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第一节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一、选择题
1.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
A.1秒 B.0.1秒
C.0.01秒 D.0.001秒
2.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 ).
A.快 B.慢
C.一样快 D.无法比较
3.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而产生的.( )
A.运动 B.振动
C.温度升高 D.体积膨胀
4.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传来的.
A.电磁波 B.真空
C.空气 D.耳朵的鼓膜
5.关于声音的传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动形式传播
B.声音在真空中以很小的速度传播
C.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D.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随着提质的不同而不同.
6.人耳能分清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所以要能听到自己拍手的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 )
A.大于17m B.大于34m C.小于17m D.小于34m
B级
7.甲在足够长的有水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乙在另一端用耳朵伏管听,能听到( )
A.一声 B.最多声 C.3声 D.4声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大于光的传播速度
B.声音在空气中比在金属中传播得快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在旷野里谈话比在屋子里响亮
9.有一山峡宽1200米,两旁都是竖直徒壁,有一人在山峡内放一枪,头两次回声间隔5秒,则人离两壁的距离是(设声速v=340米/秒). ( )
A.1025米,175米 B.600米,600米
C.1000米,200米 D.850米,350米
二、填空题
1.声音是靠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声音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中传播.
2.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_________而产生的,并经_________传入人耳.
3.如图3-1-5所示,图甲为人敲鼓,能发出悦耳动听的鼓声,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图乙为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依赖于________________.
4.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______________.
5.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1.2s听到回声,则此人离山崖的距离大约是_____m.( m/s)
6.如图,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泡沫塑料接触发声的叉股时,泡沫球会被______,这个实验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物体都在___________.
7.东城小学的同学敲锣打鼓列队欢送新兵入伍,这锣声、鼓声是由于锣面和鼓面的_________产生的,再通过_________向四周传播开来.
8.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_m/s,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帛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比气体传播得______.
10.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米/秒.
11.通常我们听到声音是靠____________传播的.
12.一架在3015米高空飞行的飞机,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35米/秒.则飞机发出的声音传到地面所用的最短时间是________秒.
13.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_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
14.人耳能区分开回声和声源的条件是二者相差_____秒以上.
15.要使笛子发出声音,必须用口来吹,使管子里的___发生___.
三、计算题
1.小明站在桥上,可以看见远处河边上一个妇女在用棒槌拍衣服,但是每当她高举起棒槌时,小明却听见了拍打衣服的清脆声,这是什么原因?假设她每秒拍两次,洗衣服处距桥大约多远?
2.在平直双轨线铁道上,甲、乙两列车以大小相同的速度匀速反向行驶.甲车鸣笛后5s,乙车上人听到,再过40s,两车恰好相遇而错车.求甲车鸣笛时两车间距离.
3.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约为153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所示,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0.6s被探测仪接收,求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
4.甲用锤敲打物体时听到的却是前一次敲打时发出的声音,求甲、乙之间的距离.
5.甲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在铁管另一端敲一下,甲听到两次响声.如果铁管长为l,铁和空气传播声音的速度分别为 、 ,求两次响声间隔的时间.
6.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在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后才按表计时,测得运动员的成绩为13.69s,求运动员的真实成绩是多少?(设当时气温为15℃,无风)
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B 4.C 5.A、D.点拨: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必须借助于介质,真空中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故A对,B错;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气体中最慢,故D不对. 6.A.点拨:人听到回声的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声源到障碍物距离的2倍,∴ . 7.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甲在有水的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引起水管振动发出声音.声音沿三个途径传播,一是在空气中,一是在水中,一是铁管中,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铁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水中,最慢的是在空气中,所以,最先听到的一声是沿铁管传播来的,第二声是从水中传播来的,第三声是从空气中传播来的,选C.点拨:如果水管很短,声音传播的时间很短,我们分辨不出. 8.C. 9.A
二、填空题
1.振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 2.振动,空气. 3.振动,介质. 4.液体(水)也能传声. 5. 6.填“弹起”,“振动”. 7.填“振动”,“空气”. 8.340,声音在大地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大. 9.快. 10.340. 11.空气. 12.9. 13.振动,介质. 14.0.1. 15.空气,振动.
