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细菌是一类结构简单、身体微小的生物,广泛存在于我们的周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课通过交流学生自己搜集的资料,使学生了解细菌的特征,正确认识细菌的两面性:一是有害的一面,可以使人患病;二是有利的一面,如人们可以利用细菌制作酸奶和泡菜等。
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对于细菌这种微生物的认识较少,但却有“谈菌色变”的心理体验,对细菌有一定的恐惧心理。虽然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关细菌的生活常识,例如水果洗净了才能吃,不能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等,但对于其中的原理就不是很清楚了,对于细菌缺乏正确的认知。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有关细菌资料的搜集,学会整理资料和辨证地分析事物;会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对事物进行描述。
2.能主动交流自己的资料和观点,关心生活中的科学,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改变。
3.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正确认识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
难点:正确认识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评价任务
1.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
2.认识细菌的两面性。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细菌的文字及图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人
1.播放“舒肤佳”香皂广告的视频片段引出问题:看了这个广告,你想发表什么意见?细菌真的能洗干净吗?
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2.细菌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是怎样的一种生物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小小的细菌。(板书课题:细菌)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1.学生分组介绍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每组派代表在班内交流。
2.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
3.教师展示教科书中介绍的三种基本形态的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出示文字: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活动二:细菌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
1.教师结合教科书中展示的图片讲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1)细菌可以用于食品加工。如利用醋酸杆菌制醋,制味精时离不开棒状杆菌,制酸奶、泡菜等要用到乳酸菌等。
(2)细菌可以提供燃料,如制造沼气。
(3)细菌可以使人患病。
(4)细菌可以用于生物制药。细菌在大发酵罐中大量繁殖,用于合成药物及其他物质,有助于维护人类健康。
(5)大豆根瘤的固氮作用也离不开细菌。在大豆、花生、豌豆等的根部膨大处都有根瘤菌,它们能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成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含氮物质。
(6)课本右下角企鹅处空白设计的目的是提示学生还可以从其他方面探究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2.组内交流搜集的资料。
小组内在教师介绍的基础上相互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两组,从正反两个方面探究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3.总结:大多数种类的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只有少数种类的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
4.利用教科书上的资料卡,简单介绍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三、自由活动
1.让学生自由阅读教科书中的资料卡,先从文字中体会一下细菌惊人的繁殖速度。
2.组织学生做小游戏,“亲自”体会一下细菌惊人的繁殖速度。
游戏一:,在桌面上摆十个一次性纸杯,杯子从1到10编号,学生往第一个杯中放1粒大米,第二个杯子中放2粒大米,第三个杯子中放4粒大米,第四个杯子中放8粒大米,第五个杯子中放16粒大米,第六个杯子中放32粒大米,第七个杯子中放64粒大米,第八个杯子中放128粒大米,第九个杯子中放256粒大米,第十个杯子中放512粒大米。让学生从数量的成倍增加上体会细菌惊人的繁殖速度。
游戏二:让学生折报纸,对折,对折,对折,对折,对折……,让学生从对折后报纸的厚度上来体会细菌惊人的繁殖速度。
四、拓展活动
设计一个实践活动:在一个广口瓶中放一些土,把鸡或鱼的内脏埋入其中,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思考:这说明了什么?
板书设计
细菌
细菌的种类:球菌、杆菌、螺旋菌。
细菌的特点:单细胞、个体微小,适应能力强、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繁殖能力强。
细菌的两面性。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文字及图片认识了细菌及其特点,但是对于微小的细菌,学生还是缺乏直观的认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永久涂片或临时装片,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识记。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