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21 15:47:53

文档简介

2021~2022年度河南省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历 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3前六单元。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认为,治理混乱的社会秩序必须先“正名”,即“必也正名乎”;墨子则认为,“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这反映出两人
A.阶级取向基本一致 B.思想顺应时代潮流
C.治国理念异有同 D.相互汲取思想智慧
2.自西汉建立至汉武帝以前,选拔的人才有黄老、法家、刑名、纵横之士,当然也不乏儒者。士子的学习各有所宗,如晁错“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与洛阳宋孟及刘礼同师”,主父偃“学长短纵横之术,晚乃学《易》春秋》,百家言”。这反映出当时
A.思想大一统尚未形成 B.“百家争鸣”局面恢复
C.中央严格控制选官权 D.人才选拔方式多元化
3.有宋代学者指出:“夫儒释者,言异而理异也,莫不化民,俾迁善远恶也。儒者,饰身之教,故谓之外典也;释者,修心之教,故谓之内典也。惟身与心,则内外别矣。”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A.三教并行不利于思想统一 B.三教思想存在较大差异
C.士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 D.佛教与儒学具有相通性
4.王阳明认为,圣人“与愚夫愚妇同的,是谓同德;与愚夫愚妇异的,是谓异端”。这一思想
A.压抑了人们的自然欲求 B.否定了孔子的修养论
C.强调了知行合一的价值 D.蕴含一定的平等意识
5.苏格拉底从什么是幸福、美德、真理、正义等出发,来说服人们不要专注于对身外之物的追求,而应去改造自己的灵魂,追求真理和智慧,成为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为此,他提出的哲学命题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认识你自己 C.万物是由水构成的 D.道德即知识
6.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历史学家波佩利埃尔借鉴法国既有历史理论的同时,又融合了意大利的
语言学方法,创新性地强调历史的真实性、客观性及准确性,认为依据事实及史料客观地描写
历史是历史学家的基本职责。波佩利埃尔的史学主张
A.催生了人文主义的思潮 B.保障了史学独立的地位
C.适应了思想解放的需求 D.否定了传统史学的价值
7.右图所示是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于16世纪初所作的圣母画《西斯廷圣母》,画中左侧站着3世纪时的教皇西克斯图斯,与他相对的是年轻的圣女巴巴拉,她也是早期基督教的圣徒。该作品
A.刻画了英雄形象
B.借助了宗教题材
C.传播了理性主义
D.强化了宗教信仰
8.右图所示是某一著作的目录(部分)。由此推断,该著作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科学革命
9.阅读下表,据此可以认定的史实是
序号 史料
一 1436年,朝鲜《文献撮录》中有“范铅为字”印《通鉴纲目》的记载
二 1450年左右,德国谷登堡铸造铅合金活字
三 陆深(1477-1544)著的《俨山外集·金台纪闻》载有“近时毗陵人用铜、铅为活字”之语
A.朝鲜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术 B.15世纪已经出现金属活字
C.中国印刷术传遍亚欧大陆 D.活字印刷术得到广泛运用
10.柳宗元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他认为写文章要“文以载道”,并提出“文者以明道,是固
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采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可见,柳宗元
A.追求经世致用的价值目标 B.从文学角度批判传统儒学
C.迎合底层民众的审美情趣 D.注重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11.下图所示是元代赵孟頫的书法作品《杜甫秋兴诗八首》(第一首)。该作品
A.开创了新式楷书体例 B.歌颂了唐都长安盛景
C.体现了行书的飘逸性 D.使书法进入自觉阶段
12.戏曲是综合艺术,它在长期演变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北方、西域和南方民族的乐、歌、舞、语言和人物表演手段,形成独特的艺术品格。如元杂剧大量反映北方民族性格、生活等;明清传奇也有大量表现南方民族生活题材的作品等。由此可知,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体现了
A.艺术中心的转移 B.地域文化的消逝 C.艺术价值的升华 D.民族文化的交融
13.1624年,伽利略第四次去罗马,先后六次谒见教皇乌尔邦八世,说明“日心说”可以与基督教教义相协调,说“圣经是教人如何进天国的,而不是教人知道天体是如何运转的”。这说明伽利略
A.利用宗教宣传自己的科学主张 B.力图缓和宗教与科学的冲突
C.以不屈的精神面对教会的审判 D.开创了天体力学的理论探究
14.19世纪末,物理学家瑞利和金斯认为:“能量是一种连续变化的物理量······根据这条公式,
在短波区(紫外光区)随着波长的变短,辐射强度可以无止境地增加。”这个推理结果与实验
数据相差极大,从而引发出经典物理学的第二次危机。这次“危机”促使了
A.量子论的诞生 B.发电机的出现 C.相对论的产生 D.核武器的研制
15.达尔文曾把生物进化过程设想成一棵不断生长、分支的大树,现存的所有生物都位于这棵树的某个小分支的顶端。他指出,进化树不存在一个以人类为顶端的主干,人类只是进化树上
一个普普通通的分支。达尔文意在说明
A.生物都是不断进化的 B.人类是最高级的动物
C.环境影响物种的变化 D.生物的变异是必然的
16.普京认为,发展数字经济,从规模上和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上看,都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