三、计算题
1.看见拍衣服,是由于光的传播,听见拍衣服的声音是因为声音的传播,两者传播速度悬殊很大,所以有一个时间差让我们看起来不“同步”.拍衣服一次有举起和拍下两过程,每秒拍两次,每举起或落下一次用 s的时间. .答:洗衣服离大桥85m.
2.设甲、乙两车在鸣笛时相距为s,甲、乙两车速度均为v,则 ,解得 m/s.甲车鸣笛时,两车相距 .
点拨:此问题看起来很复杂,可把问题简化为:(1)声音与乙车相遇,相遇时间为5s;(2)甲、乙两车相遇,相遇时间为45s两次相遇,通过的路程都等于甲车鸣笛时两车之间的距离.
3.
4.甲每秒敲打3次,即每隔 1/3s一次,而乙却听到的是前一次敲打的声音,即敲打声传到乙处用的时间为 s,则
5.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沿钢管传播用的时间 则 .
6.声音传播100m所用的时间, .
运动员跑百米的真空成绩为 .
点拨:发令枪信号弹爆炸时形成烟雾和发出响声是同时的,但光速是声速的90万倍,在不太大的距离内,信息光(烟雾反射的光)传播所花的时间非常短,可忽略不计,而信息声(枪声)传播得慢,传播所花的时间要长,若也忽略不计,会使运动员的成绩与实际不符.
第二节、第三节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一、连线题
1 .用线条把相关知识连接起来。
震耳欲聋的雷声 刺耳的尖叫声
音调 响度
声源的振幅 声源的振动
二、填空题
2.“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很大;“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_____________很高难度;我们能够瞧分离出各种不同的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3.“小芳唱歌比小红唱歌好听,说明小芳的嗓子比小红的嗓子好”,从声音的三要不素角度考虑,这句话实际是比较的两声源的____________。
4.乐音的三要素是_____ ___、_____ ___和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_______ _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响度,响度跟________ 和距离 ________________ 有关。收音机、电视机上的“音量(Volume)”旋钮是用来控制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5.雷雨季节,有些小孩害怕雷声,是否因为雷声的( )
A.频率很高 B.音调低 C.振幅很大,响度很大 D.音调很高
6.蝴蝶和蜜蜂从身旁飞过时,我们凭听觉不能发现蝴蝶的飞行;而能听到蜜蜂飞行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 ( )
A.频率不同 B.振幅不同 C.响度不同 D.音色不同
7.人可以分辨出胡琴声、笛子声、喇叭声,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的声音 ( )
A.频率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以上判断都不对
四、综合拓展题
8.马戏团的驯狗员,在舞台上用一种特殊的信号驯狗,观众完全没有察觉,狗却准确地听从信号做各种动作,试说一说这其中的奥妙?
9.向暖瓶中灌水时,听声音就能知道水是否将要灌满,这是什么缘故?
