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七上:第11课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七上:第11课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0-01 07:5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百家争鸣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11课)
设计意图和思路
春秋战国是中国思想文化的“黄金时期”。《百家争鸣》这课,重点学习孔子的思想和文化成就,了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鉴于诸子百家思想的深远影响,所以此课一则有助于学生对后来中国历史的深刻理解,二则古为今用,针对一些现实问题,同学们可以借助先人的智慧去思考和摸索解决办法。但是作为一节思想文化课,对于初一学生来说理解起来确实有点困难。经过长期的思考和酝酿,结合现在的对话式教学的理念,我设计系列的灵活教学方法和手段。先让学生分学派去了解各派学说,课堂上在老师引导下,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在初步掌握各派思想的基础上,老师搭一个情景平台,让他们就自己代表的学派思想进行辩论,争取在课堂上形成一种百家争鸣的氛围,最后做一个课后的拓展和延伸,向学生推荐阅读诸子百家的书或游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并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了解并区分“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中,师生活动互为主体。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①全班按组分别收集儒家,法家,道家,墨家以及兵家的相关资料。
②根据孔子的历史贡献排演历史课本剧。
③设置历史情景让学生进行现场辩论。
本课通过与时事新闻的联系,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同时学生制名片,演课本剧,欣赏历史故事,智慧大展示和现场辩论等形式。学生积极参与,相互学习交流,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思考能力等得到相应的锻炼和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②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文化的空前繁荣,以孔子为代表的许多大思想家及其著作,对后世以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
教学重点
孔子及其历史贡献
教学难点
通俗生动讲解主要思想家的主张,让学生能尽快认识了解各派思想,并能进行现场辩论。
教学准备
分小组查阅先秦各派思想家资料;制作名片和书签,宣传画板;编写排演历史课本剧和准备相关道具; 制作多媒体课件等等。
教案设计
教案 设计思路
导入新课:欣赏《中国历史五千年》片段,春秋战国乱悠悠,诸子百家闹哄哄,成就了中国思想文化的“黄金时期”。(简单几个太极拳动作)同学们,太极拳看似软绵绵的,一个太极拳高手可以顺手把一个壮汉推翻在地,这渗透哪家学派的思想?我们现在讲如何治国?其实在二千多年前谁鲜明地提出这一主张?西方学者说世界有三个圣人,一个是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另一个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还有一个是谁?等等,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领悟前人的思想和智慧。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9月23日,中国向海内外发布孔子标准像。 (过渡:孔子是中国文化的杰出代表,倍受海内外华人的尊敬和爱戴) 2、如果我们要为孔子制作一张名片的话,该如何介绍呢? (备注: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 (近年来,在我们国内每年都要举行纪念孔圣人诞辰的盛大活动) 3、你知道人们为什么尊称孔子为“圣人” 他有哪些主要的历史贡献 4、历史课本剧欣赏 ①课间短剧一:孔子讲学 (“仁”是孔子的思想精髓。当官的如果施行“仁”就如同北极星一样,众星环绕,百姓爱戴。但是孔子周游六国,游说长达14年,却没有一个国君采纳他的主张,后来回到故乡鲁国办私学,整理书籍。) ②课间短剧二:因材施教 5、孔子的历史贡献:①思想主张:“仁”的学说 ②文化成就:整理《诗经》;编订《春秋》等 ③教育成就: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总结了一套较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在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孔子积极思考,敢为人先,勇于向统治者,向社会表达自己的思想主张。在他的精神影响下,战国时期,涌现大批的思想家,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二、百家争鸣 1、活动一:智慧展示大舞台 ①儒家学派代表孟子:民贵,君轻,反对兼并战争。 ②墨家学派代表墨子:兼爱,非攻,节俭,举贤(插入墨子破云梯的故事) ③道家学派代表庄子:乐天安命,反对社会不合理。(补充: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老子天下第一”,中国第一位哲学家,主张“无为”,及不妄为,不乱为,尊重自然规律办事,所以道家学派比较喜欢旅游,欣赏大自然风光) ④法家学派代表韩非子:法治,改革,君主集权。