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第四节 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诗海探珠
【赏析】诗篇起句便直抒胸臆。长年游宦在外,远离故土与亲人,旅途漂泊的艰辛,离亲别故的悲怨,有谁能不动心动情呢?而当他目睹了已经过去大半的春光以后,这种情绪反而愈趋沉重了。三、四两句,偏重叙事描写。说“山城过雨”,非早春润物之雨,它横掠山城,下得大,来得猛,涤荡万物。此一句,遥扣题面,把第二句“春半如秋”四字亦落到实处,同时又引带出末尾一句。“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州多榕树,冠大身屈,四枝旁出,以其不材,故能久而无伤。但是经过这场暴风雨的洗劫,那些百年老榕也叶落满院了。此等情景令诗人伤心,莺啼之声又格外增添了一重伤感情绪。
这首诗写景肃杀萧条。写情凝重深沉。二月春光正浓之际反呈现百花凋零、榕叶满庭的暮秋景象,而激起诗人一片宦情与羁思,其构思立意均不同常态,而其遣辞造语又极平淡。
【思考】 这首诗在写景抒情方面有什么突出特点?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高考真题示例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第四节
课堂互动探究
习题答疑解难
课堂互动探究
[文脉·探究]
1.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过什么样的错别字?
【提示】 ①乱造简化字:有的街头错字是有人为了减少笔画而故意乱用同音字或乱造简化字造成的。②滥用外文字:广告中经常可见诸如把
“异想天开”写成“E想天开”之类。③生造网络字: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语言也成为时下流行的一种语言,而这类语言打破了传统的语言习惯。
如:“周末,读大学的GG(哥哥)回来了,给我带了很多好东西,都系‘偶’(我)非常‘稀饭’(喜欢)的。就‘酱紫’(这样子),‘偶’(我)就答应GG陪他去逛街吃KPM(肯德基、比萨饼、麦当劳)……”,相信很多人看了这段文字都会感到不知所云,但这却是某中学生作文里的一段文字。④乱用繁体字:1956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了《汉字简化方案》,这种简化字已成为了社会用字规范。目前在大陆只有简化字才是规范汉字,繁体字则是不规范的,也不能将繁体字和简化字混杂使用。
2.什么叫错字和别字?
【提示】 写“错字”主要是指手写的时候把字的笔画写错了,写出来的“字”不成字,有的是增减了笔画,有的是改变了字形。写“别字”也叫写“白字”,指的是该写这个字而写成另一个字,有的是因形近而相混,有的是因为读音相近或意义相混而写错。
3.什么叫形似字?举例说明形似字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 形似字是指形体相似、差别细微的字。形似字的差别主要表现在:①笔画相同而形状不同。如“天”和“夭”;“干”和“千”等。②笔画相同而结构安排不同。如“未”和“末”;“土”和“士”;“子”和“孑”;“戍”和“戌”等。③笔画数目不同。如“戈”和“弋”;“候”和“侯”;“闲”和“闭”;“贪”和“贫”;“哀”和“衷”等。④部首、偏旁不同。如“惴、湍、端、瑞”和“稗、碑、俾、萆”等。
4.写别字主要有哪几种情况?
【名师点拨】 写别字大致可分为五种情况:一是读音相同相近,如“食不果腹”误为“食不裹腹”,“粗犷”误为“粗旷”;二是字形相似,如“气概”误为“气慨”,“辐射”误为“幅射”;三是意义混淆,如“凑合”误为“凑和”,“针砭”误为“针贬”;四是不明典故,如“墨守成规”误为
“默守成规”,不知道“墨”指战国时的“墨翟”,“黄粱美梦”误为“黄梁美梦”,不知道“黄粱”指的是做饭的小米;
五是忽视语文法规,不了解国家对汉字的规范和整理,如“重叠”误为“重迭”,“天翻地覆”误为“天翻地复”,其实早在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叠、覆”二字已经恢复使用。
5.识别错别字和避免写错别字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名师点拨】 ①注意构词成分的对应关系。许多词语的结构是并列关系,构词成分之间形成对应关系。利用这种对应关系,可以有效识别错别字。②代入构词成分的含义。把平时积累掌握的构词成分本身的含义,代入构成的词语中验证,看是否适合词语的表意要求,有时就能够很明显地找出词语中的错别字。③联想整个词语的含义。从词语本身的含义出发,推断构成词语构词成分的字形,也能够有效地查出词语中是否有错别字。④搞清楚词语的来源。
词语的形成往往凝结着浓郁的文化风俗,有些词语来源于古代典籍或寓言故事并附带生动有趣的故事,若能记住其出处或故事大意并结合词义辨别,就能够查出词语中是否有错别字。⑤区别构词成分的读音。错别字多是一些形近或形异而读音相同、相近的字,但也涉及到一些形近而读音不同的字。注意这一点,读准字音,有利于对错别字的识别。
[细剖·深析]
[楼主]
综观历年高考字形辨析题,成语在其中占了较大比重。2009年、2010年高考的试卷中,凡是字形题几乎无一例外都考到了成语的字形,且有相当多的试卷成语字形占到了字形辨析题所选词语的一半左右。这些都提醒我们应高度重视成语字形的积累和辨析。成语是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其来源较为复杂,有的来源于历史故事,有的来自寓言故事或神话传说,有的来自古典文学作品。
也正是因为成语的语义往往保留了古汉语的意义,造成辨析字形时往往望文生义。谈如何辨析成语的字形?
