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一位学者曾发表这样的感慨“一场运动,使一个缺乏群众基础的‘在野党’,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执政党’;(另)一个由少数知识精英聚集的幼年的党迅速成长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成千上万工农群众卷入这场洪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一事件使近代中国( )
A.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 取得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
C. 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D. 革命的中心由珠江流域转到长江流域
2.“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这则新闻报道反映的中国政局变化是( )
A. 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B. 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
C. 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D. 北洋军阀的统治受到沉重打击
3.毛泽东曾说:“因为困难的时候不动摇,长征后不到三万人的队伍,要比长征前三十万人更强大。”毛泽东强调的是 ( )
A. 反“围剿”积累了斗争经验B. 遵义会议作出了正确决策
C. 长征锻炼了红军的基干力量D. 红军三大主力得以胜利会师
4.“十月十日的黄昏,我们的队伍从瑞金雄赳赳地出发了……帽子、衣服、布草鞋、绑带、皮带,从头到脚都是崭新的,都是我们苏维埃工厂制造的,出发以前才发来的新家伙。”材料中“我们的队伍”( )
A. 出师北伐B. 开始长征C. 奔赴抗日前线D. 奔赴南昌发动起义
5.1928 年,为阻挠国民政府的继续北伐,日本帝国主义( )
A.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B. 参与八国联军侵华C. 扶植袁世凯称帝D. 制造了“济南惨案”
6.1927年全国华商纱厂拥有纱锭数为209.90万枚,1936年达到274.60万枚;华商纱厂织布机由1927年的1.35万台增加到1936年的2.55万台。从1931年到1936年,华商电厂发电量平均增长率都在13%以上。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 ( )
A. 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B. 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C. 日本对华侵略的加深D. 外国资本的排挤
7.20世纪初期,中国有一人满怀信心地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五四运动时期他写了( )
A. 《文学改良刍议》B. 《本志罪案之答辩书》C. 《狂人日记》D.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8.“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消灭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中共二大宣言》1922年7月)该纲领表明中共( )
A. 第一次确定了自己的社会主义革命纲领B. 找到了十月革命的正确道路
C. 对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有了正确的认识D. 是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
9.“君等四年以来之国耻纪念,至今仍有一线之良知、半腔热血存焉否乎?如有存也,请父告其子,姊告其妹……毋忘此国耻纪念日。”这集中体现了五四运动的( )
A. 民主精神B. 自由精神C. 科学精神D. 爱国精神
10.毛泽东认为:“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这一评价主要是强调( )
A. 它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B. 它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C. 中国工人阶级和学生的先锋作用D. 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奠基作用
11.1919年6月12日《上海学联告同胞书》中说:“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个资料说明,当时五四运动已经发展为( )
A. 工人阶级的爱国运动B. 全国规模的学生爱国运动
C. 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D. 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
12.民族主义、公众舆论和群众游行是近代革命的重要表现形式。最先体现这三种形式的运动是( )
A. 戊戌变法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北伐战争
13.1927年9月26日,中共陕西省委举行第一次扩大会议,会议决议强调加强军事工作和农运工作:坚决反对冯玉祥,发动群众破坏其军事设施;党到农村去,在土地革命政纲之下,加紧农村阶级斗争,准备总暴动,建立农协政权。该决议反映了( )
A. 八七会议精神的贯彻B.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 工农武装运动蓬勃发展D. 中共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14.1964年董必武来到浙江某地,挥诗一首:“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该地是( )
A. 绍兴东湖B. 杭州西湖C. 嘉兴南湖D. 宁波东钱湖
15.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推动下,全国各地国货界一致响应,国货运动曾一度颇具声势。特别在上海,作为经济大埠,全国经济重镇,提倡国货运动轰轰烈烈,民众踊跃参加,到1930 年10月7日,已进行了第三次国货运动大会,成效显著。这一做法有利于( )
A. 阻断西方的经济侵略B. 加快工业体系的形成C. 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D. 调整失衡的国民经济
16.“八一”建军节期间,如果你有幸被邀请做历史讲解员,有人问:“南昌起义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支革命军主要去了哪里 ”你的正确回答是( )