正如1920年有作家对列宁关于俄国国家电气化计划的言论表示怀疑,在他与列宁见面后改
变了自己观点并表示,无产阶级领袖“看到了未来的世界”。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A.世界经济竞争日趋激烈 B.信息科技关乎国家未来
C.数字经济受到各国重视 D.国家未来在于技术创新
17.1842年,魏源编著完成了《道光洋艘征抚记》,魏源在书中详细地论述了鸦片战争的经过和得失,热烈地赞扬了以林则徐为首的抗战人物的抗敌事迹和献身精神;他以政治家的眼光,
提出“严武备”“以守为战”“以逸待劳”“调夷之仇国以攻夷”“师夷长技以制夷”等主张。这表
明魏源
A.倡导“中体西用”思想 B.广泛关注世界的变化
C.抛弃“天朝上国”观念 D.具有浓烈的爱国情怀
18.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创立《新小说》杂志,并提出“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的主张。这一言行
A.奠定了白话小说的文学地位 B.推动了政治领域的革新
C.体现了小说的社会教育功能 D.意在服务于维新变法运动
19.“这场运动着眼于中国为什么在近代落后以及未来中国该如何发展,从思想文化的层面寻找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基因,试图从根本上变革,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这是一种根源于中华
文化传统的整体文化大改造。”“这场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义和团运动
20.20世纪20年代初,有学者指出:“《周易》起始的阴阳二元论和矛盾辩证法之间,儒家讲的“躬行”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之间,传统文化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与马克思主义强调
的改造世界之间,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社会与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之间,都有某种相通之
处。”该学者意在说明马克思主义
A.理论来源是中国传统儒学思想 B.在华传播具有深厚的文化土壤
C.推动了中国文化的近代化转型 D.适应了中国反封建斗争的需要
21.1922年,当孙中山会见完陈独秀、李大钊和马林(共产国际代表)之后,他充分认识到:“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基于这一认识,孙中山
A.提出三民主义 B.主张走俄国式道路
C.主张与中共合作 D.倡导发展工人运动
22.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允许蒙、回、藏、苗、瑶、夷、番各民族与汉族有平等权利,在共同对日原则之下,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务之权,同时与汉族联合建立统一的国家。”毛泽东的这一思想
A.蕴含了一定的民族自治观念 B.是抗战背景下的临时性构想
C.不利于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 D.阐明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理论
23.1980年4月,邓小平指出:“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
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1992年春,他在“南方谈话”中批评了“贫穷的社会主
义”,并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这些思想
A.奠定了中共十五大的思想基础 B.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确立了衡量社会主义的新标准 D.促进了人们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24.封建专制社会是“以权为本”的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以物为本”的社会,社会主义把人的生
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理念的核心,它
A.强调了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 B.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C.把握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董仲舒根据时代需求,以先秦孔、孟、荀儒家的思想为主导,吸纳了道家、法家、阴阳家、
名家、墨家诸家的思想,以性善情恶的人性论为基础,大力推行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价值观教化,形成了适应当时国情民性的新型价值系统。汉宣帝自称的“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既是刘汉王朝的内心直白,也是对董仲舒构建礼法合用治国模式的肯定。
——摘编自李宗桂《董仲舒思想历史作用之我见》
材料二
佛道理论的精细化充分暴露了儒学的内在弱点。如何完善自身以及重回学术的至高地位,这成为儒学必须要完成的重要使命。朱熹认为“释、老之书极有高妙者,句句与自家个同”,而现存的礼书对古礼删削颇为有限,难以通行至民间。有感于此,朱熹便以司马光的《书仪》为底本,复加删削,成《朱子家礼》一书。
——摘编自楼含松《中国历代家训集成》
材料三
顾炎武作为先锋性的代表人物反对“空谈之学”,力倡以“修已治人之实学”取代“明心见性之空言”,主张“文须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顾炎武主张人的内在本质即为“人道”,“人各有私”,“有私常情”。在顾炎武看来,“公而无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至训”。
