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第27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兰州市第27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5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1-22 15:1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兰州27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学科
(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对应区域,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第Ⅰ卷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下面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把正确的选项填在答题卡中。)
1. 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B. 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C. 区域是主观任意划分的
D. 区域根据一定的指标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
2. 对我国不同区域传统民居建筑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较南方差 B. 西北民居屋顶坡度平缓
C. 浙闽山区民居屋顶多为平坦状 D. 南方民居墙体较北方严实厚重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据此回答3—4题。
3. 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①太阳辐射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 关于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平原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
B. 平原区的发展应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饲舍养殖业
C. 西部草原区的发展方向是多元开发特色农产品,实现“立体开发”
D. 山区农业发展方向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5. 评估今年夏季全国小麦的长势及是否可能遭遇病虫害,可以利用哪个地理信息技术( )
A. RS(遥感) B. GIS(地理信息系统)
C. GPS(全球定位系统) D. 数字地球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完成6—8题。
6. “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 风化作用 B. 风蚀作用 C. 水蚀作用 D. 沉积作用
7. “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 滥伐森林 B. 过度放牧 C. 开山取石 D. 环境污染
8. 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要做到的是( )
A. 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恢复植被, 合理适度开发
C. 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 彻底退耕还林
9. 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原因是 ( )
A. 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 B. 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C. 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D. 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物资源
10. 有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这是因为 (   )
①在茂密的森林下,有着与沙漠地区相同的贫瘠土壤
②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
③雨林与沙漠都有严重的水土流失
④雨林与沙漠地区都严重缺水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结合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11—14小题。
11. “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 )
A. 吸烟除尘 B. 美化环境 C. 防风固沙 D. 净化空气
12.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生态作用是( )
A.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 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 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 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13. 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   )
①增加木材产量  ②改善生态环境 ③增加农民收入  ④调整农业结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4. 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B. ②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C. ③抵御海风、海浪和暴雨的袭击 D. ③进行平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
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和流域内甲地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图(如下图),回答15—17题。
15. 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是 ( )
A. 发电 B. 防洪 C. 养殖 D. 梯级开发
16. 下列有关田纳西河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 的是 (   )
A. 位于美国的中部地区 B. 上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
C. 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D. 降水季节变化大,12月至次年4月降水较多
17. 甲地区防洪水库为了雨季蓄洪留出库容较为合理的时间为 (   )
A. 1~2月 B. 4~5月 C. 9~10月 D. 11~12月
读下面产业转移示意图,完成18—20题
18. 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 )
A. 玩具制造 B. 汽车产业 C. 石化工业 D. 钢铁工业
19. 该产业部门属于 ( )
A. 劳动密集型工业 B. 技术密集型工业
C. 原料指向型工业 D. 资金密集型工业
20. 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 劳动力价格 B. 技术 C. 交通运输 D. 原料
21.热带雨林是:( )
①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 ②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③地球之肺 
④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⑤人类医学的宝库 ⑥土壤肥沃之地
A.①②③⑥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⑤⑥
22.下图是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量的大小)。影响土壤、生物、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中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气候条件 B.土壤条件 C.生物条件 D.地质条件
23.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工业的比重将上升的是(  )
①劳动密集型工业  ②资金密集型工业
 ③技术密集型工业  ④资源密集型工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08年以后,世界钢铁工业格局迎来第五轮产业全球化转移浪潮,中国开始承担产业输出国的地位,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主要的承接国。右图为产业典型产品周期图。据此完成24~26题。
24.目前,中国钢铁工业处于产品( )
A.开发期阶段 B.增长期阶段 C.成熟期阶段 D.衰退期阶段
25.中国钢铁工业开始转移的主要背景有( )
A.国际钢铁产能过剩 B.国内人口红利消失
C.中美贸易摩擦激化 D.国内铁矿资源枯竭
26.承接中国钢铁工业转移的国家最可能是( )
A.哈萨克斯坦、越南 B.日本、巴基斯坦
C.阿联酋、坦桑尼亚 D.智利、意大利
下图示意我国某省区产业链结构。近年来,该地②输出比重大大提升。读图,完成27~28题。
27.促使该地产业链能够形成的最关键因素是( )
A.市场 B.资源 C.劳动力 D.交通
28.近年来,该地②输出产品比重变化带来的积极影响是( )
A.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B.降低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C.降低运输成本,缓解交通压力 D.实现产业升级,减少用工数量
20世纪30年代,美国启动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工程,把水患连年、贫穷落后的田纳西河流域变成了一个环境优美、工农业发达的地区。目前,新安江借鉴其经验,广东省将通过梯级渠化开发,打造中国式的田纳西工程。下图为两大流域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29~30题。
29.新安江和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相似自然背景是( )
A.流域内多山区,水能资源丰富 B.降水丰富,季节分配相同
C.河网密布、径流量稳定 D.流域内煤、铁、铜等矿产资源丰富
30.目前,新安江流域存在较严重的水土流失;田纳西河流域19世纪中后期也曾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两大流域水土流失形成的共同原因主要是( )
A.过度伐林放牧 B.过度开垦坡地
C.矿产开采 D.战乱焚烧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3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我国这个地区荒漠化发展快的人为原因有?(3分)
(2)土地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的原因是(风向)?(4分)
(3)针对图中所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3分)
32.读珠江三角洲的图,回答问题:(共12分)
 
(1)分析图示地区成为我国最早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有利条件。(6分)
(2)指出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阶段的主导产业。(4分)
(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请说出城市化的具体表现(2分)
33.下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黄河上游地区重点开发的能源资源是________,其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2分)
(2)为了加快黄河中游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地方政府提出了下列两套方案(见下图)。你认为哪套方案的经济效益更高?要保证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还应注意采取哪些措施?(8分)
(3)该流域沿岸工业城市密集,可能给黄河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2分)
(4)作为煤炭输出地的晋、陕、内蒙古面临哪些环境问题?应采取什么有效措施?(6分)
地理答案
1、 单项选择题(每空2分,共60分)
1、 D2、B3、B4、A5、A6、C7、A8、B9、C10、A11、C12、A13、D14、C15、D16、D17、C18、A19、A20、A21、C22、A23、B24、C25、B26、A27、B28、C29、A30、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共10分(1)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等 (3分) (2)该地区西部、北部是沙漠集中分布区,在强大的西北季风作用下,向东、向南扩展;人类不适当的经济活动,如过度开垦也是造成向东、向南扩展的原因之一 (4分) (3)营造“三北”防护林体系和退耕还牧、退耕还林,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止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3分)
32、共12分 (1)(6分)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对珠三角地区实施对外开放政策;毗邻港澳、邻近东南亚的优越的地理位置;侨乡优势,便于吸引外资(写出3点得6分)
(2)(4分)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
(3)(2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乡村演变为城市;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增大。
33、共18分 (1)共 2分 水能 河流落差大、径流量较大(2分)
(2)共8分 方案②(2分) 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水平;加大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实行清洁生产;改善交通运输条件;防治污染,美化环境,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写对3点得6分)
(3) 共2分 有利于对该河流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大量排污会加剧河水的污染;增加河水的使用量,易引发河流中下游出现断流。(2分)
(4)共6分 问题:露天矿表土的剥离、井矿巷道的建设及道路的建设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等生态破坏;燃煤、洗煤、炼焦等重化工业发展易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地面塌陷,引发地质灾害;破坏地下含水层结构,污染地下水(答对4点得4分)
措施:矿区存放表土,随时分片回填,土地复垦、植树种草;在生产环节中加强对污染物排放的治理(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两方面回答)(答对2点得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