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燃料5.1洁净的燃料---氢气复同步练习基础过关九年级化学上册(科粤版2012)
练习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下列物质应用过程中,主要利用物理性质的是
A.燃放烟火 B.稀有气体做霓虹灯
C.蜡烛燃烧 D.用液氢做高能燃料
2.下列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烟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3.下列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木炭燃烧产物
B.检验H2的纯度
C.区别硬水和软水
D.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然水经过静置、沉淀、过滤、吸附后成为纯净的水
B.点燃不纯的氢气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
C.过滤和煮沸均可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D.某矿泉水的标签中标明了该水中含有钠、钾、钙等含量,其中钠、钾、钙指的是原子
5.将铝条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会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
A.CO B.H2 C.CH4 D.SO2
6.下列实验现象不正确的是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光,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热
B.在空气中加热汞:银白色液体变成红色粉末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D.氢气燃烧:无色气体燃烧,放热,发出淡蓝色火焰
7.对下列图示实验,有关说法或解释错误的是
A B C D
实验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排水法收集氢气
解释 产生的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不会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实验测得O2的体积分数小于1/5,其原因可能是红磷太少了。 铁丝绕成螺旋状,目的是增大与O2的接触面积,充分利用热量。 点燃收集的H2发出爆鸣声,可能是收集时集气瓶中的水未灌满。
A.A B.B C.C D.D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B.氢气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遇火一定能发生爆炸
C.任何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的粉尘如果跟空气充分混合遇火都可能发生爆炸
D.家庭中若发现煤气或液化气泄漏时,应杜绝一切明火,以防发生爆炸
9.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错误的是
A.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做电光源 B.氧气有助燃性,可以炼钢
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做保护气 D.氢气有可燃性,可以作燃料
10.可用下图装置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分别测定通氢气前后玻璃管(包括氧化铜)的质量差和U型管(包括碱石灰)的质量差,计算结果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大于1:8。下列对导致该结果原因的分析中合理的是
A.CuO的量不足 B.CuO没有全部被还原
C.Ⅰ、Ⅱ装置之间缺少干燥装置 D.Ⅲ装置干燥剂量不足,水没有被完全吸收
11.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N2与O2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使木条熄灭的是N2
B 除去MnO2中的KCl 将混合物溶解、过滤,取滤渣洗涤干燥
C 检验氢气的纯度 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管口向下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D 探究水的组成 电解水,分别收集两极产生的气体
A.A B.B C.C D.D
12.现有20克氧化铜和铜的混合物,在加热的条件下,用足量的氢气还原后,生成1.8克水,则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32% B.60% C.92% D.80%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13.2020年5月5日,被称为“胖五”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首飞成功。“胖五”所用燃料液氢作为能源的优点是_____(写一点既可);相同质量的镁、铝、铁三种金属,所含原子数最少的是_____。
14.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
(1)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_____。
(2)点燃可燃性气体时,都要先_____,再点燃,防止发生爆炸。
(3)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应_____。
1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水的组成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查阅资料)通过电解水和点燃氢气证明燃烧产物的方法均可证明水的组成。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探究水的组成,其中图甲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乙是将电解水产生的氢气直接缓缓地通过装有足量碱石灰(可吸收水分干燥气体)的仪器 c,并在导管口 d 处将气体点燃,然后把盛有冷水的烧杯置于如图乙所示的位置。
(实验与结论)
(1)图甲中玻璃管 a 和玻璃管 b 得到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检验 b 管中产物的方法是______。
(2)图乙所示的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导管口 d 处______;烧杯底部有______。
(3)写出实验甲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4)实验甲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填微粒符号)。
(5)由以上探究可以得出结论:水是由______组成的。
16.利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一定要检验气体的_______;
(2)在实验室中取用块状药品,应使用_______;
(3)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应用酒精的_______加热;
(4)用量筒量取溶液时,视线要与液体的_______保持水平。
17.用化学表达式表示下列化学反应,并说出每一个反应的反应类型。
(1)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______、______ 。
(2)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______、______。
(3)镁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燃放烟火是利用物质燃烧发光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稀有气体作电光源,属于稀气体的物理性质,故B选项符合题意;
C、蜡烛燃烧是石蜡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液氢作燃料,是氢气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属于化学性质,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B
【详解】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正确;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属于固体小颗粒,不是“烟雾”,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正确。
故选B。
3.D
【详解】
A木炭燃烧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木炭燃烧产物,故A选项正确;
B氢气为可燃性气体,点燃之前需要验纯,混合气体在点燃的时候会有尖锐的爆鸣声,纯净的氢气在点燃时声音较小,所以可以用点燃的方法验纯,故B选项正确;
C硬水是含有钙镁离子较多的水,加入肥皂水之后会出现较多浮渣,软水是含钙镁离子较少的水,加入肥皂水会出现较多的泡沫,因此可以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故C选项正确;
D无法用肉眼观察,因为分子很小,无法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故D选项错误;
故答案选C。
4.B
【详解】
A、天然水经过静置、沉淀、过滤、吸附后不能成为纯净的水 ,因为水中还有可溶于水的物质,选项A错误;
B、点燃不纯的氢气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 ,选项B正确;
