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选修之《语言文字应用》 第四课第二节 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选修之《语言文字应用》 第四课第二节 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0-01 14:08: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4张PPT)
第二节 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
蝶恋花·月下醉书
雨岩石浪
     辛弃疾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诗海探珠
【赏析】词的上阕,写自己多年来受打击、受压抑和缺少政治知音的处境。作者连用兰佩芳菲、蛾眉空好、宝瑟弦断这三个极富象征意义的词,来表明自己虽有高尚的品质和过人的才干,却遭受南宋朝廷当权的主和派的嫉妒和排挤,长期投闲置散,无用武之地,而且知音寥寥,无人理解自己。词的下阕,承上阕牢骚之意而把抒情的意蕴进一步深化,感叹自己虚度此生,不能再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全词抒发作者不得志与少知音的牢骚情怀,作者并不是直接说出自己的心事,而是通过比兴的手法,以香草美人自喻,曲折有致地表达出满腹的悲愤。
【思考】 词人抒发感情时突出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分析。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高考真题示例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第二节
课堂互动探究
习题答疑解难
课堂互动探究
[文脉·探究]
1.什么叫同义词?同义词有什么作用?
【提示】 语言中意义完全相等的词叫做“绝对同义词(等义词)”,但一般的同义词主要是指“相对同义词(近义词)”。
掌握较多的同义词,并能准确、恰当地运用,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文章的表达更贴切、更细致、更严密。①同义词有助于避免用词重复的现象,使语言丰富多变,表达更加精确。
②同义词连用可以加重语气,达到强调的目的。③同义词用得恰当灵活,有助于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④同义词还能表示不同的风格色彩,所以在不同的文体中运用与之相适应的词语,可使词与文体风格一致,增强表达的效果。⑤同义词还有一定的构词作用。
2.举例说明造成等义词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等义词是指词义的外延和内涵完全相同的词。造成等义词的原因有多种:一种是借用外语词或方言词的结果。比如汉语借用外语词产生的等义词有“维他命—维生素”、“米—公尺”、“麦克风—扩音器”等,汉语普通话借用方言词产生的等义词有“晓得—知道”、“脚踏车-自行车”、“番茄-西红柿”等。再一种是命名理据不同或词语简缩的结果。如“热水瓶-保温瓶”、“计算机-电脑”、“电风扇-电扇”等。三是由构词成分顺序颠倒造成的,如“山河—河山”、“演讲—讲演”、“严谨—谨严”等。
等义词意义完全相同,因此只会徒然增加人们的记忆负担,在语言表达上也就没有什么积极作用。因此一般来说等义词大多不能长期存在,要么逐渐分化出细微的差别;要么最终只保留一个。比如“批评”和“批判”原来的意义是相同的,而现在意义上已经有了轻重差别而成为近义词了。“德律风”和“电话”原来是等义词,现在则一般只用“电话”,借自外语的“德律风”已退出日常交际。
3.怎样理解词义的义素分析?
