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秋天的怀念
测试时间:20分钟
一、基础题
1.请你赏读下面的书法作品,将作品中画线的句子用楷体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瘫痪(tān) 憎恨(zènɡ) 沉寂(jì)
B.侍弄(shì) 捶打(chuí) 絮叨(xù)
C.淡雅(yǎ) 创伤(chuànɡ) 豌豆(wān)
D.仿膳(shàn) 憔悴(jiáo) 恢复(huī)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地步,境地)
B.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坦率自然,毫不做作)
C.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D.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形容说话啰唆)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 向四周的墙壁。
(2)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 着我的动静。
(3)母亲 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4)母亲进来了, 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A.摔 听 跑 站 B.扔 看 扑 挡
C.摔 听 扑 挡 D.丢 看 走 站
5.下列各句中,所用的描写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B.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C.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
D.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
二、提升题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北海的菊花开了,史铁生答应坐着轮椅去看看,让母亲喜出望外。
B.困意来袭,我却翻来覆去睡不着,真让人痛苦。
C.敏感的人容易受伤,对这类人来说,很多时候,原谅和接纳比拒绝和放弃来得简单。
D.一幅松鼠偷食葡萄的画面呈现在眼前,情趣盎然,趣中有情,淡雅至极。
7.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史铁生先生的代表作《我与地坛》,是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
B.读了《秋天的怀念》,我们无不被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感动。
C.史铁生的作品《合欢树》大约有2 000字左右,被收录在高中语文教材里。
D.母亲生长在戏剧之家,越剧对她一点都不陌生。
8.提取下面句子的主要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 )
原本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却忽然残疾了的史铁生,这才惊异地发现,在古老的地坛里,淡褪了容颜的断壁残垣,亘古不败的冉冉红日,以及满目荒芜的丛草密林,处处散发出令人震撼的生命的气息。
A.原本对生活充满了美好憧憬的史铁生忽然残疾了。
B.史铁生发现断壁残垣、冉冉红日以及丛草密林散发出生命的气息。
C.古老的地坛,处处令人惊异和震撼。
D.断壁残垣、冉冉红日以及丛草密林散发出生命的气息。
三、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9—10题。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9.结合选文,谈谈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菊花有何用意。
答:
10.史铁生的作品语言质朴而含蕴深厚,试从选文中举出一例加以赏析。
答:
答案:
1.答案 报得三春晖
解析 要用楷书书写,做到正确、规范。
2.答案 B A.憎zēng。C.创chuāng。D.憔qiáo。
3.答案 B “烂漫”在本句中指菊花颜色鲜明而美丽。
4.答案 C “摔”比“扔”“丢”所包含的怒气更盛,更能体现出作者当时的暴躁;“扑”比“跑”“走”的速度都要快,更能体现母亲反应的迅速。用排除法,选C。
5.答案 B B项属于神态描写,其余三项均为动作描写。
6.答案 D “淡雅”指素净雅致,素淡典雅。用在此处,不合句意。
7.答案 B A.不合逻辑,在句末添加“之一”。C.词义重复,删去“大约”或“左右”。
D.主客颠倒,将“越剧”与“她”对调位置。
8.答案 B 认真分析语段,找出语段的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概括成“谁做了什么事”即可。此语段围绕史铁生来写,可提取出主要信息:史铁生发现断壁残垣、冉冉红日以及丛草密林散发出生命的气息。
9.答案 ①提议看菊花,是想让“我”从菊花傲雪凌霜的精神气质中得到启示,勇于面对挫折,顽强生活下去;②北海公园是“我”童年的乐园,母亲希望重游北海以唤起“我”美好的记忆,从生活的不幸中振作起来。
解析 阅读选文,明确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菊花的背景是“ 我又独自坐在屋里”,意志消沉,情绪低落,“ 窗外的树叶‘ 唰唰啦啦’地飘落”更令人伤感。我们进入母亲的角色,体会母亲想让儿子像菊花一样顽强生活下去的心情,体会母亲想让儿子找回信心、重新振作的心理。
10.答案 (示例1)“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其中“挡”字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看到落叶会感到凄凉、悲怆和绝望的担心,表现了她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呵护。
(示例2)“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其中“比我还敏感”,反映了母亲怕勾起“我”的烦恼,也说明了她内心比“我”更沉重;“悄悄地”表现了母亲为自己的大意而后悔,也反映了她内心的痛苦。
解析 从选文中选择体现“语言质朴而含蕴深厚”的句子,并紧扣“质朴” 和“含蕴深厚”进行具体分析即可。6 散 步
测试时间:20分钟
一、基础题
1.(2020江苏南京师大附中第一次月考改编)读下面一段话,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史铁生在双腿tān huàn 后,脾气暴怒无常,而母亲qiáo cuì 的脸上经常现出央求的神色,那是一种痛爱;散步时,母亲的想法和儿子的意见有分歧( ),我霎时( )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决定委屈儿子,那是一份孝顺。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___________她强壮的儿子。
(2)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__________,终不愿意。
(3)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__________:“还是走小路吧!”
