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启用前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历史试题(B)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到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孔子主张“仁”,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为政以德”。 两者思想都
A.主张无为而治 B.倡导战胜自然
C.蕴含和谐理念 D.提出仁者爱人
2.西汉武帝除了把盐、铁、酒等手工业收归官营外,还实行了“均输平准”。均输官将各地输京的物品转运至各处贩卖,抑制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平准官利用均输官所存物资,根据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以此平抑物价。汉武帝采取这些措施旨在
A.抑制民间商业发展 B.巩固发展大一统国家
C.助力对外边疆开拓 D.降低民众的生活成本
3.宋太宗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需谨此。”宋太宗的这认识
A.彻底结束了武人政治 B.给边防危机埋下隐患
C.维护了皇族内部团结 D.有助于学术思想繁荣
4.中国古代自画像称为“自写真”。宋元时期的自画像多将人物融入山水背景或群像中。明清时期,部分士人挣脱“无我”枷锁,自画像中人物也从背景中独立出来,画家借助像赞、题记表达自我。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绘画风格不断变化 B.专制统治加强
C.士人追求个性自由 D.商品经济发展
5.总理衙门大臣对本署事务实行集体负责,有关公务的奏折必须联名上陈。总理衙门成立后,各项新式事务遭到部分清流派人物频繁地上书反对;主持洋务的恭亲王奕 和慈禧太后则将倭仁、翁同稣等清流派官员任命为总理衙门大臣。这一策略
A.保证了自强运动的实践成功 B.有利于近代化运动的开展
C.促进西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D.改变了保守派的思想认识
6.下表是《新青年》中对民主观念类词汇(含民主、民治、德谟克拉西等)评价倾向频度数据统计表。这反映了
A.五四运动解放了人民的思想 B.马克思主义日益传播
C.国人对西方价值观念的失望 D.民主制度建设被阻碍
7.1940年12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对党内的指示”中指出:“关于土地政策,必须向党员和农民说明,目前不是实行彻底的土地革命的时期,过去土地革命时期的一套办法不能适用于现在。”中国共产党调整土地政策
A.扩大了执政基础 B.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建立了联合政府 D.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
8.1950年5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开始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基本法律性质的法律,被毛泽东誉为“普遍性仅次于宪法的根本大法”。该法律的颁布
A.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C.促进了自由平等新风尚的形成 D.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成果
9. 1992年12月,山东省诸城市政府将国营电机厂变卖给本厂职工,电机由此成为我国第一家改制的国有企业。“诸城改制”最终得到中央的认可。这表明我国
A.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积极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道路
C.揭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序幕 D.公有制的地位受到了严重冲击
10.《汉谟拉比法典》第99条规定:如果一个人以银钱与另一人合伙,那么他们应当在神面前均分其利益。这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
A.普通实行合伙经营方式 B.商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C.法律旨在维护商人利益 D.神的旨意决定法律判决
1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 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原则,如按年龄分期进行教育的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直观性原则等。这些教育原则
A.催生了人文主义的思想 B.推动了宗教改革的爆发
C.适应了世俗社会的需要 D.进一步传播了启蒙思想
12.下图为某历史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整理的大事年表,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1824年空想社会主义著名代表人物欧文开始新和谐移民区实验。 1831年、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运动。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 1871年巴黎公社。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B.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C.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 D.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
13.1969年,美国《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新闻周刊》等报刊的记者、编辑参加反战游行示威;1970年,美国多所大专院校的师生罢课、罢教参加反战运动,10多万学生涌入华盛顿进行抗议。上述运动
A.反映了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潮流
B.促使政府进一步完善民主政治
C.直接导致美国政府从越南撤出军队
D.受到了反种族歧视运动的影响
14.1982年美国总统里根企图阻止一些西欧国家的公司向苏联提供天然气管道设备和资金,遭到英国的反对和拒绝。之后,美国政府声明:一些西欧国家相关公司将被禁止进入美国市场。据此可知
A.苏联遭到西方国家技术封锁
B.资本主义阵营已经瓦解
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欧盟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15.非洲区域经济共同体的成员国经济结构单一、身份严重重叠,仅有11个非洲国家归属单一区域经济共同体,其余国家均同时归属2个或3个区域经济共同体,不同区域共同体贸易规则互相冲突。这一现象带来的消极影响主要是
A.促进了区域贸易发展
B.导致战后非洲战乱频繁
C.减少了政府行政开支
D.延缓了非洲一体化进程
第Ⅱ卷 非选择题(5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曹操形象演变的过程
时期 内容 出处
西晋 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陈寿《三国志》
南朝 操虽姿貌短小,而神明英姿。 《世说新语》
唐朝 君不见魏武(曹操)草创争天禄,群雄睚毗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 张说《邺都引》
北宋 以魏武之暴戾强伉,其蓄无君之心久矣。乃至没身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 司马光《资治通鉴》
宋朝 阿瞒(曹操)长驱压吴垒,饮马长江投马棰。英雄只数大耳儿(刘备),仿佛芒砀赤龙子。 程俱《北圃怀古》
金、蒙古 阿瞒(曹操)狐媚无多罪,谁作桓文得到头。 刘昂《读三国志二首》
元朝 汉家一片当时土,肯为好雄载歌舞。销尽曹瞒(曹操)万古魂,落日漳河咽。 吴师道《铜雀台》
明朝 刻意强调曹操装病谄叔、杀吕伯奢全家、屠徐州、哭袁绍、梦中杀人等一些情节。 罗贯中《三国演义》
——摘编自曹龙《曹操形象演变研究》
