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1-21 17:3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泾阳县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需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
3.第I卷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第Ⅱ卷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
4.考试结束,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卷不回收。
第1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为了自救,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该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终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利用地球表面建造的上万座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将地球推入土星轨道,再借助土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用2500年的时间奔往另外一个栖息之地——比邻星。据此完成1~2题。
1.“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的成功实施,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发生巨大变化的是( )
A.安全的宇宙环境 B.适中的日地距离 C.适宜的温度条件 D.稳定的太阳光照
2.地球抵达新家园,所处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银河系
褐飞虱是亚洲许多国家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稻区频发成灾,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下图为1950年至2009年太阳黑子周期与长江中下游稻区褐飞虱大发生年份之间的关系图。据此完成3~4题。
3.据图可知,褐飞虱大发生年份( )
A.具有11年左右的变化周期 B.主要出现在太阳黑子相对数减少阶段
C.与当年太阳黑子相对数呈正相关 D.主要出现在太阳黑子相对数增多阶段
4.太阳活动会对地球产生影响,在太阳活动高峰年( )
A.到达地球的可见光增强 B.长波通信受到干扰
C.不会扰乱地球电离层 D.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强烈干扰
“阳伞效应”是指人类的生产生活、战争、森林草原火灾、火山爆发等人文与自然的活动,向大气排入大量的烟尘,这些弥漫于大气中的烟尘犹如地球的一把“遮阳伞”。据此完成5~6题。
5.“阳伞效应”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大气的反射作用增强 B.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
C.大气的散射作用增强 D.大气的吸收作用增强
6.“阳伞效应”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①减少太阳紫外线对地球生物的伤害 ②降低地面温度
③降低夜间气温 ④减小昼夜温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下图为2017年8月8日四川省九寨沟县地震信息图和地球内部结构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右图中的( )
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④层
8.地震产生的横波(S波)和纵波(P波)经过莫霍面时,速度变化为( )
A.S波速度下降,P波速度上升 B.S波、P波速度均明显上升
C.S波、P波速度均明显下降 D.S波速度上升,P波速度下降
智慧城市是综合运用以物联网、云计算和公共信息平台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通过对城市信息资源的感知、挖掘、分析、共享和协同,来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响应速度。据此完成9~10题。
9.智慧城市的推进将提升城市( )
A.服务水平 B.门槛等级 C.城市化水平 D.服务范围
10.智慧城市将( )
A.增加城市劳动力 B.缓解城市内涝现象
C.促进城市精准管理 D.推动城乡交通建设
右下图为“某沿海地区某日平均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11~13题。
11.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
A.赤道地区 B.中纬地区 C.高纬地区 D.高山地带
12.该地当日最有可能出现的天气特征为( )
A.雷雨大风冰雹天气 B.烈日高温酷暑天气
C.潮湿闷热无风天气 D.雪虐风饕地冻天气
