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 单元测试题— 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单元溶液 单元测试题— 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21 22:22: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 溶液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l—35.5 Fe—5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2020·德州] 把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
A.面粉 B.酒精 C.花生油 D.泥土
2.将少量氯化钠放在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如图1是其溶解的微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图1
A.钠离子和氯离子均匀分散在水分子中间
B.形成的氯化钠溶液各部分组成相同,是均一的
C.外界条件不变,氯化钠溶液不会分层,是稳定的
D.氯化钠溶液是纯净物
3.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碘粒,再加入适量的汽油,振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为 (  )
图2
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图3
A.甲:恒温条件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铵溶液中不断加水
B.乙: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氯化钙溶液中加入氯化钙固体
C.丙:在一定温度下,向100 g水中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
D.丁:将硝酸钾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泥土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
B.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C.升高温度可使大多数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
6.已知20 ℃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 g和88 g。下表中20 ℃时①~⑤所得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
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固体种类 NaCl NaCl NaNO3 NaNO3 NaNO3
固体的质量/g 30 60 30 60 90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100
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④⑤
7.图4中分液漏斗内盛有液体甲,锥形瓶内盛有固体乙。打开分液漏斗,气球会逐渐鼓起的组合是 (  )
图4   
选项 A B C D
甲 水 稀盐酸 水 稀盐酸
乙 氢氧化钠固体 锌粒 硝酸铵固体 大理石
8.将50 ℃的硝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到20 ℃,有晶体析出(晶体中不含水)。下列有关量中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
A.硝酸钠的溶解度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C.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9.某同学需要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其操作步骤如图5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图5
A.配制过程中出现了两处操作错误
B.实验操作步骤:计算、称量、量取、蒸发
C.若所有操作都正确,完全溶解后有液滴溅出,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D.选用100 mL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10.人们常把海水引入盐田,经过风吹日晒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获得粗盐,在此过程中 (  )
A.水的质量不变 B.氯化钠的质量不变
C.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始终不变 D.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变小
11.[2021·河南] 如图6是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6
A.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B.t ℃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30 ℃时,将30 g NaCl加入100 g水中可得到饱和溶液
D.将40 ℃时一定质量的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 ℃,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
12.[2021·安徽] 某同学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11%的葡萄糖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
A.用托盘天平称葡萄糖时,砝码放在左盘
B.转移葡萄糖时,纸上有少量残留
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
D.配好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洒出
13.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7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图7
A.操作Ⅰ一定是降温
B.操作Ⅰ一定是加溶质
C.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D.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14.[2020·海南] 向2个盛有100 g 60 ℃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40 g的NaCl和KCl固体,充分溶解。根据实验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8
A.①得到的溶液质量为140 g
B.KCl的溶解度比NaCl的溶解度大
C.②得到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28.6%
15.[2020·广州] 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9所示,将100 g 60 ℃的KNO3饱和溶液分别进行如下操作后,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变化结果完全正确的是 (  )
图9   
选项 操作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KNO3的溶解度
A 升温 变大 变大 不变 变大
B 降温 变小 变小 不变 变小
C 加入KNO3固体 不变 变大 变大 变大
D 恒温蒸发部分水 变小 变小 不变 不变
二、填空题(共35分)
16.(6分)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空白。
(1)请你各举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实例:    溶液不是无色的。
②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实例:    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
③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都升高。
实例:    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④溶液中的溶质均是固体。
实例:    溶液,溶质不是固体。
(2)已知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作溶液。请你推断:一瓶洁净的空气   (填“是”或“不是”)溶液。
(3)将a g氯化钠固体放入b 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    (填“>”“<”“=”或“≤”)(a+b) g。
17.(3分)如图10所示,向烧杯中加入物质 A,发现烧杯中水温明显升高。
图10
(1)试管中产生的现象是               ;原因是   。
(2)物质A可能是     (写一种即可)。
18.(4分)过氧化氢溶液常用于家庭、医疗等方面,它具有杀菌、漂白、防腐和除臭等作用,医疗上常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消毒。
