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
教学目标:
品味语言,关注细节,借助桑娜情感变化的过程梳理文章思路。
体会作者对穷苦百姓人性光辉的赞美。
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文改编自法国作家雨果的叙事诗《贫苦人》,是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手笔。其语言朴实,构思精妙,和前作一样表达了从物质中显露出来的向上的精神,充分反映了托尔斯泰对穷苦百姓的人文关怀。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在小学五年级刚刚学习过这篇课文,那么,初中这一课的教学就要有别于小学,从已知到未知,让他们的学习更进一层。为此,我在课前做了学情调查与分析。学生之前对于文中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有过一定的关注,对于故事内容以及人物的贫苦与善良也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标题的阐释,作者的情感以及文章的构思还缺乏整体理解。所以,我重新设计了教学思路,以桑娜的情感变化作为主线,抓住她对丈夫从盼到怕的心情,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思路,深入对语言的品味,进而感知作者的精妙构思。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梳理桑娜情感变化的过程,感悟作者对穷苦百姓人性光辉的赞美。
教学难点:
捕捉关键的细节,理解作者的匠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由五年级课本引出《穷人》一课,回顾人物形象与核心事件。
2.文章是如何围绕这一核心事件展开的?又为何要写这样一个故事呢?试着梳理主人公桑娜情感变化的过程。
[设计意图]激活记忆,温故知新,提出新的学习目标。
二、梳理文章思路,品味文章语言
1.桑娜一开始出场时心情如何?文章是怎样表现的?
[设计意图]关注1-2段,结合环境描写揣摩桑娜对丈夫平安归来的期盼。
2.桑娜的心情在哪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设计意图]关注9-12段,联系桑娜一家的处境,体会她的苦闷与担忧,分析桑娜出自母性的一系列举动,为后面进一步关注细节打下基础。
3.桑娜的情感是复杂的,她心中积压的两块大石头是如何落地的呢?
[设计意图]关注13-28段,从桑娜和渔夫的反应分析他们的心理,读出桑娜最后如释重负的喜悦,体会人性的光辉。
三、分析标题含义,理解写作意图
1.结合板书回顾课堂,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材料与中心的关系。
2.作者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并以《穷人》为题,想要表达什么?
3.出示作者简介。
[设计意图]分析作者的谋篇布局,理解桑娜和渔夫作为穷人中的典型代表,寄托了作者对他们虽身处困境却难掩人性光辉的赞美。
四、捕捉关键细节,体会作者构思
1.如果根据《穷人》排演课本剧,有什么道具是必不可少的?
2.介绍俄国戏剧家、小说家契诃夫讲剧本创作时提到的一种观念——如果在第一幕里边出现一把枪的话,那么在第三幕枪一定要响。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中出现的头巾,帐子,火炉等物件的捕捉,感受小说中细节的重要作用以及作者的精妙构思。
五、作业设置
必做:
文中体现作者细腻文笔和精巧构思的细节不止一处,找出相关描写,试分析其作用。(2-3处即可)
选做:
1. 西蒙家的两个孩子醒来的时候,桑娜和渔夫会对他们说什么?展开想象,续写一段文字。150字左右。
2. 比较阅读雨果的《贫苦人》,写一篇读后感,字数不限。
六、板书设计:
穷人
桑娜 渔夫
天气恶劣 温暖舒适 盼 平安归来?
家境贫穷 没有抱怨 怕 接纳孤儿?
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