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基础过关--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5.2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基础过关--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上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22 10:0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燃料5.2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同步练习基础过关九年级化学上册(科粤版2012)
练习
一、单选题,共11小题
1.美国科学家用某有机分子和球形笼状分子C60制成了“纳米车”(如图所示),每辆“纳米车”是由一个有机分子和4个C60分子构成。“纳米车”可以用来运输单个的有机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用肉眼可以清晰地看到“纳米车”的运动
B.一个C60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
C.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D.“纳米车”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好酒不怕巷子深说明了分子的不断运动 B.蜡炬成灰泪始干描述的化学变化
C.水变成了蒸汽,说明分子变大了 D.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
3.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是由于
A.是无定形碳 B.它们的密度小
C.疏松多孔,表面积大 D.金刚石不含杂质,而石墨含杂质
4.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A.金刚石和石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B.金刚石是单质、而石墨是化合物
C.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D.金刚石不含杂质,而石墨含杂质
5.下列关于碳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用途与其所依据的性质不相符合的是
A.金刚石用于刻划玻璃:金刚石的硬度最大
B.活性炭用作冰箱除臭剂: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焦炭用于冶炼金属:碳单质具有可燃性
D.用石墨做干电池的电极:石墨有导电性
6.化学与生活关系最为密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同时打开门窗进行通风
B.运输易燃物和易爆物时,要严禁烟火,避免撞击和高温
C.煤炉上放一壶水,可以防止CO中毒
D.可在锁孔中加入少量铅笔芯粉末做润滑剂
7.下列实验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碳还原氧化铜:黑色固体变成红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红热现象,产生黄色火焰
8.下列有关物质组成和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A.加热面粉、葡萄糖后都得到黑色残渣,说明它们的组成里都有碳元素
B.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有的由一种元素组成,有的由多种元素组成
C.酒精、葡萄糖的组成元素一样,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一样
D.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但它们性质差异很大,这是因为它们结构不同
9.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对应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石墨有导电性,可用来作电极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来作保护气
C.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来炼钢
D.金刚石有特殊的光学性质,可用来制钻石
10.将一种黑色粉末装入试管中加强热后,有红色物质生成,同时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此黑色粉末是
A.氧化铜 B.木炭粉和二氧化碳 C.木炭粉 D.氧化铜和木炭粉
11.下列事实的解释合理的是
A.河水中可以养活其它生物——河水中含有氧元素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能燃烧,不能燃烧——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种类不同
D.在加压的情况下装入容积为的钢瓶中——氧分子变小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
1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不同是因为______;氧元素和钠元素化学性质上的不同是因为______。
13.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束后可观察到试管内固体_____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碳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下列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  )
A.木炭能使氧化铜还原为铜
B.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说明反应开始
C.固体减少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二氧化碳质量
D.实验结束应先熄灭酒精灯,然后将导管从液体中移出
14.请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1)酒香不怕巷子深____________。
(2)加压时,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____________。
(3)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而且用于灭火,原因是____________。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分子原子体积很小,科学家用某有机分子和球形笼状分子C60制成了“纳米车”,用肉眼不可以清晰地看到,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C60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正确;
C、C60中只有一种元素,是一种单质,错误;
D、分子原子是不断运动的,“纳米车”不需要人为外力作用下就能运动,错误。
故选B。
2.C
【详解】
A、“好酒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故A正确;
B、“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的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水变成蒸汽,这是因为分子间间隔变大,水由液态变为气态,但分子大小不变,故C错误;
D、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分子不同,故化学性质也不同,故D正确;
故选择C
3.C
【详解】
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是由于疏松多孔,表面积大。故选C。
4.C
【详解】
金刚石中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为正八面体结构,石墨中的碳原子是正六边形结构,并且形成层状,由于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不同,才导致了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
故选:C。
5.C
【详解】
A、金刚石用于裁玻璃,因为金刚石是自然界最坚硬的物质,可用于工业中切割玻璃的工具,正确;
B、活性炭作除臭剂,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正确。
C、焦炭用于冶炼金属:是因为碳单质具有还原性,错误;
D、石墨可用作电极材料是因为石墨能导电,正确。
故选C。
6.C
【详解】
A、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同时打开门窗进行通风,故正确;
B、易燃物和易爆物撞击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在搬运易燃物和易爆物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撞击和高温,故正确;
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因此煤炉上放一壶水,不可以防止CO中毒,故错误;
D、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石墨具有滑腻感,所以长期未用而难开启的锁,可在锁孔中加入少量铅笔芯粉末做润滑剂,故正确。
故选:C。
7.C
【详解】
A、碳还原氧化铜生成二氧化碳和铜,所以现象是黑色固体变成红色,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错误。
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错误。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正确。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不会产生黄色火焰,错误。
故选C。
8.C
【详解】
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加热面粉、葡萄糖后都得到黑色残渣是碳单质,说明它们的组成里都有碳元素。正确。
B、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有的由一种元素组成如氢气,有的由多种元素组成如水。正确。
C、酒精、葡萄糖的组成元素一样但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分子种类不同,性质不同。错误。
D、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但它们性质差异很大,这是因为它们结构不同,正确。
故选C。
9.C
【详解】
A、石墨具有导电性,利用该性质可制作电极,此选项表述正确;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食品防腐及焊接金属等时的保护气,此选项表述正确;
C、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炼钢,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D、利用金刚石特殊的光学性质,将金刚石打磨后可制作璀璨夺目的钻石,此选项表述正确。
故选C。
10.D
【详解】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则将一种黑色粉末装入试管中加强热后,有红色物质生成,同时产生二氧化碳 ,此黑色粉末是氧化铜和木炭粉,该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的铜和二氧化碳,故选D。
11.B
【详解】
A、河水中可以养活其它生物,是因为河水中含有少量的氧气,故A不正确;
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B正确;
C、CO能燃烧,CO2不能燃烧,是因为构成物质分子的种类不同,故C不正确;
D、6000LO2在加压的情况下装入容积为40L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D不正确。 故选B。
12.分子构成不同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详解】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所以,CO2和CO化学性质的不同是因为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氧元素和钠元素化学性质上的不同是因为二者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13.
(1) 由黑变红
(2)A
【分析】
(1)
碳在高温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所以观察到试管中固体由黑变红,化学方程式为:。
(2)
A、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变红,木炭能使氧化铜还原为铜,故选项说法正确。
B、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不能说明反应开始,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失去的氧元素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碳元素的质量的总和,反应中可能生成一氧化碳,所以固体减少的质量不一定等于生成二氧化碳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D、实验结束应先将导管从液体中移出,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石灰水倒吸,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4.
(1)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气态物质分子间隔大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
【分析】
(1)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
加压时,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说明气态物质分子间隔大;
(3)
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而且用于灭火,原因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