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2.2《大战中的插曲》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2.2《大战中的插曲》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22 08:1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大战中的插曲
聂荣臻
1.《大战中的插曲》一文,标题中的“大战”和“插曲” 分别指的是什么 这样说有什么好处
2.阅读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
任务一:初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解 题
《大战中的插曲》一文,标题中的“大战”和“插曲”分别指的是什么 这样说有什么好处
答:(1) “大战”指历史上著名的百团大战;“插曲”的意思是“比喻连续进行的事情中插入的特殊片段”,在文中指百团大战中,我军拯救日本小姑娘并送她们回日本军营的故事。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叙述了八路军拯救日本小姑娘一事,彰显了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01.
(1段)点明事件,写百团大战中救起了二个日本小姑娘。
02.
03.
04.
读课文,了解事件始末,
划分段落层次
(2-10段)回忆救起日本小姑娘的过程
(11-13段)聂帅惦念并寻找救起的日本小姑娘,以及战后美穗子回访聂帅。
(14-15)点明事件的意义∶ 这段大战中的插曲成为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
百团大战
任务二:了解背景及作者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 ,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据八路军总部1940年12月10日的统计,百团大战仅前三个半月期间,进行大小战斗共1824次,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
百团大战
写作背景
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战线拉到太长,各种战略物质紧缺,由此日本采取了“以战养战”方略,加紧对沦丧区矿产资源的掠夺,作为我国我国煤炭资源的最大阵地的井陉煤矿成为日本掠夺的首要对象。
目标:截断日军的能量补给,占据井陉矿战略位置
时间: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正式开战。
意义:此次破袭战不但打击了日军,解放了3000旷工,还彻底毁灭了井陉煤矿,这对物质本已十分紧张的日军是个极大打击,起到了釜底抽薪作用,被华北日军形容为“挖心之战”。
作者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聂荣臻(1899年12月29日~1992年5月14日),男,汉族,字福骈,曾用名聂云臻,四川省江津县(今重庆市江津区)吴滩乡石院子人。
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到苏联学习。建国后,历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发明协会名誉会长。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92年5月14日22时43分,聂荣臻逝世。
回忆录的写法特点:
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详细地写出一个阶段的生活,也可写一个侧面。
写作回忆录要注意真实、广泛、突出六个字。
真实,就是真实记载作者的经历和观感。
广泛,是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而且要以个人为主线,串连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广泛触及生活的每个角落,反映社会的历史面目。
突出,是指回忆录中的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提及的其他人物要有个性,不是平平淡淡的叙述。
文体知识
思考:你认为本文的真实性如何体现的?
1、记述的历史真实;
2、个人真实的经历;
3、时间真实。
任务三:精读课文,探究问题
1、读第1段,给第1段设计问题。
第1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①以一种抒情性的笔调,引出对百团大战中中国军队拯救日本小姑娘的故事的回忆。
②强调“这是激烈的战火中一个很有意义的‘插曲’”,照应标题,总领全文。
③将炮火轰鸣、刀光剑影的战斗场面与饱含爱心、温馨感人的救人故事进行对比,突出中国军队崇高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2、阅读第3段和第8段,思考:
(1)聂帅为什么要救这两个日本小姑娘?
(2)为什么聂帅认为孩子是无罪的,并且是战争的受害者?说明了造成这个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3)出于什么原因,最后将小姑娘们送回日本?(第3段)
(4)在第8段末尾,聂帅说,“对日本人民我们不仅不伤害,还要尽最大力量给予爱护和照顾。”他是如何爱护和照顾两个日本小女孩的?
“孩子是无辜的,应当很好地安置。”
“这两个小孩子,根本不同于解除武装的俘虏,小孩子是战争的受害者,八路军决不搞日本侵略军的那一套,日本法西斯推行‘杀光、烧光、强光’的政策,不知杀害来多少无辜的群众,孩子、婴儿也不能幸免,惨无人道到了极点。”
(1)聂帅为什么救助这两个日本小姑娘?