【提示】  一个词的意义可以分析为若干义项,一个义项也可以进一步分析为一束更小语义元素的集合,比如把“哥哥”与同类的“弟弟、姐姐、妹妹”等词对比,就可以得出它的语义成分:“+同胞/+男性/+年长”。又如把“靴子”与同类的“鞋子、袜子”等词对比,就可以得出它的语义成分:“+穿在脚上的东西/+有筒/+走路时着地”。这种由分析义项得到的词义的区别特征就叫作“义素”。义素可以看作是词义的“语义原子”,是一种不与语音形式相联系的抽象的语义单位,因此义素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
“义素分析”就是把词语的义项进一步分析为若干义素,用来说明词义之间的异同以及词义之间各种关系的方法。
4.写文章时如果能恰当地选用同义词,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修改。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初稿作“脊背”),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初稿作“后身”)喷出一阵(初稿作“一股”)烟雾。(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名师点拨】 “梁”的一个意思是物体中间隆起成长条的部分,如“鼻梁、山梁”。虽然在词典中“脊背”与“脊梁”的意思相同,但比较起来,“脊梁”用在这里比“脊背”更加准确,因为作者在文中说“按住它的脊梁”,应该是按住一个突出的部分,“脊梁”有隆起的部分这个意思,“脊背”不含这个意思。因此,这里改成“脊梁”比“脊背”更准确、生动。“窍”的意思是窟窿,文章要表达的意思实际是斑蝥“放屁”。因此从“后窍”里喷出烟雾显然要比从“后身”更形象、准确。
“一股”是用来修饰名词“烟雾”的,而“一阵”是用来修饰前面的动词“放出”的。在这里,鲁迅先生是想通过对动作的刻画把斑蝥放屁的情景生动地描绘出来。所以换成修饰“放”这个动作的“一阵”比修饰“烟雾”这个事物的“一股”更好一些。另外斑蝥放出的“烟雾”不可能马上消失,肯定会在空气中弥漫一段时间。比起“一股”来,“一阵”含有一段时间的意思,因此用“一阵”更准确。
5.许多同学在考试中做词语运用题时,常常跟着感觉走,却常常走错,那是因为缺乏对同义词辨析的理性思考。那么,如何辨析同义词呢?请辨析下列几组同义词,总结辨析的方法。
①一组:秘密 机密 绝密
二组:希望 期望 渴望
②一组:事件 事变 事故
二组:悲哀 悲愤
③一组:商谈 商讨 磋商
二组:拔除 铲除 根除
④一组:保护 庇护
二组:原形 原型
⑤一组:充足 充分 充沛
二组:突然 猛然
【名师点拨】  ①(一组)秘密:不能让别人知道的。机密:重要的,不能让别人知道的。绝密:十分重要的,绝对不能让别人知道的。(二组)希望: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期望:对人或事物的未来有所等待和希望。渴望:迫切地希望,殷切地盼望。
方法总结:辨析词义轻重的不同。有的同义词在所指对象的程度上有轻重之别。
②(一组)都指人类社会中的活动。事件:指由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引人注意的特殊事情,范围大。事变:指突然发生的政治事件,范围小。事故:指意外的损伤或灾祸。(二组)两个词意义范围大小不同。悲哀:指悲伤难过。悲愤:包括悲哀和愤怒。
方法总结:辨析词义范围大小的不同。有的同义词在所指对象的范围上有大小之别。
③(一组)商谈:口头商量。商讨:为了解决较大、较复杂的问题而交换意见,商量讨论。磋商:反复商量,仔细讨论。三者都有商量的意思。“商谈”侧重交谈这种方式,“商讨”除商量这层意思外,还有讨论的意思。“磋商”跟“商讨”比,更侧重强调过程的反复性。(二组)都有除去的意思。“拔除”侧重在拔掉、除去、不留根,语义较“铲除”重,较“根除”轻;“铲除”侧重表示消除不好的东西,使不再存在,语义重;“根除”侧重表示从根本上除掉不好的东西,使其不再发生,语义最重。
方法总结:辨析词义侧重点的不同。有的同义词在所指对象的性质特点上有所侧重。
④(一组)保护:尽力照顾,使不受损害,褒义词。庇护:多指袒护,含贬义。(二组)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本来面目,含贬义。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中性词。
方法总结:辨析词语感彩和语体色彩的不同。有的同义词基本意义相同,只是在感彩或语体色彩上有差异。
⑤(一组)都有“满”和“够”的意思。“充足”的搭配对象大多是自然界或物质方面较为具体的东西,如阳光充足、水源充足。
“充分”多与较抽象的事物搭配,如条件充分、理由充分。“充沛”大多与精力、感情一类的概念搭配,如精力充沛、体力充沛。只是它们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二组)都有动作变化快、出人意料之意。但“突然”是形容词,除作定语外,还可以作谓语,如:情况很突然,突然事变;“猛然”是副词,只能作状语。