[沙发]
弄清成语来源,从理解成语词义的角度入手。
大部分成语都有一定的来源,所以在辨析这类成语的形态时,就要结合其最初的来源和典故,这样有利于准确、牢固地记忆其形态。“强弩之末”中的“弩”是“弓箭”的意思,这个成语出自《汉书·韩安国传》:“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强弩射出去的箭,到最后力量弱了,连鲁缟(薄绸子)都穿不透,比喻很强的力量已经微弱。
知道了这个成语的来历,就不会将“弩”写成“驽”了。另外像“子虚乌有”“逢人说项”“班门弄斧”“墨守成规”这几个成语中,“乌有”指成语故事中的“乌有先生”,所以“乌”就不能随意地写作“无”;“项”指的是“项斯”这个人,也不能写作“象”;“班”指的是“鲁班”,也不能写作“搬”;“墨”指的是“墨子”,就不能写作“默”。
[板凳]
划分成语结构,利用对应关系掌握。
有许多成语相应位置上的语素意义相同、相关或相反,我们可以通过划分成语结构去掌握它。如“急功进利”,结合“急”可推测“进”应当为“近”;又如“察颜观色”,“色”是“脸色”,由此可以推断“颜”应为“言”,“话语”的意思;再如“好高鹜远”中的“鹜”结合“好”(喜欢)来看,当为“骛”(追求),而不应是“鹜”(野鸭子)。
再如“瓜熟缔落,水到渠成”中的“缔”应为“蒂”,因为结合“瓜”来看,“落”的应是花蒂,写作“缔”就讲不通了。另外像“纷至沓来”,“至”和“来”是一个意思,“纷”和“沓”都是“多而杂乱(或重复)”的意思,不能写成“踏”。再如“前倨后恭”这个成语,“倨”(傲慢)和“恭”(恭敬)相对,不能写成“踞”。
[三楼]
根据形声字的形旁辨析成语中形近(音近)字形的差别。
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去掌握字形,更不容易出错。如“吻颈之交”(2010年高考江西卷)中的“吻”应为“刎”,从“刂”,意思是“割”,整体引申义为“生死之交”。再如“不径而走”应为“不胫而走”,意思是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通过形旁可以区别这两个字。再如“风驰电掣”的“驰”不能写作“弛”,“涣然冰释”的“涣”不能写作“焕”,“巧舌如簧”的“簧”不能写作“潢”等。这些,只要我们对这些形声字的形旁仔细加以区分,再联系成语的意思,就不难辨析了。
[整体·感知]
习题答疑解难
一、解题指导
参考答案:①“敷”有“足够”的意思。“入不敷出”指开销大,收入不够支出。“付”是“交给”的意思。这是写了音近别字。②“裨”指“益处”,“稗”音“bài”,是一种草头植物的名字。这里是写了形近别字。③“和”在这里指“连带”,“和盘托出”意思是“完全说出来”,类似意义还有“和衣而卧”等。“合”强调“聚拢、关闭”,用在此处则成了“关上盒子托出来”,显然有错误。这里是写了同音别字。
④“涣”是三点水旁,有“化解、消散”的意思。“焕”是火字旁,有“光彩外现”的意思。“精神涣散”和“精神焕发”意思正好相反。这里是写了形近同音别字。⑤“侯”指达官贵人,“候”则是“等待、看望、时节”等意思。“侯门如海”来自唐代诗人崔郊的诗句“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指显贵人家深宅大院门森严,一般人难以出入。这里是写了形近音近别字。⑥“偃”是“放倒”的意思。“堰”是一种挡水建筑物。“偃旗息鼓”指“放倒军旗,停击战鼓”。这里是写了形近音近别字。
⑦“犹”有“还、尚且”的意思。“尤”有“特异的、更”等意思。“记忆犹新”意思是“某事留在脑海中的印象很深刻,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犹如刚发生的一样”。这里是写了形近同音别字。⑧“徇”是“依从”的意思,“徇私舞弊”指依从私情,用假公济私、弄虚作假的欺骗手段,来做违法的事情。“殉”的意思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牺牲性命”,如“殉情、殉国”。这里是写了形近同音别字。
二、解题指导
参考答案:①“高唐——高堂”:同音别字。②“枇杷——琵琶”:同音别字。③“郁郁乎文哉——都都平丈我”:形近别字。
三、解题指导
