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试题汇编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中考试题汇编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0.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1-22 10:0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年中考试题汇编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
一、选择题
(2021·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历年真题)下列关于动物的行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蜘蛛结网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而获得的一种行为
B.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
C. 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
D. 草原上头羊带领羊群觅食的行为属于社会行为
(2021·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历年真题)某同学进行“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的食物”的实验后,向全班同学汇报了他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这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哪一个环节(  )
A. 作出假设 B. 实施计划 C. 制订计划 D. 表达与交流
(2021·湖北省黄石市·历年真题)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用200粒玉米种子随机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方案及结果如表所示。关于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实验编组 种子数量(粒) 环境条件 发芽率
温度(℃) 水分 空气
甲 50 25 适量 充足 96%
乙 50 25 干燥 充足 0
丙 50 2 适量 充足 0
丁 50 2 适量 无空气 0
A. 甲组为对照组,乙、丙、丁三组为实验组
B. 甲乙两组对照可以探究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C. 甲丙两组的实验结果说明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条件
D. 甲丁两组的实验结果说明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的条件
(2021·湖北省咸宁市·历年真题)2021年5月31日,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会议决定,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某市想了解市民生育三孩的意愿,最好采用(  )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归纳法 D. 实验法
(2021·安徽省·历年真题)在讨论“探究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方案时,同学们的下列发言,错误的是(  )
A. 除湿度外,其他实验条件应相同且适宜
B. 多次重复实验,可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度
C. 实验数据与其他人不一致时,可以修改数据
D. 实验结束后,将鼠妇放归适合其生存的环境中
(2021·湖南省岳阳市·历年真题)提取患病烟草叶的汁液,经能将细菌滤去的过滤器过滤后,仍能感染正常烟叶并使其患病。据此可推测该致病病原体的特征是(  )
A. 比细菌小 B. 无细胞结构
C. 独立生活 D. 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构成
(2021·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历年真题)2020年我国开展了第七次人口普查,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人口普查是一种调查方式
B. 普查前需制定合理的普查方案
C. 普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各项数据
D. 由于人口太多,可根据原有数据进行估算
(2021·北京市·历年真题)利用摄像机记录鹌鹑卵孵化过程的研究方法属于(  )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实验法 D. 文献法
(2021·湖南省常德市·历年真题)下列生物学实验中,实验材料用具与使用目的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用具 使用目的
A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碘液 脱色
B 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 生理盐水 保持细胞正常形态
C 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放大镜 观察小肠内表面
D 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 鉴定二氧化碳
A. A B. B C. C D. D
(2021·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历年真题)在探究“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中,若第一次实验结果不支持假设,后续做法正确的是(  )
A. 修改实验结果 B. 少数服从多数 C. 重新进行实验 D. 更改实验假设
(2021·山西省晋中市·历年真题)同学们做过的以下实验中,不需要用碘液(或碘酒)的是(  )
A. 观察黄瓜表层果肉细胞中的叶绿体
B.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C. 观察玉米种子的胚乳
D. 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2021·陕西省·历年真题)将银边天竺葵(银边部分的细胞中无叶绿体)的一片叶用黑色圆纸片两面遮盖(如图),置于暗处一昼夜后再移至光下数小时,取下此叶经脱色后滴加碘液。对此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在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抑制叶片的呼吸作用
B. 滴加碘液后①处变蓝,说明该处产生了淀粉
C. 此装置包含两组对照实验,分别是①与②、①与③
D. 此装置可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
