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口技》
第一部分:
1、《口技》的作者是 朝的 ,这篇文章节选自 朝 编选的笔记小说 。(5分)
2、课文对声音的描述可谓惟妙惟肖:(4分)
⑴描述一家四口深夜被犬吠惊醒之后,各种声音有 。
⑵描述突遭大火时“百千齐作”的声音有 。
3、课文中有三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动作:(3分)
⑴在口技人摹拟四口之家的生活图景时,听众表现出全神贯注并听得细致入微的样子:
⑵在表演者摹拟一家人醒而复睡以后的情形时,听众的神情动作的变化是:
⑶在表演者摹拟火灾时,听众“如临其境”,其表现为: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7分)
⑴京中有善口技者(善: )
⑵会宾客大宴(会: )
⑶施八尺屏障(施: )
⑷众宾团坐(团: )
⑸妇拍而呜之(呜: )
⑹奋袖出臂(奋: )
⑺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几: )
5、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这有何作用?(4分)
6、文中总领全文,集中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精湛的一个词是 。(3分)
7、下列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指: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
B、善:京中有善口技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
C、毕:众妙毕备 群响毕绝
D、坐:满坐寂然 口技人坐屏障中
8、下面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
B、本文既可以当作场景描写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
C、听众的反应烘托了口技表演之善,属正面描写。
D、文章结尾处道具的重现,强调其表演工具的简单,突出其技艺在“口”,点明题意。
9、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时间词语:(5分)
表示突然发生:
表示同时发生:
表示相继发生:
表示在特定时间内发生: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10、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⑵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⑶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第二部分:
(一)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1、表演者摹拟深夜中一户四口 的情景,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全文从三个方面突出表演者技艺高超: 、 、 。(4分)
12、与“宾客意少舒”中“舒”的意思相同的是( )(3分)
A、心情舒畅 B、动作舒缓 C、舒筋活血
13、与“不能名其一处”中“名”意思相同的是( )(3分)
A、莫可名状 B、至理名言 C、有名无实
14、选文第三段对声音的描写的特点是( )(3分)
A、声音由小到大 B、声音由远到近
C、声音由内到外 D、声音由单一到混合
15、翻译下列句子:(3分)
⑴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⑵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⑶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
16、按要求摘出原句:(4分)
对声音作概括描写的句子:
文中议论的句子:
17、将选文第三段划分层次,并简要说明理由。(5分)
18、作者在选文第一段中怎样表现口技之“善”的?(5分)
19、你认为口技人的表演“妙”在何处?(4分)
(二)
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遂询主人之性情、年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而独不言尺寸。其人怪之。成衣者曰:“少年科第者,其性傲,胸必挺,需前长而后短;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伛,需前短而后长。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身仄。性之急者宜衣短,性之缓者宜衣长。至于尺寸,成法也,何必问耶!”
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今之成衣者,辄以旧衣定尺寸,以新样为时尚,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之心。不论男女衣裳,要如杜少陵诗所谓“稳称身”者,实难其人焉。
20、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7分)
⑴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匹帛: )
⑵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伛(慵: )(伛: )
⑶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身仄(仄: )
⑷性之缓者宜衣长(缓者: )
⑸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之心(蓄: )(觊觎: )
21、翻译句子:(6分)
⑴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
⑵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
⑶今之成衣者,辄以旧衣定尺寸,以新样为时尚,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之心。
22、这是一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5分)
23、文章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举例说明。(5分)
《口技》答案
1、略 2、妇手拍儿声……夫叱大儿声;俄而百千人大呼……泼水声 3、满坐宾客……以为妙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宾客……几欲先走。 4、擅长;正赶上;设置,安放;围绕;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扬起,举起;几乎,差点儿 5、首尾呼应;同时强调道具的简单,从侧面表现了口技人依靠的是高超的技艺,突出了其技艺之“善”。 6、善 7、C 8、C 9、忽、忽然;一时;既而;是时;俄而、少顷、未几 10、在同一时间一齐发出来,各种妙处都具有。满座的宾客没有不伸着脖子,侧着头看,微笑着,默默地赞叹着,认为妙极了。在这种情况下,宾客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的,他们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几乎要抢先逃跑。 11、醒而复睡、深夜救火;听众的反应;道具的简单;对表演的描绘。 12、C 13、A 14、D 15、略 16、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有人……一处也。 17、言之有理即可。 18、既有正面描写各种声音,又有侧面描写宾客为表演所陶醉、折服的神态,这样共同表现其表演之“善”。 19、略 20、一匹绸缎;懒;曲背,驼背;狭窄,窄;温和的人,慢性的人;心里藏着;希望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东西 21、以前有个人拿着一匹绸缎要裁缝裁剪做衣服。我以为这个裁缝师傅可以和他谈论做衣服方面的事情了。现在的裁缝,总是用旧衣服定下尺寸,把新样子作为当时的风尚,不知道哪儿该短哪儿该长这些道理,先存着贪污布料的心思。 22、说明办事须从具体情况出发,做到胸有成竹,没有不成之理。 23、对比、引用,例子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课 堂 练 习
1、《口技》的作者是 朝的 ,这篇文章节选自 朝 编选的笔记小说 。集中表现表演者技艺高超的一个词是“ ”(6分)
2、课文对声音的描述可谓惟妙惟肖:(4分)
⑴描述一家四口深夜被犬吠惊醒之后,各种声音有。
⑵描述突遭大火时“百千齐作”的声音有。
3、课文中有三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动作:(3分)
⑴在口技人摹拟四口之家的生活图景时,听众表现出全神贯注并听得细致入微的样子:
⑵在表演者摹拟一家人醒而复睡以后的情形时,听众的神情动作的变化是:
⑶在表演者摹拟火灾时,听众“如临其境”,其表现为: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7分)
⑴京中有善口技者(善: ) ⑵会宾客大宴(会: )
⑶施八尺屏障(施: ) ⑷众宾团坐(团: )
⑸妇拍而呜之(呜: ) ⑹不能名其一处也(名: )
