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四单元 测试
(150分钟,150分)
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阳光明媚(mèi) 游说(shuì)
雏菊(chú) 撰写(zhuàn)
B.婆娑起舞(suō) 焚烧(fēn)
嬉笑(xǐ) 弄堂(lònɡ)
C.步履蹒跚(lǚ) 凋谢(diāo)
窒息(zhì) 执拗(niù)
D.豁然开朗(huò) 拷绸(kǎo)
祈祷(dǎo) 翌年(yì)
答案 B
解析 B项中有两处错误,“焚”应该读“fén”,“嬉”应该读“xī”。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良宵 褴褛
坐收鱼利 记忆犹新
B.婆娑 摒弃
委曲求全 万念具灰
C.宽敞 惺松
沧海一粟 立杆见影
D.荒僻 祷告
金榜题名 怨天尤人
答案 D
解析 A项鱼—渔;B项具—俱;C项杆—竿。
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把电视剧的生产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走一条生产——市场——播出——盈利——再创作的良性循环的路子。
B.造成这种事故的原因,公司领导认为主要有两个:一、具体施工单位对安全问题不重视,只抓生产进度,不抓安全;二、具体操作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C.在鄂西大山的半个多月里,将士们不论是行军还是宿营,都能听到老虎、豺狼、野猪、豹子……及其他野兽的叫声,已经习以为常。
D.大妈常抱怨自己的记性不好:“我现在有一个毛病,就是站在电梯旁边的时候,总是忘记了自己是要上楼呢,还是要下楼。”
答案 C
解析 C项中省略号与“及其他野兽”重复。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罚工钱就是减少他们的利润,停生意不仅不能赚钱,还要贴她二粥一饭,于是带工头不假思索地就爱上了殴打这办法。
B.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心动魄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C.在举国欢庆“东方红”的时候,中国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提出一鼓作气载人飞天。
D.“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飞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它意味着中国人“摘星揽月”已为期不远了。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极大。应改为“惊天动地”。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国正在酝酿在条件成熟的部分大中城市试点设立少年法院,以便进一步提高并完善少年司法制度和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水平。
B.联合国医疗署的官员警告说,中国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制止艾滋病的传播,否则不采取紧急行动,今后10年里还会有1 000万人成为艾滋病感染者。
C.刘和珍不仅在执政府门前中弹倒地了,杨德群也中弹倒地了,甚至张静淑在救扶她们时也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
D.人文精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课文之中,就在师生们共同的品读活动之中,就在我们用心发现和呵护的情境之中。
答案 D
解析 A项搭配不当,应为“提高对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水平,完善我国的少年司法制度”;B项“否则不采取紧急行动”赘余;C项语序不当,应把“不仅”放在“刘和珍”之前。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道山如屏,溪水如歌,鹅卵石铺就的古道,将你带入古老意境的同时,也将你引到了爱莲堂前。________,大多是周敦颐和他的两位优秀后裔鲁迅、周恩来的名言警句。伫立堂中,你会情不自禁地去寻觅三位优秀周氏奇人间千丝万缕的牵系。
①大门旁一副“心传承孔孟,道学启程朱”的对联
②一副“心传承孔孟,道学启程朱”的对联刻在大门旁
③言简意赅地道出源远流长并对后世有极大影响的周子理学
④言简意赅地道出周子理学的源远流长和对后世的影响
⑤堂中悬挂着好些字画,争奇斗妍的字画中
⑥堂中悬挂着好些字画,这些字画争奇斗妍
A.①④⑥ B.②③⑥ C.②③⑤ D.①④⑤
答案 D
解析 本题应根据选项的落脚点和语境的关系判定选项。本段语境“来到爱莲堂前”,这一落脚点决定后面必接“大门”,第一句选①,可排除B、C两项。⑤的落脚点“争奇斗妍的字画中”,正好接后语境的“大多是……”,排除A项。
二、阅读鉴赏(6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7~13题。(25分)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关横亘在中国科学家面前:载人飞船上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和工作环境。尽管有国外可供借鉴的经验,但对于中国航天人来说,这一切,几乎是从零开始。
飞天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开始,中国航天人在短短7年时间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一道道难题:在北京建立了航天员培训中心;研制出了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建立了体现尖端和前沿科技集成的飞船应用系统;新建成了载人飞船发射场、陆海基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网和飞船着陆场。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飞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它意味着中国人“摘星揽月”已为期不远了。
仅仅三个月后,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载人飞船“神舟”二号的发射也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神舟”二号飞船为全系统配置的正样飞船,可以说是载人飞船的“最完整版本”,各种技术状态与真正载人时基本一样。
2000年1月9日,在新的一年刚刚到来的时候,“神舟”二号发射成功,这是“飞天”故乡对人类又一个新纪元的最高致意。美国一家报纸发表评论说,“这一成就,使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中国古老的飞天梦想将不仅仅是传说,中国航天员上天的日子又进了一大步。”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9个月后的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在低温严寒条件下发射成功。“神舟”飞船四战四捷,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的奇迹,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的重大突破。特别是“神舟”三号、四号在全载人状态下连续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具备了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能力。
