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地球表面的板块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6地球表面的板块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1-22 16:2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地球表面的板块
一、单选题
1.2020年12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程为8848.86米。下列关于喜马拉雅山脉说法正确的是( )
A. 喜马拉雅山还会继续增高
B. 喜马拉雅山脉附近很少有地震发生
C. 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海洋化石,是海平面上升造成的
D. 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
2.如图,下列能够证明大陆漂移说观点的是( )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3.科学的进步离不开卓越科学家的贡献,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德国科学家施莱登、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B. 德国地理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C. 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了细胞(实为细胞壁)
D. 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候风地动仪)
4.如图描述了大西洋形成过程。它支持了下列哪一观点?( )
A. 大地是个球体 B. 地球由六大板块构成 C. 大陆漂移学说 D. 海水是大西洋扩张的原因
5.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小应总结了下列几条,其中正确的是( )
①如果乘船出海,会看到港口的灯塔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②如果在山上遭遇石流,应立即远离泥石流,朝与泥石流垂直方向的山坡上跑。
③大理岩是石灰岩“变质”而来。
④日本多地震是因为该地区多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导致。
⑤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所以有科学家把它戏称为“七巧板”。
⑥全球的这些板块漂浮在海洋上,并相互不断地发生着碰撞和张裂。
⑦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非常相似,也分为三层。
A. ①③⑤⑥ B. ②④⑥⑦ C. ①②③④⑥⑦ D. ①②③⑦
6.下列有关大陆漂移假说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使人类重新认识了地球
B. 大陆漂移假说仅仅是一种假说,永远不会被人类证实
C. 大陆漂移假说是科学家在掌握大量科学证据的前提下提出的
D. 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可以支持大陆漂移假说
7.下列不是大陆漂移假说证据的是( )。
A. 南美洲与非洲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B. 大西洋两岸动物的共同性
C. 南极洲发现有煤炭资源存在
D. 赤道附近广泛分布热带雨林
8.北极熊是一种寒带的动物,能在水中捕食,但不善于长途跋涉,主要以海豹、鱼类为食。北极熊只有北极有,而南极没有。你认为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 南极缺乏淡水,北极熊不能生存
B. 南极是低纬度地区,气候条件不适合北极熊生存
C. 南极以前是有北极熊的,但由于经历过剧烈的地质运动,所以北极熊灭绝了
D. 在北极熊出现前,由于板块运动,南极大陆已与其他大陆分离,北极熊无法渡海到南极
9.在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的地形是 ( )
A. 高大的山脉 B. 裂谷和海洋 C. 岛弧 D. 悬崖
10.尼加拉瓜地震时有发生,还有大量的火山遗迹分布,根据上述现象推测,可信的是( )
A. 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B. 热带地区多火山分布
C. 处于板块交界 D. 火山活动不可能诱发地震
11.下列各项中与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无关的是( )
A. 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大陆轮廓非常相似,几乎可以拼合起来
B. 大洋分隔的两岸都有繁华的城市
C. 被大洋分隔的两岸大陆上,生物都有亲缘关系
D. 被大洋分隔的两岸大陆上,古生物化石许多是同类,岩层也是连续的
12.下列关于全球构造理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大陆漂移说是德国的莫霍提出的 B. 大陆漂移说认为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
C.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D.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在不断缩小
二、填空题
13.据报道,北京时间2021年5月22日,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
(1)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青海省位于板块的 , 容易发生地震。
(2)如图为地球内部三层结构示意图,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则A处位于 。(填地层结构名称)
14.据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了“大陆漂移说”。1960~1962 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请回答: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________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可多选)
A.火山和地震
B.太阳系的形成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三、解答题
15.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常会成为进一步科学研究的契机。在新的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的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科学假说。
(1)魏格纳在1915年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当时科学界不接受他的假说,1960~1962年,赫斯和迪茨基于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提出了 学说,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2)经过不断的研究,人们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 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3)2005年-2015年10年间珠峰地区以每年约3厘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以每年约0.4厘米的速度上升。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四、实验探究题
16.科学家发现,地球的形态在持续的改变中。如图是夏威夷群岛主岛(编号1号)与其三个链状火山岛屿(编号2、3、4号)的分布示意图(未按比例绘制)。许多科学家认为,夏威夷群岛主岛和这些链状火山岛屿是因为太平洋扳块在一个可视为固定不动且不断喷发岩浆的“热点”上移动(箭头指向代表板块移动的方向)造成的,喷出的岩浆冷却凝固逐一形成这些火山岛屿。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图示最能代表从链状火山岛屿(2、3、4)到夏威夷群岛主岛(1)年龄分布情形的是________。
(2)下列说法与文中这些科学家的观点相矛盾的是__________。
A.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更不会游,所以说明大陆可能是在移动的
B.大陆架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要撕裂它并在水平方向移动几千千米是不可能的
C.南极洲上有大量的煤矿,表明现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以前位于温暖湿润的中低纬度地区
D.大陆牢牢地紧连在海床上,而不是像浮冰般漂浮在海上,故无法移动
E.现今的两个地磁极——南极和北极,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上其位置是在移动的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解析】【分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有的碰撞挤压,有的张烈拉伸,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引发火山、地震,喜马拉雅山处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多地震。
【解答】A、喜马拉雅山处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地壳隆起形成高山,在不断的挤压下,还将不断上升,A符合题意;
B、由于喜马拉雅山脉处于板块交界处,因此附近常有有地震发生,B不符合题意;
C、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古代海洋生物化石,正是因为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地壳隆起抬升所形成的,属于海陆变迁现象,C不符合题意;
D、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答案】 A
【解析】【分析】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主要证据:
海岸线,特别是巴西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
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
