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立在地球的边上放号
《峨日朵雪峰之侧》
比较阅读
一、作家介绍:
郭沫若(1892-1978) ,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现代文学家、
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1892年,出生于四川。1914年,在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投身于新文化运动。1926年,投笔从戎,随国民革命军北伐。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流亡日本。1948年,当选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当选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1958年至1978年,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等职。1978年,病逝于北京。
昌耀简介
昌耀(1936年6月27日-2000年3月23日),原名王昌耀,湖南省桃源县人,诗人。
1950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宣传队员。同年,响应祖国号召,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期间,推出处女作《人桥》,从此与诗歌艺术结下不解之缘。1953年,在朝鲜战场上负伤后转入河北省荣军学校读书。1954年开始发表诗作。诗集有《昌耀抒情诗集》(1986)、《命运之书》(1994)、《一个挑战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沙盘》(1996)、《昌耀的诗》(1998)等。2000年3月,身患骨癌的昌耀在西宁跳楼自杀。
昌 耀
二、写作背景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展现五四爱国运动激情的力作—《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该诗写于1919年9、10月间。当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影响,毅然从日本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际的大海,那惊天的巨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心灵。他心中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奔突激荡的画面,于是写下了这首赞歌。
写作背景
1957年,昌耀因诗作《林中试笛》被打成右派,此后仅得以一“赎罪者”身份辗转于青海西部荒原从事农垦,1962年昌耀已陷入冷寂和沉闷了,由此,他得以以理智和清醒,观照和揣度个体生命及周围的世界:这便是他的短诗《峨日朵雪峰之侧》产生的外在机缘和直接意图。
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朗读两首诗歌,这两首诗歌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请用简短的词语概括。
宏伟、强力、壮丽、炽热。
诗人是站在什么角度来抒发情感的?如何理解诗歌标题的含义?
诗人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以浪漫主义者的激越情怀,把整个世界都当作自己的呼唤对象,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
“放号”是欢呼、是呼喊、是呐喊、也是赞歌。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怒涌的白云
壮丽的北冰洋
狂暴的太平洋
滚滚的洪涛
眼前景物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晴:五四运动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驱散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的黑暗。
提起、推倒:拟人。太平洋之力量即参与五四运动的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各个社会集团的爱国人士的合力。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毁坏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罗网;创造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并为之努力。
怎样理解“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
吕哟!”的深刻含义?
这是对“力”的歌颂和赞美。诗人从多角度描绘了力的内涵,强调色彩,突出形态,体现其神韵,反映其节奏,多层面感受力和美。诗人尽情歌颂的“力”应该指“时代的洪流、五四的精神、人民的觉醒、先驱的牺牲”。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在狂热的时代背景下,“这”“仅能征服的高度”当是指他这种游离于时代和现实之外的清醒和理智。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因“我”到达的 “高度”从精神层面看的确是一个难得的高度,因为这是诗人自己艰难攀上去的高度,也是只有他自己看得见、感觉得到的高度,但对于他当时在社会主流意识里所处的地位来说,这个高度无疑是危险的。所以,他只能“小心”“探出前额”。
“小心地探出前额”。
那曾一度被时代捧为神明、视若永恒真理的“太阳”,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在人们的困惑迷惘中,终于失却了原来的高度,终于要被屡遭愚弄的时代心理放弃了。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
当“太阳”跃入山海,时代从泛滥的狂热、廉价的乐观中摆脱出来,那荒谬年代的所谓理想、所谓信念、所谓追求,不过是堆砌上去而根本不会稳固的“石砾”,它们只能有“滑坡”的下场。
石砾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在这样的高度,内外都有力量拉扯“我”下滑,在坚守、占据自己的高度时其艰难和痛苦可想而知。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般
楔入巨石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这是生命意志和生命强力的伟岸展示,呈示在这种高度的生命必定是强健和雄壮者的生命,定格在这种险峰的姿态必定是胜利者的姿态!
呵,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诗人何尝不知道雄鹰或雪豹的假设和想象的可笑和荒谬,何尝不知道他自己是怎样的角色和形象。这是一个莫大的反讽,而正是这个反讽的开启,使全诗通过对比形成的反讽结构得以凸现出来、清晰起来。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
快慰。
。
请画出描写“我”的句子,概括两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分别是一个什么形象。
四、品读诗歌,析“我”
说说你找出的描写“我”的句子:
我的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呦!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我小心的探出前额……
我的指关节洠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
你觉得两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分别是什么形象?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里的主人公是一个歌唱者歌号者的形象
《峨日朵雪峰之侧》里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攀援者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