(2021·山东省烟台市·历年真题)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共有人口141178万人,在进行人口普查时,不需要做的工作是(  )
A. 确定调查目的和对象 B. 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C. 选取抽样调查的样本 D. 整理和分析调查结果
(2021·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历年真题)下列对调查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口普查属于调查 B. 对调查对象要进行逐个调查
C. 森林资源的清查属于调查 D. 对调查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
(2021·重庆市市辖区·历年真题)为了了解某镇街各年龄段市民对生“三胎”的看法,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A. 观察法 B. 测量法 C. 调查法 D. 实验法
(2021·山东省临沂市·历年真题)如图是某同学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部分步骤,下列有关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的分析,不切合实际的是(  )
A. 步骤一是为了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B. 步骤二是为了形成对照
C. 步骤三中①、②内分别盛有清水、酒精
D. 步骤四的现象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产物是淀粉
(2021·湖北省宜昌市·历年真题)下列关于科学家与其作出的重大贡献对应错误的是(  )
A. 袁隆平--杂交水稻 B. 孟德尔--结晶牛胰岛素
C. 林奈--双名法 D. 弗菜明--青霉素
(2021·湖南省娄底市·历年真题)如表所列实验的相关操作与所要达到的目的,对应错误的是(  )
选项 名称 操作 目的
A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一侧盖纸板,一侧盖玻璃板 形成明暗两种环境
B 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水 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C 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滴一滴碘液 染色,观察子叶的位置
D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放入橱柜中 提供适宜的温度
A. A B. B C. C D. D
(2021·湖南省娄底市·历年真题)小智同学为了更透彻地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完成了四个实验,你认为哪一项不科学(  )
A. 为了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必须原料,在两个密封透明的实验装置中分别放置等量氢氧化钠溶液和清水
B. 为了检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用试管收集金鱼藻在光下释放的气体,然后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
C. 为了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设计了有无光照这一变量
D. 为了探究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选用银边天竺葵叶片作为实验材料
(2021·湖北省黄石市·历年真题)下列关于生物图的画法及注意事项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涂阴影
B. 图的大小要适当,在纸上的位置要适中
C. 先轻轻画出轮廓,经过修改再画好
D. 图形的名称应写在图的下方
二、识图作答题
(2021·湖南省衡阳市·历年真题)图一表示人体消化、吸收的生理过程,序号①至⑤表示的是消化液,其中⑤为肠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图二表示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的部分示意图。图三表示心脏的结构示意图。图四是测定某种食物中能量的实验装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b表示的是 ______ 。
(2)在消化道中,同时具有消化和吸收功能的是 ______ 。
(3)图一中消化液③是由图二中的 ______ (填序号)分泌的。
(4)消化的最终产物a、b、c进入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后,随血液循环,通过图三中的 ______ (填序号)最先进入心脏的右心房。
(5)淀粉消化的最终产物a被吸收后,要运输至腿部的肌肉细胞,为运动提供能量,至少要经过心脏 ______ 次。
(6)图三所示心脏的四个腔中,流动脉血的是 ______ (填字母)。
(7)刘林同学用图四所示装置测定花生中的能量,所得结果与真实值相比总是偏低,请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______ (答对一点即可)。
(2021·江苏省连云港市·历年真题)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如图为实验室常用的一种普通光学显微镜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显微镜对光操作中,转动[ ______ (序号)] ______ (名称),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目镜内可以看到一个圆形的光屏,叫作视野。
(2)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中,要用碘酒进行染色处理,碘酒处理的标本,在显微镜下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 ______ 。该结构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3)在“探究种子呼吸过程释放热量”实验中,在A、B两个保温瓶中分别放入等量的萌发种子和干种子,插入温度计,倒置,观察它们在相同条件下24小时后的温度变化。写出该探究实验作出的假设。 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
(2021·辽宁省阜新市·历年真题)回答下列与实验有关的问题。
(1)针对“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吗?”这一问题设计对照实验:首先在甲、乙试管内分别放入等量的馒头碎屑,然后向乙试管内加入2毫升清水,那么应向甲试管内加入2毫升 ______。
(2)“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用于培养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皿和培养基是经过高温灭菌的,高温灭菌应在接种前进行还是接种后进行?______。
