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 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 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9-30 20:0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
诗海探珠
送李端
卢 纶
故关衰草遍,
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
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
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
风尘何处期?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卢纶写给李端的送别诗。这首诗抒写乱离中的离别之情。前两联写诗人在故乡衰草遍地的严冬送别友人,友人从高山寒云的小路离去,自己在日暮飞雪时归来。后两联记叙与友人离别之后,诗人在孤独寂寞中感叹自己少年孤苦飘零,与友人相识太晚,如今一别,深感在这时世纷乱中与友人后会无期。
这首诗透露出社会动乱,百姓漂泊不定,饱经苦难的社会状况,表达出诗人为不幸身世而伤感,为“识君迟”而深感遗憾,为别离而痛苦难受的内心世界。故乡衰草,寒云暮雪,阴郁笼罩,这些描写把作者与友人的离别之情衬得凄楚悲切。全诗情文并茂,哀婉感人。
【思考】 后两联透露出怎样的社会状况?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课堂互动探究
写作素材积累
积雨辋川庄作
基础自主学案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基础自主学案
二、词语释义
①烟火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争席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危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积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铜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久雨之后)烟火燃烧起来很慢。
指自己要隐退山林,与世无争。
高高的桅杆。
连绵不断,下了很久的雨。
古代一种铜制的乐器,形状像钟,打击发声。
⑥淮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竹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春风十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青楼梦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桥边红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淮东。宋时在淮河下游的地区设淮南东路。
亭名,在扬州北门外五里,禅智寺左侧。
借指昔日扬州的繁华街道。
杜牧《遗怀》中“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
二十四桥又名红药桥,桥边生红芍药。
“少”通“稍”,稍微。
形容词,高
形容词,危险
动词,端正
连词,即使,纵使
动词,放纵,任凭
形容词,竖
动词,看
名词,景象
动词,浏览,游学
动词,阅读
代词,表示偏指一方
动词,观察
名词,相貌
名词作动词,下雪
使动用法,使……碎
东边。
七、特殊句式
①漠漠水田飞白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阴阴夏木啭黄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名句默写
①细草微风岸,___________。星垂平野阔,______________。(《旅夜书怀》)
②东风知我欲山行,___________________。岭上晴云披絮帽,_________________。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新城道中(其一)》)
③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____________。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____________。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扬州慢》)
倒装句,应为“白鹭飞”
倒装句,应为“黄鹂啭”
危樯独夜舟
月涌大江流
吹断檐间积雨声
树头初日挂铜钲
难赋深情
冷月无声
九、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1)王维,字_____,原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诗明净清新,精美雅致,李杜之外,自成一家。王维又是杰出的画家,通晓音乐,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之中。苏轼谓其“____________,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
摩诘
诗中有画
(2)姜夔,字尧章,自号_________,鄱阳(今江西波阳)人,_____著名词人,音乐家。擅长写词,尤精通音律,其词作多咏物记游,但也暗寓国家分裂、江河变异之慨。他的词留下了十七首当时用于演奏的古乐谱,对研究唐宋音乐极有价值,留有《白石词》。
白石道人
南宋
(3)纳兰性德,______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也能诗。有《通志堂集》。词集名《___________》,有单行本。又与徐乾学编刻唐以来说经诸书为《通志堂经解》。
清代
纳兰词
2.资料链接
(1)江湖诗派是_____后期继永嘉四灵后而兴起的一个诗派,因陈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当时书商陈起与江湖诗人相友善,于是刊售《江湖集》、《续集》、《后集》等书,后人以《江湖集》内诗气味皆相似,故称之为江湖派。
南宋
(2)纳兰词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__________的作品。纳兰性德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为词坛一说而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他所生活的满汉融合的时期;他贵族家庭兴衰关联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以及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构成特殊的环境与背景。
纳兰性德
十、整体预知
1.《积雨辋川庄作》
2.《旅夜书怀》
3.《新城道中(其一)》
4.《扬州慢》
5.《长相思》
课堂互动探究
[文脉·探究]
1.请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一联为例,简要分析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点。
【提示】 这两句写自然景色,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
两种景色互相映衬,互相配合,画面就显得开阔而深邃,富有境界感,渲染了积雨天气空蒙迷茫的色调和气氛。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2.《旅夜书怀》在诵读时语调应有什么变化?
【提示】 这首诗是感叹身世之作。前一层写旅夜风景,其实是寓情于景,为下文抒怀作铺垫,应当读得缓慢一些,使听者能品出此中情味。后一层直抒胸臆,“名岂”二句中上句为宾,下句为主——诗人后半生飘泊四方,居无定所,正是因“休官”之故,要读出压抑感。这两句可以不按“义群”读,仍读作:“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最后两句形象地概括了诗人的后半生生活,要缓缓读出,有自伤飘泊之意。
3.“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作者为什么不直道天气的由阴转晴,却要说吹断了檐间连绵雨声呢?