A.听凭 各行其是 主意
B.听从 各得其所 主意
C.听凭 各得其所 主义
D.听从 各行其是 主义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B.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C.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D.“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4.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表达方式。
(1)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
(2)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
(3)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
5.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 ;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①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②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③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二、提升题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们漫步于美丽的西子湖畔,那水波粼粼的画面美得如梦似幻。
B.2021年央视一套新春晚会向全国电视观众奉献了一场视觉盛宴,尤其令人赞叹的是它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各得其所。
C.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非常严峻的形势下,大家与提出“尽量不要出行”建议的钟南山院士没有任何分歧。
D.他自信地跨上演讲台,发表的演讲旁征博引,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学习《散步》这篇课文,同学们明白了父母肩负的责任。
B.父母外出打工后,姐姐挑起了家庭重担,像母亲一样无时无刻呵护着弟弟妹妹。
C.由于徐力维勇敢地帮妈妈承担起赡养老人、照顾爸爸的义务,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被誉为“最美孝心少年”。
D.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8.观察下面的漫画,说出漫画反映的内容。(要求:15字左右)
答:
三、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3题。
散 步
莫怀戚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⑧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9.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本文的主旨。
答:
10.阅读第③段,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答:
(2)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答:
11.指出第④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
12.阅读第⑥段,说说当“我”面对分歧时,为什么“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答:
13.阅读第⑧段,具体说说作者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
答:
答案:
1.答案 瘫痪 憔悴 fēn qí shà shí
解析 根据拼音,结合语境,联系形声字的特点确定字形,如“瘫痪”。给加点字注音也要结合语境,并注意字母、声调书写规范。
2.答案 B 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对的去做。含贬义。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第(2)句从句意上看,应填“各得其所”。所以排除A、D两项。主义: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以及学术问题等所持有的系统的理论和主张。主意:主见;办法。根据第(3)句的意思,应填“主意”,排除C项。故选B。
3.答案 B 该句前后两个分句是并列关系,“大路平顺”后的逗号应改为分号。
4.答案 (1)记叙 (2)描写 (3)议论
解析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根据语句内容、表达的情感态度以及所用语言的特点判断。
5.答案 A 前后叙述的顺序要一致。从横线前面的句子看,先写母亲,后写儿子,所以,填入横线处的句子也应先写母亲,后写儿子。写妻子的内容要放在写母亲、儿子的内容之后。故选A。
6.答案 B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此处应该用“相得益彰”。
7.答案 A B.不合逻辑,将“无时无刻”改为“时时刻刻”,或在“无时无刻”后加“不”。
C.成分残缺或赘余,删掉“由于”。D.否定失当,可删掉“不要”。
8.答案 (示例)人要懂得感恩,于平常小事中回报母爱。
解析 观察这两幅漫画,第一幅是妈妈给年幼的孩子洗脚,第二幅是多年后长大的儿子给年老的母亲洗脚。可见漫画要表现的是:长大后我们要有感恩意识,回报母亲对我们的爱。
9.答案 本文通过描写祖孙三代人一起在田野里散步的生活场景(平凡小事),生动地展现出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解析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先采用“何人在何时何地做何事”的形式概括内容,然后根据文中营造的和谐氛围及人与人之间的谦让,体会一家人之间的感情,以及由此反映出的社会风尚。
10.答案 (1)“总算”既写出了“我”对春天的急切盼望,又写出了“我”对经历了漫长严冬的年迈母亲的担心(流露出了“我”的欣慰,即庆幸自己的母亲又走到了春天)。
(2)“熬”字既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在漫长的冬天所遭受的痛苦,表现了母亲的坚强,又流露出“我”的欣慰(庆幸自己的母亲挺过了严冬)。
解析 首先要理解加点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然后进入角色体会加点词语表现出了人物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情感或心情。如“总算”给人如释重负之感。
11.答案 这段景物描写写出了南方早春万象更新、生机盎然的景象,表现了春天生命新生的活力。为散步设置了背景(写出了一家人散步的目的),同时烘托出一家人散步时感受春天之美的幸福愉悦心情。
解析 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了人物……的心情;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第④段描写的是一家人散步的地点,即故事发生的背景,描绘了初春的“新绿”“嫩芽儿”“水泡儿”,写出了春天充满生机的特点,景美人乐,也烘托出一家人愉悦的心情。
12.答案 因为母亲、妻子、儿子都听“我”的,一切都取决于“我”,如果“我”处理不好,会破坏家庭的和谐,体现了“我”(对家庭)强烈的责任感。
解析 根据“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可知,一切都取决于“我”,包括家庭氛围的和谐。“我”能意识到这一点,说明“我”有着强烈的家庭责任感。
13.答案 作者通过再次描写一家人在田间小路上散步的情形,与题目和前文相照应(照应前文);同时揭示了文章的主旨(点明主旨),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又揭示了寓意,暗示了中年人承前启后(对上赡养,对下培养)的重任(对家庭的使命感)。
解析 细读第⑧段,明确该段写了什么,并思考这一内容与前文、题目、文章主旨有何关系。该段再次描写了一家人在田野散步的情形,因为前文曾经写过散步的情形,所以该段照应了前文,也照应了题目“散步”;最后一句话则揭示了文章的主旨。7* 散文诗二首
测试时间:20分钟
一、基础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匿笑(nì) 并蒂(tì) 荫蔽(yìn) 一声不响(xiǎng)
B.沐浴(mù) 心绪(xù) 庭院(tíng) 左右攲斜(jī)
C.菡萏(dàn) 嗅到(xiù) 徘徊(huái) 罗摩衍那(yǎn)
D.祷告(dǎo) 姊妹(zǐ) 膝上(qī) 吉檀迦利(tán)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辫儿,看着你工作。
B.穿过金色花的林茵,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D.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顷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泰戈尔是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诗人,代表作有《飞鸟集》《园丁集》等。