方法总结:辨析词语用法方面的差别,要注意词语的适用对象、搭配习惯和词性功能的差异。
[细剖·深析]
[楼主]
近义词辨析有哪些具体的切入角度呢?请大家举例分析。
[沙发]
(1)明辨褒贬
词语在表达某种意义或概念时,往往带有一定的感彩,具体可以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三类。例如:
国际互联网传递着世界的最新信息,它________(A.勾通 B.沟通)了各国文化,使愈来愈多的人相互了解。
“勾通”是“暗中串通,勾结”之意;“沟通”的意思是“使两方能通连”。前者是贬义词,后者是中性词。该句是客观地叙述情况,不含贬义,所以应选B。
(2)把握语体
词语的语体色彩包括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类。例
如:
我是从前________(A.伺候 B.侍候)过老爷的下人,少爷们可能对我不太熟悉。
“伺候”和“侍候”都有服侍、供人使唤的意思,但语体色彩不同。“伺候”是口头语,“侍候”是书面语。不难看出该句的口语色彩很浓,因此应选A。
(3)区别轻重
近义词词义有轻重之分,在辨析与选用词语时,可根据句意提供的语言环境加以区别。例如:
中学生吸烟,既________(A.违反 B.违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又有害于身心健康。
“违反”着重指不符合,或反向而做;
“违犯”着重指触犯、抵触。比较而言,前者词义轻些,后者词义较重。“吸烟”仅仅是有违规范,错误的程度较轻,故应选A。
(4)明确范围
有些近义词的差异,表现在词义范围的大小不同,辨析与选用词语时,可以从这方面思考。例如:
这一地区曾一度山洪________(A.爆发 B.暴发),造成公路被毁、交通中断。
“爆发”和“暴发”都有“突然、迅猛地发生”的意思,但两者使用的范围大小不同。“爆发”一词使用范围很广,可以用于地震、火山等自然现象,也可以用于战争、战斗、革命、
运动等抽象事物,还可以用于众人的声音(欢呼声、喊杀声、掌声)等;“暴发”使用范围较窄,常用于洪水,有时也指突然发财或得势。该句陈述的是山洪突发带来的破坏性,因此应选B。
[板凳]
(1)分清对象
有些词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有的对人,有的对物;有的对具体事物,有的对抽象事物。辨析与选用词语时,也可以从这方面入手。例如:
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宣布从2004年开始将先后________(A.起用 B.启用)新的会徽和吉祥物标志。
“起用”有两个意思,一是重新任用已经退职或免职的官员,二是提拔使用。它的使用对象是人。“启用”的意思是开始使用。它的使用对象常常是物,有时也指人,如“启用新秀”。该句中“会徽和吉祥物标志”是物,故应选B。
(2)把准词性
词性不同,词语的语法功能也就不同。辨析与选用词语时,可以从词性切入。例如:
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那是很难写出高________(A.品味 B.品位)的作品来的。
“品味”意为“品尝玩味”,是动词,常常用副词修饰;“品位”常指文艺作品所达到的水平,是名词,往往用形容词修饰。了解这一语法特点,再对该句语境略加分析,“高”是形容词,即可发现正确的答案是B。
(3)对应搭配
在语言运用中,词语的搭配最主要的是动宾关系的搭配,最容易出现的语病是动宾搭配不当。因此在辨析与选用词语时一定要注意动宾搭配的对应性。例如:
资金问题拖了一个月,昨天下午去局里开会时,李局长没等我开口,就冲着我笑,眼神里________(A.透露 B.流露)出了我苦苦等待的那个信息。
“透露”是指隐约地泄露或显露出来,常与消息、风声、真相等搭配;“流露”指自然地无意识地露出来,常与某种感情搭配。据此,该句正确答案应选A。
(4)了解谦敬
有些词语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表谦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己方,表敬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对方。了解这一点,对辨析与选用词语很有帮助。例如:
凡在本商场购物满300元的顾客,本商场将________(A.敬赠 B.惠赠)一份精美的礼品。
“敬赠”和“惠赠”都有“赠送”的意思,但“敬赠”是谦词,用于自己对别人;“惠赠”是敬词,用于别人对自己。据此,该句正确答案应选A。
[三楼]
(1)体察语气
语气是表达语义的重要手段。一个句子总带有一定的语气,因此可以根据句子表达的语气来辨析与选用词语。例如:
我________ (A.以为 B.认为)花也和人一样,要有它自己的风骨!
