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精选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以下是民国时期部分刊物简介表。这些刊物可用于研究( )
创刊时间 刊物名称 部分栏目或文章名称
1919年6月 《民国日报》的副刊《觉悟》 《关于〈共产党宣言〉中的唯物史观》《劳动组合运动和阶级斗争》
1921年2月 《新塍》半月刊 《纪念劳动节专号》
1923年10月 《少年新塍》 《列宁底精神》
A.北京已成为新思想的宣传中心 B.晚清时期近代教育的发展状况
C.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双百方针”对文化事业的推动
2.从前人们说中国民众是“一盘散沙”,无组织,无活力。五四运动的勃兴,各种群众团体如雨后春笋,到处涌现。他们做社会调查讨论国内外大事,办平民教育,办宣讲团等等。这说明五四运动有利于( )
A.尽快入世接轨 B.形成革命统一战线
C.促进民众觉醒 D.推动文化全面转型
3.“它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材料中的“它”是( )
A.义和团运动 B.五四运动 C.国民革命 D.抗日战争
4.1912—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这些说明( )
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北洋军阀统治的腐朽
C.民主革命逐步转型 D.民国时期社会的进步
5.“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在国外。这说明五四运动( )
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 B.是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
C.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 D.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6.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宜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据此可知,当时( )
A.救亡图存运动开始成为时代主题 B.马克思主义成为革命指导思想
C.晚清政府外交失败激发群众觉悟 D.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7.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时期)学生运动的团体,为了宣传的原故,刊行无数的小报纸。这些小报纸,都是用白话文体的。同时白话的新杂志,也日多一日,该学者意在强调五四运动( )
A.是一场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 B.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
C.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开展 D.促进了国民的全面觉醒
8.从1920年开始,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
A.国民大革命推动思想解放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茶
C.对革命道路有了新的认识 D.共产主义成为主流思想
9.读下表:
时段 流行话题
五四运动前 孔教、文学改革、国语统一、女子解放、贞操、礼教、教育改良、婚姻、父子、戏剧改良
五四运动后 平民、劳工、劳动、阶级
上表中话题变化的原因是( )
A.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 B.反封建的启蒙任务已完成
C.无产阶级取得了政治权利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0.1919年7月胡适宣扬实用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挑起了“问题”与“主义”之争。8月,李大钊系统地批驳了胡适的观点,强调中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作指导,通过革命实现经济结构的改造。这一论战( )
A.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反映了思想界的混乱局面
C.为五四运动提供思想基础 D.是阶级矛盾激化后的结果
11.表1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有关妇女问题的部分文献统计。这反映出( )
表1
1919年 李达 《女子解放论》
1921年 陈独秀 《妇女与社会主义》
1922年 李大钊 《现代的女权运动》
1922年 中共“二大” 《关于妇女问题的决议》
1920年—1923年 陈望道 《妇女评论》
1923—1924年 邓颖超 《女星》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扩大 B.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广泛共识
C.党的工作中心发生转移 D.民主革命社会基础逐步扩大
12.出席这次会议的“除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外,还有共产国际代表,由于法租界巡捕突然搜查会场,会议的最后一天是在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进行的。”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
A.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B.开始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C.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
D.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13.陈独秀认为,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革命与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指的是中共“二大”( )
A.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决定与国民党进行合作 D.确定了领导工人运动的任务
14.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共产国际代表马林首先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重大的世界意义,第三国际增加了一个东方支部,苏俄布尔什维克又多了一个亲密战友,并对中共提出了建议和希望。”结合材料,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共产国际控制了中国共产党 B.共产国际指明了中国道路的方向
C.共产国际指导了中共早期的工作 D.使中共彻底丧失了发展的独立性
15.孙中山在一次发言中痛斥国民党党员,“十三年来,民国绝无起色,党务并不进步,皆由尔等不肯奋斗之过。彼共产党成立未久,已有青年同志二百万人,可见彼等奋斗之成绩。尔等自不奋斗而妒他人之奋斗,殊属可耻。”孙中山意在( )
A.利用共产党的奋斗精神改组国民党 B.召开国民党一大促成国共合作
C.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领导北伐战争 D.发展三民主义,提出三大政策
16.1921年中共“一大”明确提岀了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的革命目标。次年,中共“二大”提出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的民主革命纲领。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共产党( )
A.注重立足国情做出决策 B.形成了坚强的领导集体
C.寻求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17.下表所示为参加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开天辟地意义的会议的代表名单(不含外籍顾问)据此可知,这次会议是( )
地区 上海 北京 长沙 武汉 济南 广州 旅日 陈独秀派遣
代表姓名 李达李汉俊 张国焘刘仁静 毛泽东何叔衡 董必武陈潭秋 王尽美邓恩铭 陈公博 周佛海 包惠僧
A.八七会议 B.国民党一大 C.中共一大 D.遵义会议
18.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开创了鸦片战争以来的外交新局面,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这发生在( )
A.国民革命期间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期间 D.解放战争期间
19.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指出:“厘定制定各种考试制度,以数选举制度之贫。”在制订《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鲜明地提出:“凡候选及任命官员,无论中央和地方,皆领经中央考试论定资格者方可。”由此可见,孙中山( )
