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 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 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9-30 20:0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
诗海探珠
少年游
杨 亿
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  寿阳①妆罢,冰姿玉态,的的写天真。等闲风雨又纷纷,更忍向、笛中闻。
【注】 ①寿阳: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
【赏析】 这首词为咏梅之作,作者主要塑造了梅花这一形象,突出了它不惧风雨严寒、冰肌玉骨的特征。上片起首三句,点明地点在江南,时令为严冬,刻画出风雪肃杀中的景象,为写迎冰雪而开的早梅作铺垫。后面三句,开始直接写梅花。下片具体描绘梅的“芳艳”,并在风雨摧残的物象中寄托词人的惆怅和伤感,达到托物抒怀、借景言情的目的。
全词以写景始,以抒情终,通过风雪交加之际不畏风刀霜剑的梅花这一物象,抒写了作者别有怀抱的人生感慨。词中借景言情,即景发感,营造出一个深婉蕴藉、若即若离、空朦柔美的意境。
【思考】 在这首词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课堂互动探究
写作素材积累
阁夜
基础自主学案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基础自主学案
二、词语释义
①短景:________________
②寒宵:________________
③星河影动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雕栏玉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朱颜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冬季日短。
寒冷的夜晚。
指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的台阶,代指南唐的宫殿。
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⑥溽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侵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窥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风荷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芙蓉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潮湿而闷热的暑气。
快天亮之时。侵,渐近。
鸟在屋檐下窥看天空鸣叫,
似乎是在告诉人们天晴了。
微风轻轻,荷叶亭亭出水的丰姿。
有荷花的水边。
“景”通“影”,日光。
名词,指晚上
名词,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形容词,凹入的
名词,时间
数词,几,几个
名词,数目,数量
副词,屡次
名词,技艺
动词,忍
动词,经得起,忍受
动词,胜任
使动用法,使……破,使……惊
使动用法,使……湿
名词作动词,刮起东风
形容词作动词,晒干
国中,指国都长安之中。
演奏。
渐近。
摇曳不定。
指交游。
七、特殊句式
①夷歌数处起渔樵 __________
②天涯霜雪霁寒宵 ___________________
③李凭中国弹箜篌 _________
倒装句
状语后置句,省略句
省略句
八、名句默写
①岁暮阴阳催短景,___________________。五更鼓角声悲壮,__________________。(《阁夜》)
②昆山玉碎凤凰叫,____________________。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________。(《李凭箜篌引》)
③雕栏玉砌应犹在,_____________。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__。(《虞美人》)
④燎沉香,________。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_________________,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苏幕遮》)
天涯霜雪霁寒宵
三峡星河影动摇
芙蓉泣露香兰笑
石破天惊逗秋雨
只是朱颜改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消溽暑
叶上初阳干宿雨
九、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1)李贺,中唐的_________诗人。唐朝宗室的后裔,但早已没落破败,家境贫困。才华出众,少年时就获诗名,但一生只做了一个职掌祭祀的九品小官,郁郁不得志,穷困潦倒,死时年仅27岁.他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浪漫主义
(2)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史称__________。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将他与_______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南唐后主
李璟
(3)周邦彦,字美成,号__________,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因献《汴都赋》升太学正,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校书郎、宗正少卿等职。徽宗即位后,由于他精通音律、善作词,被任命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有《清真集》,又名《片玉集》。
清真居士
2.资料链接
(1)唐元和年间诗人李贺的诗作所独有的风格意境。李贺字长吉,故名__________。李贺诗熔铸辞采,驰骋异于常人的想象,善于运用神话传说,造语新奇瑰丽而显得晦涩,形成了想象奇特、思维奇谲、辞采奇丽的独特诗风。
长吉体
(2)_________ 被誉为是宋词的集大成者,吴梅《词学通论》说:“词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苏、秦之终,后开姜、史之始。”卢前《词曲研究》亦说:“一来这时是慢词成熟的时候;二来由他开了南宋词坛的局面,正是继往开来,惟他独尊。”清真词一般说来,音律精整,铺述瞻丽,刻画工致,字句锤炼,描摹物态,曲尽其妙,词法讲究,结构曲折。
周邦彦
十、整体预知
1.《阁夜》
2.《李凭箜篌引》
3.《虞美人》
4.《苏幕遮》
课堂互动探究
[文脉·探究]
1.如何理解“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这两句诗?