13.导致A、B两层气温垂直变化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海拔 B.纬度 C.气象条件 D.大气成分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有关专业人员探索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取得良好效果。低影响开发指的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通过生态化措施,尽可能维持城市建设前后水文特征不变,有效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变化与径流污染的增加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下图示意一般城市和海绵城市雨水排放系统。据此完成14~15题。
14.下列城市建设属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是( )
A.路面铺设透水材料,绿色屋顶蓄水 B.拓宽下水道,增加主干道坡度
C.裁弯取直河道,改变河流流向 D.道路旁修建水渠,校园操场塑胶化
15.与一般城市相比,海绵城市的水体排放量占比较低,主要原因是( )
A.雨季回灌,地下水储量增加 B.枯枝落叶积存,地表径流缓慢
C.土地硬化面积减少,雨水下渗增加 D.热岛效应缓解,降水强度降低
咖啡馆是都市区的人们休闲、会友和商务交流的重要场所,截至2021年1月,上海拥有6913家咖啡馆居全球城市首位,其中,某品牌连锁咖啡馆以839家独占鳌头,且多分布在商业繁华地段、高级写字楼和高级住宅区附近,下图示意该品牌连锁咖啡馆在上海的分布位置。据此完成16~18题。
16.支撑上海市咖啡馆蓬勃发展的产业类型主要为( )
A.高端服务业 B.生态旅游业 C.机械制造业 D.交通运输业
17.该品牌咖啡馆布局在商业繁华地段和高级写字楼附近的目标消费人群主要包括( )
①正在学校就读的青少年学生 ②收入和消费水平较高的企业白领
③喜爱时尚潮流文化的年轻人 ④居家休闲热爱传统文化的老年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8.该品牌咖啡馆母公司计划在昆山市建设包括咖啡烘焙和智能化仓储物流在内的咖啡创新产业园,这说明昆山市( )
A.创新研发实力比上海强 B.是咖啡原材料的重要产地
C.消费人群数量比上海多 D.与上海的区域关联度高
南极辐合带是一条海洋地理界线,南界为南极洲的海岸线,北界则是一条变动于50°S~60°S的假想线。在南极辐合带中,向北流动的寒冷海水下沉至向南流动的较温暖的海水层之下。下图是南极辐合带示意图。据此完成19~21题。
19.与南极辐合带成因类似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南极辐合带的存在让南极比北极地区温暖 B.南极辐合带造就了庞大的海洋生物量
C.南极辐合带以北地区冬季被海冰覆盖 D.南极辐合带以南地区海水含盐量大
21.南极辐合带是西风漂流的一部分,西风漂流( )
A.被陆地分割成几部分 B.由盛行西南风吹拂而成
C.受温暖西风影响为暖流 D.绕南极洲由西向东环流
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下图),完成22~23题。
22.图中岩石形成原因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23.经过E过程形成的岩石,可能具有的特点是( )
A.常含有化石 B.多气孔结构 C.有层理构造 D.有片理构造
河南省位于我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地貌类型复杂,如下面左图所示。右图为2016年河南省增强型植被指数月变化图,该指数与植被覆盖率成正相关。据此完成24~25题。
24.在自然状态下,左图所示的山地北坡基带为( )
A.常绿阔叶林带 B.常绿硬叶林带 C.针阔混交林带 D.落叶阔叶林带
25.4~7月间,5、6月份植被指数值偏低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小麦收割地表裸露 B.沙尘肆虐破坏植被 C.寒潮多发气温偏低 D.阴雨连绵江河泛滥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50分)
26.(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境内。建于辽清宁二年,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老的且唯一一座木构塔式建筑,塔高67.31米。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南有桃溪流过,北有梅溪,东靠滇藏公路;崇圣寺三塔由一大三小组成,大塔又名千寻塔,当地群众称它为“文笔塔”,塔高69.13米。下面左图是释迦塔和崇圣寺三塔的位置和景观图,右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是二分二至日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1)分别写出当释迦塔塔影最长和塔影最短时地球在右图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并描述从塔影最长到塔影最短期间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3分)
(2)忽略地势差异和两塔塔高差异,指出地球公转过程中每天正午释迦塔和崇圣寺大塔影长的差异,并分析原因。(5分)