(3)图一是显微镜结构图。对光时,要转动图中 ______(填标号)所示的结构,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图中 ______(填标号)所示的结构下降镜筒时,眼睛要从侧面看着物镜。制作酵母菌临时装片时,用 ______染色能在显微镜下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成棕褐色的细胞核和蓝紫色的淀粉粒。
(4)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中,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 ______,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洋葱内表皮上,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5)生物学实验中观察的生物材料不同,使用的观察仪器就有所不同。观察种子的结构使用的观察仪器是 ______,观察叶片的横切面切片使用的观察仪器是 ______。
(6)图二是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吗?”的实验装置(其内的植物枝条取自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植物),该装置所示的对照实验变量是 ______。将实验装置光照几小时后,取下甲、乙装置内的叶片分别放入两个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叶片变成黄白色后用清水漂洗,滴加碘液,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出现的现象是:甲装置中的叶片变成蓝色,乙装置中的叶片没有变蓝,据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2021·湖北省随州市·历年真题)实验探究题“低头族”在当今社会中十分普遍,为研究长时间使用手机对健康的危害性,某医学研究所设计了以下实验预案,做可行性评估:
①预随机选取200名志愿者,平均分成A、B两组,每组男、女各50名;
②预设给A组每人一部相同型号的手机,让其在实验期间持续使用手机;B组每人一套国学经典,让其在实验期间持续阅读,其他条件相同;
③预设在实验的1个月中,对志愿者每天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查、记录,方案如表,
组别 时间 人数 肩颈痛 手腕部酸痛 眼部不适 沟通障碍
A组 使用手机 1—2小时 100
3—4小时
A组 使用手机 1—2小时 100
3—4小时
请回答:
(1)预案的步骤①中的200名志愿者的健康状况应基本 ______ 。该预设的探究活动体现了实验的哪些基本原则 ______ 。
(2)该预案的每个实验组都选取了100名志愿者而不是1名的原因是 ______ 。
(3)该预案拟采用的主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______ (单选题)
A.分类法
B.实验法
C.文献法
D.观察法
(4)如果你是健康管理师,请对出现沟通障碍的人健康状况进行系统性评估 ______ 。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解:A、蜘蛛结网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错误。
B、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正确。
C、学习行为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正确。
D、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原上头羊带领羊群觅食的行为属于社会行为,正确。
故选:A。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掌握各种行为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答案】D
【解析】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该实验研究蚂蚁是否爱吃甜的食物。实验后,向全班同学汇报了他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这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表达和交流。
故选:D。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本题以“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为知识背景,包括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和处理数据能力。
本题以“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的食物”的实验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的实验的操作能力。
3.【答案】D
【解析】解:A、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乙、丙、丁),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甲),A正确。
B、甲和乙的实验变量是水分,可以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B正确。
C、甲和丙的实验变量是温度,可以说明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条件,C正确。
D、甲和丁的变量是温度和空气,变量不唯一,无法形成对照实验得出结论,D错误。
故选:D。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掌握对照实验和种子萌发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它的目的可以是全面把握当前的状况,也可以是为了揭示存在的问题,弄清前因后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或决策提供观点和论据。要了解市民生育三孩的意愿,应采用的科学方法是调查法。
故选:B。
5.【答案】C
【解析】解:A、设计科学探究实验时,一定要设置对照组,而设置对照组时要把握唯一变量,该实验除所要探究的湿度为变量外,其他条件都一致。A正确;
B、按上述实验计划重复多次进行实验,并记录每次的实验数据及现象。对记录的实验数据的平均值;这样做的好处是可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的可信度,B正确;
C、科学探究是严谨的,不能因为一次实验结果就否定或推翻原来的假设,要检查原实验方案是否科学,或进行重复多次实验,检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C错误;
D、要养成关爱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要把鼠妇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D正确。
故选:C。