【提示】 诗人正打算到山里去,阴雨连绵的天气就突然放晴了。“东风”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己,“我”要进山,东风马上吹散阴霾,为进山创造了条件,使“我”心想事成。一方面是有隐曲委婉表达之妙。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诗人准备进山,急切期盼天晴。所以对檐间没完没了的“积雨”声特别厌烦,特别敏感。所以,雨一停,他首先感到的是檐间滴雨声被“吹断”了。
4.如何理解“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这句诗的含义?
【提示】 这三句融情入景,以景衬情。特别是点化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诗意,融入新的境界,情意婉转,娓娓动人。这里以“仍在”点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感慨,以“波心荡,冷月无声”描摹名都的空寂寥落。其中一个“荡”字勾联名桥、冷月,静中有动,含情脉脉,似乎是在默无声息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从而形象地描写了盛衰兴亡的巨变,勾勒出一片凄清的景色。
5.《新城道中(其一)》二、三两联写景各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景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名师点拨】 首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披絮帽(戴棉絮制成的帽子)”与“挂铜钲(挂铜盘)”分别比喻“岭上晴云”与“树头初日”。其次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在沐浴了一场春雨之后,“野桃”向着朝阳笑脸迎人,“溪柳”在春风里翩翩起舞。出得门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迷人的晨景,穿山越岭,再往前行,才看到了桃花、竹篱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景。第二联写野外远景,第三联写农家近景。
6.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在艺术方面有何特点?
【名师点拨】 上阕写面、写外,铺陈壮观;下阕写点、写内,曲描心情。选取的都是平凡的事物,如山水、风雪、灯火、声音。又采用短小精悍而通俗易懂的语句,轻巧排列,对应整齐。信手拈来,不显雕琢。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评价说“容若词自然真切”。全篇融细腻情感于雄壮景色之中,尽显非凡。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
[细剖·深析]
[楼主]
你认为姜夔的《扬州慢》这首词哪一句最具有特色?试加以分析。
[沙发]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这句词描写空城荒凉的景象。到了黄昏时分,戍楼上又吹起了凄凉清苦的号角,使人感受到阵阵的寒意,号角声在空城上回荡。号角的声音,更反衬出这座空城的可怕的寂静。有时是无声胜有声,这里是以有声反衬无声,更觉凄凉静寂。
[板凳]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春。”以初春枝头的豆蔻比喻十三四岁少女的美好姿态。杜牧的《遣怀》诗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诗句,回忆自己当年在扬州时的放浪生活。这里的“豆蔻词工,青楼梦好”,是指杜牧的才华。纵然有写“豆蔻”、“青楼梦”那样的春风词笔,也难以表达此时悲怆的深情。前面“重到须惊”为一层,这里“难赋深情”又进一层。
[三楼]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红药”是指红色的芍药花。二十四桥又名红药桥,附近盛产红芍药花。这几句是说,想桥边的红芍药,还是一年一度地盛开着,可它们是为谁生长为谁开放呢?可见已经无人来欣赏它们了。经过战乱,这里的人有的死去,有的逃亡,即便留下来的,也没有赏花的心情了。芍药花的情怀是多么的寂寞啊,物尚如此,何况是人?结尾处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写作素材积累
新奇的比喻
比喻是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运用比喻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苏轼在《新城道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颔联写山峰戴上洁白的絮帽,树枝挂着明亮的铜钲,把晴天云朵和初升的太阳写得形象生动而富有神采。
技法借鉴
●随堂练笔
以“母爱”为话题,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歌颂母爱的力量和伟大,不少于80字。
1.课内素材开发 
王维买药结良缘
相传,唐代大诗人王维青少年时在居士山隐读,一日身体偶感不适,赴药店买药。药店内只一少女,衣着素雅,芳姿卓绝,心中暗暗称奇:“市井之中,竟有如此全无俗气之女子,待我试试她的才情。”于是问道:“姑娘,我出来匆忙忘记带药方,想凭记忆买几味中药,不知可否?”姑娘答道:“敝店虽小,药材倒也齐全,客官但说无妨。”王维想了想说:“我一买宴罢客为何?”