参考答案:本题各例中有错别字的是②“人情事故”,应为“人情世故”。“世故”意为通达人情,富有待人接物的处世经验。与“人情”相配。“事故”意为“意外的损失或灾祸”。⑥“随声附合”,应为“随声附和”。“符合”指“数量、形状、情节等相合”。“附和”指“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在“随声”后当然是“附和”。其余各词语中虽也有音同字不同的词语,但没有错别字。
高考真题示例
正确地书写汉字是培养语言文字能力的基础,本节课的重点就在于认识错别字类型,归纳常见的容易写错的字,了解避免写错别字的方法,培养正确书写、使用汉字的意识。辨析错别字要学会借助语境,辨别字形;分析结构,以助辨形;注意总结,把握书写。
考点链接
经典例析
例1
(2011年高考天津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坐落 松弛 协奏曲 融会贯通
B.扫描 恢谐 天然气 振耳欲聋
C.搏弈 巨擘 殊不知 毋庸质疑
D.竞标 临摹 吓马威 门庭若市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要注意区分同音字、音近字、形近字的写法。B.恢—诙,振—震。C.搏—博,质—置。D.吓—下。
【答案】 A
例2
(2010年高考湖南卷)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湖南地处内陆而不能被内陆意识束缚,位居中部而不能甘居中游,这是毋庸置疑的。
B.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恢弘气势和精彩表演,强烈地震撼了观众。
C.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誉的景德镇瓷器,备受消费者青睐。
D.候鸟们凭着体内孕藏的惊人能量,一路搏击风雨,书写了万里迁徙的生命奇迹。
【解析】 蕴:包含事物或道理,是“物质”这一方面的含义;孕:怀着孩子,是“生命延续”这一方面的意义,所以很明显就能发现这个“孕”字错了。
【答案】 D
(2010年高考安徽卷)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上海世博园安徽馆,选取明清徽派建筑的精典元素作为外墙装饰,粉墙上山水意境之美令众多游客驻足流连。
B.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等绿茶,冲泡时叶条在杯中松展,游移沉浮;品茗者观其动态,尽享茶趣,啜饮一口,齿浃留香。
C.六载奉献沤心沥血,两任村官造福一方,沈浩把生命的根深深地扎在这片他挚爱的热土上,从此再也没有离开。
例3
D.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统一部署,各部门全力以赴,千方百计展开救援工作。
【解析】 A项,精—经;B项,浃—颊,C项,沤—呕。
【答案】 D
广电总局规范电视剧错别字影视公司称太严格
2011年3月2日青年报
一集45分钟的电视剧,字幕竟然冒出20个错别
字!继禁烟令之后,近日广电总局又出“重拳”,拿电视剧中屡见不鲜的字幕错别字“开刀”,规定单集字幕错别字达到两处的电视剧不能过审,必须“回炉”修改。昨天,本报记者采访了影视剧的业内人士,对于广电总局的新政,有人“喊疼”,有人“拍手叫好”。
新鲜语料
现状
热播剧字幕频出错
“劳民伤财”变成了“劳命伤财”,“悖论”读成“脖论”,主角陆家鹄的学籍由耶鲁换成了哈佛……央视热播谍战大戏《风语》不仅收视火爆,还在网上掀起了一场全民参与的“纠错风暴”。除了网友对字幕错误怨声载道,《风语》中的字幕差错让小说作者麦家也终于忍无可忍,在微博上无奈地炮轰道:“小错误不断挺恶心人,我写《风语》小说和剧本查了上百册资料书,改的人大概是信手拈来而已。”
不仅网友化身“纠察队员”,积极为电视剧找茬,2年前《咬文嚼字》杂志社也曾发起一次“净化荧屏”行动,在那场针对错别字的“战役”中,《我的团长我的团》、《刘老根》、《人间正道是沧桑》三部热播剧不幸沦为了错别字的“重灾区”。只是如今,愈演愈烈的错别字,还是让广电总局下定决心进行整顿。
争论
太苛刻?很宽容?