(3)说明当地球公转到丙位置这一天,日出时释迦塔和祟圣寺大塔影子朝向的异同点。(4分)
27.(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浙江省太阳能资源空间分布总体上可以划分为3个分区,各分区资源量差异明显,浙东北的平原地带为I级可利用区,也是全省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浙南的中部丘陵地带和浙西的西部山区为贫乏区,其他地区为Ⅱ级可利用区。浙江省中北部太阳总辐射的月际变化多为双峰型,7月出现一次高值,5月出现一个次高值,而6月则为一个相对低值。下图示意浙江省太阳能资源区划。
(1)简述浙江省太阳能资源的分布特征。(4分)
(2)说明浙江省太阳能资源贫乏区的形成原因。(4分)
(3)分析浙江省中北部7月太阳总辐射为高值的形成原因。(4分)
28.(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倒暖锋是东北地区特有的天气过程,其具备暖锋特征,但与常见的暖锋又有明显不同的特点。东北地区在倒暖锋天气形成之前的两天都有一次寒潮袭击,随后又受到来自东北方鄂霍次克海的极大影响。下图为东北地区某次倒暖锋过境时近地面气压形势图。
(1)简述倒暖锋与我国一般暖锋明显不同的特点。(4分)
(2)概括受倒暖锋影响期间东北地区气温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6分)
(3)说明倒暖锋对东北地区降水形成过程的影响。(2分)
29.(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洪积扇多是干旱、半千旱地区暂时性洪水流出山口堆积形成的扇形地貌。串珠状洪积扇是指按形成早晚呈串珠状分布的一系列洪积扇,其形成与古环境的变迁有关。下图示意祁连山北麓某串珠状洪积扇分布。
(1)描述图中M洪积扇中地下水埋藏深度的变化规律。(2分)
(2)指出该地洪积扇形成过程中南部山地的总体运动特点,并说明依据。(6分)
(3)若在图中有一个洪积扇的堆积物颗粒最大,推测此洪积扇形成时期当地的降水特点,并说明理由。(6分)
泾阳县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1.C 2.D 3.B 4.D 5.A
6.D 7.A 8.B 9.A 10.C
11.B 12.A 13.D 14.A 15.C
16.A 17.B 18.D 19.C 20.B
21.D 22.C 23.B 24.D 25.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50分)
26.(12分)(1)当释迦塔塔影最长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丙位置;(1分)当释迦塔塔影最短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甲位置。(1分)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减慢。(1分)
(2)差异:释迦塔的影长始终长于崇圣寺大塔的影长。(2分)原因:两塔塔高比较接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物体影长越长;两地均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一年中每天释迦塔所在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均小于崇圣寺大塔所在地的正午太阳高度。(3分)(3)相同点:均朝向西北方向;(2分)不同点:和崇圣寺大塔相比,日出时释迦塔影子朝向更偏北。(2分)
27.(12分)(1)总体北多南少;平原及沿海地区多,山区、丘陵少;各分区集中分布。(每点2分,任答出其中2点得4分)
(2)贫乏区多为丘陵地带或山区,受地形抬升作用影响,该区降水量较丰富,(2分)太阳辐射受云雨天气影响较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2分)
(3)7月,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大气状况稳定,多晴朗天气;(2分)昼长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天文总辐射量也大,因此太阳总辐射值高。(2分)
28.(12分)(1)移动方向为自北向南;(2分)降水区集中在锋面附近,锋后范围大于锋前。(2分)
(2)气温分布特点:北部气温高于南部。(2分)原因:在倒暖锋形成之前,东北地区经历寒潮过境,陆地气温迅速降低;鄂霍次克海气温高,形成强暖中心,暖湿空气随着东北方向气流进人东北地区,造成东北地区北部迅速增温;由于东北地区南部受寒潮影响,气温较低出现了北部气温比南部高的反常现象。(每点2分,任答出其中2点得4分)
(3)来自鄂霍次克海上空的暖湿气流(倒暖锋的水汽),由东北向西南输送与冷空气相遇,产生自北向南的降水。(2分)
29.(14分)(1)M洪积扇地下水埋藏深度由扇顶向扇缘逐渐变浅(或扇顶地下水埋藏深,扇缘地下水埋藏浅甚至出露地表)。(2分)
(2)南部山地的总体运动特点:多次抬升。(2分)依据:该地有四个较为完整的洪积扇,且呈串珠状分布,可判断山前有四条东西向断层;(2分)由于断层活动,地壳多次抬升,形成多级洪积扇。(2分)
(3)降水特点:多暴雨,降水量大。(2分)理由:洪积扇堆积物的颗粒大小与流水的搬运能力有关;(2分)堆积物的粒径大,说明山洪流量大、流速快,搬运能力强,进而推断该时期多暴雨,降水量大。(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