江南地区
4.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艺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
A.商周——铁器 唐宋——陶器 明清——瓷器
B.商周——漆器 唐宋——青铜器 明清——瓷器
C.商周——青铜器 唐宋——瓷器 明清——棉布
D.商周——玉器 唐宋——漆器 明清——玻璃
5. 康熙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6.图3显示:鸦片战争前,中国某沿海城市的港口有许多外国
船只往来,岸上有许多外国商馆,商馆前的广场上,美国、
英国等国家的国旗迎风飘扬。这个城市应当是( )
A.上海 B.北京
C.香港 D.广州
7."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这句话反映的现象是( )
A 棉布保暖性好,可以御寒 B 棉布因其实用性广为流行
C 棉布完全取代了丝织品的地位 D 棉布功劳大于丝织品
8.明朝小说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昔有一人,姓韦名德,乃福建泉州人氏,
自幼随著大亲,在绍兴府开个倾银铺儿。那老儿做人公道,利心颇轻,为此主顾甚多,生意
尽好。不几年,攒上好些家私。”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朝时期( )
A.福建当地人谋生困难B.闽商控制金融领域 C.商品经济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9、第一次提出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时代是( )
A.战国 B.西汉 C.中唐 D.明清
10.商帮是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自发组成的区域性商人群体。商帮涌现反映了哪一时期商业发展的情况?( )
A.汉代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11.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Cod)、荣誉(Glory)、
黄金(Go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①对黄金的狂热追逐 ②向海外传播基督教③开发土地资源④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的转折。这一“转折”主要是指( )
A.使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
B.世界各民族的历史开始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C.人类社会开始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
D .欧洲逐渐成为全球的经济中心
13.在工业革命中,最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是 ( )
A.工场 B.工厂 C.公司 D.企业
14.19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进入垄断阶段,“垄断”的本质是( )
A.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的高度发展 B.生产规模巨大、资本高度集中
C.消除了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 D.托拉斯组织的普遍出现
15.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移至( )
A.地中海沿岸 B.大西洋沿岸 C.莱茵河流域 D.红海沿岸
16.至20世纪初,“外货风行,土布渐归淘汰”,洋布战胜土布,最根本的武器是 ( )
A.洋布外观漂亮 B.洋布广告充斥 C.洋布引领时尚 D.洋布价格低廉
17.在1912——1919年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状况是 ( )
A.重工业发展迅速 B.轻工业发展迅速
C.民族工业独立发展 D.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18.某人征婚广告称:“(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须识字者;(三)男死后,女可再嫁;
(四)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据所学知识,可判断此则广告在中国最早有可能出现( )
A.鸦片战争后 B.辛亥革命后 C.五四运动后 D.新中国成立后
19.近代以来,跪拜、作揖等礼节被鞠躬、握手取代,主要反映了( )
A.中华传统文化逐渐淡化 B.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
C.平等自由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D.辛亥革命根除了封建思想
20.中国近代企业中“近代”二字的含义,主要指的是( )
A、机器生产 B、受外商企业的刺激而兴起
C、由私人投资兴办 D、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21.19世纪70年代初,有人作诗云:“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诗中所提到的“纸”是 ( )
A.传单 B.信件 C.报纸 D.电报
22.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企业代表新的生产方式,它的发展是曲折的。图2出现B处这一发
展高峰的最重要原因是( )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企业发展曲折图(图2)
A.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B.全国性抵制洋货运动
C.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封建专制统治被推翻
23.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素材主要有:“从工场到工厂”、“火烧圆明园”、“洋务运动”、“逐渐缩小的世界”等,其所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晚清政府的自救 B.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C.工厂制度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D.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24.16至18世纪海上霸权转移的正确顺序是( )
A.西班牙→荷兰→英国 B.西班牙→法国→英国
C.葡萄牙→西班牙→英国 D.荷兰→法国→英国
25.1929—1933年发生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26.有人说,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政府职能发生重大转变,从传统的“小政府”向“大政府”转向。这表明了( )
A.美国总统的权力开始超越国会 B.罗斯福开始放弃自由资本主义制度
C.开始实行计划体制来管理国家的经济 D.加强了政府调控干预经济的职能
27.20世纪50年代,揭开苏联改革序幕的是 (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28.右图漫画题为《片面的经济》,反映了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的
国民经济状况。最能表现该状况的是( )
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军事工业遥遥领先
C.民众衣食住行先进
D.经济体制艰难调整
29.引发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直接因素是( )
A.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B.供给和需求的矛盾
C.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30.下列有关于福利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福利资金由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三部分组成
B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种类繁多,覆盖面广
C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D福利政策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31.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与美国、印度的钢和电产量的比较(人均)见下表。鉴于表中
所反映的情况,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决定要 ( )
中国(1952年) 美国(1950年) 印度(1950年)
钢产量 2.37公斤 538.3公斤 4公斤
发电量 2.76千瓦时 2949千瓦时 10.9千瓦时
A.超过印度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追赶美国 D.重点发展轻工业
32.田汉诗云“枝干横斜叶半黄,漳州炉焰对斜阳。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A.颂扬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巨大成就
B.反映了大跃进时期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C.反映了人民群众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大跃进运动中
D.展现了十年探索时期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33.据右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4.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逐步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格局,其正确顺序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
D.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35.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实行公司制、股份制 B.发展乡镇企业
C.增强企业活力 D.取消人民公社化体制,实行乡镇管理
36.“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