⑺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几: ) ⑻虽人有百手(虽: )
5. 三、下列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坐:众宾团坐 满坐寂然 B.乳:妇扶儿乳之 儿含乳啼
C.毕:众妙毕备 群响毕绝 D.绝:以为妙绝 群响毕绝
四、表示时间的词
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横线上。
少顷 既而 是时 一时 未几 忽 俄而 忽然
1、表示突然发生:( )、( ) 2、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 )
3、表示两件事相继发生:( ) 4、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 )
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口技》教学反思
1.文言文教学,还应该以“读”为主。《口技》的描写极具画面感,教学过程中运用朗诵学习法,以“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一文多读,每个人都参与,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层层推进,多种角度。在多读、读熟的基础上,来感知、理解课文。
2.字词教学还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一点是不变的。但是,由老师讲还是学生自主去掌握,其效果是不同的。文言文字词的串讲,向来是枯燥乏味,也是老师和学生最怕的一个环节。所以,我们可以转变一些方法,提供材料让学生自主去探究,通过合作讨论,解决字词问题。
3.因为《口技》文字较为浅显,内容的趣味性也强,所以学生理解起来并不会太难。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些能由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都有学生自己去把握。如让学生自己查阅作者作品信息,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理解文章大意等。这样便可以教会学生知识同时,更教会他们一种学习的方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口技》拓展
1.欣赏一段b-box表演视频
2. B-Box属于口技的一种,嘴模仿各种声响来做节奏音乐。起源于美国,是一种出现不到10年的新兴Hip-Hop元素。
3. 我们很多人都崇尚西方的一些艺术,又有多少人了解我们自己的传统艺术呢?你知道哪些中国传统民间艺术?
作业
利用书籍、网络等工具,查阅中国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或奇门绝招,搜集最少一种民间艺术的资料,进一步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沙溪镇2010-2011学年下学期精品课程建设
(单元/主题)精品课程模块申报材料
单元/主题名称 《口技》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持教师 ___陈晓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团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段(年级)_____七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材版本________人教版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报日期_____2011.5.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元/主题总体内容分析
《口技》在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所选的是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传统民间艺术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间艺术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间艺术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口技》一文描写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口技表演,体现了口技人高超的口技技艺。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了解民间艺术,了解民间文化,更能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在本单元中,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语言简洁凝练,描写生动形象,又浅显易懂,我准备用两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对象(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储备的限制,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与体会,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了解较少,难以体味这种艺术的精妙之处,对文字的理解又往往浮于表面,因此我把这个定为难点。但是,精彩的口技表演内容形象生动,口技表演形式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所以《口技》非常适合初中生阅读。但学生的阅读仅仅是浅层的感知,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举例示范,边读边品,读出感觉,品味口技艺术及作者写作的妙处。所以要引导学生反复读,反复品味,让他们读出其中节奏的变化,人物的神情,读得抑扬顿挫。
3、 单元总体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价值:
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口技的精妙,了解口技等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知识与能力:
1.形成诵读文言文的好习惯,学会在诵读中理解。
2.用工具书理解课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汇,背诵课文。
3.学习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态度与方法:
1.能自主学习,自主搜集相关材料,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理解文章大意。
2.感受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4、 总体教学理念、模式与方法说明
《口技》的内容极富趣味性,有人物、有情节,故事性很强,记叙和描写又十分形象生动。语言浅显易懂,节奏感强,是学生较为喜闻乐见的文字。所以,这篇文言文的教学可以脱离以往文言文的传统教学模式:释题、介绍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逐字逐句解析课文、归纳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背诵课文、巩固练习等。这种模式,学生学得枯燥,老师讲解也累。
本课教学以诵读教学法为主,结合自主学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并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具体方法如下:
1. 以“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一文多读,每个人都参与,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层层推进,多种角度。在多读、读熟的基础上,来感知、理解课文。
2.学生能做到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做,如查阅作者作品信息、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3.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如多媒体显示课件、播放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朗读录音等,增强课堂学习的趣味性。
5、 教学总体进程规划
1.学生自主进行《口技》课前预习
2.《口技》教学第一课时:检测学生自主预习情况、梳理文章内容、品析课文及对传统民间艺术的拓展。
3.《口技》教学第二课时:学生展示并介绍搜集的民间艺术资料、检测课文背诵并教授背诵方法、巩固文言文重要知识点。
6、 辅助资源与说明
《口技》课前预习题
《口技》随堂练习
《口技》同步练习
7、 教学效果
