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下北师大版3.3第一堂课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下北师大版3.3第一堂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9-30 20:1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著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长篇小说。抗战爆发后,以主要精力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参加抗日宣传活动,并坚持创作,写有20多部以抗日为题材的作品。解放后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并创作了《龙须沟》、《茶馆》等20多部剧本和几百万字的曲艺、散文、诗歌作品。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文革”开始时因受迫害而死。
老舍(1899----1966)
《四世同堂》(包括第一部《惶惑》、第二部《偷生》、第三部《饥荒》)这部著作是老舍抗战文艺创作中规模最大的长篇巨构,表现出老舍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它也是我国抗战文艺中一部颇具独创性的史诗性作品。
故事主要发生在一条被称为“小羊圈”的普通胡同里。侵略者的炮火惊动了这块平静的民居,他们的命运与抗日战争紧密联系了起来。小说写的就是祁老太爷一家和他的邻居们在抗日战争中的故事。它以祁家祖孙四代人物为中心,连接同一条胡同里的各类人物,展现了北平沦陷后错综复杂的生活图画和故事情节。祁老太爷的最大愿望是过80大寿,维持四世同堂的局面。而这个愿望的实现需要用和平来保障。小说就围绕这个内容展开来,而且依此为主线发展和结束。战争打破了四世同堂的太平局面,无数家庭妻离子散。战争改变着北京人的生活和性格,毁灭着北平的传统的文化、艺术和道德。使我们看到了北京人在这场民族斗争中的不同表现。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如何理解文章标题“第一堂课”
问题研讨
1文中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描写祁瑞宣先生
2划出文中描写祁瑞宣先生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心情
句子理解
1怎样理解“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2如何理解“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
比较与探究
把本文与《最后一课》作比较,说说你对下列问题的想法。
1、祁瑞宣老师显得很紧张,而哈墨尔先生看来很从容。为什么两者的表现截然相反?
2、“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第一堂课》似乎从头到尾都在表现这种“说不出”。而哈墨尔先生在“最后一课”即将结束时,面色惨白,话说不下去。这是不是和祁瑞宣老师的“说不出”一样。
3、这两课都强调课堂气氛的“静”。“静”的原因一样吗?
你认为这两篇文章还有哪些异同,对你有何启示?
1、在摘抄本上收集有关爱国的格言名句,
2、片段写作练习:
以一位熟悉的老师为写作对象,通过对其神态、外貌、语言、动作等多方面的描写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课后作业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爱国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品质。同学们,让我们从热爱母语开始,从上好每一节语文课开始,拿出实际行动,做一名真正的爱国青年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