(补充:韩非子是战国后期韩国人,他的思想未被韩王采纳。却得到秦王嬴政也就是后来秦始皇的赞赏。当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臣来到秦国时,遭人妒忌和陷害,逼迫服毒自杀。) 小结: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国纷纷变法,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各诸侯统治者四处网罗人才,文士们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看法和治国主张。 2、表格归纳诸子百家思想主张 3、活动二:拜师学艺 你最欣赏哪位思想家的哪个观点?你在当时会投入谁的门下?为什么? 4、活动三:案例分析,现场辩论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因家乡长年战乱,赋税过重,生活困难,偷盗了富人家的钱财。如何处置这一事件,当时的诸子百家意见各不相同,争论纷纷。 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位,请用本学派的主张来评论这一事件,你认为该怎么样处理这个小偷? 总结:“横看臣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于社会问题思想家们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治国主张。他们的思想没有好与坏之分,它告诉我们多种角度看问题,不在单一,进而丰富我们的思想。当然短短的45分钟时间,不足以让我们把诸子百家的思想智慧理解透彻。三、学无止境 1、(推荐一套好书)蔡自忠漫画集 (说明:可以在一种轻松幽默的氛围中,非常生动直观的了解诸子百家学说) 2、(介绍一个网站)www.zhanshen.com ( http: / / www.zhanshen.com ) (说明)一个很有意思的网络mud游戏,你可以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然后选用儒、道、墨、法、兵、农六种思想之一来发展自己的国家,不同的思想会带来不同的发展效果,想知道怎么回事?那就试一试吧! 通过影视片段烘托课堂气氛,让学生了解“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结合一些典型的例子,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尽快的融入到课堂中来。利用新闻时事引出学习的主题。通过假设这一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而达到了解孔子的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下面的历史课本剧让学生理解孔子的思想精髓“仁”带着问题欣赏短剧,最后归纳孔子的历史贡献。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联系初一学生语文刚学《论语》,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教室假设一个战国时期的小天地。让学生举牌亮相介绍各派思想主张。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思想条理化设置情景谈体会让学生初步理解各派的思想主张。注意问题的梯度性。案例比较生活化,学生可以就儒家,墨家,法家,道家思想谈自己的主张,进行辩论,在课堂上形成一种“百家争鸣”的氛围。教育学生多角度看问题课后的拓展与延伸,充分抓住现在小孩子看漫画和玩游戏的爱好,让他们课后能主动轻松进一步学习诸子百家的思想智慧。
附录:历史课本剧剧本
(课间短剧一) 孔子讲学
学生甲 饰 孔子 众学生 饰 弟子
(孔子出场,稳重大方,边捋胡子)(众弟子安静)
众弟子:孔先生早!
孔子:(摇头,叹气)当今世风纷乱,要治理好天下,我认为只有两个字——“仁”和“礼”!
(一弟子站起,拱手问道)
弟子:请问孔子先生,什么叫“仁”和“礼”呢?
孔子:(点头,微笑)这个问题提得好。“仁”就是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互相谦让,和睦相处。“礼”就是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要求。
另一弟子:弟子不明白。怎么样才能做到“仁”?
孔子:仁者爱人,发自内心地爱自己的亲人和天下所有的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摇手)千万不可强加于人。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乃仁也。
(课间短剧二) 因材施教
学生甲 饰 孔子 学生乙 饰 子路 学生丙 饰 曾参
孔子:(在书塾席地而坐,正津津有味地看书)
子路:(匆匆忙忙地跑进来,停不住脚步撞在书桌上,把桌子上的东西全弄翻了,简也掉在地上)
孔子:(把手中的竹简放下)子路,何以如此匆忙,是否有要事找我?
子路:(气喘吁吁地)孔先生,有一个诸侯国的国王,请学生去当大夫,学生不知去否?
孔子:(严肃地看着他,摇了摇头)请三思而行,考虑清楚再去。
子路:(点了点头,急急忙忙地冲了出去)
孔子:(捧起刚才未读完的竹简,又细细地品味起来,无意中看到曾参在门口踌躇地走着)曾参,你有什么事找我?
曾参:(吞吞吐吐地说)我,我有一件事想请教您,有一个诸侯国的国王,想找学生去当大夫,学生不知是去还是不去。
孔子:(毫不犹豫)快去,快去,不要耽误了时间。
子路:(又冲进书塾)我和曾参的问题一样,为什么您的答复却不同?
孔子:(面带微笑,点了点头)曾参性子慢,做事诸多犹豫,我叫他快去,是不想他错失了良机。你的性子急,做事匆匆忙忙,不如思索,我叫你三思而后行,是不想你因太性急而误了大事。
子路和曾参:(认同地点了点头)我们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