“以为”和“认为”都是对人或事物作出一定的判断,表示自己的看法或态度,但“以为”多用于与事实不符的推断(或估计、猜想),语气较轻,不够肯定;“认为”多指作出慎重或正面的判断,语气较为肯定。
该句是对“花要有它自己的风骨”表示的看法,加上句末的叹号,语气非常肯定,因此应选B。
(2)注意特殊
有些词语在使用上有语法、习惯格式等方面的特殊规定。辨析与选用词语时要注意这一点。例
如:
现代化的北京城需要现代歌舞团,现代歌舞艺术需要扎根于现代化的北京城,这已是无可________(A.质疑 B.置疑)的事实。
“质疑”是提出疑问、请人解答的意思;“置疑”的意思是“怀疑”,但它的用法有一个特殊规定,那就是只能用于否定句式。了解这一点,该句正确答案就很清楚了,应选B。
[整体·感知]
习题答疑解难
一、解题指导
 参考答案:1.“觉察—察觉”:两个词意义相同,都是“发觉、看出来”的意思,属于等义词。
2.“情感—感情”:“情感”有两个意思,一是“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另一个意思相当于“感情”。
“感情”也有两个意思,一是“对外界刺激的比较强烈的心理反应”,如“动感情”。二是对人或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如“联络感情”。区别在于:(1)语意不完全相同。“情感”往往是自然的心理反应和流露,“感情”的主观色彩较浓、较强烈。“感情”还可以表示对人或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如“我对你的感情始终不变”,但“情感”则不能。(2)词语搭配关系不同。“感情”常和“激动、冲动”搭配,“情感”则不能。
3.“相互—互相”:“相互”的意思是“两相对待的”;“互相”的意思是表示彼此同样对待的关系。两个词都可以表示两个以上的人或物之间以同样的态度、行为对待对方。区别在于:(1)词义和句法功能有所不同。“相互”除了用作副词作状语之外,还可用作形容词作定语,如“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等。“互相”只用作副词,一般只能作状语;(2)词的搭配不同。“相互”可以与方位词“间、之间”组成方位词组,一起充当定语或状语。如“他们一定能感觉到相互间深切的鼓舞和期待”,“互相”则不能这样用。
(3)“相互”还可以用在“是……的”格式中,如“怕是相互的,我怕它,它也怕我”;“互相”一般不能这样用。
4.“妒忌—忌妒”:两个词意义相同,都是“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的意思,属于等义词。
二、解题指导
 参考答案:1.“暴发—爆发”:读音相同,意义相近。区别在于:(1)适用对象和使用范围不完全相同。“暴发”的对象一般发生得猛烈而突然,多用于与水有关的自然物,如“山洪、大水”等,也可用于突然大发脾气,还可以表示突然发财得势,如“暴发户”。
“爆发”的对象往往有较长时间的矛盾酝酿过程,可用于重大的和较大的事情,常指人的抽象行为和情绪,常和“战争、运动、危机”等词语搭配使用,还可用于同火有关的自然物,如“恒星爆发”“爆发出强烈的火光”,使用范围很广;(2)感彩和构词能力不完全相同。“暴发”用于自然物时是中性词,用于人时一般带贬义且只能构成一个新词:“暴发户”。“爆发”是中性词,可构成一些新词,如“爆发音、爆发力”;(3)语法特点不一样。“爆发”作谓语时可以带宾语,而“暴发”不可以。
2.“必须—必需”:读音相同,都可以表示必定、一定要的意思。区别在于:(1)词义着重方面不同。“必须”表示“一定要”,说明一定得这样做,舍此不行;“必需”着重表示“一定得有”,说明对某种事物特别需要,必不可少。(2)词性和语法功能不同。“必须”是副词,只能修饰动词、形容词作状语。“必需”是动词,能用作定语、谓语,或构成“的”字词组作宾语;(3)“必须”没有构词能力;“必需”有构成新词的能力,如“必需品”。