A.将文官选拔制度推行到了全国 B.汲取了西方考试制度精华
C.建立了中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 D.形成了近代文官考试思想
20.对下图所示历史事件评述正确的是( )
A.斗争目标是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成功实现了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 D.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21.下图为中国近代一段时期内民主革命形势发展的示意图。下列各项能正确反映图示内容的是( )
A.中国革命重心发生转移 B.辛亥革命得到各地响应
C.中国实现形式上的统一 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22.某一时期战事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一半靠兵力,一半靠宣传”“枪和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当两党合作时,无疑是一对优势互补的搭档。一旦合作破裂,共产党就吃大亏”。文中描述的现象应该发生在(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3.据1927年1月湖南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记载:“北伐军入湘后,皆得农民为向导与协助,凡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故此次我军长驱而北,不两月已克复武汉,进兵豫赣,扑灭吴佩孚军阀。”这说明当时( )
A.中共军队得到农民支持 B.国民大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C.北伐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北洋军阀统治完全被推翻
24.1923年,中国共产党一份议决案中指出:“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的这一认识( )
A.标志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推动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C.实际提出新三民主义的主张 D.导致国民革命运动最终失败
25.1924年1月,在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的召开( )
A.意味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B.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笼罩着中国大地,促使中国知识分子继续探索救国的真理,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民主主要是指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倡导造就法国那样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还提倡个性解放,平等自由,造就自主、自由的人。科学主要是指自然科学,提倡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观念和一切社会问题,宣传进化论、唯物论,反对迷信,反对偶像崇拜。新文化运动是一场面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领导的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
——摘编自王顺生、何虎生,汪云生编著《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教程》
材料二
正当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时,俄国爆发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部分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受到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开始认真学习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从而使由1915年肇兴的新文化运动起了根本的变化,即由一个资产阶级文化运动转变为一个广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运动。《新青年》也逐渐变或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刊物。李大钊则是推动这一历史性转变的伟大先驱者。
——摘编自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前后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转变。(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前后新文化运动发生转变的背景。(8分)
27.(17分)为实现独立富强,近代中国各阶层人民进行了前赴后继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认为:“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他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康有为主张“全变”。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发展转变的过程。先是以西方文化的民主和科学为口号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批判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文化,继而学习宣传十月革命,以俄为师,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五四之后发展转变为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的思想文化运动。……新文化启蒙运动的性质,也由其初期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旧文化的斗争,转变成了为新的革命斗争服务的新文化运动了。
——李世俊《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的现代意义》
材料三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摘编自胡绳武、金冲及《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丰碑—辛亥革命》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这一观点?(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在宣传内容和运动性质方面的变化。(5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留给后人怎样的精神财富?(6分)
28.(14分)“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抒发言论。国内各界舆论,一致同倡。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此种新文化运动,在我国今日,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原其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为爱国之运动吾党欲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
——《孙中山全集·致海外国民党同志函)(1920年)
材料二
在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中,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成分……五四运动时期的知识分子则比辛亥革命时期的知识分子更广大和更觉悟。然而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
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五四运动是在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已有进一步的发展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是在列宁号召之下发生的。
——毛泽东《五四运动》(1939年)《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及其对孙中山的启发,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五四运动性质的认定及依据。(5分)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所具有的新特征。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具有这些新特征的原因。(9分)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精选练习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B D D D C C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A C A A C A D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A C B B