特别是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如巴西和南非石炭-二叠系的地层中均含一种生活在淡水或微咸水中的爬行类-中龙化石,而迄今为止世界上其他地区都未曾发现。
【解答】南美洲和非洲的赤道附近均分布热带雨林气候,主要是因为地球的公转,受太阳直射点的影响,不能 证明大陆漂移说观点 。
故选A。
3.【答案】 B
【解析】【分析】大陆漂移假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大陆漂移。
【解答】德国地理学家魏格纳提出的是大陆漂移学说;故B错误;
故答案为:B。
4.【答案】 C
【解析】【分析】大陆漂移假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大陆漂移。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解答】图中描述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板块的张裂形成的,即支持了大陆漂移学说;
故答案为:C。
5.【答案】 D
【解析】【分析】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根据这一新学说,地球表面覆盖着内部相对稳定的板块(岩石圈),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动。
【解答】①如果乘船出海,会看到港口的灯塔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海洋是一个曲面,所以灯塔会从下往上一次消失;故正确;
②如果在山上遭遇石流,应立即远离泥石流,朝与泥石流垂直方向的山坡上跑,泥石流的破坏力巨大,朝泥石流垂直方向的高处逃生是正确的;故正确;
③大理岩是石灰岩“变质”而来,大理岩是一种变质岩,是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形成的;故正确;
④日本多地震是因为该地区多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导致,地震是由板块的运动导致的,是内力作用,故错误;
⑤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所以有科学家把它戏称为“七巧板”,全球是由六大板块组成的;故错误;
⑥全球的这些板块漂浮在海洋上,并相互不断地发生着碰撞和张裂,板块是漂浮在软流层上;故错误;
⑦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非常相似,也分为三层,地球由内到外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
故答案为:D。
6.【答案】 C
【解析】【分析】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由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这些漂移的大陆漂陆到今位置,形成现在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解答】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北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的相似,这边的大陆凸出来的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并经过实地考察,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通过深海探测以及人造卫星的精密测量,证实大陆确实在不断的漂移。所以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答案】 D
【解析】【分析】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依据是大西洋两岸的大陆形状吻合。
【解答】南美洲与非洲古老地层的相似性、大西洋两岸动物的共同性、南极洲发现有煤炭资源存在,能说明两块大陆曾经是一块完整的陆地,后来由于板块的张裂分开,因此能作为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但是赤道附近广泛分布热带雨林,不能作为大陆漂移假说证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答案】 D
【解析】【分析】板块运动是指地球表面一个板块对于另一个板块的相对运动,而板块运动使板块分离。
【解答】北极熊能适应寒冷的北极生活,由于板块运动,南极大陆已与其它大陆分离,北极熊无法渡海到南极,因此北极熊只有北极有,而南极没有,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答案】 B
【解析】【分析】板块运动的特点:1.在板块内部,地壳运动稳定;2.在板块边缘地带,地壳运动活跃,成为火山、地震活动的多发地区。
【解答】 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碰撞挤压往往形成高大的山脉,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答案】 C
【解析】【分析】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了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解答】 一般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因此尼加拉瓜地震时有发生,可信的是那里处于板块交界处,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答案】 B
【解析】【分析】大陆漂移假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大陆漂移。
【解答】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于是坚持不懈的研究下去,之后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但是大洋分割的两岸都有繁华的城市与大陆漂移假说是无关的,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2.【答案】 C
【解析】【分析】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解答】A、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魏格纳提出的,A不符合题意;
B、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B不符合题意;
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C符合题意;
D、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在扩张,太平洋在收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3.【答案】 (1)交界处
(2)地壳
【解析】【分析】(1)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有的碰撞挤压,有的张裂拉伸,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引发火山、地震。
(2)地球内部结构由外及里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解答】(1)板块交界处多地震、火山,青海省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容易发生地震。
(2)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则A处位于地壳,即地球的最外层。
故答案为:(1)交界处(2)地壳
14.【答案】 (1)碰撞和张裂
(2)B,C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解答】(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2)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是因为高山曾经是海洋,由于板块运动形成了高山,但海洋生物化石还存在。地震是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B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碰撞和张裂(2)BC
三、解答题
15.【答案】 (1)海底扩张
(2)软流层
(3)印度洋板还在不断地向亚欧板块挤压和俯冲
【解析】【分析】(1)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2)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
(3)板块挤压形成山,张裂形成海洋。
【解答】(1)魏格纳在1915年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当时科学界不接受他的假说,1960~1962年,赫斯和迪茨基于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提出了海底扩张学说,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2)经过不断的研究,人们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3)2005年-2015年10年间珠峰地区以每年约3厘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以每年约0.4厘米的速度上升,这是因为印度洋板还在不断地向亚欧板块挤压和俯冲。
故答案为:(1)海底扩张(2)软流层(3)印度洋板还在不断地向亚欧板块挤压和俯冲

四、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B
(2)B,D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根据这一新学说,地球表面覆盖着内部相对稳定的板块(岩石圈),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动。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解答】(1)根据材料的叙述可知,距离主岛1越近的岛屿,形成的时间越晚,距离越远的岛屿形成的时间越早,因此由2到4,岛屿的年龄越来越古老;故B符合题意;
(2)A、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更不会游,由此可以说明大陆是会发生移动的,不然无法解释现在分居两岸之间生物的亲缘关系;故A错误;
BD、由材料的叙述可知,大陆是可移动的,因此认为大陆不可移动的观点,与这些科学家的观点是矛盾的;故BD正确;
C、南极洲存在大量的煤矿,说明南极洲以前存在着大量的森林植被,其环境是温暖潮湿的,不然植被无法生存,即南极洲以前处于中低纬度地区;故C错误;
E、现在的南极北极在很早之前是不在现在的位置,是经历的漫长的移动后形成的;故E错误;
故答案为:(1)B;(2)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