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掌握了本课的基本常用词汇,理解了文章内容、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体会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文化魅力。
8、 反思与建议
《口技》的内容极富趣味性,有人物、有情节,故事性很强,记叙和描写又十分形象生动。语言浅显易懂,节奏感强,是学生较为喜闻乐见的文字。所以,这篇文言文的教学可以脱离以往文言文的传统教学模式:释题、介绍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逐字逐句解析课文、归纳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背诵课文、巩固练习等。这种模式,学生学得枯燥,老师讲解也累。
本次精品课程建议以诵读教学法为主,结合自主学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并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具体教学建议如下:
1. 以“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一文多读,每个人都参与,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层层推进,多种角度。在多读、读熟的基础上,来感知、理解课文。
2.学生能做到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做,如查阅作者作品信息、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3.利用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通过合作学习,把握课文的内容及写法。
4.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如多媒体显示课件、播放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朗读录音等,增强课堂学习的趣味性。
5.《口技》内容趣味性强,师生间应多互动,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6.课堂精讲多练,老师少讲,学生多讲多练,将知识点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学与练紧密结合,以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
课后反思,察觉上课我的语速有点快,没能考虑到学生的接受力,这点需要改正。学生积极举手发言的氛围还不够,以后尽量调起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争取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更加完善自己的课堂,争取展现给学生一个有内涵的“大语文”。
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1.《口技》一文描写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口技表演,体现了口技人高超的口技技艺。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了解民间艺术,了解民间文化,更能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在本单元中,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语言简洁凝练,描写生动形象,又浅显易懂,字词积累与课文大意理解部分可由学生自主学习,接触语言障碍。
2. 七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储备的限制,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与体会,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了解较少,难以体味这种艺术的精妙之处,对文字的理解又往往浮于表面,因此我把这个定为难点。但是,精彩的口技表演内容形象生动,口技表演形式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所以《口技》非常适合初中生阅读。但学生的阅读仅仅是浅层的感知,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举例示范,边读边品,读出感觉,品味口技艺术及作者写作的妙处。
学习目标:
情感与态度价值:
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口技这种民间艺术的精妙,了解中国传统民间文化,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知识与能力:
1.形成诵读文言文的好习惯,学会在诵读中理解。
2.用工具书理解课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汇,背诵课文。
3.学习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态度与方法:
能自主学习,自主搜集相关材料,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常用文言词汇,背诵课文
2.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氛围。
2.诵读教学法:以“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在多读、读熟的基础上,来感知、理解课文。
3.自主学习法:如让学生自己查阅作者作品信息,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理解文章大意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一段口技视频,调动学生兴趣,对口技有直观感受。引出本课。
师:短片中这么多声音,是怎么来的?对,单靠一张嘴模仿出来的。这种技艺就叫口技,是一种很古老的民间艺术。古时候没有摄像机、录音机,只能靠文字记载。今天,我就一起来欣赏一篇文字记载的精彩绝伦的口技表演。品味文字,感受声音的魅力。
二、检查预习
1.作者作品简介
作者______,字____,___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年间进士。《口技》原为其诗集《________》的序言,意借口技人的“善画声”(善于绘声绘色地描写生活),说明《________》也是“善画声”的诗作。
2.《虞初新志》
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林嗣环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
3.字音词义
(1).给加点字注音:
扶尺 少顷 犬吠 惊觉 呓语 齁声 中间 许许声 几欲先走
(2)字词理解
善、会、呓语、名、股、几、走、乳、呜、少、稍稍、虽
4、找出文中表示时间性的词语并解释词义
少顷 既而 是时 一时 未几 忽 俄而 忽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3.闭目听读
老师,学生闭目听读,通过想象,将文字内容在脑海中加以形象化
四、精读课文,探究美点
品析第2段
1.朗读第2段
师:这三段是对口技表演过程的具体描述,每段意思分两层。现在请大家一起读第二段,但要求男生读第一层,女生读第二层。
“满坐……妙绝”表现了宾客的反应,听众为口技者技艺折服但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动词“默叹”,表现听众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的词“微笑”。
2.第二段描写的是口技者模演一家人深夜梦中惊醒的场景。
(1)“犬吠” “ 惊觉欠伸” “呓语”:以动写静,烘托出深夜的寂静气氛。
(2)顺序: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由分到合
(二)品析第3段
1.男女生分层朗读
2.观众的反应“意少舒,稍稍正坐”。此时口技者模演了什么场景,为什么使得观众放松了许多?是一家人由被吵醒又再次入睡了。声音也就由大到小了。
3.虽然睡着了,还有一些声音:盆器倾倒声以及妇人咳嗽声。但一个“微闻”可以说明这些声音很小,从而突出了深夜寂静的氛围。这是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
(三)品析第4段
1.这段作者描写了口技者模演失火救火的场景,应该怎么读?
学生讨论,明确:紧张,语速要加快。 请个别学生读。
2.作者连用五个“百千”,突出了火情急、火势猛,也渲染了人们的紧张和慌乱。
3.观众惊慌欲逃反应: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
(四)品析第1、5段
1.齐读第1、5段,找出两段的共同点。
2.作者首尾两次写到“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的用意是什么?
①突出道具简单,与表演复杂的声响作对比,烘托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②从结构上看,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五、总结
1. 口技者的技艺令人叹服,能不能用文中的一个字来形容?