(1)科学探究是科学家研究生命科学常用的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基本方法):通过观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为了使实验有说服力,实验中一定要设置对照组。在设计对照实验时,要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
(2)该实验是探究的是湿度对鼠妇的影响,所以要设计干燥和潮湿两种环境,而其他条件都必须完全相同,鼠妇的数量不能用的太少,否则结果存在很大的偶然性,误差大。
此题通过探究鼠妇适合的生活环境条件,体会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
6.【答案】A
【解析】解:提取患病烟草叶的汁液,经能将细菌滤去的过滤器过滤后,仍能感染正常烟叶并使其患病,说明该病原体比细菌还小。病毒的个体非常小,比细菌还小得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它的大小,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病毒的形态结构。病毒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一旦离开了活的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故选:A。
7.【答案】D
【解析】解:调查法的步骤:一、明确调查问题,确定调查范围及对象;二、选择调查方式不同的调查课题应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三、制定调查提纲及项目。四、实施调查。调查时要如实全面的记录数据,不能凭个人感觉记录,五、调查材料及数据的处理。对调查结果要认真整理分析,有时还需要进行数学统计。六、撰写调查报告。 2020年我国开展了第七次人口普查,精确度要求高,事关国计民生重大的调查应该选用普查。而根据原有数据进行估算,误差大,精确度不高。故D错误。
故选:D。
8.【答案】A
【解析】解: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所以,利用摄像机记录鹌鹑卵孵化过程的研究方法属于观察法。
故选:A。
9.【答案】A
【解析】解:A、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脱掉叶片中的叶绿素,碘液没有脱色功能,A错误;
B、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在载玻片上滴的是生理盐水,是为了维持细胞原有的形态, B正确;
C、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用放大镜观察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壁和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与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适应,C正确;
D、为了验证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实验现象是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D正确。
故选:A.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在载玻片上滴的是生理盐水,是为了维持细胞原有的形态。
(3)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4)二氧化碳有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气体。
明确每一个实验各步骤的作用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10.【答案】C
【解析】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但是在进行科学实验时,若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期不相符则应该重新提出假设后再进行实验,再进一步进行探究,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不能修改实验数据。
故选:C。
11.【答案】A
【解析】解:A、黄瓜表层果肉细胞含有叶绿体颜色较深而且含有淀粉极少,因此观察黄瓜表层果肉细胞临时装片不需要碘液;A错误。
B、“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染色使用的染料是碘液;B正确。
C、碘液遇淀粉变蓝,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滴碘液检验玉米种子的胚乳含有淀粉;C正确。
D、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用碘液验证淀粉的存在;D正确。
故选:A。
碘遇到淀粉变蓝色,因此实验中使用碘液的目的是检验有无淀粉;其次在观察颜色较浅的细胞如口腔上皮细胞时用碘液染色,便于观察到细胞核。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养成熟练科学的实验操作习惯以及明确操作的目的。
12.【答案】A
【解析】解:A、实验前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让叶片通过呼吸作用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和耗尽,A错误;
B、①绿色部分滴加碘液后①处变蓝,原因①绿色部分在有光的条件下,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B正确;
C、本题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有两组对照实验,非绿色部分②和①绿色部分形成对照,变量是叶绿体,绿色部分①处和遮光部分③处形成对照,变量是光。C正确;
D、叶片①处有叶绿体,在光下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滴加碘液后①处变蓝;②处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淀粉,滴加碘液后②处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叶片①处在光下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滴加碘液后①处变蓝;③处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淀粉,滴加碘液后③处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D正确。
故选:A。
13.【答案】C
【解析】解:A、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此项是应该做的,不符合题意;
B、调查前要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此项是应该做的,不符合题意;
C、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不能选取样本抽样调查,而应全面调查。此项工作不是调查时应该做的,符合题意;