广电总局最新出台《通知》规定,单集电视剧中字幕错误达到两处,将被勒令退回修改。这在业界引出“是否太过严苛”的争议。
“我觉得影视公司的同仁们,都应该抱着精益求精的态度来做电视剧。不过一集只允许两个错别字,是不是有点太过严格啦。”小马奔腾影视公司的老总钟丽芳告诉记者,当下荧屏上饱受观众诟病的错别字,确实是国内电视剧产业蓬勃发展背景下的“白玉微瑕”,不过影视公司其实也有难言之隐。
“是人难免会有点错误,有时候因为要赶工期和档期,在校对的时候会有些匆忙。不过既然总局已经出台了这样的规定,我一定会督促我们的员工,今后在制作字幕时更加用心一点。”
福纳影视老总、著名导演范小天则直言广电总局的标准其实很“宽容”,影视公司就应该对自身严格要求:“我觉得这个标准还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一集两个错字,也就意味着30集的电视剧可以有60个错别字,这听起来数量其实已经挺多了,还是蛮松的。以前我做杂志的时候,要求是一万个字中只能有两个错误,比对电视剧的要求要严多了。”
应对
聘研究生写台本严防出错
“我们现在有一个策划中心,招的都是研究生来做我们电视剧的台本。”谈及如何应对广电总局对荧屏错别字的“严打”,范小天显得信心十足,“以前错别字多主要是因为是剧组的工作人员来写台本,这样可以省下一笔钱,但那些工作人员的学历都比较低,所以写出来的台本错误比较多。
现在我们聘用中文系的研究生来写,开出的年薪在6万以上,不为别的,就是要杜绝错别字。”
除了影视公司在制作时把好“文字关”外,电视台在接到母带时也会再“筛选”一遍,“有错就改”。东方卫视总编室副主任张彬告诉记者:“我们在剪带子的时候,会把有错别字的带子在电脑上将画面裁下来,然后用‘豆腐干’贴掉。”张彬还笑言,早在2004年时,台里曾引进过一部人气韩剧《蓝色生死恋》。
虽然俘获了不少女孩的芳心,却成为了他的噩梦,“《蓝色生死恋》可以算是我看过的错别字最多的电视剧了。那个时候我还是美术编辑,记得有一集发现20多个错别字。”而最近一部发现有错别字的电视剧则是《借枪》,“他们把‘黄埔军校’写成‘黄浦军校’,我就马上让编辑改掉了。”
知能优化演练
在错别字的背后
陈祖甲
放下读过的报纸,一股不舒服的感觉在我心中油然而生,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报上刊登了一则图文并茂的新闻,标题这样写着:“离谱的错别字惹怒家长”。说的是北京一处休闲场所前不久举办“第二届‘蓝色空间’主题雕塑国际邀请展”,展览的“目的是通过这些雕塑体现艺术家对保护自然环境的理解和感悟,警告人类必须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去营造人类、动物与自然界共处的环保理念”。
美文佳作欣赏
主题鲜明,作品的艺术价值也不低。然而,一些刻在铜牌上的作品文字却错别字连连,仅报道中列举的就有7处之多。
在社会舆论的关注下,那个单位承认说明文字有错,并表示让制作单位改正,更换铜牌。事情似乎已经了结,但我总觉得在错别字后面隐藏着什么。
可以肯定地说,这里没有经济问题,也不是制作者的文化素质低下,或者是他们故意所为。恐怕是马虎、随意、浮躁的心态和行为从中作梗。
语言文字是人类记载、传递、交流信息的工具。因此,使用这种工具,不论是哪一种语言文字都要求纯洁、严格、规范。反之,则会产生误解、误导的作用,带来不必要的矛盾。有时,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人群中的负面影响是很隐蔽且久远的。雕塑的文字说明是为了让观众感受艺术作品的深刻含义。虽说是区区几个错别字,带来的却是降低艺术作品的感染力。
在日常生活中,随意、马虎、浮躁的心态和行为往往可以忽略不计,只是增添一些不必要的烦恼。然而它在学界和艺术界则可能成为保护伞、遮丑布和催化剂,助长抄袭、剽窃、玩弄混淆概念等恶习,抛弃规范、违背法治。
古代先贤有言在先:“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躁则妄,惰则废。”做人需追求高尚的境界,各种各样的工作都需要具备敬业精神,这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的具体表现。我们反对把这种境界当作幌子,视作空谈。只有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才能求得和谐祥和的生活环境。
【赏评】 本文从一则错别字的新闻报道说起,分析了文化生活中错别字现象产生的原因,指出了其对于学界、艺术界的重要危害,号召人们戒除马虎、随意、浮躁的心态和行为,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做好本职工作。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