学生思考,明确:善
2. 不是每一位欣赏到精彩的口技表演的人都能做出精彩的描写。作者笔法的妙在何处?
明确: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总结:口技人表演得精彩,林嗣环的描写同样高超。既有正面描写各种纷繁复杂的声音,又有侧面描写宾客为表演所陶醉、折服的神态。记叙中有描写,首尾有照应,又注重语言的生动灵活。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口技人技艺的高超。
六、当堂练习
七、拓展
1.欣赏一段b-box表演视频
2. B-Box属于口技的一种,嘴模仿各种声响来做节奏音乐。起源于美国,是一种出现不到10年的新兴Hip-Hop元素。
3. 我们很多人都崇尚西方的一些艺术,又有多少人了解我们自己的传统艺术呢?你知道哪些中国传统民间艺术?
八、作业设计
利用书籍、网络等工具,查阅中国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或奇门绝招,搜集最少一种民间艺术的资料,进一步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九、板书设计
口 林
嗣
技 环
教学资源
1.《口技》教学课件 (见《教学课例选》)
2.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资源 (见《<口技>教学特色材料》)
(课时录像)
本课课堂教学录像(见《教学课例选》中的“《口技》教学录像”)
练习与作业
1. 课前预习
2. 随堂练习
(见《课程资源包》)
反思与建议
本次精品课程建议以诵读教学法为主,结合自主学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并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详见《教研经验集》)
1. 《口技》教学反思
2. 《口技》教学建议
第二课时
学情分析
第一课时已经初步解决了《口技》的文章大意梳理和品析,积累了相关的文言文知识,并粗略感受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文化魅力。但仅仅一节课的时间,学生是不能够完全掌握相关知识的,需要课堂上多练、多说、多读,才能加强知识的巩固。所以,需要第二课时的教学,对第一课时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延伸。
学习目标:
情感与态度价值:
通过展示与交流搜集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知识与能力:
1. 学会在理解中背诵,培养背诵文言文的好方法。
2.巩固并积累文言文知识
态度与方法:
能自主学习,自主搜集相关材料,并互相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1.展示并交流搜集的资料
2.文言文知识的积累
教学方法:
1.朗诵导入法:通过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章的妙处,引入本课的教学。
2.指导背诵法:以背诵为目的,通过理解来背诵课文,指导学生形成背诵文言文的好方法。。
3.探究学习法:让学生相互交流、探讨,进一步了解文章的知识点。
教学过程:
一、朗诵导入
学生齐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章内容及相关知识点,引出本课。
二、作业展示
师:上节课我们设置了一项作业,就是让大家搜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相关资料。今天,就给大家一个展示的舞台,把你搜集到的资料跟大家交流一下。
让学生展示并交流作业的成果,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
1.你搜集了哪些传统民间艺术的资料?
2.是如何获得资料的?
3.能否为我们展示你的资料?
4.请口头介绍一种民间艺术。
请个别学生上台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三、复习
1.作者作品简介
《口技》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字____,___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年间进士。
《虞初新志》是___代_____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所收多为明末清初所写的传奇故事。林嗣环的《口技》也被收入其中。
2.字音
扶尺 少顷 犬吠 惊觉 呓语 齁声 中间 许许声 几欲先走
3.词义
善、会、呓语、名、股、几、走、乳、呜、少、稍稍、虽
4、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横线上。
少顷 既而 是时 一时 未几 忽 俄而 忽然
5.课文理解
课文中有___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动作:
⑴在口技人摹拟四口之家的生活图景时,听众表现出全神贯注并听得细致入微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侧目 ,微笑 ,默叹 ,以为妙绝.
⑵在表演者摹拟一家人醒而复睡以后的情形时,听众的神情动作的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宾客意少舒 ,稍稍正坐。
⑶在表演者摹拟火灾时,听众“如临其境”,其表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
四、背诵课文
1.试背课文,教师点明背诵困难的原因:理解不够。
2.知道学生以时间词为线索进行背诵。
3.看时间词背诵。
五、文言知识整理
(一)古今异义词
1 会宾客大宴
2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3 当是时
4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5 宾客意少舒
6 稍稍正坐
7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8 两股战战
9几欲先走
(二)一词多义
1.绝:
以为妙绝(副词,极,非常)
群响毕绝(动词,断绝,消失)
2.妙:
众妙毕备(名词,妙处)
以为妙绝(形容词,奇妙)
3.指:
手有百指(名词,手指)
指其一端(动词,指出)
4.坐
众宾团坐(动词,坐下)
满坐寂然(同“座”,名词,座位)
5.乳:
妇抚儿乳(动词,喂奶)
儿含乳啼(名词,乳头)
(三)词类活用
1.会宾客大宴
举行宴会 名词活用作动词
2.妇抚儿乳
喂奶 名词活用作动词
3.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看 名词活用作动词
4.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 名词活用作动词
(四)通假字
满坐寂然、满坐宾客
坐通“座”,座位。
八、作业设计
1.背诵全文
2.完成《口技》同步练习
教学资源
1.《口技》教学课件 (见《教学课例选》)
练习与作业
《口技》同步练习 (见《课程资源包》)
反思与建议
本次精品课程建议以诵读教学法为主,结合自主学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并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详见《教研经验集》)
3. 《口技》教学反思
4. 《口技》教学建议
附件:
(一)本精品课程课程资源包
(二)本精品课程教研经验集
(三)本精品课程教学课例选
(四)本精品课程特色材料
第一层:描写口技声
第二层:描写观众反应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5 页 (共 1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口技》教学论文
中山市沙溪中学 陈晓静
作为一名从教不到一年的年轻教师,想上一堂优秀的文言文课,是十分困难的。专业知识的积累、教学经验以及个人素养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提高。但是,怀有“成为一名合格并优秀的语文教师”梦想的我,始终相信:只要努力,一定能有成果。真心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教学,持着传授知识、享受课堂的教学观念,我想一定能弥补经验的不足。
《口技》在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所选的是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传统民间艺术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间艺术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间艺术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我认为《口技》不仅是展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口技表演,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胡搜发,更让我们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学习本文,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文言文知识,理解文章内容,更要使学生了解民间艺术,体味民间文化,能提高审美情趣。