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22 11:3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1.北宋的建立与分裂局面的结束
宋太祖赵匡胤
(1)建立: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2)结束分裂局面: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背景: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
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君臣围炉夜话,治安天下
(2.1)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①行政(削实权):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②财政(制钱谷):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③军政(收精兵):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2)内容
材料一 (宋太祖曾对赵普说)五代方镇残虐……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从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多以赋入自赡,名曰留使……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禁军聚之京师……皆一以当百。诸镇皆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由我太祖能强干弱枝、制治于未乱故也。
——司马光《涑水记闻》
(2.2)分散各级机构权力,使其相互控制
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
①中央:由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
二府三司
材料 “拱圣下千都虞侯朱记”(右图)是北宋初年的禁军铜印。
北宋初年,宋太祖对军政机构进行了改造,禁军不设最高军职,分为侍卫司等三个部分,号称“三衙”,三衙的指挥官均由皇帝任命。“拱圣”为侍卫司马军都指挥使司所辖部队之一,宋太宗时建立,驻守京城。都虞侯是这支部队的副长官。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宋初统治者改造禁军的措施,并分别说明其作用。
“拱圣下千都虞侯朱记”铜印
措施及作用:
①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削弱了地方的军事力量,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禁军不设最高军职、权力分散、长官由皇帝亲自任命,加强了专制皇权。
②地方:
设立四个平行的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
州一级增设通判 ,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目的:削弱地方权力,强化中央集权。即分散地方机构权力。
四监司
(2.3)为抑制武将势力膨胀,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
①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②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北宋文官出行图
【想一想】根据所学知识,探究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具有怎样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特点:(1)吸取藩镇割据的教训,从集中兵权入手,全面分割地方节度使的权力。
(2)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3)地方派文臣做知州。
(4)守内虚外,强干弱枝;将地方精锐部队调到中央组建禁军。
影响:(1)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专制集权。
(2)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守旧的
政治风气。
(3)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
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1)契丹族:早在北宋建立之前,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在北方草原崛起,占领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北宋统一后,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后来辽军大举南下,逼迫北宋签订协议,维持已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通过这项协议,北宋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
(2)党项族:北宋与西北党项族新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屡战屡败。双方最终达成和议:西夏保持帝号,同时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
民族 契丹族 汉族 党项族
政权 辽 北宋
时间 916年 1038年
建立者 赵匡胤 元昊
都城 上京 东京 兴庆
重大事件 陈桥兵变 重文轻武 宋夏议和
澶渊之盟
耶律阿保机
960年
西夏
1、边防压力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2、财政危机
①.供养了一支空前庞大的军队
②.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子弟入仕泛滥
积贫 积弱
北宋中后期的危机
范仲淹(989--1052)
庆历新政(1043年)
意义:为王安石变法拉开序幕。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核心:整顿吏治
失败:触犯官僚既得利益
三、王安石变法
1.背景 / 原因: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1)政治危机:庆历新政的失败
(2)边疆危机:与辽、西夏
(3)财政危机:
2.目的:实现富国强兵、挽救统治危机
3.内容:
理财之法:青苗法 / 方田均税法 / 农田水利法 / 募役法 / 均输法 / 市易法
强兵之法: 保甲法 / 保马法
取士之法:改革科举
三、王安石变法
4.评价:
(1)积极作用:增加了财政收入,达到了富国目的;
(2)问题:
A.强兵效果不明显: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B.加重了百姓负担;
C.引起了统治阶级内部分裂。
四 、南宋的偏安
1.南宋的建立:北宋灭亡后,赵构即位,赵构就是
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2.南宋与金的战和
(1)背景: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
(2)概况:岳飞率领“岳家军”北伐收复大片失地,取得郾城大捷等重大战果
岳飞抗金
(3)结果:宋高宗和权臣秦桧为了维护自身统治,
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以“莫须有”
的罪名将其杀害
岳飞庙塑像
岳飞庙前的秦桧夫妇跪像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岳母刺字——精忠报国
英雄故事会
郾城大捷
撼山易,憾岳家军难!
(1)汉族人民的支持(金兵残杀汉人,抗金是在保护汉族人民生命财产)
(2)岳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3)岳飞个人的才华与品质
……
(1)坚决抗击金朝的进攻,屡建战功
(2)岳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3)冤死使人民对他更加同情怀念
……
岳飞抗金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岳飞为什么深受人民的爱戴
宋金和议
内容
结果
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
双方以淮河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
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民族政权并立简表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民族 建立者 都城
辽(契丹) 10世纪初 契丹族 上京
北宋 汉族 东京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党项族 兴庆
12世纪初期 女真族 阿骨打 中都
南宋 汉族 赵构
阿保机
960年
赵匡胤
元昊

1127年
临安
课堂检测
1.唐朝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局面愈演愈烈,极大削弱唐朝中央集权,宋初为防止“弱唐”局面再次出现而采取的措施是
A.设参知政事 B.设枢密院 C.设三司使 D.由文臣出任知州
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避免唐代武将掌权、藩镇割据的现象,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派文臣出任知州,D项正确;北宋初年,在中央设立的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别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权,加强了君主的专制权力,与防止地方上出现武将擅权、藩镇割据局面无关,ABC三项错误。
2.史载“始置通判……故常与知州争权”,由此,请你判断北宋在地方设置的“通判”这一职务主要行使的权力是
A.监督地方长官 B.分割地方司法大权
C.管理地方财政收入 D.分割地方军事权
A
【详解】
根据材料“始置通判……故常与知州争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设置通判负责监督知州,A选项符合题意;提点刑狱司的设置分割地方的司法权,B选项排除;转运使负责转运地方的财赋,C选项排除;经略安抚使司的设置分割地方的军事权,D选项排除。故答案为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