3.“情谊—情义—情意”:读音相同,都是名词,都可以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友好感情。区别在于:(1)词义和色彩不同。“情谊”指交情、友谊,带有庄重色彩;“情义”指亲属、同志、朋友之间在共同感情与信仰的基础上的互相信任;“情意”指感情、心意,即真心实意,泛指对人的感情,带有亲切的色彩。(2)词语搭配不完全相同。三个词都可与“有”或“没有”搭配,“情义”还常与“讲、不讲、不顾、不懂”搭配,“情谊、情意”则一般不与这些词语搭配。
4.“实验—试验”:读音相近,意义相近,都有为了验证某种事物而采取某种尝试性活动的意思。区别在于:“实验”是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的某种操作或从事的某种活动;“试验”是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二者的侧重点不同,“实验”的目的是检验科学理论或假设,进行“实验”必须有严格的程序和方法。而“试验”的目的是测试某事物的结果或性能,不一定非要遵守严格的程序和方法。
三、解题指导
参考答案:在外交辞令中,“会见”是指一般的外交接触,“拜会”是对东道主的礼节性拜访,而“见面”是指非正式的外交接触。当时中国与加拿大已建立外交关系,所以两国外交见面用“会见”,而会议是在巴黎举行,对法国外交自然用“拜会”,而当时中美之间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所以用“见面”一词。
高考真题示例
本节内容对应的考点是“正确使用词语”。“正确使用词语”包括以下要点:一、理解词义是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二、根据语境推敲词语的语境意义。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看,命题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所选词语为生活中常用且易错的近义词,特别是有相同语素的近义词或音同、音近而词义有细微差别的近义词。
考点链接
经典例析
例1
(2010年高考天津卷)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都知道,现在“种花”已经不能仅凭劳动力和气候来________收益了。如果没有优良的花卉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专业规模和品牌,________有再好的气候和再廉价的劳动力,也无法带来产业的快速________。而要获得更大的产业效益,则与科技进步、资金投入、法律保障等因素________。
A.决定 即使 提升 息息相关
B.决定 虽然 提高 休戚相关
C.确定 即使 提升 休戚相关
D.确定 虽然 提高 息息相关
【解析】 第一组的区别在于:“决定”能够表示句间的因果关系,这是与语境相吻合的,而“确定”只能表示一个客观的动作行为,所以要选“决定”。第二组的区别在于,根据语意和语法可以确定,此空要与后面的“也”构成让步性假设关系的复句,所以选“即使”。
第三组的区别点是词语运用的习惯搭配对象。因为前面出现的对象是“产业”,所以只能选“提升”。第四组的区别是词语(成语)意义的侧重点。“息息相关”侧重表示对象之间的关系多而紧密。“休戚相关”侧重表示对象(两者)之间好与坏、利与弊紧紧相连。根据语境应该选“息息相关”。
【答案】 A
例2
(2010年高考全国卷Ⅱ)从以下12个词中选取最恰当的8个,分别填入下文相应的位置上。选词不得重复。
停止 损害 设立 具有 核实 侵害
咨询 维护 存在 叫停 保护 免受
“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是文化部指导下的企业自律行为。先期试点的六家网络企业将建立服务页面,①________专线电话等,为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网游监管
