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
一、单选题(共48分)
2020年11月24日凌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这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最后一步,此次的主要任务是获取月球土壤样本。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嫦娥五号选择在凌晨发射升空的气象原因是此时( )
A.气压低,火箭飞行阻力较小 B.云层薄,利于信号传输
C.地面温度低,便于箭体导热 D.雷电少,可保障运行安全
2.嫦娥五号顺利将月壤样本带回地面,将有助于( )
A.探索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地质演化历史 B.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等的科学研究
C.最终认识地月系统的形成与演变 D.研究月、日、地、气等自然要素的相互作用
下图为某中学生在自然博物馆看到的四块动物化石,甲、乙、丙、丁分别为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和鱼类化石,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图中四块化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丁乙甲丙 C.乙丁甲丙 D.乙丁丙甲
4.与图中丙化石相同地质年代,陆上的植物是( )
A.孢子植物时代 B.裸子植物 C.海生藻类 D.被子植物
下图为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曲线中( )
A.①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B.②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
C.③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 D.④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6.影响①②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云量厚度 B.地势高低 C.太阳高度 D.植被状况
7.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圈就是由各种气体组成的简单系统
B.水圈是由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组成的一个有生命的圈层
D.地球的外部圈层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8.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是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最大的工业重镇和教育文化中心。市区内河道蜿蜒曲折,河面开阔,每年冬季,市内入夜多降雪,次日黎明转晴,形成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下图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区域图。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冬季多夜雪的主要原因是( )。
A.河面水汽上升,遇冷空气凝结 B.植被覆盖率较高,水汽丰富
C.城市较郊区气温高,热岛效应明显 D.河面水温偏低,气流下沉
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图1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列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有( )
A.ab B.ad C.bc D.bd
10.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图2中( )
A.①增大 B.②增大 C.③增大 D.④减小
11.干洁空气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成分是( )
A.二氧化碳 B.臭氧 C.氧气 D.氮气
下面为我国东部不同气候区三个典型流域一年内水文变化情况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对甲、乙、丙三河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河流域位于海洋性气候区 B.乙河可能位于湘江流域
C.三河中丙河流域面积最大 D.三河中乙河有春汛和夏汛
13.径流深是将计算时段内的径流总量均匀铺在某断面以上的流域面积上,其相应的水层深度即是径流深。关于图中河流径流深的说法,合理的是( )
A.三河的最大径流深都在7月份 B.甲河径流深与流域蒸发量无关
C.径流深和人类用水情况关联不大 D.乙、丙两河降水量和径流深存在较好的相关性
下图是“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分布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关于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热量净收入从低纬度海区到高纬度海区逐渐减少②各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
③赤道海区热量收入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多④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有关海洋表层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均高于寒流流经海区②洋流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之间的水温差异
③热量辐射是各纬度海区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④水温的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大于同纬度大洋中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图为某区域气压带、风带及1013hPa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据图可以推测( )
A.该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 B.乙风带夏季向低纬度移动
C.该气压带控制下多晴朗天气 D.甲、乙风带分别位于不同半球
17.若甲、乙风带的风向不同且甲纬度较乙低,则图中( )
A.乙风带的风向以偏西风为主
B.气压带与甲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C.甲风带自低纬吹向高纬,降水多
D.气压带与乙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18. 读大西洋年平均表层海水性质示意图,回答下题。
关于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的含义,组合正确的是( )
A.①—温度,②—密度,③—盐度 B.①—温度,②—盐度,③—密度
C.①—密度,②—盐度,③—温度 D.①—密度,②—温度,③—盐度
2020年6月21日,福建省天文学会组织爱好者前往厦门观测日环食天文奇观。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9.天文爱好者最需要准备的是( )
A.天文望远镜 B.高倍照相机 C.普通墨镜 D.防护滤光镜
20.当天可能观测的月相是( )
