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湘夫人 拟行路难(其四) 蜀相 书愤
诗海探珠
饮酒(其八)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①尘羁。
【注】 ①绁:捆绑,束缚。
【赏析】 《饮酒》一诗通过对东园青松在“凝霜”前后的境遇,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对历史对社会的某种认识和感悟。在这首诗中,诗人以“东园青松”为喻,表明真正的英雄人才,在严峻的考验中才会显现出来。平日里,英才与庸才一样,庸才的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的小人之举有时甚至还会盖过英才的光辉,只有经过一场“凝霜殄异类”般的严峻考验后,英才才会“卓然见高枝”,而庸才则只能被淘汰掉。诗人以独特的表现手法,传神地描写了青松的两种不同境遇,景中有情,情中含理。
前六句诗人托物言志,将感情寄寓在青松之中,表达出自己坚贞不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性;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苦短、不愿被世俗的尘网束缚的感慨。全诗以“凝霜殄异类”作为转折,因而该诗结构严谨,内涵丰富,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
【思考】 从整体上看,诗人运用了哪些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课堂互动探究
写作素材积累
湘夫人
基础自主学案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基础自主学案
二、词语释义
①袅袅:________________
②骋望:_______________
③荒忽:___________________
④潺湲: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腾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荪壁:__________________
⑦骤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容与:_________________
⑨吞声:_______________
⑩开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风吹拂的样子。
纵目远望。
迷迷糊糊的样子。
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驾着马车奔腾飞驰。
用荪草饰壁。
轻易得到,一下子得到。
从容自在的样子
声将发又止。
开创扶助,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
罔,通“网”,这里作“编织”讲.
那,通“哪”,哪里。
名词,早晨
名词,朝代
动词,朝见
介词,对
副词,怎么
形容词,安稳
动词,安抚,抚慰
代词,哪里
动词,约会
名词,一定的时间,期限
动词,希望,期望
副词,再,又
形容词,重复
动词,回答
动词,报复
使动用法,使……发愁
名词用作动词,约会
名词作动词,水波泛动
名词作动词,名传后世
名词作状语,用芷草
名词作状语,用杜衡
名词作状语,向北
形容词作动词,散布
形容词作动词,充满
形容词作动词,空有
压席子的东西。
边缘。
抛弃,扔弃。
用香草装饰的卧室。
七、特殊句式
①蛟何为兮水裔 _______________
②中原北望气如山 _______________
③塞上长城空自许 _______________
④将以遗兮远者 _______________
⑤楼船夜雪瓜洲渡 _______________
⑥铁马秋风大散关 _______________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
省略句
省略句
省略句
八、名句默写
①泻水置平地,_______________。人生亦有命,__________________?(《拟行路难(其四)》)
②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_______________ ,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_______________ ,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③早岁那知世事艰, _______________ 。楼船夜雪瓜洲渡, _______________ 。(《书愤》)
各自东西南北流
安能行叹复坐愁
映阶碧草自春色
出师未捷身先死
中原北望气如山
铁马秋风大散关
九、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是我国积极__________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他的作品,有二十五篇,即《离骚》、《天问》、《九歌》、《九章》、《远游》、《卜居》、《渔父》等。
浪漫主义
(2)鲍照,_______文学家。字明远,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世,年青时就树立远大的政治抱负,自认为有非凡的才华,但由于出身寒门庶族,不被朝廷重用,只能做一些小官,一辈子愤愤不得志,最后死在战乱中。
南朝宋
(3)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伟大的_________诗人。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有《__________》传世。杜甫创作的诗很多,流传下来有一千四百多首。
现实主义
杜工部集
2.资料链接
(1)楚辞,是战国后期以_____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_______”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2)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正式定型,成熟于_____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
屈原
楚辞
盛唐
十、整体预知
1.《湘夫人》
2.《拟行路难(其四)》
3.《蜀相》
4.《书愤》
课堂互动探究
1.《湘夫人》这首诗的开头所渲染的环境气氛,对全诗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提示】 诗的开头四句写湘君眺望洞庭湖,仿佛湘夫人飘然而至,但又倏忽不见,心中充满愁思。以景物衬托情思,以幻境刻画痴情人的心理,尤其动人。第三、四句写沅湘秋景,清丽如画。开头这四句渲染的环境气氛与人物心理交融在一起,这凄凉、冷落的景色,正衬托出人物的怅惘、幽怨之情。这种环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如何理解“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这句诗?