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合一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课文的内容,我确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如情感与态度价值方面,以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口技这种民间艺术的精妙,了解中国传统民间文化,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为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有形成诵读文言文的好习惯,学会在诵读中理解;用工具书理解课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汇,背诵课文;学习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等。态度与方法方面。则以能自主学习,自主搜集相关材料,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理解文章大意为目标。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确定相应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文言文文教学不同于现代文教学的一个很大的点,就是必须掌握和积累文言文词汇、文学常识,并提高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口技》的教学依然不能脱离文言文教学的最基本要求。然而,《口技》的内容极富趣味性,有人物、有情节,故事性很强,记叙和描写又十分形象生动。语言浅显易懂,节奏感强,是学生较为喜闻乐见的文字。所以,这篇文言文的教学可以脱离以往文言文的传统教学模式:释题、介绍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逐字逐句解析课文、归纳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背诵课文、巩固练习等。本课教学以诵读教学法为主,结合情景导入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并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具体方法如下:
1.情境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氛围。
2.诵读教学法:以“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一文多读,每个人都参与,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层层推进,多种角度。在多读、读熟的基础上,来感知、理解课文。
3.自主学习法: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些能由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都有学生自己去把握。如让学生自己查阅作者作品信息,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理解文章大意等。
除此,利用现代化科技,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如多媒体显示课件、播放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朗读录音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气氛。并将多媒体资料与文字结合,更好地理解、品味课文的妙处。
一节课下来,很多老师评价说课很生动,似乎很快一节课就过去了。学生似乎也很活跃,脑子很快。我想这是因为我与学生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做了基础吧。这节课的知识点也落实得很扎实,基本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很欣慰:希望以后能坚持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课堂,享受语文,并且喜欢上语文。现在这只是一节公开课,做足了准备,学生也极力配合合成的效果,如果平时的每一节课额,都能达到这样的效果,那岂不是更好?
这是本课后最大的感想,也将我是毕生教学的目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口技》教学设计
中山市沙溪中学 陈晓静
学情分析
1.《口技》一文描写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口技表演,体现了口技人高超的口技技艺。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了解民间艺术,了解民间文化,更能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在本单元中,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语言简洁凝练,描写生动形象,又浅显易懂,字词积累与课文大意理解部分可由学生自主学习,接触语言障碍。
2. 七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储备的限制,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与体会,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了解较少,难以体味这种艺术的精妙之处,对文字的理解又往往浮于表面,因此我把这个定为难点。但是,精彩的口技表演内容形象生动,口技表演形式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所以《口技》非常适合初中生阅读。但学生的阅读仅仅是浅层的感知,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举例示范,边读边品,读出感觉,品味口技艺术及作者写作的妙处。
学习目标:
情感与态度价值:
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口技这种民间艺术的精妙,了解中国传统民间文化,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知识与能力:
1.形成诵读文言文的好习惯,学会在诵读中理解。
2.用工具书理解课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汇,背诵课文。
3.学习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态度与方法:
能自主学习,自主搜集相关材料,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常用文言词汇,背诵课文
2.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氛围。
2.诵读教学法:以“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在多读、读熟的基础上,来感知、理解课文。
3.自主学习法:如让学生自己查阅作者作品信息,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理解文章大意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播放一段口技视频,调动学生兴趣,对口技有直观感受。引出本课。
师:短片中这么多声音,是怎么来的?对,单靠一张嘴模仿出来的。这种技艺就叫口技,是一种很古老的民间艺术。古时候没有摄像机、录音机,只能靠文字记载。今天,我就一起来欣赏一篇文字记载的精彩绝伦的口技表演。品味文字,感受声音的魅力。
二、检查预习
1.作者作品简介
作者______,字____,___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年间进士。《口技》原为其诗集《________》的序言,意借口技人的“善画声”(善于绘声绘色地描写生活),说明《________》也是“善画声”的诗作。
2.《虞初新志》
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林嗣环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
3.字音词义
(1).给加点字注音:
扶尺 少顷 犬吠 惊觉 呓语 齁声 中间 许许声 几欲先走
(2)字词理解
善、会、呓语、名、股、几、走、乳、呜、少、稍稍、虽
4、找出文中表示时间性的词语并解释词义
少顷 既而 是时 一时 未几 忽 俄而 忽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3.闭目听读
老师,学生闭目听读,通过想象,将文字内容在脑海中加以形象化
四、精读课文,探究美点
品析第2段
1.朗读第2段
师:这三段是对口技表演过程的具体描述,每段意思分两层。现在请大家一起读第二段,但要求男生读第一层,女生读第二层。
“满坐……妙绝”表现了宾客的反应,听众为口技者技艺折服但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动词“默叹”,表现听众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的词“微笑”。
2.第二段描写的是口技者模演一家人深夜梦中惊醒的场景。
(1)“犬吠” “ 惊觉欠伸” “呓语”:以动写静,烘托出深夜的寂静气氛。
(2)顺序: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由分到合
(二)品析第3段
1.男女生分层朗读
2.观众的反应“意少舒,稍稍正坐”。此时口技者模演了什么场景,为什么使得观众放松了许多?是一家人由被吵醒又再次入睡了。声音也就由大到小了。
3.虽然睡着了,还有一些声音:盆器倾倒声以及妇人咳嗽声。但一个“微闻”可以说明这些声音很小,从而突出了深夜寂静的氛围。这是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
(三)品析第4段
1.这段作者描写了口技者模演失火救火的场景,应该怎么读?
