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跃--立定跳远 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课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而设计本课,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引导学生掌握双脚起跳双脚同时落地的技能,通过教、学、练的有机结合,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立定跳远 2.游戏:打靶子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一年级全一册北京出版社
三、单元计划:
本单元安排 4课次,本课为第2课次。
课次 技能目标 教学重、难点
1 初步学习立定跳远技术,使80%学生掌握双脚起跳技术动作。 重点:双脚同时用力蹬地难点:屈膝缓冲
2 进一步学习立定跳远技术,使学生掌握蹬地动作,轻巧落地。 重点:蹬地有力难点:屈膝缓冲
3 巩固、提高立定跳远技术动作,使90%的学生能完成立定跳远动作,全身协调用力。 重点:双跳、双落难点:全身协调用力
4 通过测试,了解学生掌握立定跳远动作的情况。 重点:全身协调用力难点:屈膝缓冲
四、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立定跳远是小学一年级跳跃教材的主要内容,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之一,深受小学一年级学生喜爱。它是在掌握单双足向不同方向跳动作的基础上,发展跳跃能力的方法和手段,因为一年级学生身体协调性差,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在瞬间完成蹬地跃起后展腹、展髋、身体充分伸展,然后收腹举腿向前跃出这样复杂的动作过程。因此,本年级安排的立定跳远,主要是使学生双脚蹬地跃起,向远处跳出,并能双脚落地的方法。重点是蹬地有力;难点是屈膝缓冲。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活动好动,模仿力强,但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我所授课的对象是一年级(1)班,共35人;男生19人,女生16人;学生整体身体素质中等水平,接受能力一般,平时体育锻炼不够多,身体协调性较差。在上一节课中初步体会了立定跳远技术动作,学生出现了起跳无力、跳不远的现象,解决策略:在本节课教学中,通过小垫子的不同摆放和小标志桶作为辅助,循序渐进,逐步增加难度。通过这种练习手段,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起跳蹬地用力动作的瞬间感觉和体会,而且还有针对性地强化了跳远的蹬地力量,更加充分的体会了蹬地动作,从而解决本课教学重点。
五、课时计划:
教学内容 1.立定跳远 2.游戏:打靶子
教学目标 进一步学习立定跳远技术,使学生掌握蹬地动作,轻巧落地。 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及跳跃能力。 培养学生认真练习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友好交往的能力。
课的结构 课的内容 主要教学方法与组织 负荷量
时间 次数
开始部分(3) 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提要求。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转法:向右、左转口号:1,2—3,4—5,6—7,8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教法步骤:体育委员整队。教师宣布本课内容及要求。教师口令指挥,学生练习转法。要求:精神集中、蹬转充分、声音洪亮 1'2' 14
准备部分(7) 一.准备活动:踝腕关节 2.膝关节肩关节 4.前躬压腿侧压腿 6.体侧运动体转运动 8.跳跃游戏:高人、矮人、超人高人:两臂上举,提踵。矮人:两臂后摆,屈膝。超人:两臂用力上摆,两脚用力蹬地向上跳。 组织队形:体操队形▲ ▲ ▲ ▲ ▲▲ ▲ ▲ ▲ ▲△ △ △ △ △△ △ △ △ △★教法步骤:教师带领学生做准备活动。学生跟老师一起做。教师介绍游戏方法。学生跟老师口令做动作。 3'4' 13
基本部分(27) 立定跳远动作方法:两脚稍分开自然站立,上体稍前倾,抬头、两臂后举。然后两臂向前上方用力摆,同时两脚用力蹬地,迅速向前上跳出。落地时以脚跟先着地,同时两腿自然屈膝,保持平衡。重点:蹬地有力难点:屈膝缓冲游戏:打靶子游戏方法: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8队,手持毽子,站在投掷线后,线前2—3米处横放8个标靶(垫子),每个标靶后分别隐蔽一名学生,每人手持一个靶子,学生听到教师的信号把靶子投向标靶,全队击打一遍,以得分多的队为胜。游戏规则:投掷时不能超越投掷线。必须击中规定的标靶,误中其他标靶无效。 组织队形:体操队形▲ ▲ ▲ ▲ ▲▲ ▲ ▲ ▲ ▲★ △ △ △ △ △预备线 △ △ △ △起跳线教法步骤:教师带领学生复习立定跳远的完整动作设疑练习:怎样才能跳的远?学生练习并回答教师出示图片讲解方法学生体会蹬地练习增加难度再次体会蹬地动作提示学生屈膝缓冲游戏:跳过小河沟请动作好的学生展示学生再次练习教师讲评价标准学生自我评价12.教师小结游戏组织与场地: x x x x投掷线 预备线组织方法:教师讲解游戏方法与规则。学生练习开始比赛加大难度比赛5.教师小结 2'2'1'2'1'2'1'2' 1' 2' 1'2'1'2'4'1' 112321222111111
结束部分(3) 放松游戏“大西瓜、小西瓜”总结上课情况。收回器材。 组织队形:体操队形× × × × ×× × × × ×× × × × ×× × × × ×★教学方法:教师带领学生做放松动作。教师对上课情况进行总结及评价。 2'1' 11
器材 27块小垫子;18个小标志筒;一块展板;35个鸡毛毽;
运动负荷曲线预计 练习密度预计 课后小结
40—45% 本节课,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很高,特别是在每次增加跳的难度后学生的兴趣更高。运动量强度和负荷达到预期效果,但不足的就是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六、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1.教师评价:
(1)在各项练习中,根据学生练习情况,及时进行表扬与鼓励
(2)在跳远练习中,根据学生跳远远度评出“优秀”、“良好”和“合格”
2.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老师设置的不同远度“优秀”、“良好”和“合格”,进行自评。
评价指标:
等级 评价指标
优秀 男生:1.20米以上;女生:1.15米以上
良好 男生:1.10—1.15米;女生1.05—1.10米
及格 男生:0.99—1.05米;女生0.90—1.00米
七、教学设计特色
1.通过多种练习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取知识与技能。
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让学生在体验中掌握技术,明确起跳蹬地是跳远技术的基础,同时也是整个立定跳远技术中的最关键环节。
2.结合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提高学生练习兴趣。
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教学中采用了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在练习中尽可能的让学生多练、多观察、带着问题去练习,多体验技术动作,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同时结合游戏的练习形式,为学生创设轻松、欢快的教学氛围,从而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八、教学反思
1.本课教学中的优点:本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玩中学,在玩中练,优化了体育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步骤层次清晰,体现出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体育教学规律,在练习中让学生感受到起跳蹬地的动作变得更加充分。
2.本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解决问题的灵活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例如:垫子摆放位置与起跳线应该再拉大一些距离,或者规定脚跟落地点,这样学生练习时就不会出现落地不稳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