【提示】 诗篇起笔陡然,入手便写泻水地面,四方流淌的现象。这既没有波涛万顷的壮阔场面,也不见澄静如练的幽美意境。然而就在这既不神奇又不玄妙的一般自然现象里,诗人却顿悟出了与之相似相通的人间社会的某种哲理。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
“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说,这起首两句,通过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诗人借水“泻”和“流”的动态描绘,造成了一种令人惊疑的气势。这正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心情。
3.结合全诗,谈谈《拟行路难(其四)》中“安能行叹复坐愁”“心非木石岂无感”这两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提示】 第一个反问句“安能行叹复坐愁”是说不应当发愁,应该自我宽解,心胸开阔,似乎诗人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其实,他是用反嘲的笔法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第二个反问句“心非木石岂无感”又表示人非木石,岂能无情?面对着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诗人“心非木石岂无感”?理智的劝慰、酒的麻醉,难道就能使心如槁木吗?当然不能,全诗的感情在这句达到高潮。
4.《蜀相》颔联的诗眼是什么?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提示】 颔联的诗眼应是“自”“空”,颔联表现的是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的气氛。“映阶碧草”“隔叶黄鹂”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一用“自”“空”两字修饰,所含之情就大为转折: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夜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由此便使人自然生出“感事怀人”之意。春色固然好,祠庙却如此寂寥冷清,只有诗人形单影只地来拜谒。难道武侯被人遗忘了吗?草色越青,鸟音越美,这种感受越强烈。这两句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而得力于“自”“空”二字的巧妙运用。
5.《书愤》一诗抒发了诗人既“悲愤”又“豪壮”的思想感情,诗人是怎样将这两种感情抒发出来的?
【名师点拨】 全诗虽通篇不见“愤”,但细品起来,愤慨之情无处不在。首联回忆过去,塑造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暗写其欲图恢复失地,“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出了诗题中的“愤”字,形成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颔联由六个名词组成,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画面,这联承接“气如山”,将诗人的报国愿望渲染得更加鲜明,再次突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首联相比,悲愤之情更加强烈。颈联从回忆到现实,诗意转为悲凉,一“空”一“已”互为映衬,有着无限沉痛与悲愤。尾联诗人以诸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而后已,悲愤中蕴藉着豪壮之情。
6.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书愤》中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试加以分析。
【名师点拨】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这两句诗集中描写宋军英勇抗金的战斗情景,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渡瓜洲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观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形象地表明了作者的理想:他渴望北伐恢复中原,向往着火热的战斗生活。
[细剖·深析]
[楼主]
《湘夫人》在艺术表现上给我们哪些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
[沙发]
屈原在这首诗里善于运用寓情于景,以景传情的手法。从深层结构看,这首诗有着寓情于景的表情法.景物不是原来的样子,而是带上感彩的景物,如秋风、秋水、秋叶的描写。情感的流动较蕴藉、含蓄深沉,如海底暗流。这种形式,明暗对应,相辅相成,构成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这种形式,可增大情感的容量,使情感的表现呈立体状。
[板凳]
这首诗歌源于民间,语言地方化。本诗起源于楚国民间文艺,所描写的对象都是楚地化的,具有鲜明的楚国地方特色,如楚地的民情风俗、神话传说,特有的浪漫色彩、宗教气氛。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语,特别是“兮”字的大量运用,既调整了音节,又加大了语意、语气的转折跳跃,极大地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三楼]
这首诗重叠交叉,明暗结合。全诗采用明暗对应的双层结构方式。主人公的情感表现,有明有暗,明暗结合。在描写实境时,主人公的情感是表层性的,意旨明朗,指事明确,语言明快,情感色泽清晰。
写作素材积累
屈原在《湘夫人》这首诗的开头写景如画,仿佛一幅秋风图,作者妙在以可见之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全诗景物描写十分成功,它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与主人公的心理活动相映衬,情感的流动与外在的形式同步。
技法借鉴
●随堂练笔
任选一景,以“寓情于景,以景染情”的写法来加以描绘,写一段文字(片断),要求语言优美,不少于80字。
1.课内素材开发
屈原所在的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他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素材积累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最终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几起几落的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适用话题]
这则有关屈原的材料可用于“忠君爱国”、“执着”、“价值与人生”等有关话题的写作中。
2.鲜活素材速递
唐骏“学历门”曝光野鸡大学
2010年7月1日方舟子在微博上发出21条记录,炮轰新华都集团总裁兼CEO、著名的“打工皇帝”唐骏学历造假。唐骏声称自己取得的是西太平洋大学博士学位。但这所大学不被美国教育部门和专业认证机构认可,此类大学也被中国民间称为“野鸡大学”。随后,网上流传着一份“同学录”,指出国内还有不少成功人士和唐骏一样学历有疑点,其中一些人还在政府机构供职。
一直以来,唐骏都是以“青年导师”标榜自己,谁都没有想到,青年学子视为“偶像”的他居然也伪造假学历。一时间多家外企开始清查内部高管的真实学历,更有人未等假文凭被曝光而主动辞职。从草根到名人,学历造假的严重性已经超乎了大众的想象。鉴于名人的强大影响力,其学历造假更该加强监督,还是让学历来得货真价实些吧!
