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体育班)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体育班)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22 19:4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临河三中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
高三历史试卷 (体育班)
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70分钟
姓名 班级 考号
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正确粘贴条形码。
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字迹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试卷自己保留,以备讲评使用。
第Ⅰ卷(共64分)
1、选择题: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2分,共6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揭贴、口号等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揭贴、口号与事件搭配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甲午战争
B.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辛亥革命
C.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五四运动
D. 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
2.1901年,某报纸刊登了一篇评论,抨击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与该评论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 )
A. 《南京条约》的签订B.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
C. 《马关条约》的签订D. 《辛丑条约》的签订
3.辛亥革命虽然被袁世凯窃取了政权,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
A.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B.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国同盟会 中华民国 D.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针对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日本媒体的反应在5月5-8日,6月5-7日、10-15日分别达到高峰,基本上在中国本土发生重大事件的第二、第三天,日本媒体的相关报道达到高峰。据此可知,日本媒体关注的事件是( )
A. 五四运动B. 中共诞生C. 北伐战争D. 巴黎和会
5.粱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粱启超所述“割台湾、偿二百兆”出自( )
A. 《天津条约》B. 《马关条约》C. 《辛丑条约》D.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6.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重要事件是( )
A.辛亥革命胜利 B.五四运动爆发 C.中国共产党诞生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8、中国近代一整体军事战略部署方案说:“先定三湘(湖南),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该方案最有可能出现在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9. 1992年10月,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其主要内容是:( )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 两岸实行通商、通邮、通航
C.和平统一台湾 D. 停止对金门等地方的炮击
10.一首诗:“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 )
①虎门销烟 ②签订《南京条约》 ③签订《马关条约》 ④香港回归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 畲族,历史悠久,主要生活在我省的云和、景宁一带。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景宁畲族自治县。由此看出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多党合作制度 D. 政治协商制度
12、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
A.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B.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
C.建立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 D.对外国经济侵略作了某些抵制
13、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指 
A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B外国资本主义控制中国市场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取代D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14、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指 
A1895——1898年 B1898——1911年
C1912——1919年 D1919——1937年
15.胡适曾说:“(进化论的介绍与传播犹如)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最早向中国人介绍进化论的是
A.林则徐 B.梁启超 C.严复 D.康有为
16.维新变法运动对中国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B.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一定程度上挽救了民族危机
17.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
A.批判封建皇权 B.反对尊孔复古
C.捍卫《临时约法》 D.倡导科学精神
18.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刊发该文的杂志是
A.《新青年》 B.《少年中国》
B.C.《青年杂志》 D.《每周评论
19.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以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个是《时务报》;一个是《民报》;一个是《新青年》。”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应是( )
A.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法运动
C.辛亥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D.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0.“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这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哪方面的内容( )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21.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指出,“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与材料所说相关的历史人物有( )
①魏源  ②洪仁玕  ③李鸿章  ④孙中山  ⑤陈独秀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22.李大钊先生被誉为在“黑暗的中国”里“窃来”天火的“普罗米修斯”,“他的遗文却将永住,因为这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李大钊在中国(  )
A.创建了共产主义小组 B.领导发起新文化运动
C.率先宣传马克思主义 D.发起了文学革命运动
23.“这种战略为俄国所忽略。这种从农村中建立政党与军队的共产革命方式,是毛泽东自中国独特历史环境所领悟的。”这种“战略”是指(  )
A.无产阶级革命 B.农村包围城市
C.实现国共合作 D.开展工人运动
24.某一宣言称:承认三民主义为今日中国之必须,取消“苏维埃政府”,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该宣言发表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期间
25.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中共八大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这是因为中共八大(  )
A.客观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形势与主要矛盾的变化
B.实现了工作重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变
C.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全面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
26.国民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两者的根本共同点是(  )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
C.坚持民主集中制
D.坚持继续革命的思想
27.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他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改革所有制结构,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C.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推行对外开放
D.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28、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
A.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B.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C.“三个有利于”思想的提出 D.十四大的召开
29、江泽东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A、全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方向问题 B、如何解放和发生产力
C、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如何保持和改革党的执政能力
30.右图是邓小平的题词,这直接针对的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大跃进
C.“文化大革命” D.“两个凡是”的思想
31. 1977年,高考招生制度恢复。邓小平在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指示:“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总之,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这一指示的时代意义在于(  )
A.重新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
B.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开展做好了人才准备
C.强调了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
D.奠定了教育和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32. “上联:学习文化重科技,尊重知识强教育;下联:科技繁荣百业荣,教育兴旺万家旺。”下列选项与该对联相匹配的横批是(  )
A.科学发展 B.科教兴国
C.和谐发展 D.改革开放
第Ⅱ卷(共36分)
2、非选择题:本题共2道题,共36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开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滥杀无辜,残害所及,真未及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即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的中美英《波茨坦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6分)
(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说说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8分)
34.
材料一: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西方国家控制我们命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亚非国家的命运应该由亚非各国人民自己掌握……亚非国家应撇开政治分歧,加强团结,为会议的成功而努力…… ——周恩来
材料二: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一个美国记者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周恩来在哪次国际会议上的讲话?其内容体现了中国政府在会议上的方针是什么?(4分)
(2)美国记者为什么说周恩来改变了会议的航向?(6分)
(3)这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其中体现出的精神是什么?(4分)
历史体班答案:
1-5 ADDAB 6-10 CCBAD 11-15 BCDCC 16-20 CBCDB
21-25 BCBCA 26-30 BABCD 31-32A B
33.(1)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6分)
(2)为了稳定东亚秩序争夺霸权;主要原因: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次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苏、美、英等国对日作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等也可。(8分)
(3)意义:洗雪了百年国耻,捍卫了民族尊严,增强了民族自信心自尊心,成为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起点;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8分答出2点即可满分)
34.1)万隆会议;“求同存异”。(4分)
(2)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了多数与会者的赞同,并在此基础上达成共识,把少数国家攻击共产主义的倾向转向共同反殖反霸的主题上来。(6分)
(3)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精神,即“万隆精神”。(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