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五·四学制2011课标版九年级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内容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题包括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合成材料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有机化合物中的【探究】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学生通过比较一些具体物质的化学式,分析其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归纳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同时,教材从有机化合物中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的不同说明了其数目异常庞大的原因,并给出了有机小分子化合物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初步分类。
第二部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实验,介绍了合成材料相对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的优越性及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特点。然后分类介绍了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以及一些新型有机合成材料,在【化学·技术·社会】栏目中还介绍了日益重要的复合材料。目的是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材料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是本课题的重点。此外,教材还介绍了治理“白色污染”的途径和方法,来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和社会的责任感。
课程标准分析
“有机合成材料”在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及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见下表所示。
一级主题 二级主题 标准 活动与探究建议
化学与社会发展 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1、知道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3、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 ①用简单的实验方法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如腈纶); ②写调查报告:“我家里的合成材料制品”; ③查阅并交流有关复合材料和合成材料应用的资料; ④调查“白色污染”形成的原因,提出减少这类污染的建议。
课程标准中也提供了一些学习的情景素材:纯羊毛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从石器、青铜器、铁器到高分子合成材料;塑料制品的回收、再生与降解;纳米材料;导电塑料;新型陶瓷等。
学情分析
对于有机合成材料,学生有丰富、鲜活的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了很多塑料、橡胶和纤维制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本课题内容学习要求虽然不高,但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涉及无机物与有机物的区别,由于学生没有有机物的认识,缺少感性认识,因此难以理解;二是本课题出现的专有名词较多,比如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聚合物、热塑性、热固性、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学生学习起来,显得陌生而枯燥。
教学目标
知道常见的合成材料有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会区分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知道常见的有机物有甲烷、乙醇等;
了解合成材料使用的利与弊,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充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材料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了解合成材料使用的利与弊,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和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
了解合成材料使用的利与弊,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和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活动
(
8、【当堂检测】
采用学案进行当堂检测,并利用实物展台进行交流与评价。
7、【课外学习指导】
要求学生课下查阅资料、看书及微课学习新型高分子材料
6、【辩论赛】
学生分组对“使用塑料的利与弊”进行辩论,教师进行总结与评价。
5、【认识塑料】
将学生之前介绍的锅柄进行再剖析,得出结构、性质、用途间的关系
4
、【交流讨论】
同桌交流观察服装标签,讨论纤维的种类、混纺的原因、纤维的鉴别。
3、【学生介绍】
学生利用白板展示搜集到的含有有机物的物质图片,对有机物分类
2、【分析对比】
观察表格中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组成,得出定义,并进行分类
1、【微视频】
常见的生活情境,引出课题——有机合成材料。
