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教学目标:
1.顺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哲理。
2.欣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3准确背诵默写诗歌。
教学目标:
1.顺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哲理。
2.欣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3准确背诵默写诗歌。
酬,以诗相答。
乐天,白居易的表字。
见赠:(赠我)指白居易赠他的诗。
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时所作。对“初逢”二字,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别之后,初次相逢。尚无定论。
白居易在酒席上把箸击盘,吟诗一首,题为为刘禹锡长期被贬的不幸遭遇鸣不平。刘禹锡感慨万端,写了这首诗,答谢白居易。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洛阳彭城人(今江苏徐州人),文学家、哲学家。
刘禹锡是中唐的进步政治家,朴素的唯物主义者,也是著名诗文家。他有不少诗篇讽刺当时腐败的政治,抒发自己被排挤的积愤,表现了要求改革的斗争精神。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喻寄托手法,其诗风格雄浑、意境丰富,有些仿效民歌的作品更为清新活泼。他积极支持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反对写作“沉溺于浮华”。他的散文思路清晰,简洁晓畅,说理文论证周密,深入浅出。著有《刘梦得文集》,代表作《陋室铭》。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从805年被贬,到827年,只有22年。由于作诗时已是岁末,且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尚未接到新的任命,所以白居易干脆称为“二十三年”。
刘禹锡叫刘二十八 按刘禹锡 整 家族 辈 排名叫 族 (即整 刘家 包括 堂兄弟 )排行第二十八 杜二 ——杜甫 柳八 ——柳宗元
白二十二 ——白居易 李十二——李白 李十六——李商隐 王十三——王维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在巴山楚水这样凄凉的地方,
我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
表现心酸,愤懑不平
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思旧赋》,
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本句用典,“怀旧”一句,想起当年因政治
改革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到乡”一句,
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
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沉舟”“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万木春”比喻
自己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这两句借用自然
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
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
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作者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是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使诗句具有了普通意义。后人用此句,并不和诗人原意契合,而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日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
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
又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
的精神。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首联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颔联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颈联诗人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
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小结: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首联:直抒胸臆。 “凄凉地” “弃置身” 愤激之情
颔联:运用典故。 “闻笛赋” “烂柯人” 感叹之情
颈联:千古名句。 “沉舟” “病树” 自比之意
尾联:点睛之笔。“歌一曲” “长精神” 坚忍之慨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表现诗人 坚定和乐观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