B.冰心的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荷叶·母亲》选自《繁星》。
C.《金色花》《荷叶·母亲》都是借助具体形象来表达感情的。
D.冰心的“冰”字不是“冰冷”的意思,而是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中的“冰”的含义,即冰清玉洁。
4.欣赏下面的图片,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
A.我国汉字的演变顺序是隶书、金文、楷书、行书。
B.金文“”由两部分构成,其中“”是围墙,表示躲藏;“”即“若”,表示应答。“匿”表示藏而不应。
C.“匿”的笔画顺序是:。
D.楷书是汉字的主要字体,其特点是笔画平直、形体方正。
二、提升题
5.(2019山东枣庄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校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
B.见到亲人的那一刻,漂泊多年的他忍俊不禁地流下了心酸的泪水。
C.有没有良好的家风是建设文明家庭、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一。
D.根据相关规划,到2020年全国高铁营运里程将达到约3万千米左右
6.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
年少的时候,母亲就是我们的守护神,每一次从梦中醒来,都会看到母亲温柔的目光;每一次跌倒,都会得到母亲的搀扶。冬天里, ;夏天里, ;秋天里, ;春天里, 。
①母亲就是月亮,映着我们床前的明月光
②母亲就是一片绿荫,为我们遮挡太阳
③母亲就是小火炉,给我们温暖,让我们不慌
④母亲就是暖阳,给我们力量,让我们坚强
A.②①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7.阅读下面这首小诗,补写第二节的空缺内容,使之与一、三两节保持连贯。
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液里,吮着它,香甜甜。
上学后,母爱 , , 。
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软绵绵。
三、阅读题
(2020江西上饶广丰期末改编)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
荷叶·母亲
①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②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③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④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⑤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⑦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⑧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8.文中写了“我”三次看红莲,请仿照示例概括后两次看红莲的情况。
[示例]一看红莲:雨繁杂,天浓阴,“我”心烦闷,红莲亭亭花开满。
再看红莲:雷声作,雨点忙,___________,红莲攲斜无依靠。
三看红莲:雨肆意,打荷叶,___________,叶下红莲不动摇。
9.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不敢下阶去”。
答:
10.赏析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答:
11.结合全文,理解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含意。
答:
答案:
1.答案 C A.蒂dì,荫yīn。B.攲qī。D.膝xī。
2.答案 C A.辫→瓣。B.茵→荫。D.顷→倾。
3.答案 B 《荷叶·母亲》选自冰心的《往事(一)——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
4.答案 A 我国汉字的演变顺序是:金文、隶书、楷书、行书。
5.答案 A B.“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此处应用“忍不住”。C.两面对一面,去掉“有没有”。D.词义重复,删去“约”或“左右”。
6.答案 D 阅读各选项可知,所填句子应与季节对应。“小火炉”对应“冬天”,“绿荫”对应“夏天”,“月亮”对应“秋天”,“暖阳”对应“春天”,以此排序即可。
7.答案 (示例)浸在叮咛里 听着它 暖融融
解析 这首小诗是赞美母爱的。理解一、三两节的表达特点:(动词)在(名词)里,(动词)它,形容词。据此补写即可。
8.答案 “我”心不适 “我”心安宁
解析 根据题中的提示,从文中摘取词句概括作答。
9.答案 雨太大,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怕被那密密的雨点打坏。
解析 回归原文第⑤段,根据上下文找到答案所在的句子,分析作答。
10.答案 用“勇敢慈怜”形容“荷叶”,而又用荷叶象征母亲,表明一切艰难险阻只不过是脆弱的小水珠而已,赞扬了母爱的圣洁、勇敢、慈怜、伟大。
解析 明确“勇敢慈怜”本用于人,此处用于“荷叶”,意在象征母爱,这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 “心中的雨点”是指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和磨难,“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是指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母爱,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炽烈的感激、爱恋和赞美之情。
解析 雨天里荷叶荫蔽红莲,作者由此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与关爱。 “心中的雨点”是指生活中的各种不幸,“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是指母亲对儿女无微不至的关怀,此句表现了母爱的深沉伟大,亦揭示了文章的中心。8 《世说新语》二则
测试时间:20分钟
一、基础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陈寔(shí) 太傅(fù) 何所似(sì)
B.柳絮(xù) 无奕(yì) 谢道韫(yùn)
C.雪骤(zhòu) 俄而(é) 差可拟(nǐ)
D.期行(xíng) 王凝之(níng) 尊君在不(bù)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和女儿)
B.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
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舍弃)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君与家君/期日中
C.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D.陈太丘与友/期行
5.《世说新语》是由____________(朝代)临川王________(人名)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6.根据提示默写。
(1)当谢太傅问“白雪纷纷何所似”时,得到了两个答案,谢朗把此比作“ ”,谢道韫则把此比作“ ”。
(2)“太丘舍去”的原因是友人“ ”。友人由“怒”到“惭”,是因为在元方的批评下,认识到自己既“ ”又“ ”。
(3)《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写出友人知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咏雪》中写出谢公对孩子们咏雪,感到满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
7.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尊君在不”中的“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B.“待君久不至”中的“君”相当于“您”,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C.“君与家君期日中”中的“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D.“小弟”是称呼比自己小的男性朋友,“小儿”是称呼自己的儿子。
二、提升题
8.根据课文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谢道韫咏雪形神兼备
下联:
9.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星期天,小林到西流湖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到西流湖怎么走?老实告诉我还有多远!”老大爷看了看小林说:“顺公路走,有一千丈;选小路走,只六百丈。”小林听了不解地说:“你这人怎么讲丈不讲里?”老大爷笑着说:“小朋友,原来你也知道讲‘礼’呀!”