[适用话题]
本则有关唐骏曝光的材料可用于“诚信”、“造假与打假”、“学历”、“名誉”等有关话题的写作之中。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读屈原
梁 衡
薄暮冥冥,我在昏黄的灯光下一遍又一遍地读你的《涉江》。心灵的底片便慢慢地洇染上一层层殷红,渐深的暮色也仿佛笼上一层悲戚的色泽。那神奇瑰丽的想象连同汨罗江畔孤独清高的身影,深深地攫住了我的心。
这是一篇百读不厌的千古名篇。每次阅读,总有一种感动淹没我的心。你也如横空而过的一颗流星,闪烁着凄凉的美丽,划过我的心空。曾在一个落寞而寂寥的深夜,入梦般的想象一颗孤独的灵魂在汨罗江畔或是高峻蔽日的深山之中伴随着自己高远的理想怎样孤独的漫游。如血般的残阳拉长了你的身影,陪伴你的只是猿猴啼血般的哀鸣。但你只将凝聚着的忧愤的血泪以及自己远大的理想抱负从自己的心灵流出,让一个去国离乡之人苦难生活的点点滴滴颤动于笔尖,化为一篇篇瑰美绮丽的文字,流芳千古……
此刻,你的足音正姗姗向我走来,走向千年之后的今夜,走向寒露沾襟的今夜,走向我阅读的今夜,走向我审视自己灵魂的今夜!依旧是那阵秋冬的绪风,依旧是那般凄寒,你是否依旧一步一回头地望着你的家乡,望着你的祖国?你是否依旧在汨罗江畔执着地守望,守望着能回到祖国,再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切?那么,又会有谁能彻悟你凝固在深山之中的沉痛?如果说,生命的过程恰好是从激越走向安详;如果说,人生的岁月必定是从绚烂走向平淡;那么,你真的走得一路安详吗?
你那伟大的思想及远大的理想都随滔滔不息的汨罗江水一同远逝了吗?或许,我们只能在那空蒙浩瀚的疏星中读到你的消息,只能从那瑰奇绚丽的篇章中读懂你的思想,读懂你那颗忧郁而滚烫的爱国心,读懂你那种长存于尘世间的顶天立地的精神。而这一切,已经足够了……
虔读你的一腔热忱,遥想你短暂一生的苦难历程,我一直都相信你是借文章来抒写自己苍凉的人生!文章中那悲愤、抑郁的倾诉,不都寄寓了你深绾于心的血泪,情浓于心的忠贞吗?每回在嘈杂喧嚣的生活中静下心来,汨罗江畔的呼声就萦绕于耳畔,回响于心际,让我不自觉地以此来观照自己。在这个被言情武打以及各种光怪陆离的书籍杂志充斥的社会,是你在时时提醒我,记着仍浮沉于人世的另一种人生。那些我们时不时就可遭遇的人,不都是在以类似于你的方式在日渐冷漠的街巷里蹀躞吗?
你因《离骚》而不朽,这或许是你不幸的一生中最大的幸运——虽然这是千年以后的事。这也让我想起了许许多多同你一样遭际不幸的生命,他们生命中那些闪光的东西却不为人知。现代被言情武打、卡通漫画宠坏了的眼睛是不屑于咀嚼这些倾诉的。由此,我也常常在阅读你之余,掬一捧清泪,为那些无声消逝了的生命。在光影班驳的现代社会,固守住我生命里那些最为本真的东西,真的希望你一直都未曾远离我们。或许,你正踏着滔滔江水,穿越千年尘世的风霜,在世界的某个角落远远地注视着我们这群现代人。
【赏评】 梁衡的这篇人物散文艺术视角独特,选择了一个历史人物屈原作为书写对象,在他的身上带有浓郁悲剧色彩,这也就构成了他人物散文世界中独有的悲剧人物。而且梁衡用如刀之笔,善于剖析屈原孤独的“人杰鬼雄”的灵魂,以评代传,笔墨直指屈原在人类历史坐标系中应有的位置。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