1.【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1919年6月—1923年10月报纸刊物刊载关于共产党、阶级斗争、列宁等与社会主义有关的文章情况,这说明了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得到了进一步传播,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到地点信息,无法说明北京是新思想的宣传中心,排除A项;1912年清朝已经灭亡,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出,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2.【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国民众是一盘散沙,无组织,无活力”、“做社会调查讨论国内外大事,办平民教育,办宣讲团”可知五四运动开启了民智,推动民众关心国家大事,增强民主意识,说明五四运动推动思想解放,促进民众觉醒,故选C项;“讨论国内外大事,办平民教育”并非完全是“入世接轨”,且“入世接轨”不符合近代中国发展特征,排除A项;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形成革命统一战线,排除B项;“全面转型”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
3.【答案】B【解析】据材料“它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可知为五四运动,是中国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故选B项;义和团运动存在愚昧思想,排除A项;国民革命是革命统一战线领导的由广大人民共同参与的反帝反封的国民大革命,并不“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排除C项;抗日战争实现了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排除D项。
4.【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现代化的步伐,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拒绝在合约上签字是工人阶级为主力五四运动的结果,反映了民国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进步,故选D项;题干中并未反映列强对中国侵略加深的相关信息,不能说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排除A项;资本主义发展、新文化运动、拒绝在合约上签字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社会各方面进步的表现,不能体现统治的腐朽,排除B项;结合所学,促进旧民主主义革命转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是五四运动,不能完整体现材料信息,排除C项。
5.【答案】D【解析】五四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故选D项;五四运动是先进知识分子领导发动,排除A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谈不上是“翻版”排除B项;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与事实不符,排除C项。
6.【答案】D【解析】据“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可知,五四运动是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的爱国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选D项;救亡图存运动开始于洋务运动,排除A项;材料主要涉及五四运动的参加者,并未提及马克思主义思想,排除B项;1912年,清王朝宣告结束统治,排除C项。
7.【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刊行无数的小报纸。这些小报纸,都是用白话文体的。同时白话的新杂志,也日多一日”可知,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时期的报纸和杂志都是用白话文,说明五四运动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开展,故选C项;材料旨在强调五四运动后白话文的推广,没有体现爱国性,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挽救民族危亡的社会革命运动,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人民大众的全面觉醒,排除D项。
8.【答案】C【解析】 ;五四运动后,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结合材料“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说明对革命道路有了新的认识,故选C项;国民大革命是1924—1927年,排除A项;材料强调联系群众、深入群众,不是实业救国,排除B项;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但当时共产主义尚未成为主流思想,排除D项。
9.【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表格中内容可发现,五四运动前流行话题是关于传统文化,五四运动后流行的是平民、劳工、劳动等关于无产阶级的话题,结合所学,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五四运动后,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成为传播主流,故选D项;选项中关于传统文化的表述仅适应于材料中五四运动前的概况,排除A项;根据所学,五四运动时期,反封建的启蒙任务并未完成,排除B项;根据所学,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并未取得政治权力,排除C项。
10.【答案】A【解析】李大钊运用马克思主义与胡适展开论战,进而扩了马克思主义影响力,从而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故选A项;思想界的论战促进了思想交流与传播,形成思想解放运动,排除B项;该论战在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之后,排除C项;该论战在五四运动之后,而五四运动因民族矛盾激化而产生,因此该论战是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排除D项。
11.【答案】D【解析】据材料“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撰写了很多有关女子解放、女权运动等关于女子问题的文章”可知,早期共产党人注意到妇女作用,为赢得妇女对革命的支持提供了条件,有利于扩大民主革命的社会基础,故选D项;材料旨在说明共产党对妇女的关注为赢得妇女对革命的支持提供了条件,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旨在说明一些早期共产党人注意到妇女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并不能说明男女平等成为广泛共识,排除B项;党成立初期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工作中心并未发生转移,排除C项。
12.【答案】D【解析】由“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最后一天是在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进行”可知,这次会议指的是中共一大,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故选D项;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的是国民党一大,而不是中共一大,排除A项;开始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的是遵义会议。而不是中共一大,排除B项;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的是八七会议,而不是中共一大,排除C项。
13.【答案】A【解析】据材料“找到了中国革命与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可知中共二大确立的最低革命纲领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故选A项;一大就已经参加共产国际,排除B项;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排除C项;一大确定了领导工人运动的任务,排除D项。