(1)老大爷的话外之意是什么?
答:
(2)如果你是小林,你打算怎样向老大爷问路?
答:
三、阅读题
(2021江苏南京期末好题精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乙] 何晏七岁,明惠若神,魏武①奇爱之。因晏在宫内,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②,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③也。”魏武知之即遣还。
(选自《世说新语·夙惠》)
[注] ①魏武:指曹操。②画地令方:在地上画成方形。③庐:房屋。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过中不至( ) (2)元方入门不顾( )
(3)明惠若神( ) (4)乃画地令方( )
11.用“/”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限划一处。
魏 武 知 之 即 遣 还。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文:
(2)因晏在宫内,欲以为子。
译文:
13.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填空。
两文记载的都是聪慧孩子的故事。[甲]文中,陈元方的聪慧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何晏的聪慧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答案 D 不fǒu。
2.答案 A “儿女”在句中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3.答案 (1)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满天飞舞。
(2)(家父)等您许久,(您)没有来,(他)已经走了。
解析 注意落实关键词的解释,如“未若”“因风”“至”“去”等。还要注意补充原句省略的成分,使翻译后的句子通顺流畅。
4.答案 C 正确的节奏划分是: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王凝之是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曾任左将军。
5.答案 南朝宋 刘义庆
解析 平时注意积累重要的文学常识。
6.答案 (1)撒盐空中 柳絮因风起
(2)过中不至 无信 无礼
(3)友人惭 下车引之
(4)公大笑乐
解析 注意“撒” “絮”“惭”等字的写法。
7.答案 D “小弟”是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谦称自己。
8.答案 (示例)陈元方驳客义正词严
解析 根据对联的特点,结合课文中陈元方的行为对出下联。
9.答案 (1)小林不懂礼。
(2)(示例)老爷爷,请问到西流湖怎么走?还有多远?
解析 (1)从材料中小林问路的称呼(“老头”)、语气(“老实”)以及老大爷说的“小朋友,原来你也知道讲‘礼’呀!”可以看出,小林不懂礼。
(2)问路要有恰当的称呼(如“老爷爷”)和文明的用语(如“请”)。
10.答案 (1)到 (2)回头看 (3)好像 (4)于是,就
解析 一方面,加强课内重点虚实词的积累;另一方面,注意由课内向课外的知识迁移。
11.答案 魏武知之/即遣还。
解析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进行划分。一般来说,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12.答案 (1)和我约定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2)因为何晏在曹操府第里长大,曹操想要认他做儿子。
解析 翻译时,要将关键词语落实到位,如“期”“委”“因”“以”“为”等。
13.答案 据理力争、逻辑清晰 沉默无言、委婉拒绝
解析 面对父亲朋友的无理,陈元方并未被激怒,而是彬彬有礼,据理力争,以清晰的逻辑和优良的口才将对方说得哑口无言,“下车引之”;而何晏并没有像元方那样据理力争,而保持沉默,用画地自处其中的方式委婉拒绝。
[参考译文]
[乙] 何晏七岁的时候,聪明过人好像有神助,曹操非常喜欢他。因为何晏在曹操府第里长大,曹操想要认他做儿子。何晏便在地上画个方框,自己待在里面。别人问他缘故,他回答说:“这是何家的房屋。”曹操知道了这件事,随即把他送回了何家。单元检测
满分100分,限时9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咕咕(gū) 瘫痪(tān) 熬夜(áo) 沉寂(jì)
B.粼粼(líng) 诀别(jué) 姊妹(zǐ) 荫蔽(yīn)
C.一霎时(chà) 匿笑(nì) 沐浴(mù) 脸颊(xiá)
D.捶打(chuí) 菡萏(hàn dàn) 徘徊(huí) 絮叨(xù)
2.(2021独家原创试题)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2分)( )
A.憔粹 仿膳 淡雅 信服 随意
B.侍弄 傲然 恢复 委屈 笑嘻嘻
C.狠命 高洁 花瓣 分岐 领袖
D.拆散 莲蓬 坚难 阴影 烦闷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中国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更关心南海的和平与稳定,为维护其和平与稳定,我国发挥了灯塔的作用。
B.什么是路 就是从没有人走过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通道。
C.茶,是经济的一种效益载体,经济,是茶的一种价值体现。
D.带有动物纹路的衣服,比如斑马纹、豹纹等,通常最能吸引顾客的眼球。
4.(2021独家原创试题)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垃圾分类只是第一步,在分类之后,后续必须有科学高效的统一回收、加工、利用流程,保证分类后的垃圾能够各得其所、物尽其用。
B.他在自己的大棚里试验,半棚种草莓,半棚种辣椒,当年的收获就让他喜出望外。
C.我们约定上午九点在图书馆见面,他不期而至。
D.在乎你的人,不会觉得你的关心是絮絮叨叨。
5.(2021山东德州明城中学第二次月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经过表决、推举和讨论等程序,学生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B.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许多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与失败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D.只有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教师才能拨动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
6.(2021河南新乡七中第二次月考)下列语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2分)( )
①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记下去,到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了为止。
②在定了题目之后,我取一张纸条摆在面前,抱着那题目四面八方地想。