学生讨论,明确:紧张,语速要加快。 请个别学生读。
2.作者连用五个“百千”,突出了火情急、火势猛,也渲染了人们的紧张和慌乱。
3.观众惊慌欲逃反应: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
(四)品析第1、5段
1.齐读第1、5段,找出两段的共同点。
2.作者首尾两次写到“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的用意是什么?
①突出道具简单,与表演复杂的声响作对比,烘托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②从结构上看,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五、总结
1. 口技者的技艺令人叹服,能不能用文中的一个字来形容?
学生思考,明确:善
2. 不是每一位欣赏到精彩的口技表演的人都能做出精彩的描写。作者笔法的妙在何处?
明确: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总结:口技人表演得精彩,林嗣环的描写同样高超。既有正面描写各种纷繁复杂的声音,又有侧面描写宾客为表演所陶醉、折服的神态。记叙中有描写,首尾有照应,又注重语言的生动灵活。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口技人技艺的高超。
六、当堂练习
七、拓展
1.欣赏一段b-box表演视频
2. B-Box属于口技的一种,嘴模仿各种声响来做节奏音乐。起源于美国,是一种出现不到10年的新兴Hip-Hop元素。
3. 我们很多人都崇尚西方的一些艺术,又有多少人了解我们自己的传统艺术呢?你知道哪些中国传统民间艺术?
八、作业设计
利用书籍、网络等工具,查阅中国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或奇门绝招,搜集最少一种民间艺术的资料,进一步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九、板书设计
口 林
嗣
技 环
第二课时
一、朗诵导入
学生齐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章内容及相关知识点,引出本课。
二、作业展示
师:上节课我们设置了一项作业,就是让大家搜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相关资料。今天,就给大家一个展示的舞台,把你搜集到的资料跟大家交流一下。
让学生展示并交流作业的成果,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
1.你搜集了哪些传统民间艺术的资料?
2.是如何获得资料的?
3.能否为我们展示你的资料?
4.请口头介绍一种民间艺术。
请个别学生上台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三、复习
1.作者作品简介
《口技》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字____,___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年间进士。
《虞初新志》是___代_____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所收多为明末清初所写的传奇故事。林嗣环的《口技》也被收入其中。
2.字音
扶尺 少顷 犬吠 惊觉 呓语 齁声 中间 许许声 几欲先走
3.词义
善、会、呓语、名、股、几、走、乳、呜、少、稍稍、虽
4、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横线上。
少顷 既而 是时 一时 未几 忽 俄而 忽然
5.课文理解
课文中有___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动作:
⑴在口技人摹拟四口之家的生活图景时,听众表现出全神贯注并听得细致入微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侧目 ,微笑 ,默叹 ,以为妙绝.
