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22 15:3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问题思考:阅读教材“谭晓致富”的故事,思考这种致富方式所体现的社会现象。
《耕织图》局部
课堂导入
1. 社会经济的发展
(1)农业领域
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
概括材料明清农业发展表现
玉米
甘薯
①明朝后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大量的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②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
一 ·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2)手工业领域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361
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 蒋以化《西台漫记》卷四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早期形态,又称资本主义萌芽
概括材料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表现
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出现新的经营手段,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生产。
①美洲等地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进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
②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徽商和晋商;
③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逐渐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晋商遗产:乔家大院
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明)谢肇淛《五杂俎》
概括明清时期商业发展表现
(3)商业领域:进入新的繁荣期
2. 社会经济的局限
(1) 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
(2) 政治: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材料一 美国学者珀金斯认为,从三部中国农书来看:王祯的《农书》(1313年)、徐光启的《农政全书》(1628年)、鄂尔泰等编的《授时通考》(1742年)。后面两部书所开列的农具清单,几乎全是前一本书的重复。
材料二 国家太平日久,人口户口百倍于前。地无不耕之土,水无不网之波,山无不采之木石,而终不足以供人之用。为商为贾,奔走四方;又百工技术,吴人为众,而常若不足。 ——乾隆《吴县志》
材料三 明初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自后赋税日增,徭役日重,民命不堪,遂皆迁业。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以六七分去农矣。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摘抄记》
概括材料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局限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1、背景:
经济:
政治:
思想:
社会:
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专制统治的不断强化;
思想文化专制,西学东渐之风
市民阶层扩大和世俗化倾向
思想领域新变化——对传统的继承与批判
继承:
王阳明心学成为正统思想
王阳明 (1472-1529) 名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朝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发展陆九渊学说,成为“心学”之集大成者,形成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陆王学派”,是朱熹后的大儒。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意在于视听言动,即视听言动便是一物。所以某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
──王阳明《传习录》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致良知”,“知行合一”
思想领域新变化——对传统的继承与批判
继承:
批判:
王阳明心学成为正统思想
李贽——反正统思想
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提出工商皆本
王夫之——批判专制、提出唯物主义思想
顾炎武——经世致用
【课堂探究】明清时期小说、戏曲得以繁荣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1)工商业发展,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
(2)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迅速发展
(3)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
三、小说与戏曲
1.小说
(1)元末明初
施耐庵、罗贯中各自在宋元话本基础上创作的《水浒传》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武松打虎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关云长千里走单骑
1.小说
(2)明朝中期
吴承恩的《西游记》和清朝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分别是神话小说和讽刺小说的杰作。
1.小说
(3)清朝中期
曹雪芹创作长篇小说《红楼梦》,以贵族家庭贾府的兴衰变迁为主线,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
2.戏曲
(1)戏曲创作: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称为传奇,代表作家有明朝汤显祖、清朝孔尚任等。
(2)舞台演出:昆曲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清朝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京剧,并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袁绍 吕蒙 程咬金
《磐河战》 《贾家楼》 《走麦城》
1.传统科技:处于成就总结阶段,未转化为近代科学
李时珍
《本草纲目》书影 《农政全书》书影 《天工开物》书影
(1)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等科技著作,分别记载了中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知识。
(2)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
四 · 科技
2.明清大型典籍的编纂
(1)明成祖时,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
(2)清乾隆后期,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
《永乐大典》(局部)书影 《四库全书》(局部)书影
【知识链接】
①类书,是古代起工具书作用的资料汇编著作。根据具体内容摘录各种不同书籍上的材料,分门别类重新编排,以便学者查找。
②丛书,是多部书籍的汇编。将不同的书搜集到一起一并出版,原则上保持各书原貌。
3.西学东渐:明朝后期到近代西方的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过程。
(1)明朝后期起,以意大利人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的同时,
在一定范围内也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
(2)清朝前期,传教士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
利玛窦
李之藻、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
材料:美国学者珀金斯认为,从三部中国农书来看:王祯的《农书》( 1313年)、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1628年)、鄂尔泰等编的《授时通考》(1742年)。后面两部书所开列的农具清单,几乎全是前一本书的重复。
科技并无创新成就
材料:一些士大夫将此图斥为“邪说惑众”,并且攻击说:“直欺以其目之所不能见,足之所不能至,无可按听耳,真所谓画工之画鬼魅也!”
对进步的外来科技成果持排斥态度
(1)古代科技特点:
①科技思想:注重实践,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
②科技内容: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③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法。
④科技使用: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
(2)地位:中国古代科技13世纪前一直领先世界,是中国科技的辉煌时代,明清时期逐步走向停滞,未转化为近代科技。
明清时期社会转型曙光
旧传统 新因素
政治 专制制度空前加强,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奠定近现代中国的政治版图
经济 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小农经济仍占主导 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私营手工业崛起主导,市场化、专业化程度加深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文化 理学主导束缚人性; 文化专制空前强化; 传统科技大成; 西学东渐开始;
产生早期启蒙思想;
文艺大众化、世俗化;
承古
萌新
课 堂 总 结
农业领域
手工业领域
商业领域
传统科技: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和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宏祖《徐霞客游记》
明清大型典籍的编纂:《永乐大典》《四库全书》 西学东渐:利玛窦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社会经济的发展
陆王心学
李贽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
小说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
明朝中期:吴承恩《西游记》、吴敬梓《儒林外史》
清朝中期:曹雪芹《红楼梦》
戏曲创作:汤显祖、孔尚任
舞台演出:昆曲、京剧
社会经济的局限
小说与戏曲
思想领域的变化
戏曲
科技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课堂检测
1.来华传教的耶稣会教士主动适应中华习俗,取汉姓,号西泰,着汉服,自称“海外酃儒”。他们还引用《诗经》《中庸》等儒家经典解释天主教义,甚至称“吾天主乃古经书所称上帝也”。传教士的上述行为旨在
A.借儒家思想开展宗教改革 B.减少在华传教阻力
C.力求实现天主教的中国化 D.深入学习儒家思想
B
【详解】
根据“他们还引用《诗经》《中庸》等儒家经典解释天主教义,甚至称“吾天主乃古经书所称上帝也”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教士活动仅仅是利用儒家思想来减少在华传教阻力,而非深入学习,故B项正确,D项错误;中国没有宗教改革,A项错误;C项“天主教中国化”与史实不符。
2.明代士大夫在家规中强调“男子以治生为急”,习惯不言“利”的儒士也逐渐涉足商业营生。与此同时,商人也逐渐相信儒家的思想有助于商业的发达,明末兴起了商人刻书售书的热潮。这表明
A.传统贱商观念消除
B.经世致用思想开始兴起
C.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D.经济发展影响观念变化
D
【详解】
根据“习惯不言“利”的儒士也逐渐涉足商业营生。与此同时,商人也逐渐相信儒家的思想有助于商业的发达”可得出随着明代商业的发展,传统的重义轻利的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D项正确;A项太绝对,排除A;开始的说法不能证明,排除B;瓦解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