A. B.
C. D.
21.当天在厦门海边可以观察到潮汐是( )
A.一次潮涨最高 B.一次潮涨最高,一次潮涨最低
C.两次潮涨最高 D.无法判断
22.积极利用潮汐的人类活动有( )
①潮汐发电 ②蓄水晒盐 ③稻田灌溉 ④滩涂养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水资源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合理开发的上限是水资源利用率为40%“我国部分地区及世界平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比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23.图中所示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利用上的共同问题有( )
A.水资源更新速度快 B.利用率过高
C.水污染严重 D.土壤盐碱化
24.河西走廊水资源缺乏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
A.河流径流量较小 B.城市密集,生活用水量小
C.灌溉用水量大 D.水资源统筹管理程度低
二、综合题(共52分)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美洲西部的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区之一,平均年降水量不到1mm,被称为世界的“旱极”。然而,“旱极”却并不缺“水”,只是它以雾的形态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请从逆温的角度分析智利西海岸雾的形成过程。
26. 冷岛效应是指某一区域温度低于其周围区域及该区域所在地的平均温度的现象,即相对于周围环境该区域是一个冷源,形成一种与热岛效应相反的冷岛效应。城市中的水域和绿地冷岛效应明显,被人们称为城市“蓝绿空间”冷岛效应。水体对热岛效应的缓解强于绿地,而水体与绿地混合配置对热岛效应的缓解作用又强于水体。
(1)试画出城市绿地冷岛效应示意图。
(2)简述研究城市“蓝绿空间”冷岛效应的意义。
(3)为使冷岛效应最大化,请你说明如何合理布局城市“蓝绿空间”。
27.每年6~9月,上海的汛期常出现台风、暴雨、大潮“三碰头”局面。依据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旬,上海出现________天气现象,其成因是受________天气系统控制。
(2)台风逐渐临近上海的过程中,上海的气压变________(高/低),据图判断,此时上海的方向为________。
(3)天文大潮的发生时间是________;上海相邻两次涨潮的时间间隔是________。
(4)当台风、暴雨来临,又恰逢天文大潮顶托作用,河流水位暴涨,常常形成城市内涝。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上海城市内涝面积大的主要原因。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山北坡经济带是指东起阜康、乌鲁木齐,西至乌苏、克拉玛依市的区域范围。根据《新疆主体功能区规划》,该区是我国面向中亚、西亚地区对外开放的陆路交通枢纽和重要门户,也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还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国际商贸中心、物流中心和对外合作加工基地,机电工业及纺织工业基地。目前,该经济带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维持一种畸形(生产生活用水挤占生态用水)结构。下图示意天山北坡经济带范围及水系分布。
(1)简述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环境现状。
(2)分析天山北坡经济带水资源开发利用维持畸形结构的原因。
(3)请为天山北坡经济带水资源开发利用畸形结构提出治理措施。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1.B 2.B 3.C 4.D 5.D 6.C 7.B 8.A 9.B 10.B 11.D 12.B 13.D 14.B 15.D 16.C 17.A 18.D 19.D 20.A 21.C 22.B 23.B 24.C25.智利西海岸大部分地段受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气流下沉作用显著,空气干燥;大陆岸外有强大的秘鲁寒流流经,沿海空气与寒冷水面接触,下层冷却,形成稳定的逆温层,冷湿气流无法上升形成降雨,便只能维持大雾笼罩的形态。
26.(1)
(2)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热岛效应强度提高;城市“蓝绿空间”具有显著的冷岛效应,充分利用城市“蓝绿空间”可以缓解热岛效应,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生态建设水平。
(3)带状绿地可形成城市的通风廊道,增强城市的透风性,可设置与主导风向一致的道路绿化;在河道周围预留足够的缓冲区,充分发挥其“冷带廊道”效应,尽可能多设计溪水绿化走廊,增加水体与绿地混合配置,以增强冷岛效应。
27.
(1) 梅雨
准静止锋
(2) 低 西北风
(3) 农历初一和十五 12小时25分钟
(4)在此期间,正值梅雨带来大量降水;城市建设导致地面硬化,雨水的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恰逢天文大潮,潮汐对入海径流的顶托作用强,形成城市内涝。
28.(1)草地退化,荒漠化加剧;农业灌溉不合理,土壤盐碱化严重;自然绿洲菱缩且呈现破碎化;湖泊干涸且湖水发生富营养化。
(2)降水量稀少,气候干旱,地表水严重不足;工农业生产及城市生活用水量大,水资源与经济发展不匹配;生产生活用水挤占生态用水;过度开采地下水;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水治理和循环利用率低。
(3)节水优先,高效利用;合理配置,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保护生态;加强监管,健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