⑵在表演者摹拟一家人醒而复睡以后的情形时,听众的神情动作的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宾客意少舒 ,稍稍正坐。
⑶在表演者摹拟火灾时,听众“如临其境”,其表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
四、背诵课文
1.试背课文,教师点明背诵困难的原因:理解不够。
2.知道学生以时间词为线索进行背诵。
3.看时间词背诵。
五、文言知识整理
(一)古今异义词
1 会宾客大宴
2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3 当是时
4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5 宾客意少舒
6 稍稍正坐
7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8 两股战战
9几欲先走
(二)一词多义
1.绝:
以为妙绝(副词,极,非常)
群响毕绝(动词,断绝,消失)
2.妙:
众妙毕备(名词,妙处)
以为妙绝(形容词,奇妙)
3.指:
手有百指(名词,手指)
指其一端(动词,指出)
4.坐
众宾团坐(动词,坐下)
满坐寂然(同“座”,名词,座位)
5.乳:
妇抚儿乳(动词,喂奶)
儿含乳啼(名词,乳头)
(三)词类活用
1.会宾客大宴
举行宴会 名词活用作动词
2.妇抚儿乳
喂奶 名词活用作动词
3.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看 名词活用作动词
4.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 名词活用作动词
(四)通假字
满坐寂然、满坐宾客
坐通“座”,座位。
八、作业设计
1.背诵全文
2.完成《口技》同步练习
第一层:描写口技声
第二层:描写观众反应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8 页 (共 8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48张PPT)
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
口 技
林嗣环
中山市沙溪中学 陈晓静
1.形成诵读文言文的好习惯。
2.能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理解文章,并积累文言词汇。
3.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4.体会口技这种民间艺术的精妙,了解中国文化。
检查预习
一、作者作品简介
《口技》作者______,字____,___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年间进士。
二、《虞初新志》
是___代_____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所收多为明末清初所写的传奇故事。林嗣环的《口技》也被收入其中。
林嗣环
铁崖
清
清
张潮
二、字音词义
1.给加点字注音:
扶尺 少 顷 犬吠 惊觉
呓语 齁声 作作索 索
中间 曳屋许许声 几欲先走
fú
shǎo qǐnɡ
fèi
jué
yì
hōu
suō suō
jiàn
yè
hǔ hǔ
jī
2.字词理解
1.京中有善( )口技者。
2.会( )宾客大宴
3.其夫呓语( )
4.妇抚儿乳( ),儿含乳啼,妇拍而呜( )之
5.宾客意少( )舒,稍稍( )正坐
6.虽(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指其一端
擅长
适逢,正赶上
说梦话
喂奶
指轻声哼着哄小孩入睡
稍微
渐渐
即使
三、表示时间性的词语
1.__________,词义: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词义: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词义: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词义: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词义: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词义: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词义: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词义:_______________
少顷
一会儿
既而
不久,紧接着
是时
这时候
一时
同时
未几
不久
忽
忽然
俄而
不久
忽然
突然
表示突然发生:_____ 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_____
表示两件事相继发生:____ 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_____
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
忽、忽然
一时
既而
是时
少顷、未几、俄而
朗 读 课 文
1.闭目听读课文录音,通过想象将文
字形象化
语音、语气、停顿、节奏
遥闻深巷中犬吠 ,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其夫呓语。既而儿醒 ,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 ,儿含乳啼 ,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 ,絮絮不止。当是时 ,妇手拍儿声 ,口中呜声 ,儿含乳啼声 ,大儿初醒声 ,夫叱大儿声 ,一时齐发 ,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侧目 ,微笑 ,默叹 ,以为妙绝。
第二段
“犬吠” “ 惊觉欠伸” “呓语”:以动写静,烘托出深夜的寂静气氛。
“一时齐发 ,众妙毕备” :使口技表演达到一个高潮 。
未几 ,夫齁声起 ,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盆器倾侧 ,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 ,稍稍正坐。
第三段
醒
睡
突出深夜寂静的氛围
紧张
松弛
以动写静
忽一人大呼“火起 ” ,夫起大呼 ,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 ,百千儿哭 ,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 ,呼呼风声 ,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 ,曳屋许许声 ,抢夺声 ,泼水声。凡所应有 ,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 ,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 ,口有百舌 ,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
第四段
观众惊慌欲逃,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
连用五个“百千”,突出了火情急、火势猛,也渲染了人们的紧张和慌乱:
顺序:由内到外,由少到多。
第一、五段
作者首尾两次写到“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的用意是什么?
①从结构上看,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②突出道具简单,与表演复杂的声响作对比,烘托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总 结
1. 口技者的技艺令人叹服,能不能用文中的一个字来形容?
2. 作者怎样使我们真切感受到口技人表演的“善”?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善
总 结
口技人表演得精彩,林嗣环的描写同样高超。既有正面描写各种纷繁复杂的声音,又有侧面描写宾客为表演所陶醉、折服的神态。记叙中有描写,首尾有照应,又注重语言的生动灵活。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口技人技艺的高超。
1、《口技》的作者是 朝的
,这篇文章节选自 朝
编选的笔记小说 。集中表现表演者技艺高超的一个词是“ ”
2、课文对声音的描述可谓惟妙惟肖:
⑴描述一家四口深夜被犬吠惊醒之后,各种声音有 。
⑵描述突遭大火时“百千齐作”的声音有
。
林嗣环
清
张潮
清
《虞初新志》
善
妇手拍儿声……夫叱大儿声
俄而百千人大呼……泼水声
3、课文中有___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动作:
⑴在口技人摹拟四口之家的生活图景时,听众表现出全神贯注并听得细致入微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在表演者摹拟一家人醒而复睡以后的情形时,听众的神情动作的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在表演者摹拟火灾时,听众“如临其境”,其表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侧目 ,微笑 ,默叹 ,以为妙绝.
宾客意少舒 ,稍稍正坐。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
4、课文第二段声音描写的特点不正
确的是( )
A、声音由小到大 B、声音由远到近
C、声音由内到外 D、声音由分到合
5、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突出道具简单,与表演复杂的声响作对比,烘托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拓 展
B-Box,用嘴模仿各种声响来做节奏音乐,属于口技的一种 。起源于美国,是一种出现不到10年的新兴Hip-Hop元素。
你知道哪些中国传统民间艺术?
作 业
利用书籍、网络等工具,查阅中国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或奇门绝招,搜集最少一种民间艺术的资料,进一步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下 课
口 技
林嗣环
第二课时
作 业 展 示
1.你搜集了哪些传统民间艺术的资料?
