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静电现象与电荷守恒 课堂限时训练(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1 静电现象与电荷守恒 课堂限时训练(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22 13:3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静电现象与电荷守恒
A组
1.(多选)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时,为了方便,常常用元电荷作为电荷量的单位。关于元电荷,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把质子或电子叫元电荷
B.1.6×10-19 C的电荷量叫元电荷
C.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其电荷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
D.质子带有最小的正电荷,其电荷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
2.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这是因为(  )
A.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
B.毛皮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橡胶棒上
C.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毛皮上
D.橡胶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
3.(多选)一带负电绝缘金属小球放在潮湿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该小球上净电荷几乎不存在,这说明(  )
A.小球上原有的负电荷逐渐消失了
B.在此现象中,电荷不守恒
C.小球上负电荷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导走了
D.该现象是由于电子的转移引起,仍然遵循电荷守恒定律
4.关于摩擦起电与感应起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是电荷的转移,感应起电是产生了电荷
B.摩擦起电是产生电荷,感应起电是电荷的转移
C.不论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电荷的转移
D.不论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产生了电荷
5.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接触后分开,两球相互排斥,则两球原来的带电情况不可能是(  )
A.原来其中的一个带电
B.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等量异种电荷
C.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同种电荷
D.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不等量异种电荷
6.带电微粒所带的电荷量的值不可能是(  )
A.2.4×10-19 C
B.-6.4×10-19 C
C.-1.6×10-19 C
D.4×10-18 C
B组
1.金属球A带5q的正电荷,另一完全相同的金属球B带-q的负电荷。将两金属球接触后再分开,则B球带的电荷量为(  )
A.-q B.q
C.2q D.4q
2.(多选)把两个不带电的导体A和B用绝缘支架支起并靠在一起,如图所示。当一个带电的导体C移近A但不接触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静电感应,A上带电种类与C上相同,B上带电种类与C上相反
B.由于静电感应,A上带电种类与C上相反,B上带电种类与C上相同
C.当把C移走后,再把A和B分开,则A和B就分别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D.当把A和B先分开,再移走C,则A和B上就分别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3.(多选)如图所示,a、b、c、d为四个带电小球,两球之间的作用分别为a吸引d,b排斥c,c排斥a,d吸引b,则(  )
A.仅有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
B.仅有三个小球带同种电荷
C.c、d两小球带同种电荷
D.c、d两小球带异种电荷
4.如图所示,通过调节控制电子枪产生的电子束,使其每秒有104个电子到达收集电子的金属瓶,经过一段时间,金属瓶上带有-8×10-12 C的电荷量。
(1)金属瓶上收集到多少个电子
(2)实验的时间为多长
参考答案:
A组
1.(多选)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时,为了方便,常常用元电荷作为电荷量的单位。关于元电荷,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把质子或电子叫元电荷
B.1.6×10-19 C的电荷量叫元电荷
C.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其电荷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
D.质子带有最小的正电荷,其电荷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
答案:BCD
2.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这是因为(  )
A.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
B.毛皮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橡胶棒上