(1)过氧化氢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2)若要配制5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需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是    。
19.(6分)[2021·云南] 如图11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1
(1)10 ℃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
(2)若A中含有少量B时,可用      的方法提纯A。
(3)将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由50 ℃降温到20 ℃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20.(8分)汽水中因溶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又被称为碳酸饮料。
(1)打开汽水瓶盖时,泡沫会自动喷出,是因为压强减小,致使二氧化碳的溶解度    。
(2)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儿,是因为汽水进入人体后,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     。
(3)根据上述(1)(2)的现象推断制取饮料时,加入二氧化碳气体的适宜条件是     、     。
21.(8分)K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g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48.3 51.1 54.0 56.7
(1)60 ℃时,100 g水中最多可溶解KCl    g。
(2)90 ℃时,100 g KCl饱和溶液冷却到30 ℃时,溶液的质量    (填“>”“<”或“=”)100 g。
(3)40 ℃时,K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将该溶液升温到60 ℃时,溶液属于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三、实验探究题(共12分)
22.配制70 g 20%的氯化钠溶液。实验的部分操作如图12所示。
图12
(1)需要称取氯化钠的质量是     g。称量时天平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填序号)。
①将左边的平衡螺母向左调 ②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右调 ③在右盘中减少砝码 ④在左盘中增加氯化钠
(2)B中仪器a的名称是     。量取水时,如果按照图B的方法读数,会使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或“偏小”)。
(3)C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4)D中所贴标签有不妥之处,请划掉不妥的地方,并在方框中写出你认为适合的内容。
四、计算题(共8分)
23.[2020·临沂] 生铁是由铁和碳组成的合金。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一定量的该生铁样品,分四次加入稀盐酸200 g,充分反应后,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次数 1 2 3 4
稀盐酸质量/g 50 50 50 50
氢气质量/g 0.2 m 0.2 0.1
(1)m=    。
(2)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
1.B [解析] 面粉和泥土遇水形成的是悬浊液,花生油遇水形成的是乳浊液,酒精与水互溶能形成溶液。
2.D 
3.B [解析] 碘能溶于汽油,形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外观为棕色。
4.D 5.D 
6.C [解析] 20 ℃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 g和88 g,即20 ℃时,在100 g水中最多可溶解NaCl和NaNO3的质量分别为36 g和88 g,①③④的溶液中还可以继续溶解溶质,故不是饱和溶液,而②⑤的溶液中有未溶解的溶质固体,均为饱和溶液。
7.C [解析]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使锥形瓶内气体膨胀,压强增大,气球不会鼓起;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都会使锥形瓶内压强增大,气球不会鼓起;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锥形瓶内压强减小,气球会鼓起。
8.C [解析] 将硝酸钠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有晶体析出,溶剂的质量没有改变,溶质的质量减少,因此溶液的质量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9.A [解析] 配制过程中出现了两处操作错误: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量取液体时,视线没有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实验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若所有操作都正确,完全溶解后有液滴溅出,不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因为形成的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配制时应称量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50 g×15%=7.5 g,需量取水的体积为42.5 mL,需要选用50 mL量筒量取。
10.B
11.B [解析] 温度不确定,无法比较溶解度的大小;t ℃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等;30 ℃时,NaCl的溶解度大于30 g,将30 g NaCl加入100 g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将40 ℃时一定质量的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 ℃,有晶体析出,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少。
12.C 13.D 14.D 
15.D [解析] 升温后,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变;降温后,溶液中有固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加入KNO3固体后,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都不变,因为温度不变,且硝酸钾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水,有硝酸钾固体析出,因此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都变小,由于温度不变,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硝酸钾的溶解度都不变。
16.(1)①高锰酸钾(或硫酸铜等) ②水(或酒精等) ③硝酸铵 ④酒精(或盐酸等)
(2)是 (3)≤
17.(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有部分氢氧化钙从石灰水中析出
(2)氢氧化钠固体(或氧化钙或浓硫酸等合理答案均可)
18.(1)1∶16 (2)50 g
19.(1)C (2)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3)C>B>A
[解析] (2)A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若A中含有少量B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20.(1)减小 (2)减小 
(3)低温 高压
21.(1)45.5 (2)< (3)28.6%  不饱和
[解析] (1)由表格信息可知,60 ℃时,KCl的溶解度为45.5 g,也就是在该温度下,100 g水中最多溶解45.5 g KCl达到饱和状态。(2)由表格信息可知,KCl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90 ℃时,100 g KCl饱和溶液冷却到30 ℃时,会有晶体析出,溶液的质量减少。(3)40 ℃时,KCl的溶解度为40.0 g,此时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8.6%;KCl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该溶液升温到60 ℃时,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22.(1)14 ④ (2)量筒 偏小 
(3)搅拌,以加速氯化钠溶解 
(4)
23.(1)0.2
(2)解:设50 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Fe+2HClFeCl2+H2↑
73 2
x 0.2 g
= x=7.3 g
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14.6%。
答: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
[解析] (1)通过分析各组数据可得出50 g稀盐酸完全反应产生0.2 g氢气。(2)根据50 g稀盐酸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可求出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