③想时全凭心理学家所谓“自由联想”,不拘大小,不问次序,想得一点意思,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
④这种寻思的工作做完了,我于是把杂乱无章的小标题看一眼,仔细加一番衡量,把无关重要的无须说的一齐丢开,把应该说的选择出来,再在其中理出一个线索和次第,另取一张纸条,顺这个线索和次第用小标题写成一个纲要。
A.④①②③ B.②③①④
C.②③④① D.①④②③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史铁生,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散文《我与地坛》。
B.冰心,原名谢婉莹,她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
C.《金色花》是法国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首优美的散文诗,篇幅短小,意蕴丰富。
D.《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由刘义庆组织编写的。
8.(2021贵州黔东南期末测试)学校组织“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8分)
(1)下面是班上同学的自我介绍,表达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我是一个篮球爱好者,如果大家也有兴趣,我们可以一起切磋。
B.离开家乡三年多了,两个死党送给我的照片和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C.在王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的作文进步很快,大作也在校刊上发表了。
D.过几天就是我生日,每年过生日我都会请朋友奉陪,以增进友谊。
(2)请仿照前一句,再补写一句赞美友情的话。 (2分)
友情是一缕和煦的春风,抚慰我们受伤的心灵; , 。
(3)你的一个好朋友总是在双休日约你一起玩在线游戏,可到周一他经常交不齐作业。作为他的同学,你会怎样劝说他 (4分)
你想对他说:
二、阅读理解(38分)
(一)(2021江苏南京期中质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0分)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人民教育出版社)
[乙] 桓玄问刘太常①曰:“我何如谢太傅② ”刘答曰:“公高太傅深。”又曰:“何如 舅子敬③ ”答曰:“楂、梨、橘、柚,各有其美。”
(选自《世说新语·品藻》,人民教育出版社)
[注] ①刘太常:刘瑾,字仲璋。王羲之的外孙。历任尚书、太常卿。②谢太傅:谢安。③子敬:王献之。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太丘舍去
(2)尊君在不
(3)元方入门不顾
(4)我何如谢太傅
10.[乙]文方框内应填入一个敬辞,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1分)( )
A.贤 B.家 C.惠 D.舍
11.按要求答题。(3分)
(1)用“/”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限划一处。(1分)
公 高 太 傅 深。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文:
12.[甲][乙]两文中陈元方和刘太常的回答都很智慧,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4分)
答:
(二)(2020湖北襄阳谷城期末改编)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11分)
在妈妈的膝头上
叶倾城
①大姐告诉我,在她的独生女儿小满出生之后,她曾经反反复复想:要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小时候作文课上写《我的理想》时提到的那些宇航员、科学家、警察吗
②后来她换了一个问法:要不要让孩子成为自己这样的人 但她第一个想到的自己的缺点就是:不爱看书学习。就这样,她先定了个小目标:让小满做一个爱看书学习的孩子。
③她第一次牵着小满进书店,三岁的孩子在书架间跌跌撞撞了几步,发现书不能啃,也不能拿在手里,很快失去兴趣,掉头就要往外走,被她一把揪住,还不甘心地一直指着外面的零食店。小孩子最喜欢什么 吃。
④小满从小就对吃兴味盎然。一岁多一点,她在学步车上摔了一大跤,牙齿都磕出了血,正哇哇大哭,大人赶紧在她手里塞了一枚旺仔小馒头,哭声立止。两岁多,小满第一次吃到冰激凌,美味像重锤直击她心。这一刻,大姐弯下腰去,对小满说:“你在这里看一小时书,就带你去吃好吃的。”小满立刻眉开眼笑,乖乖去看书。
⑤当时书店的书架不能坐不能靠,小家伙倒是不介意坐在地上看书,可是她妈介意。最后,大姐背靠墙,一膝跪地,一膝蹲,给小满当座位。小满坐在她的膝头上,像小雀儿赖在满是草香的鸟巢里,静静地翻开她人生中的第一本书。
⑥蹲一会儿,累了,便换个膝头。又累了,再换。小满渐渐看书着了迷,任她妈把她颠过来倒过去,全无知觉。不过小满还是坐不住,半小时就闹着要吃东西。大姐叹口气,屈服了。小满精神食粮和物质食粮双丰收,开心得不得了。
⑦第二周,小满主动说:“妈妈,我们去书店吧,看完了去吃好吃的。”这句话,大姐印象特别深,因为太高兴了。从此她们每周必去书店。开始是一小时,后来小满阅读的时间越拖越长,分量也与日俱增,大姐的膝头就更得负重深蹲。
⑧直到小满上小学,各种培训班越来越多,这件事才渐渐停止。而让大姐欣慰的是:小满,真的如她所愿,成了一个爱看书学习的孩子。好处是小满成绩优异,目前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坏处是小满年纪轻轻就得经常考虑减肥这件事,得在跑步机上挥汗如雨。
⑨大姐在好几年前,膝头就开始不太行了,要经常去针灸、拔火罐、吃维骨力。可是,她的膝头,曾经承托过一个孩子的未来呀,如托泰山。
(《文摘报》2019年5月11日第3版)
13.根据第①②段内容,用两个短语概括妈妈的性格特点。(2分)
答:
14.本文为什么以“在妈妈的膝头上”为题 (4分)
答:
15.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小满坐在她的膝头上,像小雀儿赖在满是草香的鸟巢里,静静地翻开她人生中的第一本书。
答:
16.“陪伴是最美的长情。”读完了这篇文章,你最想对自己的妈妈(或爸爸)说点什么呢 (2分)
答:
(三)(2020吉林长春中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21题。(17分)
理想的风筝
苏叔阳
①春天又到了。
②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而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③逢到这时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飞天空的风筝。
④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
