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二、三节)测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2.5分,共50分)
读中国主要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分布图,回答1~2题。
1.形成我国“东耕西牧”农业格局的主要原因是( )
A.南北纬度的差异
B.东西温度的差异
C.东西干湿的差异
D.南北干湿的差异
2.东部地区是我国种植业、林业、渔业的主要分布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
B.人工林集中分布在东北大兴安岭地区
C.沿海地区淡水渔业发达
D.南方地区是我国主要的旱作农业区
甘肃、四川、海南三省有我国三大农作物新品种培育基地。其中,海南省南繁基地被誉为“国家种业硅谷”。读海南岛农业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
3.下列有关海南岛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稻一年一熟
B.水稻一年三熟
C.杂粮林业区地形以平原为主
D.水稻甘蔗区地形以山地为主
4.与我国其他育种基地相比,南繁基地最突出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B.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C.地处热带,热量充足
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读我国部分农业区分布图及表,回答5~6题。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 谷物年产量(千克/公顷)
甲 0.31 4916
乙 0.07 12414
5.关于甲、乙两个区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区一年一熟,盛产甘蔗
B.甲区人均耕地多,耕地单产高
C.乙区一年两熟,盛产大豆和甜菜
D.乙区人口稠密,广泛种植水稻
6.与乙区相比,甲区发展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是( )
A.降水充足,热量条件更优越
B.地广人稀,人均年产谷物多
C.河湖众多,灌溉水源充足
D.山环水绕,地形复杂多样
各地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农业发展要做到因地制宜。据此回答7~8题。
7.华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根据“因地制宜,合理分布”的原则,占主导地位的农业部门是( )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林业 D.渔业
8.右图中,甲、乙、丙三地,甲为城市中心,乙为城市郊区,丙为远离城市的地区。乙地农民选择种植蔬菜,发展肉、乳、蛋、禽生产,这种选择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市场
D.水源
科技兴农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因地制宜地把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结合起来。其中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据此回答9~10题。
9.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0.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温、保湿、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 )
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东北地区
读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分布图,回答11~13题。
11.下列对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共同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都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B.交通都便利
C.原料、燃料都不足
D.都是城市密集区
12.四大工业基地中,能够实现江海联运并且优势最明显的是( ) A.①工业基地
B.②工业基地
C.③工业基地
D.④工业基地
13.目前四大工业基地都面临转型升级问题,为使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我们应该( )
A.大力开发矿产资源
B.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C.充分发挥人口众多的优势
D.鼓励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教育
堪称“世界最强芯”的新一代“中国芯”以六项世界第一震惊全球。芯片是半导体电子元器件的统称,在现代电子与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上面为我国在建主流芯片项目的投资比重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4~16题。
14.芯片的设计制造属于( )
A.轻工业
B.传统制造业
C.服务业
D.高新技术产业
15.目前我国主流芯片项目投资比重最大的地区是( )
A.环渤海地区
B.珠江三角洲
C.长江沿岸地带
D.其他地区
16.新一代“中国芯”的应用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①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②推动我国科技的自主创新
少③与发展中国家经济联系逐渐减 ④提高相关产品质量和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读我国环渤海经济圈示意图,回答17~18题。
17.该经济圈内涉及的工业基地是( )
①辽中南工业基地 ②京津唐工业基地
③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④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该经济圈发展中的不利条件主要是( )
A.煤、铁资源不足
B.科技力量薄弱
C.淡水资源短缺
D.交通运输落后
读表,回答19~20题。
香港和珠三角地区产业对比表
地区 原有优势产业 现有优势产业
香港 金融、贸易、房地产、运输等 金融、物流、贸易、旅游等
珠三角地区 纺织服装、家具制造、玩具制造、造纸及纸制品、食品饮料等 金融、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其产业发展的变化有( )
A.产业发展的科技力量加强
B.产品单一、市场范围缩小
C.对劳动力的数量要求增加
D.产品价格提升,利润降低
20.为促进香港与珠三角地区的共同发展,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A.大力开发矿产资源,发展制造业
B.发挥香港地区劳动力廉价的优势条件
C.发展交通,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
D.利用广阔的土地面积,拓展城市规模
二、综合题(50分)
2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图中A地区表示的是我国糖料作物_______(甘蔗或甜菜)分布区,这里的主要耕地类型是_________(水田或旱地)。
(2)B地区粮食作物以_________(小麦或水稻)为主。
(3)C区域的人们住蒙古包,吃牛羊肉,这里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种植业或畜牧业或林业或渔业)基地。
(4)E所在省级行政区域和F所在省级行政区域中大面积种植棉花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5)G表示三峡水电站,其产业属于__________(能源或钢铁或机械)工业;H所在省级行政区域最发达的农业生产部门是__________;I所在省级行政区域的主要油料作物是___________
22.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4分)
农作物种植比例表
农作物名称 所占比例/%
水稻 62
油菜 30
蔬菜 6
其他 2
(1)曲线I为_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此线以西的土地利用类型以
________为主,主要农业生产部门为______业。
(2)曲线Ⅱ东段大致经过________一线(地理分界线),该地理分界线以南耕地类型以_________为主,以北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有_____、玉米等。
(3)某农户承包了200亩土地,在某一生产季节内种植结构如上表所示。该农户承包的土地可能位于A、B、C三地中的_______地,当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有_____________等(写一种即可)。
23.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华南王产区
河套地区地形及年降水量分布图
我国种植业主产区分布图
(1)我国东部地区种植业主产区大多分布在_______(地形)上;粮食生产呈现“南稻北麦”的格局,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
(2)河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主要受_______因素影响,该地区年降水量多在400毫米以下,气候比较干旱,河套平原发展种植业得益于引用__________河水的灌溉。
(3)西藏发展种植业的不利条件是__________,降水少,农作物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
(4)归纳总结:影响农作物分布的自然因素主要有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2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甲图中,沪深高铁(建设中)和京九高铁(建设中)均连接着我国__________工业基地。
(2)我国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位于__________工业基地。(填序号)
(3)乙图中村镇的土地利用有下列选择:
①种茶树 ②种甜菜 ③发展渔业 ④种花卉和蔬菜、养奶牛
其中A区域适宜_______(填数码),B区域适宜________(填数码),并说出B区域选择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读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A工业基地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B、C工业基地分别有我国重要的两座城市,___________铁路是联结两座城市的纽带。
(3)C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它的中心城市是___________
(4)D工业基地是我国重要的以_________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它充分利用毗邻港澳的优势发展经济。
(5)C、D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 CABCD
6——10 BACAC
11——15 CCDDC
16——20 CACAC
21.(1)甜菜 早地 (2)水稻(3)畜牧业(4)E
(5)能源 畜牧业 花生
22.(1)400 草地 畜牧(2)秦岭一淮河 水田 小麦
(3)A 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或:水热条件优越)
23.(1)平原 气候(2)自东向西降水逐渐减少 海陆位置 黄 (3)热量不足 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
(4)气温、降水、水源、地形等
24.(1)珠江三角洲 (2)② (3)① ④ 靠近城镇,有较大的消费市场
25.(1)辽中南工业基地 (2)京沪 (3)上海
(4)轻 (5)矿产资源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