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生物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已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
到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
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45分
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波斯湾西岸的热带岛国巴林有一沙漠景点该沙漠景点方圆几十公里仅有一棵植物,巴林人
称之为“生命之树”。该树的学名是牧豆树,高近20多米,枝繁叶茂,树冠垂直,绿荫达200多
平方米,树龄四百多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该树通过被动运输的方式吸收水分
B.该树落叶燃烧后留下的灰烬属于无机盐
比较该树与瓶子树胡杨树亲缘关系的远近可选择相应细胞的磷脂分子进行分析
D.该树体内的糖不全用于供能
2细胞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错误失活的蛋白质,也会产生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泛素与其结
合后被自噬受体识别并结合,三者被吞噬泡(蕤泡的一种)吞噬,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这些蛋
白质和细胞器被降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动物细胞能产生囊泡的结构有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等
B.蛋白质(细胞器)与泛素泛素与自噬受体、自噬受体与吞噬泡之间的识别体现了细胞膜的
信息交流功能
C.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细胞的这种自噬过程有助于自身稳态的维持
3.细胞膜上的磷酸激酶水解ATP后的Pi可使某载体活化为AC(活化载体),然后AC运输某
离子进入膜内后,磷酸酯酶将AC转化为IC(未活化载体)和Pi,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IC在磷酸激酶和ATP的作用下再度磷酸化而活化
B.该过程体现了载体与酶都具有专一性,与这两种分子的结构有关
C.ATP参与该离子运输既提供能量又提供P使载体活化
D.磷酸激酶和磷酸酯酶分别使ATP水解和合成
高三生物试题第1页(共8页
如图所示为物质进出细胞的三种途径。丙酮酸借助
葡萄糖
氢离子浓度差提供的动力依靠转运蛋白进入线粒体
途径①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Q途径
A.途径①与丙酮酸进入线粒体都不需要消耗ATP
B.图中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不全具有特异性
丙酮酸甲
C.甲物质是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可为途径③提供
能量
Ca+6
D.膜电位变化,使Ca2+通道开启,Ca2内流不消耗
5.为研究相关因素对H2O2水解的影响,设计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在最适条件下将反应室旋
转180°,每隔30s读取并记录量筒刻度,得到如图2所示曲线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浸过肝脏匀
气体
浆的滤纸片
倒置的量筒
0的释放量
2mL3%过氧化氢
清水量
溶液+2mL缓冲液浸过肝脏匀2m3%过氧化氢
实验开始前反浆的滤纸片溶液+2m缓冲液
时间
应小室的状态
图
图2
A.增加滤纸片数量,实验结果可能符合曲线①
B.改变缓冲液的温度或PH,实验结果可能符合曲线④
C.改用浸过FeCl3溶液的滤纸片,实验结果可能仍符合曲线③
D.增大H2O2溶液的浓度,实验结果可能符合曲线②
肿瘤细胞也有分化程度高低之分,分化越高意味越接近相应的正常发源组织;而分化越低或
未分化细胞和相应的正常发源组织区别就越大。下列关于细胞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肿瘤分化程度不同的患者突变的基因不完全相同
B.高度分化的细胞若衰老,胞内自由基会增多
C.分化和癌变的细胞形态都有改变,但实质不同
D.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越低,恶性(增殖)程度也越低
7.卡尔文用CO2研究暗反应C的转移路径时,得到以下实验资料(1)将光照时间逐渐缩短至
几分之一秒,发现90%的放射性物质是一种C3(2)经过5s光照后,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C5
和葡萄糖(3)在适宜光照和CO2充足的条件下,C3和C5的含量很快达到稳定状态,含有放射
性的糖类不断增加(4)当停止光照时,C3明显增加,C5明显下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3是CO2被固定的第一个被测产物可从资料(1)得出
B.C3进一步反应生成C5和葡萄糖可从资料(2)得出
C.C是暗反应的中间产物糖类是终产物可从资料(3)得出
D.无光时,暗反应可以持续进行可从资料(4)得出
经3P充分标记的某动物精原细胞置于不含P的培养液中,在适宜条件下先进行了一次有丝
分裂紧接着再连续进行了两次细胞分裂(第2次和第3次),下列各时期细胞中,不一定符合
该情况(含P的染色体比例为1、含3P的核DNA比例为1/2)的是
髙三生物试题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