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北京的春节 课件(两课时 2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北京的春节 课件(两课时 20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24 11:2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1 北京的春节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想一想: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
样的印象?
第一课时
读一读,写一写
腊月 展览 风筝 空竹 口琴 更新 鞭炮 除夕 春联 扫除 年糕 充足 店铺 开张 对联 年画 通宵 间断 除非 光景 万不得已 必定
截然不同 燃放 拜年 寺院 轿车 元宵 张灯结彩 一律 彩绘 分外
zhēng
biān
gēng
xiāo
jiàn
fèn
第一课时
腊月:农历十二月。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的焕然一新。
张灯结彩:挂上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万不得已:表示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
分外:超过平常,特别。
光景:境况;状况;情景。
空竹:一种木制的传统健身玩具。
作家简介
老舍(1899-1966) 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伐;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主要作品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有《老舍全集》行世。
老舍是杰出的语言大师。他的语言俗白,通俗易懂,朴实无华,京味十足。
文章线索
这篇课文作者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的,条理很清楚。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描述从腊八到过小年的情况。
第二部分(第7段):描述除夕过节的盛况。
第三部分(第8-10自然段):描写正月初一情况。
第四部分(第11-12自然段):描写元宵节盛况。
第五部分(第13段):描写 春节结束的情景。
段落层次
合作交流,填写表格
时间 风俗习惯
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
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过了二十三
初六
元宵 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
正月十九 春节结束
填写表格,分清楚哪个部分写得详细,哪个部分写得简略。
时间 风俗习惯
腊月初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 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
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
腊月二十三 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过了二十三 大扫除,把吃的准备充足
除夕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正月初一 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
初六 铺户开张,还可以逛庙会、逛天桥、听戏
元宵 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
正月十九 春节结束
第二课时
1.深入理解详写部分,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
2.对比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的情景,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
3.拓展阅读文段,对比梁实秋、斯妤笔下
的春节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第二课时
北京春节欢庆图
品味重点
1、(读)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体会到
北京的春节开始得早。
腊七腊八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北京的春节也就是从最冷的时候
开始的。
引用“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俗语说明
2、(读)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指
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
作者用了什么表达方法,有什么好处?
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请找一找,哪些句子体现了“除夕真热闹”?
除夕
3、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从“味、色、声”的角度体会到除夕真热闹。“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从人们活动的角度体会到除夕热闹。人们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吃团圆饭、放鞭炮、守岁等活动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全部彩绘全部都是《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元宵节
6、(读)“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从哪里看出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一句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
总结上文,揭示这几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流露出对元宵节的喜爱之情。
“处处张灯结彩,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买各种花炮燃放,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有看的,有玩的,有吃的,怎能不美好快乐呢?
作用: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