有机合成材料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微视频】从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景——洗衣服入手,引出有机合成材料。 【出示学习目标】 观看图片,联想生活实际 从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识到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认识有机化合物 【过渡】有机合成材料是由有机物人工制成的材料,说明还有无机物。我们之前学过的酸、碱、盐、氧化物都属于无机化合物。而下面的这四种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请一位同学上台近距离观察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其他同学在下面观察,比一比谁能更快地发现规律。 【评价并小结】同学们都很聪明,一语道破天机。有机化合物中一定含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钠、碳酸钙等属于无机化合物。 【图片展示】有机物的结构,简单介绍有机物的结构丰富,因此数目异常庞大。本节课只是初步认识简单的有机物,到了高中阶段,可以更深入地学习有机化合物。 【超级分类】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完成超级分类活动。一位同学上台来做,其他同学在学案上做。 【评价】对学生出现问题的化学式进行分析。 【我眼中的有机物】课下同学们搜集了很多有机物的物质图片,现在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展示你搜集到的图片,并说出你认为其中所含的有机物名称。 【评价】1、对学生展示的错误“有机物”进行矫正; 2、对其中的有机物如甲烷、酒精、维生素、蛋白质、塑料等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简单分析,得出有机小分子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板书】利用思维导图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引出有机高分子材料,并强调橡胶、纤维和塑料是人类生产、生活中最常用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观察、思考、回答:有机化合物中一定含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理解、记忆 一位同学用白板进行超级分类,其他同学在学案上完成。 四位同学从不同的角度解释自己认为其中含有有机物的原因。 聆听、理解、记忆 跟着老师的板书思考、总结概念间的关系。 结合已学的无机化合物类别,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总结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生成性的观点进行教学。 通过图片展示有机物的结构认识有机物的数目庞大的原因,让学生知道物质的结构决定其种类。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中进行展示和分享,既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培养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意识。 利用板书完整呈现思维导图的书写过程,并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概念间的关系,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建构。
教师介绍橡胶材料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重点学习这三种材料。首先老师带着大家来认识有机材料——橡胶。 【介绍天然橡胶】边展示图片,边介绍天然橡胶的来源、性能及缺陷。 【过渡】随着社会发展的速度加快,天然橡胶林所产的橡胶量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人们根据天然橡胶的分子结构人工制成了合成橡胶。 【介绍合成橡胶】边展示图片边介绍合成橡胶的性能及应用,体现合成橡胶的优越性。【小结】由此可见,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使人类摆脱了严重依赖天然材料的历史,让人类的社会发展更快,这也是化学给人类社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观看、聆听、感兴趣 聆听,惊奇、感叹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及语言描述多种方式来介绍橡胶材料,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让学生了解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的历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教师小结,让学生认识到有机合成材料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体现了化学的重要价值。
讨论与交流,认识纤维材料 【过渡】还有一类有机高分子材料,我们每天穿的衣服就是用它做成的,那就是纤维材料。同学们课下收集的服装标签可以登场了。 1、同学们先看自己手中的服装标签,看衣服的面料成分是什么?同桌交换,总结纤维材料有哪些?其中哪些属于天然纤维,哪些属于合成纤维? 2、看书P105第二段内容并结合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很多衣服都是用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混合纺织的? (2)如何来鉴别衣服是否为纯棉、纯羊毛或纯合成纤维制成? 【小结】纤维材料的鉴别 【拓展】如何来鉴别混纺衣服中含棉、含毛或含合成纤维呢? 观察自己和同桌收集到的服装标签说明,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看书、联想、回答。 思考、回答 通过观察搜集到的服装标签,同桌交流、讨论总结纤维材料及其分类,体现学有所依。 学生通过读书来解决问题1,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了解各种纤维材料的优缺点,理解混纺材料的优势。通过结合生活经验解决问题2,体会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通过拓展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真正学会鉴别各种纤维,达到举一反三。
认识塑料的性质及利弊 【过渡】除了橡胶和纤维,塑料也是应用非常广泛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同学们在生活中用到的哪些物品中含有塑料呢?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图片展示】炒锅的图片 【提出问题】回想你妈妈在做菜时,炒锅的锅柄有没有熔化?那能否用塑料盆来炒菜呢?为什么? 【投影】网状结构和链状结构的图片 【解释】因为锅柄使用的塑料微观结构是网状结构,加热时不容易断链,所以受热不会熔化,仍然为固体,这样的性质叫热固性。而塑料盆的微观结构是链状结构,加热时容易断链,因此加热时会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加热后又可以熔化,这样的性质叫热塑性。 因此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而用途又可以反映出性质,性质也可以反映出结构。这是我们化学学科非常重要的思维方法。 【应用】塑料的热塑性和热固性在生活中是还有哪些应用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104,思考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过渡】刚刚我们说到的锅柄、塑料盆、塑料袋、插座等物品都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那么塑料制品的使用有没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呢? 