——摘编自许苏明《顾炎武评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董仲舒思想的历史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董仲舒儒学相比,朱熹理学的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顾炎武的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顾炎武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6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身处新旧交替时期的彼特拉克开创了全新的历史观。不同于中世纪基督教编年史家将神的时代视为历史的开端,他把“人的时代”或“文明的时代”看作历史的第一阶段。史学写作不再为神权服务,而是要为人民提供道德教化和培养批判精神,基督教人物也不再是写作的焦点,人文主义者开始把视线扩大到过去的世界和今天的世界,传记成为文艺复兴时期书写历史的主要方式。
——摘编自周施廷《自我的觉醒:彼特拉克与现代性》
材料二
与传统史学相比,伏尔泰“智慧史”最显著的特点和优点,是它的广阔历史视野。他所创
造的“智慧史”并不是思想史,也不是狭义的文化史,而实际上是人类文明史。如他所说,它
是对社会进步所作的符合理性的报道。它包括人类智慧的一切成果,既包括文化艺术、民情
风俗、科学、哲学和宗教等精神文化,也包括各种物质文化和政治法律制度。这样一来,伏尔
泰第一次将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都纳入历史研究的范围,造成西方历史观念的一次革
命性变革。
——摘编自赖元晋《伏尔泰和他的人类智慧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彼特拉克全新历史观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伏尔泰“智慧史”的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智慧史”产生的
意义。(6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出土文献不断被发掘与保护。据统计,其出土或收藏次数有35次之多。这些出土文献以“医方”“医经”为主,涉及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针灸推拿学、方剂学、药学、养生学以及临床各科的治疗等。如“云梦睡虎地秦简”,已经记有传染病的预防制度,其中提到的“疠迁所”,开创了我国乃至世界传染病隔离的先河。中医出土文献的不断被发现,让我们看到了与传世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同时代或者更早的医学典籍,也向世人证明我们的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总结的。
——摘编自熊益亮《从先秦两汉中医出土文献谈文化自信》
材料二
纵观17世纪的医学,实验观察与数量分析方法的引入,促进了基础医学的发展。人们开始运用科学手段研究医学问题,哈维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发现的血液循环说是17世纪生命科学最突出的成就。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医学理论上三个学派的争鸣,以及其他方面的进步,为近代医学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摘编自程之范《西方17世纪的医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两汉时期中医学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西方医学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原因。(8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整理自黄德锋《论中国近代化教育思潮的产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2021~2022年度河南省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影响:发展了儒家思想,推动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构建了礼法结合的治国方略;促进了思想的大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4分,答出两
思辨
体系化
答出两点即
想:强调经世致
定人的私
专制空前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理学束缚人们的思想,崇尚空
两点
特点:开创了历史新分期;以研究人为
为人提供教化和
神;以传
(2)实质:人类文明史。(2分
意义:推动了理性主义的发展;促进了西方历
变革
人类社会的交往与进步。(4分,答
特点:发展水平较高;具有开创
分类细致;理论体系庞大;注重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6分,答
原因:实验观
量分析方法
微镜的发明和应用;医学理
鸣;理性主义的发展;高等教
展;科学家的努力;资本主义的发展。(4分
闸述:鸦片战争
国人目睹了西方的坚船利炮,林则徐、魏源等
到培养经世致用人才的重要性
夷长技”的教育思想,拉开
教育近代化的帷幕。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洋务教育思想家
积极派留
国深造,培养了一大批实用
午战争后,随着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开展,维新教
思潮兴起,在维新派的努
逐渐建立,特别是师范教育和女学教育的建立,它们传播

变法失败后,民主革命教育思潮继承了改良教育思潮的“教育救国
张以暴力革命方

政治近代化开辟教育近代化的新途
传民主平等教
派还
谐发展教
总之,中国近代教育思潮
寅进,反映
人学习西方的进程逐渐深入
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
代教育的发展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国教育的近代化始终与反帝反封建相伴随等亦
考答案第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