C.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毛皮上
D.橡胶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
解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原来呈中性的物体若失去了电子则带正电,得到了电子就带负电。毛皮带正电是因为它失去了电子,同时橡胶棒得到了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正电荷的载体是原子核内的质子,不能自由移动,故只有选项A正确。
答案:A
3.(多选)一带负电绝缘金属小球放在潮湿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该小球上净电荷几乎不存在,这说明(  )
A.小球上原有的负电荷逐渐消失了
B.在此现象中,电荷不守恒
C.小球上负电荷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导走了
D.该现象是由于电子的转移引起,仍然遵循电荷守恒定律
解析:绝缘小球上电荷减少是由于电子通过空气导电转移到外界,只是小球上电荷量减少,但是这些电子并没有消失。就小球和整个外界组成的系统而言,其电荷的总量仍保持不变,遵循电荷守恒定律。
答案:CD
4.关于摩擦起电与感应起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是电荷的转移,感应起电是产生了电荷
B.摩擦起电是产生电荷,感应起电是电荷的转移
C.不论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电荷的转移
D.不论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产生了电荷
解析:无论哪种方式起电,都不是创造了电荷,都是电荷的转移,所以选项A、B、D错误,选项C正确。
答案:C
5.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接触后分开,两球相互排斥,则两球原来的带电情况不可能是(  )
A.原来其中的一个带电
B.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等量异种电荷
C.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同种电荷
D.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不等量异种电荷
解析: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接触后互相排斥,说明原来两球所带的电荷量的代数和不等于零。若原来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则接触后将发生中和,两球均不带电,故不会发生排斥作用。综上所述,选项B符合题意。
答案:B
6.带电微粒所带的电荷量的值不可能是(  )
A.2.4×10-19 C
B.-6.4×10-19 C
C.-1.6×10-19 C
D.4×10-18 C
解析:因为任何电荷量都应是元电荷的整数倍,而=1.5不是整数,所以A不可能。其他的电荷量都是e的整数倍。
答案:A
B组
1.金属球A带5q的正电荷,另一完全相同的金属球B带-q的负电荷。将两金属球接触后再分开,则B球带的电荷量为(  )
A.-q B.q
C.2q D.4q
解析:由于两小球完全相同,故接触后先中和再平分剩余电荷,qA=qB==2q,故选项C正确。
答案:C
2.(多选)把两个不带电的导体A和B用绝缘支架支起并靠在一起,如图所示。当一个带电的导体C移近A但不接触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静电感应,A上带电种类与C上相同,B上带电种类与C上相反
B.由于静电感应,A上带电种类与C上相反,B上带电种类与C上相同
C.当把C移走后,再把A和B分开,则A和B就分别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D.当把A和B先分开,再移走C,则A和B上就分别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解析:根据静电感应现象,带电的导体C放在枕形导体附近,在A端出现了异种电荷,在B端出现了等量同种电荷,这样的带电并不是导体中有了新的电荷,只是电荷的重新分布;而把C移走后,导体A、B又呈现为电中性,因此欲使A、B保存净电荷,需分开A、B后,再移走C,故答案为B、D。
答案:BD
3.(多选)如图所示,a、b、c、d为四个带电小球,两球之间的作用分别为a吸引d,b排斥c,c排斥a,d吸引b,则(  )
A.仅有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
B.仅有三个小球带同种电荷
C.c、d两小球带同种电荷
D.c、d两小球带异种电荷
解析:由c排斥a,c排斥b可知a、b、c带同种电荷;由d吸引a,d吸引b可知d与a、b、c带异种电荷,故选B、D。
答案:BD
4.如图所示,通过调节控制电子枪产生的电子束,使其每秒有104个电子到达收集电子的金属瓶,经过一段时间,金属瓶上带有-8×10-12 C的电荷量。
(1)金属瓶上收集到多少个电子
(2)实验的时间为多长
解析:(1)金属瓶上收集的电子数目为
N==5×107(个)。
(2)实验的时间t==5000s。
答案:(1)5×107个 (2)5 000 s
5.半径相同的两个金属小球A、B带有相等的电荷量,相隔一定的距离,今让第三个半径相同的不带电的金属小球先后与A、B接触后移开。
(1)若A、B两球带同种电荷,求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之比。
(2)若A、B两球带异种电荷,求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之比。
解析:(1)若A、B带同种电荷,设电荷量为Q,第三个球与A接触时,平分A的电荷量,A剩余电荷量为Q。再与B接触,平分二者之和。B最后所带电荷量为Q,则最后A、B电荷量之比为
Q∶Q=2∶3。
(2)若A、B带异种电荷,设A带电+Q,则最后A带电+Q,B最后带电=-Q,A、B最后电荷量之比为Q∶Q=2∶1。
答案:(1)2∶3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