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课后练习能力提升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练习
一、单选题,共11小题
1.10 g甲与足量的乙反应,生成8g丙和15g丁,则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是
A.13g B.23g C.18g D.25g
2.自然科学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通过化学的学习,你觉得下列情况中不可能实现的是
A.通过化学反应使水直接变成汽油 B.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C.用人工的方法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通过分离液态空气法得到氧气
3.将15.5g 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加热,待完全反应后得到10.7g固体物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O2的质量是
A.6.9 g B.6.1 g C.4.8 g D.9.6 g
4.现将足量的A和10g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10gB完全反应后生成4gC和8gB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A.1:1 B.1:5 C.5:1 D.2:1
5.镁燃烧后质量增大的解释正确的
A.因为生成物中含有氧气 B.这不可能,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D.因为生成物中还含有氧元素
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4 2 58 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7 0 19
则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为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7.水的合成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B.一定条件下,氢气跟氧气反应能生成水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个数均不变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8.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必须加热 B.必须用含氧化合物作反应物
C.必须用排水法收集 D.必须使用催化剂
9.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2:7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丁一定是化合物 D.x的值是7
10.在不同时刻,某反应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如下表(“”“”””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构成物质的微粒 ?
反应前的质量/g 64 10 1 16
反应后的质量/g 0 54 m 0
A.生成物只有乙 B.每个丙分子由四个原子构成
C.m等于36 D.该化学反应中的甲与乙质量之比为16:11
11.在光照条件下,AgNO3可分解为Ag、O2和某种氮的氧化物X。取34g AgNO3固体充分光照,测得反应后生成Ag、O2、X的质量分别为21.6g、mg、9.2g。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6,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3.2
B.AgNO3固体应密封保存在棕色广口瓶中
C.X的化学式为NO2
D.该反应方程式中Ag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
12.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________,等于反应后__________,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13.在一定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及一种未知物质M,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M
反应前质量/g 100 1 1 46
反应后质量/g 4 89 55 x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x的值应为______。
(2)未知物质M一定含有的元素为______。
(3)已知未知物质M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推出其化学式为______。
14.计算下列反应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1)H2+CuOCu+H2O:____________;
(2)2KClO32KCl+3O2↑:_________。
15.将8g硫在给定质量的氧气里燃烧,有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给定氧的质量/g 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g
第一次 7 14
第二次 8 16
第三次 10 16
回答以下问题:
(1)以上数据说明,在三次实验中第______次恰好完全反应。
(2)第______次实验中硫有剩余,剩余______g。
(3)第______次实验中O2有剩余,剩余______g。
(4)三次实验化学反应过程中,是否有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______。
16.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B中补充画出相关粒子图形,使其表示正确___________;
(2)此变化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
(3)A物质属于由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写出比一个水分子少两个质子的离子符号___________。
17.6g的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22 g ,则有___g 的氧气参加反应。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10g甲与足量的乙反应,生成8g丙和15g丁,由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丙和丁的质量之和,则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8g+15g-10g=13g。
故选:A。
2.A
【详解】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水中不含碳元素,不能通过化学反应使水直接变成汽油,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C、我国已经成功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可以用人工的方法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通过分离液态空气法得到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3.C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即15.5g-10.7g=4.8g;故选C。
4.B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4g+8g-10g=2g,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2g:10g=1:5,故选B。
5.D
【详解】
A、镁燃烧生成氧化镁,生成物中不含氧气,不符合题意;
B、镁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C、镁燃烧生成氧化镁,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反应,不符合题意;
