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森林的歌声》(教案)-音乐四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森林的歌声》(教案)-音乐四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11-22 19:1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音乐《森林的歌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森林的歌声》选自《森林狂想曲》,是一首器乐合奏曲。这首乐曲由大自然的真实音响与美妙的乐音交织而成。那些可爱的小精灵们—树蟾、腹斑蛙、褐鹰枭、山羌、飞鼠等与笛子、小提琴、吉他等乐器一起奏响了奇妙的森林之歌。乐曲的旋律简洁质朴,轻快流畅,采用自然小调式,富有东方情调。乐曲由森林小动物的鸣叫声中开始,继而吉他轻奏出一段旋律,这个旋律以“3”音为轴音,旋律起落回旋,轻松活泼,不失安详。竹笛奏出主题一旋律似小鸟在欢唱,继而小提琴独奏的主题二旋律似青蛙王子优雅的歌唱。主题三音区提高、节奏拉宽似万物复苏,小草生长,花朵绽放,到处充满生机勃勃,它们情不自禁地跳起了舞,森林变得热闹极了。乐曲把我们带进这片神奇美妙的森林中,使我们享受到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无穷乐趣。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处于小学中段,自我意识逐步增强。在思维上开始向抽象思维过渡,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在音乐学习中大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欣赏与听辨能力,对音乐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怎样参与到音乐中活动中,他们并没有明确的方法。直观和具体的视觉和听觉冲击会极大的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目标
1、理解 “音效”,能从《森林的歌声》中聆听各种小动物,各种鸟鸣叫声等, 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乐曲结构,熟悉音乐的三个主题旋律与音区的变化,能听辨各段主奏乐器的音色,在欣赏《森林的歌声》过程中,记忆并模唱一、二主题旋律。
3、通过聆听、模唱、创编歌词、身体律动、舞蹈创编、打击乐伴奏等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乐曲丰富的表现力,发展学生音乐听觉习惯,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四、教学重点
理解“音效”,了解乐曲结构,能听辨音乐的各段主题曲调及演奏乐器的音色,在欣赏《森林的歌声》过程中,记忆各段主题曲调演奏的顺序。
五、教学难点
能从《森林的歌声》聆听各种小动物,各种鸟鸣叫声等, 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尝试用律动、打击乐器等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教具准备
课件、钢琴、电子琴、发声打击乐器等。
七、教学过程
(一)、聆听导入
1、师生问好。
2、聆听乐曲前奏,猜目的地。
3、介绍乐曲。
(二)、了解“音效”
1、聆听小动物的声音引出 “音效”。
2、介绍“音效”,听“音效”。
3、聆听全曲找“音效”,了解乐曲(前奏、间奏、尾声)。
(三)、简介乐器
1、聆听乐曲片段,知乐器。
2、学乐器演奏姿势。
3、聆听表演游戏“乐器猜猜猜”。
(四)、学习乐曲
1、聆听主题一(小鸟)。
(1)、聆听旋律,知道主奏乐器(笛子),感受乐曲情绪。
(2)、分析两个乐句,知道同头异尾,同音反复。
(3)、模仿小鸟“咕咕”声模唱旋律(律动)。
2、聆听主题二(青蛙王子)。
(1)、聆听旋律知道主奏乐器(小提琴、吉他),感受乐曲情绪。
(2)、小组合作,创编歌词活动(律动)。
(3)、代入创编歌词演唱(青蛙王子)。
3、聆听主题三(小花)
(1)、了解主奏乐器,感受情绪。
(2)、分析旋律线条,舞蹈动作创编(律动)。
(3)、配入打击乐器,森林在唱歌。
(五)、扩展部分,森林大狂欢。
“音乐主题排序”并表演乐曲。
八、总结
大自然很美,善待每一个生命。
板书: 《森林的歌声》(回旋曲)
主题一 小鸟 主题二 青蛙 主题三 花朵
(音效)前奏
小鸟小鸟青蛙小鸟青蛙花朵小鸟
间奏
小鸟青蛙小鸟青蛙花朵小鸟
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