(1)孩子是无罪的:侵略中国的是日军,而孩子并不是侵略行为的发起者与施行者,故她是无罪的。
(2)孩子是战争的受害者:孩子的双亲在战争中死去,背井离乡,家庭破碎,成为孤儿。
(3)说明了:一切悲剧的根源是战争。
(2)为什么聂帅认为孩子是无罪的,并且是战争的受害者?说明了造成这个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3)出于什么原因,最后将小姑娘们送回日本?(3段)
(1)自身角度:
战事吃紧
欲要收养,但条件不好
妥善照顾小姑娘有实际困难
(2)小姑娘角度
在异国他乡成长,怕小姑娘伤感
希望小姑娘能在亲人身边成长
(4)在第8段末尾,聂帅说,“对日本人民我们不仅不伤害,还要尽最大力量给予爱护和照顾。”他是如何爱护和照顾两个日本小女孩的?
1)给受伤的小姑娘包扎好伤口,并嘱咐医生和警卫员好好护理;
2)找附近哺乳期的妇女给在襁褓中的孩子喂奶;
3)给大一点的小姑娘拿梨子吃;
4)用小勺给稍大一点的孩子喂稀饭;
5)用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其——挑子送小姑娘。
3、阅读第6段,
(1)概括:聂荣臻给日本官兵写的信的主要内容。
(2)思考:作者写给日本官兵的信包含几层含意 其目的是什么?
信的主要内容:
(1)控诉日本军阀财阀挑起战争,荼毒生灵的残暴。
(2)简述两个孤女的身世,说明送还日本的理由。
(3)强调中国人民的抗战决心,希望中日两国士兵及人民联合起来,打倒日本军阀财阀,争取两大民族真正的解放自由与幸福。
(2)作者写给日本官兵的信包含几层含意 其目的是什么?
这封信包含三层含意:
第一层,揭露并强烈谴责了日 军侵略中华的暴行,痛斥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第二层,指明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倡导的人道主义精神。
第三层,提出希望,希望日军与中国士兵齐心合力,谋求解放,谋求和平。
目的:在打仗的过程中,还要对敌军进行政治工作,以宣扬和平和人道主义精神。
4、阅读第9段,
聂帅在回忆录里插叙了一个叫中西的日本兵的事情,目的是什么
明确∶(1)这是一个插叙,以一个名叫中西的日本兵被俘虏之后留在根据地并为根据地教中国士兵使用掷弹筒的事迹,来证明日本的侵华战争是极其野蛮和残酷的,是不得人心的,是侵略战争,而我们这是正义的战争,从敌军的角度来放映出日本是不义的战争,正是对主题的最好诠释。
(2)这个日本兵的事情同时也表明中国军队救助日本战俘不是单一事件,体现了回忆录广泛性的特点。
(3)说明日军中间是可以做工作的,应该大力地对敌军开展工作。
4、阅读第9段,
聂帅在回忆录里插叙了一个叫中西的日本兵的事情,目的是什么
明确∶(1)这是一个插叙,以一个名叫中西的日本兵被俘虏之后留在根据地并为根据地教中国士兵使用掷弹筒的事迹,来证明日本的侵华战争是极其野蛮和残酷的,是不得人心的,是侵略战争,而我们这是正义的战争,从敌军的角度来放映出日本是不义的战争,正是对主题的最好诠释。
(2)这个日本兵的事情同时也表明中国军队救助日本战俘不是单一事件,体现了回忆录广泛性的特点。
(3)说明日军中间是可以做工作的,应该大力地对敌军开展工作。
深入探讨
读完这篇文章,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聂荣臻?
