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陆地水与洋流》单元检测题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陆地水与洋流》单元检测题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2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1-22 14:4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陆地水与洋流》检测题
一、单选题
1.读图,该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来源于( )
A.降雨和少量地下水 B.春季融雪和夏季降雨
C.地下水、融雪和降雨 D.冰川融水和夏季降雨
下图为中亚某区域等高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浸水桥是按常年水位设计桥梁标高,洪水时允许水流从桥面浸过的桥梁,图中地区的人们发现河水浸过图中桥梁时间多在每年3~4月。据此推断图中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最可能有( )
①雨水补给②高山冰川融水补给
③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④湖泊水补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图中浸水桥的桥梁一般都较低矮,下列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
A.降低桥梁建造成本 B.阻止洪水时人们通行
C.制造人造独特景观 D.便于河流的泄洪需要
可鲁克湖和托素湖位于青海省德令哈地区,被称为“情人湖”,它们一大一小,靠一条小小的淡水河紧紧相连。这两个湖泊虽然相距较近,有着相同的生态环境和变迁历史,但湖水性质却迥然不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根据材料推测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 )
A.巴勒更河自东南向西北流 B.巴勒更河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
C.可鲁克湖为外流湖 D.托素湖夏季盐度最高
5.有专家认为,随时间推移可鲁克湖很有可能变成咸水湖,原因不可能是( )
A.球变暖背景下,流域内降水减少而蒸发加剧
B.两湖之间的地壳继续抬升,可鲁克湖湖水无法通过河流向外排泄
C.地下多裂隙发育,湖水渗漏严重
D.流域内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增多,河水汇入减少
耗来河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的贡格尔草原上,发源于多若诺尔湖,湖内多涌泉,注入达里诺尔湖,全长17千米。耗来河曲曲折折,清澈见底,犹如一条白色的飘带,迎风摆动在美丽的草原上。下图示意耗来河航拍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耗来河( )
A.年径流量大 B.流速较平缓 C.季节性断流 D.河床深且宽
7.甲地湖泊的成因是( )
A.河道自然截弯取直 B.地表发生断裂凹陷
C.人为建坝拦截河流 D.地质变动堵塞河床
读南美洲大陆南回归线附近剖面(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M地区可能经常形成的自然现象是( )
A.雾气 B.降水 C.云层 D.渔场
9.若上图中区域的风力减弱,可能给该地区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是( )
A.海域渔业资源更丰富 B.降低沿岸大气湿度 C.厄尔尼诺的影响增强 D.降低沿岸海水温度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
11.夏季,S市主要受( )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
12.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
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 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
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 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
每年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壶口瀑布水量骤增,每秒流量达到2440立方米,形成壮美瀑布群。由于恰逢沿岸山桃花盛开,故被称为“桃花汛”。下图是区域水系分布图和壶口瀑布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桃花汛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降水丰富 B.季节性积雪融水多
C.上游冰凌消融 D.高山冰雪融水猛增
14.壶口瀑布含沙量最大出现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读某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图1)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图2),完成下面小题。
15.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中的(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16.据图分析,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两水文站之间( )
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 D.人工截留
M湖属于北冰洋流域,是由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淡水湖,湖泊深度大、蓄水量大。下图为M湖及周边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M湖( )
A.蒸发量小,湖水更新速度缓慢 B.深居内陆,只参与陆地内循环
C.湖水较深,导致湖盆断裂下陷 D.形态狭长,北部水温高于南部
18.图中( )
A.枯水期时,甲河的补给主要来自M湖
B.冰川融水是乙河水量的主要补给来源
C.全流域降水后,甲河比乙河水位变化大
D.北半球冬半年,甲河比乙河的结冰期长
下图中河流都是北岸冲刷严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下列有关甲、乙图中湖泊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湖泊夏季水位高 B.乙图中湖泊冬季水位高