14.【答案】C【解析】中共一大时,马林代表共产国际对中共提出了建议和希望,这说明中共早期工作得到了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故选C项;共产国际给予中共早期工作以指导,并不能说明共产国际控制了中国共产党,排除A项;题干说明共产国际给予中共以指导和帮助,但是其指导没有涉及到中国革命道路方向问题,排除B项;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给予指导和帮助,并不意味着使中共彻底丧失了发展的独立性,排除D项。
15.【答案】A【解析】据材料“彼共产党成立未久,已有青年同志二百万人,可见彼等奋斗之成绩”可知孙中山主张利用共产党的奋斗精神改组国民党,故选A项;材料的重点是孙中山赞扬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并未反映国共合作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反映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引起孙中山的赞扬,与北伐战争无关,排除C项;材料并未反映国共合作,三民主义的内容,排除D项。
16.【答案】A【解析】据所学中共“一大”的目标未实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当时中国国内主要矛盾是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与人民的矛盾、帝国主义侵略者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二大”的纲领紧密的结合了国情,故选A项;革命纲领的变化体现领导集团对国情认知的深入而非坚强,排除B项;“二大”纲领为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23年“三大”明确提出了与国民党合作建立统一战线,排除C项;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排除D项。
17.【答案】C【解析】据“具有开天辟地意义的会议”及代表名单可知这次会议是中共一大,故选C项;八七会议与“具有开天辟地意义的会议”的信息不符,排除A项;国民党一大应有国民党代表参加,而参加这次会议的都是共产党员,排除B项;张国焘未参加遵义会议,排除D项。
18.【答案】A【解析】据“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可知,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推进,工人运动蓬勃发展。1926—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时期,在汉口、九江爆发了收回租界的斗争运动是中国近代反帝斗争中光辉一页,故选A项;土地革命时期是在1927—1937年,排除B项;抗日战争期间是在1937—1945年,排除C项;解放战争期间是在1946—1949年,排除D项。
19.【答案】D【解析】据材料“凡候选及任命官员,无论中央和地方,皆领经中央考试论定资格者方可”可知,孙中山先生认为全国各级官员的任命和选拔必须经过中央考试资格认定,体现了文官考试思想,故选D项;1924年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地方军阀割据,排除A项;文官考试的做法在中国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就已经存在,排除B项;1924年不久孙中山先生去世,其文官考试思想还没来得及全国执行,排除C项。
20.【答案】B【解析】据材料“北伐军进军路线”“国民政府所在地”可知,地图反映的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北伐,北伐打败了军阀吴佩孚和孙传芳,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故选B项;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1926年北伐开始,北伐的斗争目标是北洋军阀,排除A项;1934—1936年的长征成功实现了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排除C项;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排除D项。
21.【答案】C【解析】据示意图信息“以广州为基地向北方发展,攻打吴佩孚和孙传芳”反映的是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北伐战争以张学良改旗易帜为完成标志,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至此,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故选C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重心由反帝反封建转变为以反抗外来侵略为主,国民革命是反抗北洋军阀,重心没有发生转移,排除A项;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与图示中北洋军阀割据不符,排除B项;1927—1937年国共对峙期间,中国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与图示信息不符,排除D项。
22.【答案】A【解析】据材料“一半靠兵力,一半靠宣传、一旦合作破裂,共产党就吃大亏”,可知合作破裂对共产党不利,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爆发“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民大革命失败,因此该现象发生于国民革命时期,故选A项;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双方十年对峙,与材料“当两党合作时,无疑是一对优势互补的搭档”不相符,排除B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材料中“合作破裂”不相符,排除C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双方内战,与材料“优势互补的搭档”不相符,排除D项。
23.【答案】C【解析】据材料时间1927年和“北伐军……吴佩孚军阀”可知是北伐战争,另据“凡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可体现北伐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选C项;北伐军是国共共同领导的,排除A项;国民革命最后是失败的,排除B项;国民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排除D项。
24.【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革命的党”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认可,这一认识有利于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故选B项;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排除A项;新三民主义的主张是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提出的,排除C项;国民大革命的失败是因为国民党右派篡夺革命的领导权,发动反革命政变导致的,排除D项。
25.【答案】B【解析】“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故选B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排除A项;“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共开始合作,但推翻北洋军阀的不是这次会议,而是后来的北伐战争(即国民大革命),排除C项;“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确立于1935年的遵义会议,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26.【答案】
(1)转变:从崇尚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转向宣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由学习西方文化转向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李大钊等领导人由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由资产阶级文化运动转变为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运动。