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 课题1
第2课时 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复分解反应
一、选择题
1.[2021·河南] 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氏制碱法中的“碱”的化学式为 ( )
A.Na2CO3 B.NaHCO3 C.NaOH D.NaCl
2.医疗上可以用含有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
2HClMgCl2+2H2O,该反应属于 (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3.[2020·铜仁改编] 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与用途对应正确的是 ( )
选项 物质名称 俗称 用途
A 碳酸钠 火碱 制造玻璃
B 碳酸氢钠 苏打 治疗胃酸过多症
C 氢氧化钙 消石灰 改良酸性土壤
D 氢氧化钠 纯碱 作干燥剂
4.某同学将维生素C泡腾片放入水中,观察到有大量气泡冒出。如图1所示,根据泡腾片的主要成分分析,该气体主要是 ( )
图1
A.O2 B.N2 C.CO2 D.水蒸气
5.[2020·山西] 课外实验具有趣味性、实践性等特点。鸡蛋壳成分的探究过程如图2,其中正确的是 ( )
图2
A.实验①证明蛋壳成分是CaCO3 B.实验②可证明蛋壳中含钙元素
C.实验③得到的固体能与水反应 D.实验中每步操作都是规范的
6.取适量某白色固体依次进行如下表所示实验,已知该固体可能是CaCO3、Na2CO3、NaCl、CuSO4中的一种,则依实验结果判断该白色固体是 ( )
实验 现象
(1)加水观察其溶解情况 易溶解,得无色溶液
(2)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无明显变化
A.CuSO4 B.NaCl C.Na2CO3 D.CaCO3
二、填空题
7. 家庭或企业加工馒头、面包和饼干等食品时,常在面粉中加入膨松剂(如碳酸氢钠),蒸制或烘焙食品过程中产生大量气体,使面团疏松、多孔,制作的食品松软或酥脆,易于消化吸收。阅读上面信息后,请回答:
图3
(1)信息中提供的膨松剂是 (填化学式)。
(2)碳酸氢钠是一种 (填“可溶”或“不溶”)性的化合物。
8.[2020·台州改编] 厨房里有两瓶白色固体,分别为食盐和纯碱。
(1)可用于腌制肉类和蔬菜,使食物不易腐败的是 。
(2)为鉴别这两种物质,某同学取少量白色固体,进行如下实验。
方案一:分别滴加少量食醋,有气泡产生的是 。
方案二:加水溶解,分别滴加 溶液,有沉淀产生的是纯碱。
方案三:加水溶解,分别滴加酚酞溶液, 的是纯碱。
9.小明在家中的厨房发现了一种白色粉末A,将其带到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1)若A含有氢元素,则A的名称是 , 它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A不含氢元素,则A的名称是 。
10.小金通过如图5所示装置验证CO2能与NaOH发生化学反应。推注射器活塞,向充满CO2的集气瓶中注入过量的20%的NaOH溶液,振荡集气瓶后打开止水夹。
图5
(1)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写出整个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实验探究题
11.[2021·盐城]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完成“探究某种盐的性质”实验,填写下表。
试管序号 甲 乙 丙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无色酚酞 溶液变红 产生 白色沉淀 产生 无色气体
实验结论 该盐是 (填“NaCl”“Na2CO3”或“Na2SO4”),其水溶液呈 性
实验解释 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计算 全班同学完成试管乙实验,共消耗质量分数为10.4%的BaCl2溶液50 g,实验后最多收集到 g白色沉淀
12.碳酸氢钠是面点膨松剂的主要成分之一。小芳同学研究反应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中NaHCO3与CO2之间量的关系。
(1)理论计算:1.26 g NaHCO3粉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 。
(2)实验分析:小芳用如图7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向盛有足量稀硫酸的锥形瓶中加入1.26 g NaHCO3粉末,充分反应至不再产生气泡。称量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发现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值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CO2质量的理论值,原因可能是 。
反应前 反应后
NaHCO3 质量/g 锥形瓶+稀 硫酸质量/g 锥形瓶+反应 后溶液质量/g
1.26 24.59 25.36
图7
四、计算题
13.[2021·自贡] 在82.8 g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所加盐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6所示(滴加过程中先发生化学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试计算(不考虑气体的溶解和盐酸的挥发):
图6
(1)m的值为 。
(2)刚好不再产生气体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化学方程式及计算过程)。
答案
1.A [解析] 侯氏制碱法制取的是纯碱,化学式为Na2CO3。
2.D [解析] 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且都是化合物,反应过程中两种反应物互相交换成分。所给反应符合复分解反应的特征。
3.C [解析] 碳酸钠的俗称是纯碱或苏打,可制造玻璃;碳酸氢钠的俗称是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氢氧化钙俗称消石灰或熟石灰,具有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易吸水潮解,可用于干燥某些气体。
4.C [解析] 泡腾片中含有碳酸氢钠和柠檬酸,将泡腾片放入水中后,碳酸氢钠和柠檬酸会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5.C [解析] 实验①滴加食醋,产生气体,只能证明蛋壳成分可能是碳酸盐,不能证明蛋壳成分是CaCO3;实验②是向碎蛋壳中加入水和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不能证明蛋壳中含钙元素;灼烧蛋壳后的生成物加入水中后,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说明得到的固体能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使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烧杯内或接触烧杯内壁,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所以实验中不是每步操作都是规范的。
6.B [解析] 该白色固体加水易溶解,得无色溶液,说明该白色固体不是CaCO3或CuSO4;向所得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溶液呈中性或酸性,故该白色固体为NaCl。
7.(1)NaHCO3 (2)可溶
8.(1)食盐
(2)纯碱 氢氧化钙(B、Ca2+的可溶性盐或碱均可) 酚酞溶液变红
9.(1)碳酸氢钠(或小苏打)
NaHCO3+HClNaCl+H2O+CO2↑
(2)碳酸钠(或纯碱或苏打)
10.(1)澄清石灰水沿导管进入左侧集气瓶,集气瓶内溶液变浑浊
(2)2NaOH+CO2Na2CO3+H2O;Na2CO3+Ca(OH)2CaCO3↓+2NaOH
11.Na2CO3 碱
Na2CO3+2HCl2NaCl+CO2↑+H2O
4.925
[解析] 该盐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该盐是碳酸钠,显碱性。丙中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
设乙中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质量为x。
BaCl2+Na2CO32NaCl+BaCO3↓
208 197
50 g×10.4% x
= x=4.925 g
12.(1)0.66 g
(2)小于 有部分生成的CO2溶解在反应后的溶液中
[解析] (1)设生成CO2的质量为x。
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168 88
1.26 g x
= x=0.66 g
所以生成CO2的质量为0.66 g。
(2)反应前的总质量为1.26 g+24.59 g=25.85 g,反应后锥形瓶与溶液的总质量为25.36 g,质量减少为25.85 g-25.36 g=0.49 g,小于生成CO2质量的理论值;根据CO2能溶于水的性质,猜测原因是少量CO2溶于水。
13.(1)6.6
(2)解:设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17 44
x 8.8 g
= x=23.4 g
刚好不再产生气体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0%。
答:刚好不再产生气体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