⑤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却从膝盖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这条腿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我们不知道。只是有一次,他在讲女娲补天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一条腿的。”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⑥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逢到要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教师,一天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每次旋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⑦他的课讲得极好。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历史学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⑧他不喜欢笔试,却喜欢在课堂上当众提问学生,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同学们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欣赏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亲切、大声地说:“好!五分!”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关切地瞧着这个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每一次点头都能给学生注入一次启发。这时候,他比被考试的学生还要紧张。这情景,已经过去将近三十年了,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⑨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的风筝。
⑩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屁帘儿”,也有三四米长的蜈蚣,最妙的是三五只黑色的燕子组成的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抻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窜入云霄。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飞上了蓝天。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那浮在他脸上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当一天的功课做完,暮色还没有袭上校园的上空,常常有成群的学生到操场上来参观他放风筝。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我们说笑。甚至于,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脱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嘴里还不停地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绳,脸上充满得意和满足的稚气。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他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不见到他已经近三十年了,倘使他还健在,我希望他可以依旧地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然而,倘使不幸他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不,他不会的。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梦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滑翔。
刘老师啊,你在哪里 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
(选自《同题散文经典·藤野先生 沈从文先生
在西南联大》 人民文学出版社 有删改)
17.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3分)
答:
18.结合文本,揣摩刘老师说话时的语气,选出判断不恰当的一项(2分)( )
A.“……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一条腿的。”(凝重、严肃)
B.“好!五分!”(肯定、赞赏)
C.“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鼓励、期待)
D.“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自信、坚定)
19.写出文中两处“少年”的不同含义。(4分)
(1)那浮在他脸上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答:
(2)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答:
20.作者对刘老师怀有哪些情感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答:
21.文章的题目是“理想的风筝”,④—⑧段却写了与风筝无关的事,你如何理解 (4分)
答:
三、写作(40分)
22.(2021重庆期末测试二)按要求作文。
无声的眼泪,却有着最丰富的生命色彩。也许是获得成功后的喜悦之泪,也许是阅读一本书时的感动之泪,也许是分别时的不舍之泪,也许是做错事时的懊悔之泪……就让我们在一颗颗晶莹的泪珠中,去感受那最真实的生命印记吧!
请以“那一刻,我流泪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真情实感;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答案:
1.A B.粼lín。C.霎shà,颊jiá。D.徊huái。
2.B A.粹→悴。C.岐→歧。D.坚→艰。
3.C 第二个逗号应改为分号。
4.C 不期而至: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用在这里,与“约定……见面”矛盾。
5.D A.语序不当,应是“推举、讨论和表决”。B.成分残缺,删去“通过”或“使”。C.两面对一面,删去“与失败”。
6.B 这些句子描述了一个构思的过程。第②句开启了话题;第③句中的“想时……”紧承第②句中的“四面八方地想”,可以确定②③的顺序。由“如此一直想下去……都记下来了为止”可判断,第①句在第③句之后;第④句中的“这种寻思的工作做完了,我于是把杂乱无章的小标题看一眼”是过渡句,引出下一步的工作。由上分析,选B。
7.C 泰戈尔是印度诗人。
8.答案 (1)A
(2)(示例)友情是一片灿烂的阳光 扫净我们生活的阴霾
(3)(示例)你总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周一如果被老师发现了,我可就成罪魁祸首了。你还是先把作业做完吧,这样我们才能玩得开心。
解析 (1)B.惠存:敬辞,请保存。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C.大作:敬辞,称对方的著作。不能用来指自己的作品。D.奉陪:敬辞,陪伴做某事。多指自己陪别人。
(2)与前句格式相同、话题一致、语意相关即可。
(3)口语交际,要做到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述合理、得体。
9.答案 (1)舍弃 (2)同“否” (3)回头看 (4)比