素材积累
姑娘微微一笑:“宴罢酒酣客‘当归’,当归需几钱?”“且慢,我二要买黑夜不迷途。”姑娘说:“这是味‘熟地’本店有的是。”王维接着说:“三要买艳阳牡丹妹。”女答:“牡丹花妹‘芍药’红,芍药已到货。”王维暗暗佩服女子才思敏捷,便继续问:“我四买出征在万里。”“万里边疆是‘远志’。”“五买百年貂裘。”“百年貂裘是‘陈皮’。”王维又问:“六要买八月花吐蕊。”“秋花朵朵点‘桂枝’。”“七要买蝴蝶穿花飞。”“‘香附’蝴蝶双双归。”
对方对答如流,王维连声喝彩:“妙!答得真妙!”他想民间女子竟有如此才华,自己求学更不敢怠慢。后来王维及第,遂青衣便巾前往药店向那女子求婚,果然喜结良缘,并传为佳话。
[适用话题]
这则有关王维的材料可用于“知音”、“机智”、“才华”等有关话题作文中。
2.鲜活素材速递 
双汇道歉会
31日,处于“瘦肉精”危机中的双汇集团在河南漯河召开“万人职工大会”,集团董事长万隆再次向消费者致歉,并称双汇因“瘦肉精”事件受损超过121亿元。
“万人大会”参会人员包括双汇集团所有管理层、漯河本部职工、经销商等。这是双汇陷入“瘦肉精”风波后召开的第三次公开会议,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
但是就在这一场“气势磅礴”的万人道歉会上,万隆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又摆了一个大大的乌龙!似乎是全国最大的愚人节笑话!双汇集团在自己费尽心思准备的隆重道歉大会上,其最惹眼的会标上双汇的拼音字母却出现最不应该出现的拼写错误。“SHUANGHUI”被拼成了“SHAUNGHUI”!如此一个简单的错误不仅让人感慨“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适用话题]
这则有关“双汇道歉会”的材料可用于“诚信”、“细节决定成败”等有关话题作文材料之中。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文赤壁
朱增泉
文赤壁在黄州,武汉向东,车子开一个来小时就到了。一下车,我就远远望见苏东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文赤壁的名声犹胜武赤壁,苏东坡是这里的主角。
大家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千古文豪。一个人一旦被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汪洋如苏轼,他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拂袖挪步,毕竟已少了那份气质。他的醉态浪漫呢?他的才情风骨呢?他的失意豁达呢?一尊石像纵然万古不朽,终究已不是有血有肉的那个人了。难怪,苏东坡这样豪放的人,也曾在这里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江山如画,逝者如斯!
迎面一座小山,不高,拾级而上。可能是这里的人想让文赤壁比武赤壁更“赤”、更吸引游客吧,山壁上泼了一层赭红色涂料,显得假了。苏东坡的文采名声,哪里还用得着粉饰媚俗?
登临而观,山壁下只剩两池死水。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长江江面。在古代,长江是在这座小山脚下拍壁而流的,千百年来渐渐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都已盖满房子。当年,苏轼重游赤壁时,就已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他去世至今已九百多年了,星换斗移,江山已改,虽是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
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
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这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正是黄州落难这几年,苏东坡写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当时朝廷任命他为团练副使。其实那只是一个虚职,挂职领一份钱粮而已。一个失意文人,被安排去挂职当一名“武官”,真是阴差阳错。
然而,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古时,此山有峭壁插入江中,形如象鼻,山体为红色花岗岩,故名“赤鼻矶”。苏东坡是四川人,想必他初来乍到,竟将湖北口音“赤鼻”错听为“赤壁”。落难中的苏东坡“孤舟出没烟波里”,游饮江上,身临赤壁,伤感而怀古,触景而生情。面对万古东流、惊涛拍岸的浩浩长江,他心中也被满腔的不白、不公、不平,掀起阵阵巨大的感情波澜。他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时势何等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而今安在哉”?于是,“苏子愀然”,扣舷而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情起波涛中,句出骇浪间,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
看来,生前的“命”与身后的“名”,从来不是一回事。生前命运好、身后名声也好的人是有的,但并非人人都能如愿、如意。有的人生前飞黄腾达,大红大紫,身后却瞬即灰飞烟灭,再没有人想起、提起,因为他生前其实并没有做过什么留得住的事.或是反倒被人想起、提起他生前曾做过某些恶事、丑事、腌臜埋汰之事,落个臭名昭著,也未可知。有的人生前大起大落,甚至连遭大灾大难,最终却艰难玉成,留下了传颂千古的大成就、大名声。所以,一个人对于眼前那点阴差阳错、阳差阴错,大可不必太在意。
苏东坡赤壁怀古之词、之赋,皆悲愤中更见其旷达情怀。他若是一味排遣蝇营狗苟、狭隘不能自拔之情,纵然文丽辞美,也决计成不了杰作,更流传不到今天。
文赤壁,虽然并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细想起来,其实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赤壁之战.不过,他打的是一场“文战”,对手是那些围攻他、诬陷他的政敌。他的态度是超拔的,不屑于去同对手打那些是是非非的笔墨官司。他没有打黄盖,没有借东风,也没有草船借箭,只是借了几分酒力,信笔纵情写华章。这场赤壁“文战”的结果,苏东坡大获全胜,以其三篇不朽之作流传千古。
【赏评】 这是一篇现代作家朱增泉的文化散文,作者借宋代文豪苏轼和赤壁的历史典故,表达出对政治生活和人生的思考。作者认为苏东坡被贬后发配黄州恰恰成就了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这里面既有主观因素,同时也有客观因素。大起大落的仕途人生使他具备了艰难玉成的意志品质,浪漫旷达的性情使他拥有了豪放超拔的情怀风骨,信笔纵情的骄人才华使他有了“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的非凡能力。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