C、过滤不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过滤只是将难溶于的固体和液体分离,选项C错误;
D、某矿泉水的标签中标明了该水中含有钠、钾、钙等含量,其中钠、钾、钙指的是元素,物质是由元素组成,选项D错误;
故选:B。
5.B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铝条和硫酸铜溶液中不含碳元素,故不可能生成一氧化碳,此选项不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硫酸铜溶液中含有水,水中含有氢元素,且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故该气体可能是氢气,此选项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铝条和硫酸铜溶液中不含碳元素,故不可能生成甲烷,此选项不正确;
D、二氧化硫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此选项不正确。
故选B。
6.A
【详解】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光,生成无色无味气体,不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在空气中加热汞,银白色液体变成红色粉末,故选项说法正确。
C、黑色的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气燃烧,放热,发出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7.A
【详解】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虽然产生的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但还是会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A错误,符合题意。
B、红磷太少氧气反应不充分,实验测得O2的体积分数小于1/5,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铁丝绕成螺旋状,目的是增大与O2的接触面积,充分利用热量,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点燃收集的H2发出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可能是收集时集气瓶中的水未灌满,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B
【详解】
A、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以免发生爆炸,氢气是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需要验纯,正确。
B、氢气和氧气或空气混合,在一定比例范围内才会发生爆炸,所以氢气不纯不一定会发生爆炸。错误。
C、任何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的粉尘如果跟空气充分混合遇火都可能发生爆炸,正确。
D、煤气或液化气都是可燃气体,如果泄漏一定要杜绝一切明火,以防发生爆炸,正确。
故选B。
9.A
【分析】
利用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思路分析判断各选项是否正确。
【详解】
A.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所以稀有气体可用作保护气,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所以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对应关系错误;
B. 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炼钢,对应关系正确;
C. 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对应关系正确;
D、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A。
【点睛】
10.C
【详解】
整个实验原理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的水被碱石灰吸收,通过测定II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可得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测定III装置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可得生成的水的质量,进而计算出水中氢元素的质量。
A、氧化铜的量对整个实验没有影响,故A错误;
B、氧化铜没有全部被还原,但是还原的部分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不会变化,故B错误
C、Ⅰ、Ⅱ装置之间缺少干燥装置,从I中带出来的水会进入III装置,而使III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变大,氢元素的质量增大,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大于1:8,故C正确;
D、Ⅲ装置干燥剂量不足,水没有被完全吸收,则氢元素质量减少,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小于1:8,故D错误。
故选C
11.D
【详解】
A、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故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使木条熄灭的是N2,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氯化钾溶于水,将混合物溶解、过滤、取滤渣洗涤干燥,可得二氧化锰,除去氯化钾,不符合题意;
C、检验氢气的纯度: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管口向下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声音很小表示气体较纯,如果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示气体不纯,不符合题意;
D、电解水,分别收集两极产生的气体,并且检验气体,得出生成的气体是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只收集气体,无法得出生成气体的种类,无法探究水的组成,符合题意。
故选D。
12.C
【详解】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生成水中氧元素质量等于氧化铜中氧元素质量,混合物中只有氧元素和铜元素,故混合物中铜元素质量分数为;
故选C。
13.产物无污染或热值高 铁
【详解】
液氢作为能源的优点是产物无污染或热值高;
等质量金属相对原子质量越大,所含原子数越少;镁、铝、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24、27、56,故相同质量的镁、铝、铁三种金属,所含原子数最少的是铁。
14.外焰 验纯(或检验其纯度) 向着手心
【详解】
(1)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因为外焰温度最高;
(2)点燃可燃性气体时,都要先检验其纯度,再点燃,防止气体不纯发生爆炸。
(3)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应向着手心,防止药液腐蚀标签。
15.
(1) 2:1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2) 气体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 水雾
(3)水氢气+氧气
(4)H;O
(5)氢元素和氧元素
【分析】
(1)
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氢气与氧气体积比约为2∶1;b关是氧气,检验氧气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若木条复燃,即可证明是氧气;
(2)
在d处点燃气体,可观察到气体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底部有水雾出现;
(3)
甲中反应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4)
分析反应中没有变化的微粒是原子,则实验甲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即H、O;
(5)
以上实验水能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点睛】
16.纯度 镊子 外焰 凹液面的最低处
【详解】
(1)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一定要检验气体的纯度,防止发生爆炸;
(2)在实验室取用块状药品,应使用镊子;
(3)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
(4)用量筒量取溶液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17.
(1) 化合反应
(2) 分解反应
(3) 化合反应
【解析】
(1)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表达式为,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2)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表达式为,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3)
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化学表达式为,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特征,属于化合反应。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