深入探讨
①重情义、有情怀。对战争中发生的一些小事儿,能够记忆犹新、如数家珍,并且用善意和理智来看待战争中的人和事儿。
②心思细腻、缜密。在考虑到两个孩子究竟怎么办的时候,把是由自己抚养还是送回去的每一种情况的利弊都加以权衡,体现了办事的细心和周全。
③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热心。当前线部队请示如何处理两个小姑娘的时候,聂荣臻说道:立刻把孩子送到指挥所来。体现了对部队、对孩子、对工作、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
④平易近人,慈爱亲切。例如:那个稍大些的孩子,很讨人喜欢,我牵着她的手,拿来梨子给她吃。
⑤运筹帷幄、精明干练,有真知灼见。例如:我是这样考虑的,我们进行抗日战争,这中间不只是打仗的问题,还要注意不失时机地对敌军进行政治工作。能够看到长远的发展。
⑥胸怀宽广,有人道主义精神。在中日对战的特殊时期,能够不计嫌隙,救助日本小姑娘。
在叙述的顺序上的特点是什么?
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顺叙、倒叙、插叙。
构思精巧,丰富了材料,深化了主题吸引读者兴趣。
任务四:叙述特色的探讨
叙述的线索和结构
以救孤女—送孤女—孤女谢恩为线索,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思路清晰。开头综述,引出“插曲”,接着叙述拯救日本孤女并送回她们的故事,之后叙述孤女谢恩,最后以总结“插曲”的影响和意义来结束全文。
在叙述人称上有什么特点?
以第一人称讲述,娓娓道来,读者仿佛在聆听一位长者在叙述往日的故事,真实感人,同时在行文中,充满了感情,表现出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愤慨和谴责,同时又表现出对和平的向往。
任务四:叙述特色的探讨
叙述的语言
语言平实质朴,用词精练,富于变化,准确形象。
孙武的《孙子兵法》云:“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又云“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解读:战而屈人之兵,凭借的是实力,克敌的同时敌伤一千白伤八百,给自己带来消耗和损失。但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完满的结果,是兵家的理想境界。也体现中华民族的不是好战的民族,是爱好和平,具有深厚人文涵养的民族。
任务五:拓展赏析
【赏析】有关战争的名言
1、我从不主张战争,除非为了和平。——格兰特
2、黄金和财富是战争的主要根源。——塔西佗
3、没什么比中了弹却安然无恙更让人兴奋的事情了。——丘吉尔
4、永远不要在敌人犯错误的时候打断他们。——拿破仑·波拿巴
5、任意对待被征服者是战争给予征服者的权利。——裘·恺撒
6、战争使多数人流血,却养肥了少数人。——威·申斯通
7、最初的奋力一击,是战争成功的分水岭。——高尔史密斯
8、兵者外以除暴,内以禁邪。——管仲
9、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杉鬓发焦。——杜荀鹤
10、唯有自传才是真正地历史。——托·卡莱尔
11、时代呼唤战争而不是和平。——希特勒
12、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富兰克林
思考讨论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你赞同"以德报怨"" 以怨报怨"还是" 以直报怨" 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自圆其说即可。
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曰:“请问居昆弟之仇如之何?”曰:“仕弗与共国;衔君命而使,虽遇之不斗。”曰:“请问居从父昆弟之仇如之何?”曰:“不为魁,主人能,则执兵而陪其后。”
解释:子夏问孔子:“心里怀着杀害父母的深仇大恨,该怎么办?”孔子说:“要时刻记着这仇,磨炼自己的心智,睡在草苫上,头枕着盾牌,不去朝廷做官,与仇人不共戴天。在市集或朝堂之上遇到他,不必回家取兵器,要立即与之决斗。”子夏又问:“那么心里怀着杀兄弟的仇要怎么办?”孔子回答:“不和仇人待在同一个国家中做官。如果奉君命出使仇人所在的国家,遇到仇人也不决斗。”子夏又问:“那么怀着杀堂兄弟的仇要怎么办?”孔子回答道:“不带头为死者报仇,如果死者家人去报仇的话,就拿起兵器跟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