进入新的一年,整个中国都在期盼着这一时刻的早日来临。
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刻终于到来了。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六百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
9时10分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
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国航天人在“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后克服的困难的一项是(3分)( )
A.在北京建立了航天员培训中心,研制出了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
B.建立了体现尖端和前沿科技集成的飞船应用系统。
C.建成了载人飞船发射场、陆海基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网和飞船着陆场。
D.研究出了国际一流的载人航天技术。
答案 D
解析 D项文中并无此信息。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神舟”一号的发射成功意味着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实施的开始。
B.“神舟”二号飞船是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载人飞船。
C.“神舟”二号各种技术状态与真正载人时基本一样。
D.“神舟”三号、四号与“神舟”二号一样,均是在载人状态下的发射。
答案 A
解析 A项“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实施的开始”不是以“神舟”一号的发射为标志的。此前的一些研究性、建造性工作都是在实施这一计划。
9.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个国家经济力量的雄厚与否,直接影响着这个国家科技的发展。
B.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也为中国航天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C.“神舟”一号的发射成功为其后的飞船发射积累了丰厚的经验。
D.“神舟”系列飞船均在冬季发射,这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气候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答案 D
解析 D项中关于发射的时间与发射中心所在地的气候有一定关系的推断是正确的,但“神舟”系列飞船并非都是在冬季发射的。如“神舟”三号的发射时间为3月25日,应是春季。
10.最后一关,既然“有国外可供借鉴的经验”,为什么还说“几乎是从零开始”?(4分)
答案 国外可供借鉴的经验是极端粗略的,是表面的,真正关键的技术都是保密的,我们只能自力更生,自己研究。
11.作者是如何说明“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的?(4分)
答案 用数字列举法。如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开始,中国航天人在短短7年时间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一道道难题;如“神舟”一号到五号的相继成功发射等,都有力地说明了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
12.引用美国一家报纸的评论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 美国是航天大国,引用该国报纸的评论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另外,所引“中国古老的飞天梦想将不仅仅是传说”又紧扣文题。
13.文章集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在哪儿?为什么这么说?(4分)
答案 文章集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最后一句:“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饱含感情,高度概括了中国“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历史意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8分)
对话于丹
上海,兰馨大戏院。
幕落,又起。昆曲《长生殿》首次在现代舞台上全貌呈现,华美精致,似600年的梦。
台下,于丹微微仰着头,手指在膝盖上轻盈敲击,双目晶亮,是永恒的蓦然心动。
曲终,于丹雀跃着见到了饰演唐明皇的蔡正仁和饰演杨贵妃的张静娴,捧上鲜花,还有敬意。
不久前,于丹在央视讲昆曲,将这古老艺术演绎出另一番美丽。
而对话于丹,就在《长生殿》落幕之后……
解放周末:问题是今天还有多少人知道昆曲,许多事物是人们经过接触后不喜欢,而昆曲在今天不被喜欢的原因,可能就是没有机会接触。
于丹:一步之遥,却没有机缘跨进去。
解放周末:至少,您的阐述或许为观众提供了某种跨越“一步之遥”的可能。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似乎正越来越因对物质、对利益的关注,而被阻隔在这些“可能”之外。
于丹:我觉得,在今天这个时代,人们缺乏一种生命对社会承担之后的轻盈潇洒。
解放周末:您是说需要给生活一点审美。
于丹:我很喜欢这个说法。不过,我们需要“给”生活吗?其实生活里面处处都蛰伏着美。我们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有一句话说得地道:山坡上开满了鲜花,但在牛羊的眼中,那只是饲料。
解放周末:这个道理浅显又深刻啊。
于丹:这个世界上缺少鲜花吗?满山遍野。可是我们今天的社会,越来越鼓励牛羊的眼光。牛羊说那是饲料,因为饲料是有用的,是可以充饥的,用今天的标准来说,它是可用“功利”来衡量的。
解放周末:“功利”不应该是唯一的眼光标尺。
于丹:一个人本着物质化的眼光,去找到世界上一种有用的价值,或许不应该受到很多贬斥,这也是人生的一种价值,但令人遗憾的是,越来越多的家长让孩子从小弹钢琴、练舞蹈,已经不是为了培养艺术才能或者修炼气质,弹钢琴是为了考级,跳舞蹈是为了加分。孩子学这些东西的时候,不是作为鲜花接受的,而是作为饲料接受的。我总是在想,怎么能让今天这样一个繁华的世界多一点审美的眼光,而不是牛羊的眼光;人们能纯粹地看到一些用来欣赏的鲜花,而不是用来充饥的饲料。这需要一种素质,但更多的是需要一种勇气。
解放周末:人要超越功利是需要勇气的。在您看来,是什么使得社会上充满着牛羊的眼光?