A.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B.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北美自由贸易区中以美国为主导
37.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 )
A.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 B.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C.实现了无壁垒的自由贸易 D.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
38.二战后,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是①联合国②世界银行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④关贸总协定(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9、2011年3月,日本发生的9级大地震及海啸,并由此引发了核危机,不仅重创了日本,而且波及了全球经济。这一现象说明了( )
A.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B.经济全球化导致贫富分化更加严重
C.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日趋失衡 D.经济全球化带来经济风险的全球化
40.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
要的……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这个“第三种力量”就是( )
A.第三世界 B.联合国 C.欧共体 D.独联体
材料解析题(41题12分;42题14分;43题14分 共4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材料二 有关罗斯福新政的一组图片
蓝 鹰 标 志 田 纳 西 工 程
材料三 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
——列宁《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
(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2分)材料二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哪些内容?(2分)
(2)据材料三回答当时苏俄实行什么经济政策?(2分)这一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3)通过对上述材料的阅读,你对计划和市场有什么认识?(3分)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底 1956年底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材料二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20世纪60、70年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三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20世纪80年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四 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将“中国现代化之路”划分为三种模式,并制作了下表。
“中国现代化之路”大事年表
阶段 时间 事件 现代化模式
第一阶段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
1895—1898年 维新运动
1911—1912年 辛亥革命
1915—1919年 新文化运动(前期)
第二阶段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953—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第三阶段 1978年至今 改革开放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52年到1956年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2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
(2)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所描述的历史现象?(2分)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历史现象发生根本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2分)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2分)
(3)结合材料四概括指出表格中二、三阶段所对应的现代化模式。(4分)
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 “本协议缔约方,认识到在处理其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关系时,应当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同时考虑根据持续发展的目标而有效地使用世界资源,寻求既保护和维持环境又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各自需要和利益的方式加强这样的措施;进而认识到需要积极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享有一个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份额;热切希望达成互惠和互利的安排,大量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歧视性待遇……。”
——《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材料三 毫无疑问,中国入世谈判是多边贸易体制史上最艰难的一次较量,在世界谈判史上也极为罕见。自1986年7月10日中国正式向WTO前身——关贸总协定(GATT)递交复关申请起,直到2001年12月11日,中国才正式成为WTO的成员。……中国的“入世”是改革开放 20多年来的第一等大喜事。我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将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加速我国社会转型,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入世”也有令人担忧之点,在同新自由主义的较量中,社会主义还处于弱势地位,中国有丧失独立的工业体系之虞;“三农问题”可能火上浇油,可能带来失业人口增加;为腐败增添土壤。
――《中国人的WTO心灵史》、《入世的喜与忧》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代表当今世界的哪三大重要组织?(3分)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什么趋势?(2分)
(2)材料二中的哪一句话最能体现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2分)它的成立与经济全球化之间是何关系?(2分)
(3)据材料三指出入世历程如此艰难,中国为什么还要加入?(2分)就材料三作者对入世的担忧,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3分)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分值:100分 时间:90分钟)
选择题(共40小题 每小题1.5分 共60分)
1---5 CADCC 6—10 DBCAD
11—15 CBBBA 16—20 DBBCA
21—25 CCDAB 26—30 DBABD
31--35 BBBAC 36—40 ABDDC
材料解析题(41题12分;42题14分;43题14分 共40分)
41.参考答案(12分)
(1)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2分)
内容:调整工业生产(《工业复兴法》)、举办公共工程。(2分)
(2)政策:新经济政策(2分)。
影响:a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打下基础;b改善工农联盟,巩固苏维埃政权。c为苏联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3分)
(3)认识: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而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资本主义可以有计划,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3分)
42、参考答案(14分)
(1)变化: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到社会主义公有制占据主导。(或者:私有制成份比例逐渐
减少,公有制比例逐渐增多并占主导地位)(2分)
原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2分)
(2)原因:人民公社体制,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2分)
关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2分)
说明:生产关系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发展水平。(2分)
(3)模式: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4分)
43.参考答案(14分)
(1)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欧洲联盟。(注意顺序3分)
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2分)
(2)体现:“达成互惠和互利的安排,大量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歧视性待遇。”(2分)
关系:推动经济全球化,表明经济全球化进程取得了实质性进展。(2分)
(3)原因:能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加速我国社会转型;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2分)
建议:a振兴民族工业,加强国有企业改革,鼓励科技创新,改善经济结构,提高综合国力;b关注民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c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3分,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