提供②________与服务。家长可实名举报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的游戏账号,网络游戏企业③________之后, 将根据家长的要求,依法限制或④________对该未成年人提供相关的网络服务。
目前,一些网络游戏不同程度地⑤________低俗、暴力、色情等方面的内容,这严重⑥________了那些沉迷于网游的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实施网游监护工程的目的是要⑦________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及其合法权益,使他们⑧________不良网络游戏的侵害。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专线电话”与“设立”搭配;服务页面和电话的作用是“咨询”和服务;举报后行动是“核实”;“叫停”的主语应该是执法部门,不是企业,故④应选“停止”;⑤应选“存在”;“侵害”和“身心健康”不搭配,故⑥应选“损害”;⑦很明显“维护”不能与“身心健康”搭配,要选“保护”。⑧“免受”和“侵害”搭配恰当。
【答案】 ①设立;②咨询;③核实;④停止;⑤存在;⑥损害;⑦保护;⑧免受。
(2010年高考湖北卷)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君主沙贾汗为其宠妃蒙泰姬修建的________。这是一座________着宝石的伊斯兰建筑。后来,泰姬陵成为世界文化遗产。________在今天众多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它也是________的。
A.陵墓  点缀  虽然  绝无仅有
B.陵寝  镶嵌  即使  独树一帜
C.墓茔  装饰  固然  独一无二
D.墓室  装点  尽管  举世无双
例3
【解析】 本题将实词和成语综合进行考查。陵墓:指帝王或诸侯的坟墓,现多指领袖或革命烈士的坟墓。陵寝:帝王的坟墓及墓地的宫殿建筑。墓茔:坟茔。墓室:坟墓中放棺椁的处所。从语境上看,泰姬陵是一座伊斯兰建筑,所以“陵寝”的意思最合适。点缀:①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②装点门面,应景儿,凑数儿。镶嵌:①将一物体嵌在另一物体中;②比喻深深地进入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装饰: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装点:装饰点缀。后三个词从语义角度都可填在第二条横线上,但从语境看,“镶嵌”更好些。
虽然:连词,表示转折,往往和“但是”“然而”呼应,不能与后句中的“也”呼应。“固然”“尽管”都是表示让步兼转折关系,不符合语境。即使:表示假设关系,与后句中的“也”呼应,指出了泰姬陵在今天众多世界文化遗产中所处的地位。绝无仅有:极其少有。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比喻自成一家。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这几个成语中只有“独树一帜”强调了泰姬陵的独特新奇,其他三个意思虽然接近,但都太绝对,与实际不符。
【答案】 B
“创造条件”就是“改革”的同义词
2010年03月15日《青年时报》 作者:翟春阳
昨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胜利闭幕。同往年一样,两会的压轴大戏是国务院总理的记者见面会。人们不仅期待着领略、欣赏温总理的睿智、渊博、诙谐、妙语如珠,还同样期待着记者能提出尖锐的问题,并听到总理给出的答案。恰如我们期待的,面对记者,温总理冷
新鲜语料
静,敏捷,直面问题,每句话都切中要害,展现出一位大国总理的从容,针对记者有关“政治改革”的提问,温总理的话温和而坚定:“改革是历史永恒的主题!”