于丹:只有当你的生命足够富足,不需要把它转化成饲料,你才可以欣赏它,对吧?这个富足,除了物质上的,还需要我们有足够的生命的勇气,来让自己的生活有诸多格局。我们今天其实是缺少了一种超乎功利的生命的深情。这种深情不表现为一种外在的、狂热的、趋同的追逐,而表现为内心的一种从容悠游,一往情深。古人有一句话说:人无癖不可交。一个人没有点癖好的话,就不能交朋友。有人就迷石头,有人就爱集邮,当人一旦像个孩子一样去痴迷于一样东西的时候,他的性情是天真的。我们爱什么,这不重要,不止一个昆曲。这个世界上可以让人去痴迷的东西有很多。人去爱一点东西,会有赤子之心,而这种赤子之心是我们的一种救赎。
解放周末:牛羊的眼光,让人急功近利,人与人之间少了些许宽容和理解。而审美的眼光,让人多了赤子之心,去完成对生命的一种救赎。
于丹:我们今天的心为什么不柔软、不宽容了呢?就在于,我们生在一个笃信科学的时代,已经不信任童话了。我不是反科学,我觉得人如果能在享受高科技的同时,不失去梦幻的能力,人生才是完美的。就像你问孩子,冰雪化了以后是什么?按科学的答案他说化成水,你要给他分,但按童话的答案,他说化成了春天,你不能判他错。我们今天有没有一个可能,完成科学与童话的多选题?
14.开头部分写了兰馨大戏院演出昆曲《长生殿》的盛况及于丹的表现,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
答案 ①说明昆曲这一古老艺术自身的美丽。②说明于丹与昆曲的联系,引出访谈内容,为下文作铺垫。
15.纵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6分)
答案 ①昆曲在今天为什么不受欢迎。②于丹对昆曲的阐述能否为观众提供机缘。③人们是否需要给生活一点审美。④是什么使得社会上充满着牛羊的眼光。⑤怎样才能使人们具有审美的眼光。
16.采访者提出“昆曲在今天不被喜欢的原因,可能就是没有机会接触”,于丹是否同意该观点?请简述理由。(4分)
答案 不同意。于丹认为,人们缺乏一种生命对社会承担之后的轻盈潇洒,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缺乏一种素质,一种勇气。
17.于丹认为,一个人应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多一点审美的眼光?(4分)
答案 ①有足够的生命的勇气,让自己的生活有诸多格局。②有一种超乎功利的生命的深情,内心从容悠游,一往情深。③要有痴迷的性情,要有赤子之心。
1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①,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 ①我家襄水曲:孟浩然是襄州襄阳人,这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地域。曲,即水道迂曲的地方。
(1)分析这首诗起句“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的表达作用。(5分)
(2)结句“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表达了怎样的意味?(5分)
答案 (1)有两个作用:一是开门见山,点出“早寒江上”的题意;一是为全诗营造气氛。“木落”呈现萧条之意,“雁南度”引发思乡之意,“北风”展示悲凉之意。开篇即将怅惘、迷茫、悲怆的情绪表现出来,构成了全诗的总基调。(2)“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是说“想问一问出路在哪里,但水天漫漫不知所往”。这两句诗将漂泊的旅人的孤独、辛酸,找不到归宿,不知道归期的凄惶心绪表现得颇具感染力。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9~20题。(10分)
据路透社报道,北京时间17日凌晨,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结束了5天的太空飞行之后于内蒙古安全着陆,两名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自主走出舱门。路透社发表文章称,当“神舟”六号成功返回时,中国的民众欢腾一片,爱国热情更加高涨,都为标志中国技术强国地位的这次“神舟”六号发射返航行动的成功而欢欣鼓舞。
两位航天员着陆后身体健康,他们在飞船中绕地球飞行了76圈,这次“神舟”六号安全返航堪称中国在航天技术领域的又一大突破。飞船这次的实际着陆点距离预定着陆点仅相差1公里,两位航天员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在聂海胜的家乡,当地民众点燃焰火并表演了传统的中国狮舞以示庆祝。费俊龙的母亲在得知儿子安全返回后激动得流下了热泪,他的父亲则连声高呼“祖国伟大”。
在飞船着陆之前,中国民众的爱国热情已经是异常高涨,“神舟”六号这次120多小时的飞行可以说备受民众关注,最大程度地激发了由衷的爱国热情。中国高层领导人都在位于北京的航天控制中心观看了这次“神舟”六号着陆,人大委员长吴邦国宣读了贺电,称这次“神舟”六号行动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显示了中国的经济、技术以及国防实力,并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凝聚力。
