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5《女娲补天》导学单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多音字“扎”。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6个生
字。
2.默读课文,抓关键词,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初步感受神话故事幻想的魅力。
3.联系生活,展开想象,试着把女娲求雨浇灭天火的过程说具体,说生动。
4.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过程,感受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和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学习重点】
文中的叠词“轰隆隆”“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运用十分巧妙,让学生深入思考,探究学
习,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叠词表达的作用。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自主探究,学生品味语言,对话交流,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
【学习难点】
课文插图是女娲用五彩石补天的情景及五彩的云霞,通过欣赏具体、形象的插图,学生感受到了天空的神奇、瑰丽,这就是女娲给予人类的恩赐。依托文本及补充的相关故事资料,进一步感受神话故事的夸张与
神奇,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和无穷的智慧,使得女娲的形象更加丰满、高大,女娲高尚的品质得以凸显,也拓展了学生求知的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习过程】
一、猜神话人物,引入课题
1.了解神话故事中的人物,猜猜他是谁?他做了什么事?
夸父——追日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盘古——开天辟地
精卫——填海
女娲——造人
女娲——补天
2.你发现这些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有什么特点?
3.神话故事充满神奇的幻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二、学关键词语,整体感知
1.神话故事引人入胜,故事中的词语也充满魔力,让我们一起看。
出示词语:
第一组:女娲 造人 欢歌 笑语 快乐 幸福
联系课文,你能用上这三个词说一句话吗?
第二组:轰隆隆 塌下 大窟窿 震裂 深沟
这组词写的是什么?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情景吗?
第三组:熊熊 大火 洪水 围困 挣扎
学习多音字“扎”,出示字典解释:
扎(zā):捆(扎辫子)。
扎(zhā):刺(扎针);驻扎(扎营)。
扎(zhá):挣扎。
不同的字音,表达了不同的意思。
此时的老百姓处在怎样的境地?
第四组:熄灭 寻找 冶炼 云霞
读读这组词,结合预习,说说女娲是怎样拯救人类的?可以用“先……再……接着……最后”这几个连词说一说。
虽然是简单的几个词语,却藏着女娲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经过,让我们再读这组词,感受女娲千辛万苦寻找五彩石,历经千难万险补天的情景。
2.结合板书,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朗读故事,了解起因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你能抓住一两个关键词语或句子说说感受吗?
抓住“可怕”这个词语,说说当时的情景可怕在哪儿。
3.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此情此景,让人心里……让我们用朗读来告诉人类的创始人女娲吧!
发现叠词的作用。
四、品语言文字,感受艰险
1.过渡:女娲看到这样的情景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2.默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找找为了拯救人类,女娲做了几件事?圈出关键词,按顺序说一说。
(1)求雨神下雨(2)造船救人(3)寻找五彩石(4)冶炼五彩石(5)补天
3.女娲是怎样苦苦哀求雨神的呢?试着说一说。
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她( )地说:“雨神啊!
现在天( ),地( ),人们( ),请你( )!”
4.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女娲历经千辛万苦寻找五彩石的经过。
5. 哪些词句要特别注意?
6.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圈出描写女娲炼石补天动作的词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女娲?
五、读补充资料,升华品质
1.齐读第五自然段,结合插图,说说看到这天边五彩的云霞,人们就会想起——
感受云霞的瑰丽,女娲精神流传的美丽、悠长。
2.补充女娲补天的微课故事资料,感受神话的奇妙幻想。
传说女娲补了天后,又斩下了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还擒住了残害人们的黑龙,压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埋向四处铺开的洪流。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天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龙蛇猛兽销声匿迹了。从此,风调雨顺,欣欣向荣,人们又过上了无忧无虑的生活。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认识了一位勇敢、善良的女神——女娲,感受到了一种不畏艰险、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这个神话故事改编自《淮南子 览冥训》。
课外阅读
走进书里去
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知识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这种现状的出现有很多原因,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光屏前,就可获得各种无奇不有的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比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北,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水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 用“_______”画出来。
2.读小说和看影片或卡通有什么不同 写在下面。
读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影片或卡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加粗的句子,作者把_________比喻为_________的宴席。把_________比喻为_________的快餐。这样比喻恰当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认为求学问的主要方法和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写作很有条理,首先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了这一现状,接着分析________然后举例对比读书和看电影、动画片的________,最后建议大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