2.是如何获得资料的?
3.能否为我们展示你的资料?
4.请口头介绍一种民间艺术。
上节课知识点复习
一、作者作品简介
《口技》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字____,___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年间进士。
《虞初新志》是___代_____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所收多为明末清初所写的传奇故事。林嗣环的《口技》也被收入其中。
林嗣环
铁崖
清
清
张潮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二、字音词义
1.给加点字注音:
扶尺 少 顷 犬吠 惊觉
呓语 齁声 作作索 索
中间 曳屋许许声 几欲先走
fú
shǎo qǐnɡ
fèi
jué
yì
hōu
suō suō
jiàn
yè
hǔ hǔ
jī
三.字词理解
1.京中有善( )口技者。
2.会( )宾客大宴
3.其夫呓语( )
4.妇抚儿乳( ),儿含乳啼,妇拍而呜( )之
5.宾客意少( )舒,稍稍( )正坐
6.虽(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指其一端
擅长
适逢,正赶上
说梦话
喂奶
指轻声哼着哄小孩入睡
稍微
渐渐
即使
四、表示时间性的词语
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横线上。
少顷 既而 是时 一时 未几 忽 俄而 忽然
表示突然发生:_____
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_____
表示两件事相继发生:____
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_____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________________
忽、忽然
一时
既而
是时
少顷、未几、俄而
课文中有___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动作:
⑴在口技人摹拟四口之家的生活图景时,听众表现出全神贯注并听得细致入微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在表演者摹拟一家人醒而复睡以后的情形时,听众的神情动作的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在表演者摹拟火灾时,听众“如临其境”,其表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侧目 ,微笑 ,默叹 ,以为妙绝.
宾客意少舒 ,稍稍正坐。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
五、课文理解
背 诵 课 文
以下列时间词为线索,背诵全文。
…少顷… …既而…
…是时… …一时…
…未几… …忽…
…俄而… …忽然…
1 会宾客大宴
2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3 当是时
4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5 宾客意少舒
6 稍稍正坐
7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8 两股战战
9几欲先走
古意 今意
适逢,正赶上 聚合,合在一起
只 转折连词,但是
这 判断动词
隐隐约约 微笑、细微等
稍微 数量小
渐渐地 稍微
其中夹杂 事物两端之间或两个事物之间的位置
大腿 量词,事物的一部分
跑 行走
以为妙绝(副词,极,非常)
群响毕绝(动词,断绝,消失)
众妙毕备(名词,妙处)
以为妙绝(形容词,奇妙)
手有百指(名词,手指)
指其一端(动词,指出)
众宾团坐(动词,坐下)
满坐寂然(同“座”,名词,座位)
妇抚儿乳(动词,喂奶)
儿含乳啼(名词,乳头)
绝:
妙:
指:
坐:
乳:
1.会宾客大宴
2.妇抚儿乳
3.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4.不能名其一处也
举行宴会 名词活用作动词
喂奶 名词活用作动词
看 名词活用作动词
说出 名词活用作动词
满坐寂然、满坐宾客
坐通“座”,座位。
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口技》同步练习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口技》教学建议
《口技》的内容极富趣味性,有人物、有情节,故事性很强,记叙和描写又十分形象生动。语言浅显易懂,节奏感强,是学生较为喜闻乐见的文字。
所以,这篇文言文的教学可以脱离以往文言文的传统教学模式:释题、介绍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逐字逐句解析课文、归纳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背诵课文、巩固练习等。这种模式,学生学得枯燥,老师讲解也累。
本次精品课程建议以诵读教学法为主,结合自主学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并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具体教学建议如下:
1. 以“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一文多读,每个人都参与,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层层推进,多种角度。在多读、读熟的基础上,来感知、理解课文。
2.学生能做到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做,如查阅作者作品信息、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3.利用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通过合作学习,把握课文的内容及写法。
4.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如多媒体显示课件、播放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朗读录音等,增强课堂学习的趣味性。
5.《口技》内容趣味性强,师生间应多互动,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课 前 预 习
一、作者作品知多少
1、作者作品简介
《口技》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字____,___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年间进士,著有《铁崖文集》《______》等。《口技》原为《______》的序言。
2、《虞初新志》
___代______编选的笔记小说,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
二、字音词义ō
1.给加点字注音:
扶( )尺 少顷( ) 犬吠( ) 惊觉( )
呓( )语 齁( )声 作作索索( ) 中间( )
曳( )屋许许( )声 几( )欲先走
2.字词理解
京中有善( )口技者。 会( )宾客大宴( )
施( )八尺屏障 众宾团( )坐
便有妇人惊觉( )欠伸( ) 其夫呓语( )
无不伸颈,侧目( ) 不能名( )其一处
两股( )战战,几( )欲先走( )
妇抚儿乳( ),儿含乳啼,妇拍而呜( )之
宾客意少( )舒,稍稍( )正坐
虽(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指其一处
三、下列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坐:众宾团坐 满坐寂然 B.乳:妇扶儿乳之 儿含乳啼
C.毕:众妙毕备 群响毕绝 D.绝:以为妙绝 群响毕绝
四、表示时间性的词语(按文中出现的顺序写)
1.__________,词义: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词义: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词义: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词义: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词义: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词义: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词义: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词义: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