10.“假如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变为0.2m/s,则这个世界将就变成......”,写出四个较合理的场景。
11.如图1-3-3所示,把橡皮筋绷在直尺上,和两支铅笔垫起,改变橡皮筋的松紧程度;改变铅笔之间的距离;拨动时,改变幅度。听一听声音的音调、响度是否发生变化,并解释其中的原因。
12.笛子发声是管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当你的嘴唇在吹口上,用一股扁而窄的气流去吹笛子,气流和吹口旁边的棱发生冲突,引起管内空气柱的振动,笛子就“唱歌”了。改变空气的长度,笛子能发出不同的音调,就可以演奏出优美的乐曲了!请你尝试笛子吹出“1”“2”“3”“4”“5”“6”“7”的音调。和同学交流你的体会。
答案
1.震耳欲聋的雷声----响度----声源的振幅,刺耳的尖叫声------音调-----声源的振动频率。
2.响度,音调,音色 3.音色 4.音调 响度 音色 声音的高低 声源振动的频率 声音的强弱 振幅 声源的远近 响度 5. C 6.A 7.C
8.提示:狗能听到的声音范围远比人耳听到的范围大,驯狗员用的是超出人听觉范围但在狗的听觉范围内的信号。
9.提示:因为水瓶里有空气柱,向瓶中灌水时,随着水位升高,空气柱变短,因而空气柱振动产生的音波频率也发生了变化,即音调发生了变化,凭经验就可听出水是否要灌满。
10.略
11.发生变化,因为前面的操作改变了橡皮筋的振动频率;波动的幅度不同。响度会发生变化,橡皮筋的振动幅度小。响度小;橡皮筋的振动幅度大,响度大
12.略
第四节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一、填空题
1.声音的强弱通常用_______做为单位,其值越大,则声音的响度越________。
2.物理学上把发声体作______________时所产生的声音叫做噪声。从环境保护上说,凡是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有___________的一切声音都是噪声。
3.控制、减小噪声的是当前优化人们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课题,主要在____、____和_____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4.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某同学听到校园的钟发出“铛、铛铛”的声音时,就知道上课了。这些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表明:只有回声比原声晚0.1s到达人耳,人才能将回声与原声区分开。这时人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至少要_________________m。(声速取340 m/s)
6.在一个两端开口的纸筒的一端蒙上橡皮膜,用橡皮筋扎紧。对着火焰敲橡皮膜,火焰会__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下列哪些声音是噪声: ( )
A.教室里老师讲课的声音 B.音乐课上的钢琴声
C.电锯和球磨机工作的声音 D.公园里悠扬的音乐声
2、下列减弱噪声的办法中最好的是: ( )
A.周围的群众人人都戴上防噪声耳塞 B.将装有噪声源的机器的厂房紧闭
C.改造噪声大的机器或换用噪声小的机器 D.将居民家朝厂房噪声源的门窗封闭
3、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大约是 ( )
A.20赫以下 B.20赫到20000赫之间
C.2000O赫以上 D.所有频率的声音
4、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不属于噪声的是 ( )
A.车辆刹车声 B.冲击钻发出的声音
C.优美的小提琴声 D.音响设备发出的振耳的歌声
5、下面情况中不属于噪声污染的是 ( )
A.燃放鞭炮的振耳欲聋的声音 B.工厂烟囱冒出的黑烟
C.织布机的声音 D.飞机发动机的声音
6、为了保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 )
A.10dB B.50dB C.70dB D.90dB
7、 假如跟你一墙之隔的邻居经常引吭高歌,干扰你学习和休息,下列措施无效的是( )
A.赶快将门窗关紧 B.用棉花塞住耳朵
C.将窗打开,让空气加快流通 D.将棉毯挂在窗上
8、以下实例中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
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
B.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工作状况
C.牙医用超声波洁牙
D.利用声呐测海深
9、蝙蝠夜间出来活动从来不会撞到墙壁、树枝上,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蝙蝠的眼睛有夜视功能
B.夜晚有月光
C.蝙蝠的嗅觉很好,可以嗅出前面是否有物体
D.蝙蝠发出超声波可以在物体上返回,根据回声就可以判定物体的位置和距离
10、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
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
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
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
D.人突然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
11人民大会堂四周墙壁都做成有许多针孔状(像蜂窝似的小孔),这主要是为了:( )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加声波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装饰礼堂、美观好看
答案
一、填空题
1.分贝 大 2.无规则振动,妨害 3.消声、吸声、隔声 4.声音能传递信息 5. 17 6.摇摆 声波能传递能量
二、选择题
1.C 2.C 3.B 4.C 5.B 6.C 7.C 8.C 9.D 10.A 1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