2003年10月,中国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绕地球飞行了14圈,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人,也使得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外第三个有能力送航天员进入太空的太空俱乐部成员。
中国的航天计划雄心勃勃,但整个“神舟”项目的研制成本仅为美国航空航天局2005年预算的一小部分。对此,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授、一直关注中国航天计划的安东尼·科蒂斯表示,“诸如‘神舟’六号这样成功的航天项目增强了中国民众的凝聚力,让民众对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潜力更加充满信心”。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使用其日益可靠的“长征”运载火箭将50多枚卫星送入轨道,其中包括为多家外国客户运送的卫星。
19.围绕“神舟”六号事件,这则新闻报道了哪些内容?(5分)
答案 航天员着陆的情况;中国民众的爱国热情;中国领导的关注;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国际地位,等等。
20.请给这则新闻报道拟个标题(在20字以内)。(5分)
答案 “神舟”六号成功返回,中国民众热情高涨
三、语言表达(11分)
21.在“卡特里娜”飓风期间,《时代花絮报》和《太阳先驱报》坚持对灾情展开深入详细的报道,获得了第90届普利策大奖中分量最重的公共服务奖,以下是普利策的颁奖词——
勇敢、全面地报道了卡特里娜飓风,给受灾读者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生命线。
对卡特里娜飓风灾难进行史诗般、多层次的报道,使得报纸在服务一个水淹城市中发挥了非凡作用。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也是一篇相当出色的新闻稿,也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大奖,请为这篇新闻写一段颁奖词。要求在60字以内。(4分)
答案 示例:架设一座沟通现实与历史的桥梁,在阳光明媚的现实中,替那些无辜的冤魂呐喊:忘记会导致历史的重演!
解析 本题考查仿句,但又不同于以往的仿写句式的考查。这里既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洞察力,抓住课文的核心价值,又要求学生关注现实。颁奖词是近年来媒体上常见的一种表达形式,要求语言精炼而深刻。
22.请你依照横线前的分句,在横线上仿写两句话,使得语意连贯。(4分)
在一个名叫地球的星体上,有一种名叫人的生物发明了房子。他们把大自然关在门外,却对着窗户和电视观察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他们彼此用墙进行隔离 却通过电话进行联系 他们装上了防盗门 却像个贼一样透过猫眼向外窥视
23.针对下面两种情形,用一句话写出你自己的看法,不超过40个字。(3分)
(1)早晨,上班高峰,总会有几个精神矍铄但步履略显蹒跚的老人晨练归来,吃力地挤上公共汽车。于是,第一个发现身边站着老人的年轻人毫不犹豫地起身让座,紧接着邻近的几个年轻人也都自觉地让出座位,老人们满意地道谢落座,车厢里一片暖意融融……
(2)有时,并不是上班高峰,车上也不是很拥挤,只有一两位白发老人上车,而最靠近老人的座位上的年轻人却不知何时已闭上眼睛“熟睡”了,于是,你会发现那附近座位上的人或把头靠在车窗上,或低垂着头,几乎都在“熟睡”之中,老人尴尬而无奈地倚靠在座位旁,车内的站立者只有无言地苦笑摇头……
答案 示例:①人们的行为可以传递:近朱者赤,近墨者黑。②爱是可以传递的,而冷漠和自私也可以像瘟疫一样蔓延。③人世间真正缺少的不是爱和善良,而是缺少爱和善良的传递。④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唤醒一群人的善良和热情,也可以促使一群人滑向冷酷和自私的深渊。(答出一点即可)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已经发射,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嫦娥奔月”的传说将变为现实。有人充满深情地歌咏:“一轮皓月万里霜,飞天几时还故乡。今宵故国有来客,人间盛世非汉唐。”中国人是有月亮情结的,皓月当空,曾惹起多少文人墨客的万般情愫:征人思妇,望月而叹;骚人墨客,赏月抒怀。悲欢离合,离愁别绪无不跟随着月亮的阴晴圆缺东升西落。似乎一切的忧愁烦恼统统是被月亮无端招惹出来的。
那么,面对撩人情思的月亮,你又作何感想?抑或有什么动人故事或见闻要倾诉?请以“月”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②不能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
答案 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