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河三中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70分钟
姓名 班级 考号
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正确粘贴条形码。
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字迹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试卷自己保留,以备讲评使用。
第Ⅰ卷(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 )
A. 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 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 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 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2.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对西周制度概括的是
A. 分封制度,天下归帝 B. 集权制度,天下归私
C. 宗法制度,天下归嫡 D. 礼乐制度,天下归贤
3. 政治制度是实现和维护权力与利益的重要工具。图中关于先秦时期各项制度的排列,正确的是
A. ①王位世袭制②礼乐制度③分封制④井田制
B. ①王位世袭制②井田制③礼乐制度④分封制
C. ①分封制②王位世袭制③礼乐制度④井田制
D. ①王位世袭制②分封制③礼乐制度④井田制
4. 李白在《古风》中赞叹道:“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这个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 )
A. 建立了皇帝制度 B. 实现了祖国统一
C. 实行三公九卿制 D. 修筑了万里长城
5.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公元前211年,由于“咸阳人多,先王之宮廷小”,又巯散了部分咸阳居民,“徙三万家丽邑(今陕西骊山附近),五万家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这两次移民得以实施的有利条件包括
①建立中央集权 ②吞并六国 ③北击匈奴 ④焚书坑儒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6.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秦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的制度设计是
A. 皇帝制度 B. 三公九卿制度
C. 郡县制度 D. 郡国并行制
7. 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解释“中朝”说,“中国,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朝实行中外朝( )
A. 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 B. 旨在终结丞相制度
C. 有助于维护君主专制 D. 加速了西汉的灭亡
8. 汉初,分封王国时规定王国的博、相等官员由中央任命”,同时实行分封与都县交错并存的政区体制。由此可知,当时
A. 统治者吸取了秦朝灭亡教训 B. 各封国的政治地位较高
C. 中央有意防范封国势力膨胀 D. 各封国的管理人才短缺
9.中国古代的官职名号颇有渊源。“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从名称寓意来看,“刺史”应是
A. 地方的封疆大吏 B. 中央朝廷的重臣
C. 皇帝的内侍人员 D. 具有监察地方的职能
10. 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
A. 德才兼备 B. 家庭背景
C. 个人声望 D. 考试成绩
11. 下列四则史料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②文章之士不根教化、进士以诗赋取人,不先道理,明经以墨义,考试不本儒术,选人以书判殿,最不尊人物
③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乘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
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A. ①②③④ B. ④①②③
C. ④③②① D. ④②③①
12. 在人口众多的古代中国,如果没有一种合理的向上流动的途径,就会出现很多闲人整日无所事事,日久必然滋生事端的现象,而科举考试促使人们为了改变自己的地位忙于读书、参加考试。这表明科举制
A. 摧毁了门阀政治 B. 扩大了统治阶级的政权基础
C. 促进了社会公平 D. —定程度上稳定了社会秩序
13.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可知,当时魏征供职于
A. 中书省 B. 尚书省
C. 兵部 D. 门下省
14. 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的朝代是( )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15.《宋代职官大辞典》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称:“干德三年(965)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之设官。”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实现了中央集权 B. 剥夺了节度使的权力
C. 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 D. 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16.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一典故源自宋代政府的告示。当时的“州官”
A. 负责向中央转运钱粮赋税 B. 主要职责是监察地方
C 拥有封地,官位可世袭 D. 由文官担任,受通判节制
17. 某学校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想了解江西省和浙江省的省份名称的来历。研究发现,这两省在古代分别隶属于“江西行省”和“江浙行省”。“江西行省”和“江浙行省”这两个行政设置,最早应该出现在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18.明代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权重,吏、户、兵三部尤位高任重。清代有名无实,每部尚书及左右侍郎各二人,满、汉各一,互相牵制,职掌有同事务官,而非决计定策的政务官。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朝六部名存实亡 B. 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C. 宰相制度被废除 D. 厚满薄汉的民族政策
19. 关于明朝内阁的性质,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B. 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
C. 相当于元朝的中书省 D. 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
20.清朝军机大臣的职责是:“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以下关于军机大臣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军机大臣的职责表明皇权的强化
B. 军机大臣实质是皇帝的机要秘书
C. 军机大臣承旨办理机务出纳皇命
D. 军机大臣拥有对军国大政的决定权
21.论及雅典城邦制度,有学者认为,雅典“无法扩张自己……如果它扩张,其公民就无法集合参加公民大会,但如果不扩张,当强大的君主政体联合起来,它就会成为受害者。”这说明雅典城邦制度存在明显缺陷。下列项中能够反映这一认识的是 ( )
A. 城邦制度仅适用于小国寡民
B. 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
C. 公民权建立在对奴隶专政的基础之上
D.“五百人会议”享有很大的权力
22.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民主政治,被认为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典范。雅典民主的表现包括( )
A.成年男性公民都有机会担任公职
B.本地自由民皆可参加公民大会
C.五百人议事会可行使司法审判权
D.国家的公职人员均由推荐产生
23. 梭伦改革的措施中,最能起到打击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的措施是
A. 建立十个地区部落 B. 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C. 废除债奴制 D. 建立陪审法庭
24. 乘着时光隧道,当你回到希腊的伯利克里时代,你所看不到的情景是
A. 国王住在高高的山冈上并被巨石围墙护卫的王宫之中,监视并控制着全体臣民
B. 乡间居民步行进城,高兴地参加公民大会,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C. 公民大会正在讨论军国大事,出现了唇枪舌剑的驳论局面
D. 雅典正举行特别公民大会,公民在一块陶片上写下他认为的危险分子,获得六千票以上的人被流放国外
25. 根据下图所示,其中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做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
B. 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的成文法已经比较完善,所以万民法基本上是成文法
C. 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
D. 罗马的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等明显的狭隘性,可能与其存在大量习惯法有很大关系
第Ⅱ卷(共50分)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两者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人历史》
材料四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
——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周、秦两代创制“大变局”分别指什么?(8分)
(2)材料二中所说的“宰相委员制”是指什么制度?(2分)依据材料二说明唐朝这种行政体制的特点。(4分)
(3)材料三中作者为什么会持明清两代“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请结合明清时期相关史实加以说明。(6分)
(4)据材料四,说明科举制的积极作用。(5分)
27. 古代希腊、罗马创造了辉煌的政治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在解决私人争端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无论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头角,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个人的才能。”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的片段
材料二 第3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5表 死者的遗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8表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果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果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1)从材料1中可以看出雅典民主制的哪些特点?(6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民主的意义。(6分)
(2)《十二铜表法》的出现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6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在古代希腊、罗马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1分)请说明理由。(6分)
高一(历史)试卷答案
1-5DCDBA 6-10CCCDA 11-15BDDCD 16-20DCBDD 21-25AABAC
26【答案】(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或皇帝制度确立、三公九卿、郡县制)。
(2)三省六部制;唐朝中央实行皇权专制下的民主,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集权决策,相互制约。
(3)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4)作用:打击门阀士族(豪强宗法势力);扩大统治基础;促进社会阶层间的流动。
27【答案】(1)特点: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凭借才能担任公职。意义:雅典民主创造出议会制、任期制等民主运作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雅典民主推动了雅典经济的繁荣;促进了雅典文化的深入发展。
(2)作用:《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必须按律判决和量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3)没有。理由:古希腊,只有成年男性公民享有民主权利,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被排除在外。在罗马,平民和奴隶并没有享有和贵族同等的地位,如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