D、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此项是应该做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答案】B
【解析】解:调查法的步骤:一、明确调查问题,确定调查范围及对象;二、选择调查方式不同的调查课题应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三、制定调查提纲及项目。四、实施调查。调查时要如实全面的记录,不能凭个人感觉记录,五、调查材料及数据的处理。对调查结果要认真整理分析,有时还需要进行数学统计。六、撰写调查报告。
A、人口普查也是调查,A正确。
B、调查不可能逐个调查,可以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B错误。
C、对森林资源的清查就是调查,C正确。
D、调查材料及数据的处理。对调查结果要认真整理分析,有时还需要进行数学统计。D正确。
故选:B。
15.【答案】C
【解析】解:观察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基本方法,是对实验对象用肉眼或一些辅助仪器进行的观测;
测量法是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问题(量表)来测验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调查法是为了获得某一方面的数据或信息而采取的实地考察的方法;
实验法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实验对象进行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为了解各年龄段市民对生“三胎”的看法,该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方法应属于调查法。
故选:C。
16.【答案】C
【解析】解:A、步骤一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通过呼吸作用消耗叶片原有淀粉,A正确;
B、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目的是看看叶片遮光部分和没有遮光部分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为了保证实验效果,步骤二必须放在光下,B正确;
C、步骤三烧杯①②中内分别盛有酒精、清水,酒精能溶解叶绿素,目的是使叶片内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避免受到叶绿素的颜色干扰,使实验现象更明显,C错误;
D、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没有遮光的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遮光的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所以步骤四的现象可以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条件,D正确。
故选:C。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17.【答案】B
【解析】解:A、袁隆平:从1964年开始,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技术,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正确;
B、孟德尔用测交实验证明了不成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错误;
C、林奈:是瑞典的植物学家、冒险家,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命名法。正确;
D、亚历山大 弗莱明(公元1881-1955年),英国细菌学家,是他首先发现青霉素。正确。
故选:B。
解答此类题目可借助于查阅资料,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多积累相关的知识。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有关生物学历史。
18.【答案】C
【解析】解:A、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时,一侧盖纸板,一侧盖玻璃板,设形成明暗两种环境,形成对照实验,A正确;
B、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B正确;
C、玉米种子营养物质淀粉储存在胚乳中,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因此观察玉米种子结构时,在纵切面上滴一滴碘液,目的是胚乳变成蓝色,更容易观察胚乳部分,C错误;
D、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将种子放入橱柜中,目的是为种子萌发提供适宜的温度,D正确。
故选:C。
19.【答案】B
【解析】解:A、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为了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必须原料,在两个密封透明的实验装置中分别放置等量氢氧化钠溶液和清水,A正确;
B、为了检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用试管收集金鱼藻在光下释放的气体,取出试管,将一支带火星的木条伸进试管内,木条会迅速复燃,则证明有氧气排出,B错误;
C、为了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将一株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对其一叶片进行部分遮光处理,叶片的遮光和不遮光部分形成对照,C正确;
D、为了探究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选用银边天竺葵叶片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以叶绿体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D正确。
故选:B。
20.【答案】A
【解析】解:A、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细点来表示,A错误;
B、图的大小要适中,各部分比例要适当,B正确;
C、绘生物图时,先轻画出物像的轮廓,经过修改,再正式画好,C正确;
D、绘生物图时,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应尽量注在图的右侧,D正确。
故选:A。
21.【答案】(1)氨基酸
(2)胃和小肠
(3)①
(4)②
(5)两
(6)CD
(7)燃烧时大量的光和热辐射在环境中散失、测量时出现误差(称量、读数等)或燃烧装置(易拉罐锥形瓶等)吸热、或燃烧不充分、或花生仁和核桃仁点燃后未迅速放入燃烧装置中、燃烧方式应用火焰的外焰加热锥形瓶底等
【解析】解:(1)图一中a、b、c是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终产物,分别是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2)③胃和②小肠既有消化功能也有吸收功能,胃能初步消化蛋白质,吸收水、无机盐;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3)由分析可知消化液③是胆汁,由图二中的①肝脏分泌的。