C.两图中湖泊都为淡水湖 D.乙图中湖泊为咸水湖
20.若甲图中河流流向不变,等高线变为等潜水位线,则此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盛行西南风 B.乙地盛行东南风 C.甲地温和湿润 D.乙地低温少雨
21.下图为某季节北印度洋海域示意图,图示区域的半球位置及季节分别是( )
A.北半球、冬季 B.北半球、夏季 C.南半球、冬季 D.南半球、夏季
读图,回答问题。
22.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下列不正确的是( )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②表示径流
C.H表示海洋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23.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研究表眀,古青海湖通过东南部古倒淌河与黄河相通。图1为青海湖地理概况及观测点位置图,图中观测点(D1,D2和D3)地层剖面从上往下部依次有风成黄土、风成沙土、河相砾石,底部的河相砾石主要成分为花岗岩,与野牛山和青海南山南段的三叠纪碎屑岩岩性不吻合,花岗岩多出露在青海南山的中段(二郎剑—江西沟)和北段(布哈河河谷)以及日月山。图2为青海湖东南湾和耳海沉积相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自古青海湖转化为内陆湖以来青海湖区自然地理环境发生的变化是( )
A.东部抬升形成山地,西部断裂下陷形成湖盆
B.东部倒淌河河流流向改变,自东(东南)向西(西北)改变为自西向东
C.气候变为湿润,河流水量增大
D.古倒淌河河谷由风力沉积地貌向流水沉积地貌演化
25.据材料分析,耳海(青海湖子湖)与青海湖东南湾两湖区的盐度( )
A.相等 B.耳海盐度大于东南湾 C.东南湾盐度大于耳海 D.无法确定
二、综合题
26.读下表和图,完成下列各题。
非洲西海岸沿19°S的表层海水温度观测值
离海岸距离/千米 0 52 104 208 312 416 520 624 728
水温/℃ 14.7 16.4 17.4 18.4 19.1 19.1 20.3 20.8 21.2
(1)沿19°S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是:离海岸距离越远表层海水温度越____,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____,对沿岸气候有____作用,受其影响,沿岸形成____植被景观。
(2)N海域成为世界盐度最高海域的原因是位于____海区,蒸发量____降水量;周围大陆注入的____少;海域闭塞,与外海海水交换____。
(3)人们曾在M处附近的海域救援过84只遭受石油污染的企鹅,试分析海洋石油污染的主要危害。
27.读世界局部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海区洋流呈____方向运动,北大西洋中低纬度东部海区的洋流性质属于____。
(2)甲国典型的气候类型是____,与该气候类型形成有关的洋流是____。
(3)若一艘自纽芬兰岛驶向甲国的邮轮发生石油泄漏事故,在洋流作用下,水面上的油膜向____方向漂,说明洋流对石油污染的影响。____
(4)A地与B地纬度相近,但夏季A地气温比B地____,降水比B地____,请从洋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____
28.读黄河流域及主要水文站的径流量和含沙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自兰州至河口镇的河段径流量____(增加或减少),请解释引起该河段径流量变化的原因____。
(2)黄河自____至____含沙量陡增,该河段流经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请分析产生该问题的人为原因____。
29.阅读日本河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河流众多,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山区年降水量多达3000毫米,而面临日本海的地区与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年降水量较少。
(1)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
(2)说明日本河流在航运、水能利用方面的价值。
(3)一般而言,夏季日本太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流,其原因是什么
(4)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河流在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解释其原因。
参考答案
1.A 2.C 3.C 4.B 5.C 6.B 7.A 8.A 9.C 10.C 11.D 12.D 13.C 14.B 15.D 16.C 17.A 18.C 19.C 20.D 21.B 22.D 23.B 24.A 25.C
26.
(1) 高 寒流 降温减湿 热带荒漠
(2) 热带、副热带 大于 淡水 少
(3)形成油膜覆盖海面,影响海—气相互作用;导致海洋生态破坏,危害海洋生物和人类健康,滨海地区环境质量下降;渔业受损。
27.
(1) 逆时针 寒流
(2) 温带海洋性气候 北大西洋暖流
(3) 东 加快了污染海域的海水净化速度,但扩大了石油污染的范围。
(4) 高 多 A地夏季受来自大西洋的夏季风和沿岸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气温偏高,降水较多(或B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和受沿岸寒流降温减湿影响,气温偏低,降水偏少)。
28.
(1) 减少 自然原因: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量大;人为原因:大量引水灌溉
(2) 河口镇 三门峡 水土流失 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开矿等
29.
(1)日本河流短;流域面积小;水流速度快,水流急;流量季节变化较明显。
(2)日本河流短小而湍急,不利于航运; 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3)夏季风从东南方向吹来,太平洋沿岸处在迎风坡,形成大量地形雨,从而补给地表径流;而夏季日本海一侧处于背风坡,雨水较少。
(4)在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冬季有北部的山脉阻挡西北季风带来的日本海水汽,夏季有南部的山脉阻挡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水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