根据材料,指出曹操形象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合理解释。(要求:持论据,表述清晰。) (17分)
17.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中叶,英国驻中国领事,对中国十分了解的密迪乐曾评论说:“在所有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国家里,中国人是革命最少而造反最多的。”他指出,数千年来朝代的兴衰并没有引起革命,而仅仅是统治家族的更替。……中国直至20世纪一直是一个“只有造反而无革命”的国家。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提取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14 分)
18. (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部分)
时间 中国 外国
距今约1万年 进入新石器时代;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
约公元前3100年 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约公元前2900年 苏美尔地区产生 一系列城市国家
约公元前2070-约前1600年 夏朝时期
约公元前18世纪 古巴比伦王国 基本统一两河流域
约公元前1600前771年 商朝和西周时期
公元前770-前221年 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8世纪 希腊城邦开始兴起
公元前6世纪 恒河流域产生一系列国家:波斯帝国兴起于伊朗高原
公元前4世纪晚期 亚历山大入侵波斯帝国,后灭亡波斯,建立亚历山大帝国
公元前221年 秦朝建立
公元前1世纪末 罗马统一地中海地区, 建立帝国
25年 东汉建立
1-2世纪 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受阻返回 罗马帝国空前繁荣:罗马的商人到达洛阳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古代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3 分)
19. (11分)某课题小组以“资本主义国家福利政策的影响”为主题进行史料探究,搜集到以下材料:
材料一 二战后,受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国家的福利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境、工伤、失业等原因全部或部分丧失成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除此之外,国家对固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摘编自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制度制析》
材料二 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 (单位:英镑)
——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资本主义国家福利政策的影响。(6分)
(2)若进一步探究福利国家建设的影响,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方面的材料?举例说明。(5分)
高三历史试题(B)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1—5 CBBDB 6—10 CDCBB 11—15 CCDC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5 分。
16.(17 分)
示例:形象变化:从三国、隋唐到宋代,曹操的形象经历了从伟人到奸臣的变化。(2 分)
解释:三国到隋唐是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时期,曹操突出的政治、军事才能有利于完成国家或局部的统一,反映了各阶层的社会心理需求;(2 分)曹操采取屯田等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得到民众的拥护与支持,(2 分)陈寿《三国志》为曹操的正面形象定下了基调。(2 分)因此,这一时期对曹操的评价是以正面为主的伟人形象;南宋偏居一隅,仍以自己为正统,敌视北方政权,曹魏政权自然受到统治者的厌恶;(1 分)理学兴起,要求人们遵守封建道德规范,元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学兴盛,民间文艺作品对曹操奸雄形象进行了生动描绘和渲染表演;(2 分)民间感彩浓重,尤其在社会矛盾尖锐复杂的元朝统治时期,百姓痛恨统治者的思想情绪被投射到民间文艺作品上,通过间接的形式而宣泄出来;(2 分)中国影响巨大的巨著《三国演义》使得曹操的奸雄形象最终定型。(2 分)
总之,曹操形象的变化,是受时代特征影响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结果;寄寓了社会不同阶层的思想观念,承载了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2 分)
17.(14 分)
观点:两千年的王朝循环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政治演进模式,辛亥革命终结了中国历史原有的发展轨迹;中国在 20 世纪以前一直是一个“只有造反而无革命”的国家;“数千年来朝代兴衰仅是统治家族的更替,没有引起革命”。(2 分,以上三点答出一点即可)
论述:中国自秦汉以来,每当王朝统治腐朽不堪之时,通常预示着一个新循环的开始,即旧王朝接近结束,新朝代即将来临。(2 分)新王朝建立之后,也建立了新的政治制度,如汉朝的内外朝制度、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等,(2 分)但这些制度都是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框架内不断发展的,没有突破封建专制制度。因此,中国古代每次政权的更迭都是出现一个新的朝代而非建立一种新的社会制度。(2 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专制统治,它不仅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时代的结束,(2 分)同时还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为中国政治现代化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2 分)完成了国家政权由传统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实现了从“朝代国家”到“共和国家”的转变。(2 分)
18.(13 分)
农业和畜牧业是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前提。(2 分)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社会分工与社会结构日趋复杂,人类逐渐迈向文明时代。(2 分)最初的文明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2 分)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西亚、埃及、印度、中国和希腊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2 分)农耕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崛起,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区域逐渐连接起来。(2 分)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2 分)汉朝与罗马帝国建立了经济和文化联系。(1 分)
19.(11 分)
(1)材料一和二反映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国家的建设起了较大的积极作用,(2 分)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收入分配不平等;(2 分)缩小了贫富差距,有利于社会稳定。(2 分)
(2)需要补充福利国家建设的消极影响相关的材料。(2 分)
说明:在建设福利国家的过程中,国家的财政负担加重,(2 分)减缓了经济发展。
(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