【引导辩论】说明塑料的使用有利也有弊,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现在同学们分组来进行一场超级辩论赛吧。 【评价与小结】双方辩手都能够充分地利用本组成员课前搜集到的材料,积极地参与到辩论赛中,这种科学探索和不服输的精神值得肯定和表扬。 从同学们的阐述中我们更全面、深刻地认识到使用塑料确实存在很多利处和弊处,但是不能因为有弊端就放弃使用塑料,也不能因为存在便利就大量使用,应该合理使用塑料。那么如何合理使用塑料减少其带来的“白色污染”呢?刚刚正方辩友提出了一些建议,教材也给我们做了总结。请同学们看书P107页,一起读一下解决白色污染的措施。 【提问】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为减少“白色污染”做些什么呢? 联想、举例:塑料盆、锅柄、塑料袋…… 思考、猜想、回答 聆听、理解、记忆 思考、回答 联想、回答 一位学生为主持人,其他学生分组完成辩论赛。 聆听、认同 看书、齐读 思考、回答 通过提问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引出塑料的热固性和热塑性,并利用图片从微观角度解释热固性和热塑性的原因,让学生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化学思维。 通过紧张激烈的辩论赛,学生全面地认识了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塑料。在此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表达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和协同工作能力,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辩证主义思想。 教师的评价与小结可以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通过看书了解解决“白色污染”从哪几个方面做起,再追问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白色污染”,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外学习——新型高分子材料 【引导】由于传统的有机合成材料会带来一些环境问题,人类开始研究一些新型高分子材料,比如复合材料等。这一部分内容布置为课外作业,同学们课下可以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课本及老师制作的微课,来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 观看、聆听 引导学生课外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教师制作的微课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概念间的关系,辅助学生自学。通过自学,不仅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化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动力。
当堂检测 【过渡】本节课的知识基本已经学完,大家有没有达成学习目标呢?我们来检测一下。请同学们认真、独立完成学案上的四道习题,两分钟时间。 【投影】学案习题 1.下列几种常见的饮料中,不含有机物的可能是 ( ) 果汁 B.牛奶 C.矿泉水 D.啤酒 2.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 A.羊毛 B.棉花 C.腈纶 D.天然橡胶 3.区分羊毛和涤纶最简单的方法是 ( ) A.放入水中看是否溶解 B.用肥皂水加以区分 C.通过燃烧方法辨闻气味和用手捻进行区分 D.分别测定它们的拉力进行比较区分 4.请写出你在生活中减少“白色污染”的做法: 【反馈与评价】学生完成学案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发现典型错误,并利用实物展台进行评讲。 思考、完成学案 观看典型错误,思考其中的问题,并进行纠正。 通过习题检测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并培养学生应用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典型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真正实现概念的巩固和应用。
总结及升华主题 【过渡】最后一道题充分说明了同学们都意识到了要从自我做起,为减少“白色污染”做出自己的贡献。 【升华主题】习总书记说“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应该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但是保护环境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保护环境应该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观看、引起共鸣 通过图片展示青山绿水的优美画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优美环境可以使人心旷神怡。结合时事政治,再次强调保护环境重在实践,激发了学生环保的意识和决心。
作业 完成学习之友21页习题 记录 通过习题更好地应用、巩固本课题相关知识。
板书设计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有机小分子化合物
(
聚合
)
有机化合物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天然橡胶
(
制成
) 橡胶 合成橡胶
天然纤维
有机高分子材料 纤维 合成纤维
塑料 合成材料
2、爱护环境,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
教学反思
起初学生搜集的资料是杂乱无章的,经过认真分析和研究后,又让学生从食物、衣服、燃料、用品等四个角度去搜集图片进行展示和说明。可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也能发现学生对有机物的认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概念的转化。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到有机合成材料的使用给过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利与弊,通过辩论赛、习题检测、联系时事政治等多种方式渗透环保意识,而且在本节课后,据我所观察,很多学生都能将保护环境实践到日常生活中,说明本节课的目标已经很好地达成。
本节课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如用自制的微视频引入课题、学生上台展示所搜集的资料、利用白板完成超级分类活动、利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的典型错误等,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