(4)消化的最终产物a、b、c进入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后,随血液循环,通过图三中的②下腔静脉最先进入心脏的右心房。
(5)小肠吸收来的a被运至腿部肌肉细胞要经过两次体循环和一次肺循环,具体路线是:吸收的营养物质由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腿部毛细血管网→组织细胞,由循环路线可知,血液两次经过心脏。
(6)肺静脉是将血液从肺部运回心脏左心房的血管,其内流动的是通过肺泡内气体交换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的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左心房连通肺静脉,所以左心房和左心室流动脉血,左心室连通主动脉,主动脉是将含氧和营养物质丰富的动脉血运往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因此A右心房、B右心室内流静脉血,C左心房、D左心室内流的是动脉血。
(7)所得结果与真实值相比总是偏低,可能的原因有:燃烧时大量的光和热辐射在环境中散失;测量时出现误差(称量、读数等);燃烧装置(易拉罐、锥形瓶等)吸热;燃烧不充分;花生仁和核桃仁点燃后未迅速放入燃烧装置中;燃烧方式应用火焰的外焰加热锥形瓶瓶底等。
22.【答案】(1)⑤ 反光镜 (2)细胞核 (3)种子呼吸过程释放热量,或种子呼吸过程不释放热量
【解析】解:(1)对光时,扭转转换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打开聚光器上的光圈,然后左眼对准接目镜注视,右眼睁开,用手翻转⑤反光镜,对向光源,光强时用平面镜,光较弱时用凹面镜.这时从目镜中可以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只要视野中光亮程度适中,光就对好了;
(2)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3)假设种子呼吸过程释放热量,或种子呼吸过程不释放热量;实验中,在A、B两个保温瓶中分别放人等量的萌发种子和干种子,插入温度计,倒置,观察它们在相同条件下24小时后的温度变化,如果萌发的种子温度计升高,说明萌发的种子释放热量,否则种子呼吸过程不释放热量。
23.【答案】(1)唾液
(2)接种前;
(3)⑦;①;碘液
(4)水滴
(5)放大镜;显微镜
(6)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
【解析】解:(1)探究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吗?变量应该是唾液,甲试管与乙试管要以唾液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其他条件都应相同,因此向乙试管内加入2毫升清水,那么应向甲试管内加入2毫升唾液。
(2)在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实验中,首先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可以用牛肉汁加琼脂熬制,然后把培养基和所有用具进行高温灭菌,目的是杀死培养基和培养皿中原有的病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以免影响实验结果。因此高温灭菌应在接种前进行。
(3)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首先转动⑦转换器可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孔,同时转动遮光器,使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若室内光线较暗,应选用凹面镜,直到白亮视野出现。转动①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要从侧面看着⑧物镜,避免损伤物镜和玻片标本。取一滴黄色的酵母菌培养液制成临时装片,用碘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上颜色的细胞核和淀粉粒。
(4)盖盖玻片的正确步骤: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洋葱内表皮上。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5)观察种子的结构要使用放大镜,借助显微镜观察叶片的横切面切片。
(6)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因此在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吗?”的实验中,变量是二氧化碳。乙装置内是氢氧化钠溶液,由于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乙装置内缺乏二氧化碳;甲装置内装的是清水,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甲装置内有二氧化碳。乙装置内缺乏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甲装置内有二氧化碳,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后,甲装置内的叶片变蓝,乙装置内的叶片不变蓝。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
24.【答案】(1)相同;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
(2)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减少误差;
(3)B;
(4)放下手机,多参加集体活动。
【解析】解:(1)探究实验要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即除了变量不同外其他的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预案的步骤①中的200名志愿者的健康状况应基本相同;该实验设置了对照实验,A组是实验组,B组是对照组,本实验通过A组使用手机和B组看书可以看出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对身体产生危害。因此该预设的探究活动体现了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实验原则。
(2)每个实验组都用了10名学生而不是1名学生可以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减少误差。
(3)该预案设置了对照实验,因此拟采用的主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4)通过该实验可知,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对身体产生危害。作为健康管理师,对出现沟通障碍的人健康状况提出建议:放下手机,多参加集体活动。
PAG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