D、镁燃烧生成氧化镁,生成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因为生成物中还含有氧元素,故质量增加,符合题意。
故选D。
6.A
【详解】
反应后丙物质减少了58g,是反应物;乙物质增加了25g,是生成物;丁物质增加了14g,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物质是生成物,生成甲的质量是58g-25g-14g=19g。由分析可知,丙是反应物,甲、乙、丁是生成物,属于分解反应。
故选:A。
7.C
【详解】
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正确;
B、由微粒的构成及变化可知,在一定条件下,氢气跟氧气反应能生成水,故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了变化,原子的个数没有变化,故错误;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正确。
故选C。
8.B
【详解】
A、实验室制取氧气不一定加热,如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必须用含氧化合物作反应物,才能制取氧气,符合题意;
C、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符合题意;
D、实验室制取氧气,不一定需要催化剂,如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不需要催化剂,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A
【分析】
由图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14g﹣2g=12g,故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12g;同理可以确定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36g﹣5g=31g;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31g﹣12g=19g,故x的数值为26g﹣19g=7g。
【详解】
A、由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2g:19g=12:19,选项说法错误;
B、由分析可知,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选项说法正确;
C、由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丁,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丁是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选项说法正确;
D、 由分析可知,x=7,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0.D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64+10+1+16=0+54+m+0,m=37。反应后,甲的质量减小,甲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增加,乙是生成物,丙的质量增加,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减小,丁是反应物。
【详解】
A、由分析可知,生成物为丙和乙,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三种元素,生成物中也应含三种元素,故每个丙分子不可能由四个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m等于37,不符合题意;
D、该化学反应中,甲与乙质量之比为:64:(54-10)=16:11,符合题意。
故选D。
11.D
【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m=34g﹣21.6g﹣9.2g=3.2g,正确;
B、硝酸银固体在光照条件下易分解,故AgNO3固体应密封保存在棕色广口瓶中,正确;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会发生改变;X中氮元素的质为,氧元素质量为,6.4g+2.8g=9.2g,故X中只含氮氧元素,氮原子、氧原子个数比为:,则X的化学式为NO2,正确;
D、该反应方程式中Ag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错误;
故选D。
12.各物质质量的总和 生成的各物质质量的总和
【详解】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的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的总和,故填:各物质质量的总和;生成的各物质质量的总和。
13.
(1)0
(2)碳、氢、氧三种元素(C、H、O)
(3)
【分析】
(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水和二氧化碳的增加量为142,而氧气的减少量为96,故M的减少量应该是46,所以反应后的质量为0,。
(2)
反应中,M、氧气、二氧化碳、水的分子个数比为:,即1个M分子和氧气3个分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个分子,水3个分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原子个数守恒,可得M中有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故物质M一定含有的元素为碳、氢、氧(C、H、O)三种元素。
(3)
由分析(2)可知,一个M分子中有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且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6,故其化学式为。
14.
(1)1:40:32:9
(2)245:149:96
【分析】
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学计量数之比
(1)
H2+CuOCu+H2O中,氢气、氧化铜、铜、水的质量比为(1×2):(64+16):64:(1×2+16) =1:40:32:9,故填:1:40:32:9;
(2)
2KClO32KCl+3O2↑中,氯酸钾、氯化钾、氧气的质量比为[2×(39+35.5+16×3)]: [2×(39+35.5)]:(3×16×2) =245:149:96,故填:245:149:96。
15.
(1)二
(2) 一 1
(3) 三 2
(4)没有
【分析】略
16.
(1)
(2)一氧化氮分子,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分子
(3)物质由两种分子构成,每种分子均由不同种(或两种)原子构成
(4)O2-
【分析】
(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N、O的个数分别是3、2、5,生成物中含C、N、O的个数分别是2、2、3,故生成物中还应补充1个C、2个O,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故应补充1个二氧化碳分子,故填: ;
(2)
由图可知,该反应是2个一氧化碳分子和2个一氧化氮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1个氮气分子和2个二氧化碳分子,其中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未参与反应,故发生改变的粒子是一氧化氮分子,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分子;
(3)
A物质由两种分子构成,每种分子均由不同种(或两种)原子构成,故A物质属于由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4)
一个水分子含2+8=10个质子,比一个水分子少两个质子的离子是氧离子,氧离子是氧原子得到2个电子后形成的,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故填:O2-。
17.16
【详解】
6g的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22 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碳和氧气的质量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22g-6g=16g,故填:16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