记者会上,温总理将改革之必然性归纳为四个方面——改革是党和国家充满生机与活力之必须,改革是消除腐败之必须,改革是保护发展成果之必须,改革是实现公平正义之必须。温总理最后强调说,“要做到所有这一切,就必须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
温总理将“腐败”看作“当前最大的危险”,而要消除这个“最大的危险”,唯有改革制度和体制。温总理动情地说:“我深知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
温总理虽寥寥数语,以我的理解,其中却包含着好多“三段论”。第一层意思是,让人民拥有批评和监督政府的权利,人民才会有主人公意识,也才更热爱这个国家,此乃“人心”所系。第二层意思是,人民有怨气,国家要给人民提供发泄怨气的渠道;
人民要骂娘,国家要适时送上话筒,因为唯有如此,社会的不满情绪甚至危险情绪才能得到有效纾解,不致累积到一定程度总爆发。第三层意思是,唯有给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的权利,政府才能更多做“对的事情”而更少做“错的事情”,比如让经济更繁荣,分配更公平,人民的卫生权利、教育权利都能得到保障。第四层意思是,人民是“无所不在的眼睛”,“无所不在的眼睛”是腐败最大的克星,唯有给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的权利,保障人民的发帖权、举报权、上访权……“无所不在的眼睛”才有其意义,腐败行为才无可遁形。
而“创造条件”,则可谓点睛之笔——任何权利的实现,皆不可缺少一定的前提保障。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对应着“改革”、“改革”,从这一意义上讲,所谓“创造条件”,其实就是“改革”的同义词。
知能优化演练
请爱护我们的语言文字
王 蒙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石,尤其是我们的汉语,属于独特的词根语——汉藏语系,而我们的汉字,集表意、表形、表音于一体,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六书更是我们的瑰宝,是我们的独特文化传统的根基,它的构词与句法语法与我们的传统思维模式关系极大。汉字更是我们伟大古国凝聚统一的一个重要因素。
美文佳作欣赏
我们正大张旗鼓地宣传弘扬传统文化,然而,语言文字的一些状况却令人担忧,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例如电视屏幕上常常出现的错别字,包括面向境外播出的节目。
例如获得大奖的作品中出现“你家父”这样的句子,他不知道尊称别人的父亲是“令尊”,谦称自家的老爷子才是“家父”。
各种对联包括刊载在媒体上的与贴在门上的,很多是对对联的嘲笑,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句话,
不讲平仄,不分虚字实字,不讲比较衬托,硬写在那里了,实在是对中文的不尊重。看这样的对联,有时真与吃一个苍蝇一样恶心。古代甚至曾经以“对对子”取士。如今成了这样,令人能不痛心?
把小品演出中为了搞笑而错误百出的语句当成了范例,例如认为“相当”是最高级的副词,认为“相当好”的好的程度高于“很好”。这足以令语文工作者叹息!
媒体的一点玩笑,往往误人子弟多多!
当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时,有的孩子的第一反应竟然是“脚气药”,只因脚气药广告中用了此句。再如“刻不容缓”,某些地方,竟然不如“咳不容缓”那样被青少年熟知。
当然不是故意,名为调侃,实则糟蹋。
简化字回繁,也常常搞得笑话百出。例如“谷”与
“穀”本来都是繁体字,前者指山谷,后者指穀物,二者合并后简掉“穀”,“谷”可以代替“穀”,但“穀”绝对不能代替“谷”,现在一时兴回繁,把“山谷”也写成了“山穀”,笑死人。“系”与“係”也是如此,当我看到“文学大係”的标题,真的是哭笑不得!
简体的“钟”代替了“锺”与“鐘”,但二者含义不同,“锺”是锺情,“鐘”是鐘錶(钟表),非要把钱钟书老先生的名字写成繁体字,却又不知道“锺”与“鐘”的区分,能不闹笑话吗?繁体“範”“范”是两个字,后者是姓,前者才是模範、範式的“範”,却又兼作姓氏,现在一回繁,姓范的都变成姓範的了,其实还真有姓範的,但也有范而不範的呀,真是乱了套了。
趸进一些文理有问题的说法:如“不尽人意”,本应为“不尽如人意”,演绎的用法大大出了格,前者甚至取代了后者。
区分不了“不以为然”与“不以为意”,将
“不重视”说成“不以为然”,其实“不以为
然”是说不赞成,“不以为意”才是说不理会。
错用成语,如把希图侥幸的“守株待兔”,当做军事上的固守用。
不说了,由于一些不负责任的传媒的影响,由于简体繁体字的随便混用,由于对外来影响的匆匆接纳,我们的语文使用进入了无序状态,这已经成为影响一代国人文化素质的大事了!再不能熟视无睹。
【赏评】 作者站在文化的高度阐明了正确使用祖国语言的重要意义,列举了诸多生活中不规范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实例,让我们认识到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已是刻不容缓。文章中流露出的深切忧虑,更让我们体会到一位文学家对母语的热爱和对国人的殷切期望。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