解析 注意通假字“不”;对于课外词语“如”,可结合“我不如你”中的“如”进行揣摩。
10.A 子敬是刘瑾的舅舅,桓玄称对方的舅舅应该用敬辞——“贤”。
11.答案 (1)公高/太傅深。
(2)和我约定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解析 (1)“公高”与“太傅深”是并列关系,要在“高”后停顿。
(2)注意将关键词“期”“委”“去”等翻译到位。
12.答案 元方针对这位友人对父亲的指责,从信和礼的角度直接驳斥,有理有据,逻辑性强,维护了父亲的尊严;刘太常巧用“楂、梨、橘、柚”的比喻(或类比),肯定了双方的优点,考虑问题周全,比较委婉。
解析 先分别概括陈元方和刘太常在文中是如何应对对方的,再指出他们言行之中所表现出的技巧、智慧。
[参考译文]
[乙] 桓玄问刘瑾:“我和谢太傅相比,怎么样 ”刘瑾答道:“您高远,太傅深沉。”桓玄又问:“我和贤舅子敬相比,怎么样 ”刘瑾答道:“楂、梨、橘、柚,各有各的美味。”
13.答案 有目标、有智慧。
解析 根据“她先定了个小目标”可以看出,这位妈妈有目标;根据“让小满做一个爱看书学习的孩子”可以看出,这位妈妈有智慧。
14.答案 因为小满在书店读书均是坐在妈妈的膝头上的,妈妈的膝头上承载着孩子的希望,也承载着妈妈的挚爱。以此为题,有提示中心的作用。另外,“妈妈的膝头”又是本文的线索,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解析 (1)“在妈妈的膝头上”这个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情节就是写妈妈让小满在自己的膝头上读书的事情,有利于读者理解文章内容。(2)结合“她的膝头,曾经承托过一个孩子的未来呀,如托泰山”可知,这个题目暗示了文章的主题,从题目上就可以看到一位母亲对孩子的爱,提示了中心。(3)从第⑤段开始到结尾,“妈妈的膝头”反复出现,是线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15.答案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小满喻为小雀儿,将妈妈的膝头喻为充满草香的鸟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满对妈妈的依赖,也表现了妈妈对小满的呵护与爱。
解析 由“像小雀儿赖在满是草香的鸟巢里”可知,该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把小满比成小雀儿,把妈妈的膝头比成充满草香的鸟巢。小雀儿对充满草香的鸟巢是充满依恋的,所以这个比喻生动地写出了小满对妈妈的依赖,也表现了妈妈对小满的呵护和爱。
16.答案 (示例)我最想对妈妈说:妈妈,谢谢您这么多年来对我的付出和关爱。曾经您是大树,我是幼苗,您为我遮风挡雨;现在,我长大了,我也要为您搭建一个温暖的家,陪伴您安度幸福人生。
解析 本文写的是一位母亲对女儿的爱和希望,因此作为儿女在长大后要对父母感恩、回馈、陪伴。作答时表达出这一意思即可。
17.答案 内容上,渲染了春天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气氛,奠定全文温暖的感情基调,以景喻人,表达了“我”对刘老师的思念之情;结构上,照应题目,由风筝引出下文,是用春天的景色和风筝勾起“我”对刘老师的回忆,突出了刘老师对“我”的影响很大,让“我”至今记得他。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景物描写作用的能力。文章的标题是“理想的风筝”,主要事件与风筝有关,所以文首写的是春天的景物。从内容上看,此段景物描写表现春天的生机活力与希望,定下了温暖的感情基调;从结构上看,照应题目,引出写作的人物与主要内容。明媚春景,以景喻人,突出了刘老师对“我”的影响,也表达了“我”对刘老师的思念。
18.A 刘老师在介绍他残疾原因的时候,是“笑着对我们说”的,用“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调侃,所以说话时应是轻松的。
19.答案 (1) “少年”指的是刘老师,尽管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依然如少年一般对生活保持乐观态度及不懈追求。在放风筝时仍像孩子一样朝气蓬勃,富有生气,对生活充满热爱,表达了“我”对他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2) “少年”指的是和学生时代的作者一样的广大青少年。在这里将孩童与年过五十,身有残疾,却对生活有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刘老师进行对比,表现出“我”因为刘老师而产生积极的改变,表达了“我”对他的感激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1)该句中的“少年”,很明显指的是刘老师,指的是放风筝时轻松快乐的刘老师如同少年般充满活力,充满对生活的希望。
(2)该句中的“少年”指的就是和学生时代的作者一样的青少年一代,作者是想以此反问句,表达刘老师对自己产生的深远影响,激励青少年一代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信心。
20.答案 ①刘老师年过半百,身患残疾,依然在讲台上跳跃讲课,表现了“我”对刘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②刘老师上历史课给“我们”很大触动,从而“我”大学专业选择历史学,表达了“我”对刘老师的感激和喜爱之情;③刘老师热爱生活,即使残疾,依然努力生活,表达了“我”对刘老师的赞美和敬佩;④因为多年未见刘老师,也表达了“我”对刘老师的无限思念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作者情感的能力。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情节和评价性语句进行分析概括。
21.答案 标题有两层含义:①刘老师在每个学生的心里播下理想的种子,放飞理想的风筝;②每年春天,刘老师都放风筝,那风筝里有刘老师的理想,他把理想放飞。④—⑧段侧重于对刘老师的描写,看似与风筝无关,实则突出了刘老师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他为学生树立了榜样,播下了一颗颗理想的种子,对“我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表达了“我们”对刘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也为下文写“放风筝”和体现主旨作铺垫。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标题含义、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本文的标题是“理想的风筝”,很明显有两层含义,表层含义指的是刘老师春天放飞的风筝,以风筝表达自己对理想的追求。从刘老师放风筝对学生产生的影响——“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梦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滑翔”——可以看出,标题还暗指刘老师在学生的心里播下了理想的种子。理解了这些,便可知标题的含义即为本文要表现的主旨。
22.[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题目中的“那一刻”是对时间节点的限制,“我”是对人称作了交代,而“流泪”更是对事情的性质作了必要的要求。写作时,要把这件让“我”感触流泪的事交代清楚,同时把记叙和后面的点睛式的抒情议论有机结合。另外,文章应该控制好流泪的场合,最好在文章最后随着情感的高潮而自然流淌为宜。
