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
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家国情怀是指主体对共同体一种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的基本内涵之一。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可追溯至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
2.孔子是先秦时期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
有深远的影响。下列言论中属于孔子的有
①“克己复礼”②“隆礼重法”③“兼爱尚贤”④“有教无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据初步统计,秦、楚、齐、燕、赵、魏、韩诸国的广大地区都有铁器出土,其中铁农具种类很多,有铧、锄、铲、耙等。这表明
A.春秋时期铁器冶铸工艺先进 B.战国时期的冶铁业得到发展
C.我国拥有当时最先进冶铁业 D.战国时期社会分工更加细密
4.为了保卫边境地区不受草原游牧民族的侵扰,秦始皇命人建造了万里长城这一浩大工程,国
家强征了众多劳工将原北方诸侯国所建的长城连接为一个统一的防御体系,意义重大。秦长
城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的主要因素是
A.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B.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
C.思想文化统一的需要 D.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5.西汉景帝末年,为限制过高的放债利息,规定放债的最高利息只能到20%.同时,国家对放
债所得的利息征收“贳贷税”,税率为6%.对利息过高或者逃避缴税者,不分官民,予以处
罚。这说明
A.汉代政府禁止民间借贷 B.汉代政府对借贷利息严格管制
C.民间借贷加剧社会矛盾 D.汉代政府倡导民众的契约精神
6.“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施德,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这一记载中的措施
A.改变了人才选拔方式 B.强化了中央的权威
C.增强了诸侯王的势力 D.提高了丞相的权力
7.孝文帝以身作则,封大臣李冲的女儿为皇后,娶卢、崔、郑、王四大姓的女儿为妃,让自己的几个弟弟都娶汉族地主女儿为妻,并将女儿嫁给汉族大姓人家。这一做法有利于
A.促进民族融合 B.取缔特权阶层 C.加快人口增长 D.推进农业发展
8.《宋书·州郡志》载,自(西晋)永嘉初至(南朝)刘宋末,南渡(迁)人口约90万,约占北方总人数的1/8还要多。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西晋灭亡 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政权分立 D.江南得到进一步开发
9.元朝史学家马端临曾感叹:“古今称国内之富有者莫如隋。”然而隋朝却短命而亡,这主要是
由于
A.漠视农业发展条件 B.国富而不与民共享 C.文化专制钳制思想 D.统治阶层争权夺利
10.下表为古诗(摘录),由表可见
诗人 诗句 出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过故人庄》
王维 “牧童望树去,猎犬随人还。” 《淇上田园即事》
白居易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观刈麦》
A.政治稳定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B.劳动生活是诗歌创作源泉
C.科技进步推动了文学的创作
D.宫廷文化已经普及到民间
11.北宋皇佑四年(1052)年,抗击西夏名将狄青被提升为最高军政机关枢密院的枢密副使,遭到朝廷大臣强烈反对,他们以“出身兵伍、四夷轻蔑朝廷、大臣耻与为伍、破坏祖宗家法”等“五不可”理由表示反对。这体现出宋代治国理念是
A守内虚外 B.强干弱枝 C.重文抑武 D.文武制衡
12.据《辽史·太祖纪赞》记载,“辽之先,自出炎帝”。金朝入主中原后,援引“中原即中国”“懂礼即中国”,以中国自居。这反映了当时
A.经济重心南移 B.区域间经济交流频繁
C.文化认同增强 D.各民族习俗趋于一致
13.北宋时期,货币需求量剧增。据统计,货币年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十多倍。这反映出北宋
A.商品贸易发达 B.区域性商帮扩大发展
C.冶铸业发达 D.处于和平的环境之中
14.宋朝之前,中国黄河流域尤其是关中地区,物华天宝,地杰人灵。但是宋朝以来,江南人物风流,才子辈出。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科举制改革 B.政治中心南迁
C.宋代重文经武政策 D.经济重心南移
15.宋真宗推广雕版印书,只“计工之费,以为之价。务广其传,不以求利”;国子监印本书价低
廉,“正欲文籍流布耳”。材料所述的现象
A.有利于宋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B.表明专制统治对文化发展的束缚
C.说明民众不再使用手抄书籍 D.印证宋朝政府推动印刷技术革新
16.朱熹说:“未有这事,先有这理”,“且如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这表明朱熹主张
A.万事万物客观存在 B.天理是世界的本原
