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燃料单元过关检测基础过关--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燃料单元过关检测基础过关--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上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22 09:4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燃料单元过关检测同步练习基础过关九年级化学上册(科粤版2012)
练习
一、单选题,共11小题
1.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匹配的是
A.石墨能够做电池的电极材料——石墨能够导电
B.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焦炭具有氧化性
C.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D.干冰用于制冷剂——干冰升华吸热
2.下列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A.石墨为黑色质软的固体,可用于生产铅笔芯 B.氦气密度小于空气,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C.氮气难溶于水,可用作保护气 D.金刚石有特殊的光学性质,可用于制造钻石
3.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分类观:氧化物在物质分类上都属于化合物
C.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二者化学性质不同
D.守恒观: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与高锰酸钾中氧元素质量相等
4.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探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加热后恢复紫色
B.B处溶液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C处的实验现象是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D.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紫色石蕊变色且不支持燃烧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
C.点燃氢气前必须验纯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然水经过静置、沉淀、过滤、吸附后成为纯净的水
B.点燃不纯的氢气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
C.过滤和煮沸均可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D.某矿泉水的标签中标明了该水中含有钠、钾、钙等含量,其中钠、钾、钙指的是原子
7.在一定条件下,木炭、一氧化碳、氢气都能与氧化铜发生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后生成的气体都有毒 B.反应类型都是化合反应
C.反应后都能生成红色固体 D.反应前后各元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8.下图所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①氢气具有可燃性,燃烧时能生成水②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比空气的密度大,常用于灭火 ③空气中氧气大约占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④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下列有关化学之最说法错误的是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B.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N2
C.生物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Fe D.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10.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有利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B.丁的化学式为H2O
C.反应中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22:3 D.该反应的研究,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
11.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错误的是
A.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做电光源 B.氧气有助燃性,可以炼钢
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做保护气 D.氢气有可燃性,可以作燃料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12.正在利用和待开发的新能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潮汐能、生物质能、核能等,这些能源既能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之危,又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3.点燃氢气前应先检验________,氢气燃烧的反应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
14.请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通电分解水:______,接的是______流电(填写“直” 或“交”)。该反应证明了水是由______组成的。
(2)加热通入二氧化碳的石蕊试液:______。
(3)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______,颜色变化为______。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原理:,过氧化钙 CaO2与过氧化钠 Na2O2的化学性质非常相似。请写出 CaO2与 H2O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
15.燃料电池车是靠氢气和氧气反应提供能量.由于它们“喝”的是氢气,产生的是水,真正实现了“零排放”。
(1)写出氢气燃烧的表达式: _______;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________色的火焰。
(2)氢气燃烧一定需要空气(氧气)参加吗?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查找资料,发现氢气在氯气中也可以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其微观过程可表示为:
试回答:
①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表达式为________.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一样,在试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必须先______________;
②比较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氯气中的燃烧,可以得出结论:燃烧_____要有氧气参加。(选填“一定”或“不一定”)
(3)在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实验中涉及浓氨水、蒸馏水和滴加酚酞的蒸馏水三种液体.如何区分它们呢?
(进行实验)同学们根据“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探究方法进行了以下三个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 实验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溶液仍为无色; 溶液变红 、溶液仍为无色 、溶液仍为无色
(实验结论)①通过上述实验,判断、、中,________中盛放的是浓氨水;
②实验中,溶液能够变红,说明分子是________的。
16.习总书记于2021年4月宣布: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意味着中国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这是应对全球变暖的中国行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______;(写一种即可)
(2)利用化学方法吸收二氧化碳也是实现碳中和的方法之一,请写出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查阅资料)CO2和SO2的性质有相似性
实验一:如图一所示,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两支燃着蜡烛的烧杯中,现象是______,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实验二:如图二所示,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
实验三:已知镁条可以在CO2中剧烈燃烧,反应为:,试推测镁条在SO2中燃烧的生成物是______。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石墨能够导电所以能够做电池的电极材料,性质与用途匹配,不符合题意;
B、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是焦炭具有还原性,性质与用途不匹配,符合题意;
C、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使用墨作画,图案长期清晰可见,所以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由于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性质与用途匹配,不符合题意;
D、干冰升华吸热,所以干冰可用于制冷剂,性质与用途匹配,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详解】
A、石墨质软、灰黑,常用作铅笔芯,故A选项正确;
B、氦气密度小于空气,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其化学性质稳定,比用氢气充气球更安全,故B选项正确;
C、氮气可用于食品包装,充氮灯泡等,用来作保护气是因为氮气在低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故C选项错误;