[例文]
那一刻,我流泪了
她,是我的妹妹。从她一出生,我就因她夺走我二分之一的一切而对她有种莫名的讨厌。我们就像永远都对立的敌人,从她懂事起,我们就开始不停地打、争。可那一刻,我却因为她而流下了眼泪。
“嘭!”我生气地关上门,把父母的唠叨关在了门外,独自坐在房间里生闷气。周五放学回家,我告诉爸妈我想买手机,那样住校时方便联系他们,可他们却认为会影响我学习,不给买。
突然,门开了,露出妹妹那个圆圆的小脑袋,她进来的时候还挺着一个大肚子。我正在气头上,冲她吼道:“谁允许你进来的 你不知道敲门吗 ”她被我吼得在原地愣了好大一会儿,然后才慢慢地挪到我的床前,从衣服里掏出了她的存钱罐。她一边把罐里的硬币一股脑儿地倒在我的床上,一边得意地笑着说:“姐姐,我聪明吧 我怕爸爸妈妈发现,就把存钱罐放在衣服里了。”我惊讶地看着那堆硬币,刚要斥责她把我的床弄脏了,就听到她说:“姐姐,你别生气了,爸妈不给你买手机,我给你买!这是我所有的钱,都给你,都给你!”我一脸吃惊地看着她:“都……都给我 ”天哪!要知道,我妹妹可是一个小财迷,爸爸向她要一毛钱她都不给,现在却说要都给我。“给我 那你怎么办 ”“没关系啊,我可以再存!”我呆呆地看着她,心里酸酸的。
她突然抱住我说:“姐姐,我昨晚做梦梦到你了,梦里,你对我可好可好了……我都想你了。”听到她的话,我的眼眶里顿时充满了泪水。她竟然想我了,她竟然想我这个从来不关心她,只知道埋怨她、欺负她的姐姐了!我顿时泪如雨下,想起平日里对她的种种,愧疚、后悔、自责一起涌上心头,我的眼泪流得更凶了。
她是我从小就讨厌的妹妹,可是那一刻却改变了我对她所有的看法。妹妹,以后,姐姐一定会好好地待你,一定会!
[点评] 文章真实而感人,具体诠释了“家有二宝”所带来的家庭“震荡”,选材新颖。在写法上,本文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前后对比,感情层层渲染,最后爆发,使文章感情的流露非常自然。
8写作:学会记事
写作目标
1.了解记叙的要素,学会有详有略、条理清晰地叙写事件。
2.抓住细节描写,表达真情实感。
教你写作
1.记事要完整
即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但交代这六要素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及其变化而间接地表示出来。
2.记事要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在记叙的六要素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要想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就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3.记事要有条理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记叙的顺序一般有以下几种:
(1)顺叙。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情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
(2)倒叙。即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情的开头进行叙述。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倒叙和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及必要的过渡性文字。
(3)插叙。即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
4.记事要抓住细节描写
要试着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如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环境描写等)具体、生动地再现当时的情景。
5.记事要有真情实感
记事是为了传情达意,有真情实感的材料才能打动读者,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
例文引路
那一次,我真的很棒
那一次演讲,我真的很棒。它让我勇于挑战自我,昂首挺胸地走向远方。①刚进入初中时,学校里举行了一场和“理想”有关的演讲比赛。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日子在找材料、背稿子、排练中紧张地度过。在闲暇时,我会想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在台上应该做什么样的手势,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微笑时露几颗牙齿……总之,我惶恐而兴奋,惴惴不安又满怀期待。②在我惶恐又兴奋的等待中,比赛的日子终于来了。参赛选手都在后台做着准备工作,空气中充满了紧张感,我觉得自己快要窒息了。我想象着自己被千百双眼睛注视的场景,自己给自己打气。当轮到我上场时,我顺利地完成了排练多遍的程序化动作,接下来却有些紧张,声音似乎有些发抖。我赶忙在心里提醒自己:一定要镇静,刚开始有一点点紧张,是正常的。③于是,我挺直了腰板,用手潇洒地捋了一下额前的刘海儿,声音变得铿锵有力,目光自然地直视前方,以一个演讲家的心态全身心投入演讲,激情飞扬,把自己的理想谈得淋漓尽致。和我设想的一样,当我用一句铿锵有力的话结束了我的演讲时,台下响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④演讲结束后不久,市里举行征文活动,我很自然地想到了我的演讲稿。对于这篇稿子,我倾注了太多太多——每天一下课就直奔图书馆,一头扎进书堆中查找资料;回到家依旧珍惜分分秒秒,苦思冥想反复修改,直至深夜。我怎么忍心让自己的心血付诸东流呢 于是,我毅然将稿子投了出去,没想到文章居然发表了!当捧着印有自己名字的报纸时,我开心地笑了。我深深地体会到: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⑤感谢那一次演讲,是它让我发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是它锻炼了我的勇气,使我积累了经验,也激励着我为人生的每一个目标去奋斗。那一次,我真的很棒。⑥ ①开门见山,直入主题,简洁明了,给人干脆利落之感。②列举一些具体的事情,让人感受到“我”在准备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内容充实。③运用心理描写,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自己紧张的心情以及自我提醒。④承上启下,同时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参加征文活动作铺垫。 ⑤抒发自己的感受,贴切真实。⑥既呼应题目和开头,又总结全文,使得文章主题突出、结构严整。
技法点评
文章具体记述了一次演讲的始末。记述演讲前、演讲中、演讲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采用倒叙的顺序,条理清晰;运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描写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文章结尾点明了中心,表明这次演讲对“我”的影响,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习作试水
见第二单元单元检测“写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