【提示】 “野哭”二句,写拂晓前所闻。一闻战伐之事,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彻四野,其景多么凄惨!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夔州是民族杂居之地。杜甫客寓此间,渔夫樵子不时在深夜传来“夷歌”之声。“数处”言不只一起。
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刻画得很真实:“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对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
2.“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这两句诗有何含意?
【提示】 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令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一个“教”字,不但是对乐师的高度评价,更是对乐曲的无比赞赏,是誉之为仙乐了。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老”和“瘦”这两个极平常的字用得极生动,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无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可见音乐感染力之大。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怎样把千古愁绪传达给读者的?
【提示】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九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愁苦吗?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尤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
4.杜甫在《阁夜》这首诗中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
【提示】 这首诗不是为一时一事而作,诗人饱经沧桑之后,在人生的暮年把万端感慨集于笔端。所以诗中的内蕴是相当丰富的,“岁暮阴阳催短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天涯霜雪霁寒宵”表达了诗人客居天涯的凄寒,“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表达了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之情,“卧龙跃马终黄土”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人事音书漫寂寥”表达了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整首诗有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有人生、宇宙、历史、古今之悲,还有对个人命运的悲叹。
5.《李凭箜篌引》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名师点拨】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可以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
6.后人总结说李煜的《虞美人》一词风格凄丽,这首词为何显得如此凄丽?
【名师点拨】 从“红锦地衣”的南唐后主到“故国不堪回首”的宋室囚徒,词人李煜天上地下的身世沦落以及内心的巨大沉痛,绝非常人所能体味点滴。如果以亡国为分界线,对照李煜前后期的词作,我们能否可以这样说,是亡国的代价成就了一位可追唐诗的伟大词家,李煜后期词,多折射出词人内心的亡国之痛,把传统诗歌里的那种个体间的离愁别恨升华为对故国家园的思念,境界豁大而深远。王国维评价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细剖·深析]
[楼主]
你最赞赏李煜《虞美人》中的哪几句词,请加以分析。
[沙发]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
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板凳]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词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透露出他内心多少凄楚和无奈!夜深人静,倚楼远望,只见月光如水。眼前的一切更激起他对南唐故国的深深怀念。“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词人在这里发出的岂止是深沉的叹息,简直是痛彻肺腑的呼号。
[三楼]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只是”二字,极为沉重,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惘。“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写作素材积累
对比手法的运用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运用对比,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李煜的《虞美人》全词八句,两句一组,形成对比,首尾呼应,意脉贯通,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
技法借鉴
●随堂练笔
请运用对比的写法,写一个片断,表达对农民工子弟渴望和城里人一样平等的理解之情。
1.课内素材开发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可用于“自古便有兴亡更替”、“记忆因刻骨而铭心”、“人总有自己最合适的位置”等话题中。
素材积累
2.鲜活素材速递 
我看中国达人秀
2010年10月22日《绍兴晚报》记者就“中国达人秀”话题,针对绍兴在校及毕业大学生做了一份简单的问卷调查。有部分被调查者认为评委的素养以及节目的体制上存在漏洞。较多认可该档节目的被调查者明确表示:“宣传到位、没有任何门槛、不限任何才艺”的宗旨,符合全民参与的标准,是其迅速走红的原因,并为其中的“奇迹轮番上映,节目扣人心弦”而声声叫好;
而不看好“中国达人秀”的被调查者认为:“社会浮躁而引发成名之心”、“参赛过程以及后期产生的经济、文化效应”诱使民众参与,并消极表示这只是一种“打发时间的娱乐”而已。
[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可用于“娱乐如何大众化”、“永不言弃”、“尊重和平等”、“残缺也是一种美”等有关话题作文中。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草堂·诗魂


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观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
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一夔州一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
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
【赏评】 这篇文章向我们展示了草堂的文化意义就在于它是杜甫艺术生命的凝结处,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一段历史的观象台。作者借用顾复初的对联抒发参观杜甫草堂的感慨,择取杜甫著名诗句阐述诗人的理想与情怀,引用贴切,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文章以写景和交代游踪开始,接着点明主旨,然后分别从草堂引发的观感、杜甫人生艺术道路两个方面展开叙述,最后以写景和交代游踪作结,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