D、金刚石经过琢磨加工,折光性强,光彩夺目,用来作钻石,故D选项正确;
故选C。
3.B
【详解】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错误;
B、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在物质分类上都属于化合物,正确;
C、金刚石与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决定了物理性质不同,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化学性质相同,错误;
D、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由于锰酸钾、二氧化锰中均含氧元素,故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与高锰酸钾中氧元素质量不相等,错误;
故选:B。
4.D
【详解】
A、A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加热后碳酸分解恢复紫色,选项说法正确;
B、B处溶液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选项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C处的实验现象是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选项说法正确;
D、该实验能够说明二氧化碳气体不支持燃烧,但不能说明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变色,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5.C
【详解】
A、不是所有的原子都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如氢原子不含中子,不符合题意;
B、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不符合题意;
C、氢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点燃氢气前必须验纯,符合题意;
D、水由水分子构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B
【详解】
A、天然水经过静置、沉淀、过滤、吸附后不能成为纯净的水 ,因为水中还有可溶于水的物质,选项A错误;
B、点燃不纯的氢气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 ,选项B正确;
C、过滤不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过滤只是将难溶于的固体和液体分离,选项C错误;
D、某矿泉水的标签中标明了该水中含有钠、钾、钙等含量,其中钠、钾、钙指的是元素,物质是由元素组成,选项D错误;
故选:B。
7.C
【分析】
氢气、一氧化碳、木炭与CuO反应的原理分别是:;; 。
【详解】
A、观察化学反应式可知,反应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无毒,说法错误;
B、三个反应都不符合多变一特点,不是化合反应,说法错误;
C、由以上三个反应可以看出,反应中都生成铜,现象为黑色变成红色,说法正确;
D、在和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均为-2价,没有发生变化,说法错误。
故选C。
8.A
【详解】
①氢气燃烧,说明具有可燃性;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燃烧时能生成水;正确;
②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比空气的密度大,常用于灭火,正确;
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装置中压强减小,水进入装置,进入装置中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实验说明空气中氧气大约占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正确;
④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错误。
故选A。
9.C
【详解】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不符合题意;
C、生物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符合题意;
D、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A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H、O的个数分别是1、6、2,生成物中含C、H、O的个数分别是1、4、1,故生成物中还应含2个H、1个O,故丁的化学式为:H2O。
【详解】
A、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显+4价,氧元素显-2价,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甲醇中氧元素显-2价,氢元素显+1价,设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x+(+1)×4+(-2)=0,x=-2;水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故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丁的化学式为:H2O,不符合题意;
C、反应中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44:6=22:3,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消耗了二氧化碳,可以减缓温室效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A
【分析】
利用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思路分析判断各选项是否正确。
【详解】
A.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所以稀有气体可用作保护气,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所以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对应关系错误;
B. 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炼钢,对应关系正确;
C. 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对应关系正确;
D、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A。
【点睛】
12.太阳能 风能 地热能
【详解】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氢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和核聚变能等。
13.纯度 氢气+氧气水
【详解】
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氢气前应先检验纯度;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氢气+氧气水。
14.
(1) H2OH2+O2 直 氢元素和氧元素
(2)H2CO3CO2+H2O
(3) Cu2(OH)2CO3CuO+CO2+H2O 绿色粉末变为黑色
(4)CaO2+H2O→Ca(OH)2+O2
【解析】
(1)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符号表达式H2OH2+O2,接的是直流电,该实验证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故填:H2OH2+O2;直;氢元素和氧元素。
(2)
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碳酸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H2CO3CO2+H2O。
(3)
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 ,符号表达式,颜色变化为绿色粉末变为黑色,故填:Cu2(OH)2CO3CuO+CO2+H2O;绿色固体变为黑色。
(4)
过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故填:CaO2+H2O→Ca(OH)2+O2。
15.
(1) 氢气+ 氧气水 淡蓝
(2) 氢气+氯气氯化氢 验纯 不一定
(3) A 不断的运动
【解析】
(1)
氢气燃烧生成水,发出淡蓝色火焰。
故填:氢气+ 氧气水,淡蓝。
(2)
由微观示意图可知,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表达式为:氢气+氯气氯化氢,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一样,在试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所有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必须先验纯。比较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氯气中的燃烧,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
故填:氢气+氯气氯化氢,验纯,不一定。
(3)
通过上述实验, 溶液仍为无色;溶液变红;溶液仍为无色;由此说明中盛放的是浓氨水,②实验中,溶液能够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故填:,不断的运动。
【点睛】
本题考察微观示意图的理解,运用分子的特性解释一些现象。
16.
(1)化石燃料或人、动物的呼吸作用或微生物的分解
(2)
(3) 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 密度比空气大 试管内液面上升,试管内溶液变成红色 氧化镁和硫(或MgO和S)
【分析】
(1)
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或人、动物的呼吸作用或微生物的分解;
(2)
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实验一: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两支燃着蜡烛的烧杯中,现象是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化学性质是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
实验二: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有试管内液面上升,试管内溶液变成红色;
实验三:镁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推测镁条在SO2中燃烧的生成物是氧化镁和硫(或MgO和S)。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