7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2)背景:中华民族危机深重;救国思潮此起彼伏;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或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中国经济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新变化;工人阶级队伍壮大;新文化运动持续推进;俄国十月革命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8分,任答4点,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据材料“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开始认真学习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可知,五四运动使人们学习的内容从资产阶级的民主与科学逐渐转向马克思主义;据材料“民主主要是指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倡导造就法国那样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一部分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受到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说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学习对象从法国式的资产阶级革命逐渐转向俄国式的社会主义革命;据材料“即由一个资产阶级文化运动转变为一个广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运动”,说明五四运动还导致新文化运动的性质从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转变成为无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而且五四运动爆发后,李大钊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李大钊逐渐从一个激进的民族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2)据材料“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笼罩着中国大地”可知,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这一时期北洋军阀对内实行专制统治,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军阀,民族危机深重;另一方面1912—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都有所强大,资产阶级先后掀起了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据材料“正当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时,俄国爆发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说明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也为极大地鼓舞了中国的民主革命。
27.【答案】
(1)理解:洋务运动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有一定的进步作用,故作者认为它“并不是坏东西”。(3分)洋务运动是在封建制度基础上的修修补补,其根本目的是利用西方技术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并没有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故作者认为它是“小变”“量变”。(3分)
(2)宣传内容的变化:初期宣传民主、科学和自由,之后宣传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后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3分)
性质的变化:由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转变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化。(2分)
(3)原因: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励人们探求救国道路,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4分)
精神财富:爱国救亡,民主自由,文化启蒙,英勇斗争。(2分)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有一定的进步作用,故作者认为它“并不是坏东西”;但是洋务运动是在封建制度基础上的修修补补,其根本目的是利用西方技术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并没有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故作者认为它是“小变”“量变”。
(2)第一小问宣传内容,“先是以西方文化的民主和科学为口号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继而学习宣传十月革命,以俄为师,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可知初期宣传民主、科学和自由,之后宣传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后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第二小问性质变化,结合上述分析的内容变化和所学知识可知,其性质变化体现为由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转变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化。
(3)第一小问原因,结合辛亥革命在政治、经济、阶级关系及思想方面对五四运动的影响进行分析,可知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励人们探求救国道路,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二小问精神财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体现为爱国救亡,民主自由,文化启蒙,英勇斗争等方面。
28.【答案】
(1)五四运动扩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推动五四运动的产生、发展。(2分)
启发:改造民众思想。(1分)
性质:爱国运动;(1分)
依据:五四运动反对巴黎和会出卖中国国家利益,坚决维护国家主权;五四运动高喊“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口号,要求政府拒绝在卖国条约上签字。(任意一点,1分)
(2)新特征:参与的知识分子更多、觉悟更大;与工农民众运动相结合;反帝反封建更彻底,等。(3分)
原因:新文化运动提高民众觉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剧;对辛亥革命后局势的失望,各基层迫切希望改变现实等。(每点2分,任意三点,6分)
【解析】
(1)第一小问关系,据材料一“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五四运动扩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据材料一“推原其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可知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这也推动五四运动的产生、发展。第二小问启发,据材料一“誓为爱国之运动吾党欲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可知孙中山意识到社会革命需依赖思想进步,提出改造国民思想。第三小问认定,据材料一“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爱国之运动”可知孙中山认为五四运动为青年爱国运动。第四小问依据,据所学五四运动反对巴黎和会出卖中国国家利益,坚决维护国家主权;五四运动高喊“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口号,要求政府拒绝在卖国条约上签字。
(2)第一小问新特征,民主运动或革命的特征在分析的过程中,主要从主导阶层、斗争目标、斗争形式等方面来考虑,据材料二“知识分子则比辛亥革命时期的知识分子更广大和更觉悟。然而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可知参与的知识分子更多、觉悟更大,与工农民众运动相结合;据材料二“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可知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更彻底。第二小问原因,社会运动源于社会发展情况,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来考虑,兼顾内外,据材料二“知识分子更广大和更觉悟”可知新文化运动提高民众觉悟;据材料二“五四运动是在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已有进一步的发展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是在列宁号召之下发生的”可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和马克思、列宁思想的影响;据所学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这也说明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剧;对辛亥革命后局势的失望,各基层迫切希望改变现实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