C.各种事物均包含理 D.天理人欲相互依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公元前221年,秦军攻灭关东六国中仅存的齐国,标志着中国古代第一个统一君主专
制帝国正式形成。秦本来是东周的诸侯国,已有500余年历史。它的历代国君顺应战国时
期历史发展趋势,经过长期努力经营,终于完成了统一大业。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起一个以首都咸阳为中心的幅
员辽阔的国家。其疆域东起大海、西至陇西、北抵阴山、南到岭南,有效统治范围大大超过周
代。为巩固统一成果,防止分裂割据局面再度出现,秦朝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
施。这些措施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初步奠定了中国的版图并使之趋于稳固,使
统一成为以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完成统一大业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完成统一大业的伟大历史意义。(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西晋时期是门阀势力高度发展和极度膨胀的时期,也是曹魏以来的九品中正制日
益被高门世族控制和垄断的时期。当九品中正制最终蜕变为世家大族的政治工具之后,它
不可避免地抛弃了先前注重德行、才能的好传统,沾染上选举注重家世、阀阅的门阀色彩。
随着中正权力日益膨胀,中央集权统治势必遭到严重削弱。
——摘编自张旭华《试论西晋九品中正制的弊病及其作用》
材料二 唐代科举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允许自由报考,当时的取士原则兼顾着士子的平日才学和科场表现,若仅就规则而言,尚不周严。为杜绝舞弊,自宋真宗朝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誊录”,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也实行初考、复考、详定三级评定制度。在宋代,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成为文职官僚队伍中的核心力量。赵宋统治者鼓励敞开言路,士大夫们在处理各类国家事务之际亦敢于负责而直抒已见。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选拔标准,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九品中正制。(8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宋时期科举制的发展趋势,并分析科举制的进步性。(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起于曹丕废汉自立(公元220年),止于隋灭陈(公元589年),历时将近400年。就其时代特征而言,有以下几点:
①政治局面:长期分裂割据。
②民族关系:在冲突中走向融合。
③国家制度:承秦汉启隋唐这一时期的许多制度,表现出承前启后的过渡性。
④士族政治:在盛极而衰的过程中显示其特色与能量。
⑤思想文化:包容异质和张扬个性。
请选择上述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征的任意两个方面进行阐释说明。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离局面。统治者鉴于唐朝后期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
材料二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文武大权。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号称计省。宋朝还在御史台之外增设谏院和置谏官,这些都是监察机构,负责弹劾等事宜。北宋政府采用分化事权的方式,宰相职位由多人担任,同时还设置了枢密使、参知政事、三司使,来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出北宋强化专制集权的表现。(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制度的变化体现了什么趋势。(4分)名校联盟2021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
参考答案
图】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缘为纽带,将政权与族权相结合的分
行政体制.三省六部制是处理君权与相权
度,科举
人的家国观念起源无关,故排除B、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
解题思路】根据所学,“克己复
教无类”是孔
隆礼重法”是荀子的主张,“兼爱尚贤”是
子的主张。故C项正确,排除
命题意图
查战国经济发
秦、楚、齐、燕、赵、魏
名诸侯国
广大地域出土铁器,表明当
冶铁业得到发展,故
项,排除A项。C项“最
论材料无从
材料不涉及社会
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
解题思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能够有效地组织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
设,因此A项正确;B、C
是影
主要原因,排除
答案
命题意图】本题考
对经济的管控
解题思路】汉代政府规定了放债
利息,对放债的利息征收贳贷税,同时“对利息过高或者逃
贷利
确。汉代政府只是对借
禁止民间借贷,A项排除
盾与契约精神在材料
本现,排除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汉代
过推恩令强化了中央集权,B
材料与改变人才选拔方式
及丞相的权力无关,A、D排除;推恩令分
侯王的势力.C排除
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孝文帝改
鲜卑族和汉族按等级通婚。这一做法有
足进民族融
确;孝文帝没有
取缔特权阶层
错误;材料和加快人口增长、推进农业发展没有直接
参考答案】D
解题思
宋末,南渡(迁)人口约90万
还要多”体现
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
这就为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实了劳动力资源,大大推动
的开发,D项正确
灭亡、政权分立不是北方
的影
除
参考答案】B
题意图】本题考查
才力丰厚,却短命而亡,说明
家富裕,而不能与人民共享
阶级矛盾尖锐
刻教训,故选B;A、C、D
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
题意图】本题考查唐诗
解題思路】根据“《过故
《观刈麦》”及诗中所描绘的内答可以看
劳作生活,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政治状况,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科技进步与文
关系,排除C;材料
容不是宫廷
題意图】本题考查宋代政治
解題思路】作为武将出身的狄青升任枢密院高级官职,引起了朝廷大臣的强烈反对,认为这一举措违反
的国策,C项正确;其余选项与题意不符,可以排除
恿意图】本题考查宋辽夏金时期的文化
试·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题思路】根据“辽之先
炎帝”等内容可得
才料反映
民族的认同感加强,C项
移完成是在南宋
有关系,排除A项;B项与材料
排除B项
绝邓
考答案】A
题意图】本题考查宋亻
解题思路】根据材和
北宋时期
唐朝十多倍
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总量的增加反映
贸易的扩大,A项正确;区域
帮出现在明清时期,排除B项。货币需求量增加与冶铸业发达无直接关系,排除C
宋并不是处于和
有发生过战争,排除D
代随着经济重心南移,政
和文
随之转移,物质决定意识,故选D
参考答案
意图】本题考查宋代文
解题思路】宋代皇帝大力推动雕版印刷技术
格低廉,这都
确;材料中体现了皇权对于文化发展的促进作
除B项;政府推广雕版印刷不能证
民众
此消彼长
除C项;雕版印刷技术在唐朝就出现了,因此不属
刷技术的
参考答案】B
命题意图
考查程朱
解题
才料中“未有
先有这理”强调的是“理
物出现之前就已经存
有理而后有物
现了“理”是宇宙万物产生的根本和来源,这
万物的本原是一致的,故选
材料意思不符,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理在事物出现前就存在,而不是事物包含理,C项
人欲”材料未体现
原因:春秋战国长期
望安定统一;区域经济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
优越,物质基础雄厚;历代秦王励精图治
鞅变法后,国家日益
秦统
基础;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分化瓦解,相继灭掉东方
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内长期分
集权统治;促进了多民族封
家的建立和
发展;有利
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
的发展;统
主流。(6分,答出
答出其他言之成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秦朝的统
平价:削
央集权;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4分
趋势:开放性;严密亻
本题考查古代选官制度
民族关
向融
期,民族冲突激烈
文化互相交流并趋向融合。在游牧民族力图征服
民族矛盾冲突一般很激烈,但当他们在中原建立起政权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又都推行“汉化”政策
主要表现方式有:尊崇以儒
胡汉分治
族矛盾;重用汉族俊杰,特别
族的代表人物,取得汉族民众
服;推行汉族的服饰
等风俗文化,实行
的层面。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在这一方
最为彻底的。魏
朝的民族融
唐统一多民族国家把华夏文明推向新的辉煌,奠定了基
国家制度:承秦汉启隋唐这一时期的许多制度,表现出承前启
过渡
说明:选官用人
省六部”制转变;赋税制度,曹魏的租调制是隋
制度,从曹魏
发展到北魏
重要制度
匕朝时期支撑着
为隋唐盛世的出现摄
制度保证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
现:杯酒释兵权,削弱地方节度使兵杈;设立禁军,拱卫京师;实行更戍法,兵将轮换,互不
相识;设转运使,把地方余钱
官担任知州,并设通判监督;分散相权,加强君权
央集权加强;相权
君权强化。(4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北宋君主专制的加强
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