A. 转战湘南B. 攻占九江C. 进军井冈山D. 攻占长沙
17.中共“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在瞻仰红船时指出,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他们瞻仰的红船位于( )
A. 浙江嘉兴B. 江西井冈山C. 陕西延安D. 河北西柏坡
18.在1919年6月3日之前,五四运动的中心和主力是知识分子,之后,无产阶级以历史上空前的政治大罢工投入斗争,跃进成为革命运动的中心和主力,帮助斗争迅速取得胜利。可见,五四运动( )
A. 是北伐战争重要组成部分B. 打击了封建军阀腐朽统治
C. 开始了民主革命的新阶段D.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19.下图为油画《向井冈山进军》,此事件的发生,意义重大。其主要表现在( )
A. 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B. 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C. 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D. 星星之火已成为燎原之势
20.陈独秀认为,在某历史事件中体现出“直接行动”的精神,即“对于社会国家的黑暗,由人民直接行动,加以制裁,不诉诸法律,不利用特殊势力,不依赖代表”。据此推断,该事件( )
A. 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B. 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C. 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D. 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材料二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产生的直接成果。这一成果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参会的主要目标尽管被认为“没有实现”,但参战却对长期追求的国家建构与国家认同之形成,助益甚巨。围绕为何参战、如何参战以及战后交涉,外交通过通电、媒体为国内各阶层所共有。各地一旦发生涉外案件,外交就为全中国所关心。此等举国关注普及了维护民族利益、保护和收回主权等国家主义共识,并转而为参加国际会议的全权代表和进行地方交涉的承担者所共有,通过这种内外持续互动,“外交”遂成为使国民意识到“中华民国”或“中国”的有效媒介。
——摘编自魏磊杰《“旧邦新造”的国际之维:重思中国与“一战”的关系》
材料二 五四以前中国的社会,可以说是一点没有组织。从前这个学校的学生那个学校的学生是一点没有联络的,现在居然各县各省的学生都有联合会。从前这个学校的教职员和那个学校的教职员也一点没有联络的,现在居然有好几省已经组织成了什么教职员工会。从前工界是一点没有组织的,自从五四以来,有工人的地方,如上海等处也添了许多中华工业协会等种种机关。从前商界也是一点组织没有的,现在如天津等处的商人有同业公会的组织。
——摘编自罗家伦《一年来我们学生运动底成功失败和将来应取的方针》
(1)中国参会的主要目标“没有实现”指什么事件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参战”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观察下列三幅图片,这里曾是中国“革命圣火”燎原之地。
材料二 中国的特点……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上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行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1)将图片按中国革命发展的历程排序(填写图号),并写出与每一幅图片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的意义。
(2)材料二表明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道路?为什么要走这样一条“相反的道路”?
24.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历史前进的方向,有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破解前进道路上遇到的一个又一个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党的领导下,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掀起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1923年2月4日爆发的京汉铁路三万名工人大罢工,使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达到顶点。2月7日,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军阀吴佩孚调动军警在京汉铁路沿线血腥镇压罢工工人。……“二七惨案”发生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这个时期党领导的工人斗争,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带着这些经验教训,进入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大革命时期。
1922年1月,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出席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指明,中国“当前的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外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把督军推倒”,建立一个民主主义共和国。这对于党制定当时的革命纲领给予了直接的帮助。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通过对中国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揭示出中国社会的性质,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在现阶段的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在中国共产党光辉的历史上,几乎每一次危机,都成为之后党做出正确决策并迎来大发展、大进步的契机。
——摘编自姬轩亦《国祚密码》
(1)据材料一指出中共一大确定的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二大提出“最低纲领”的背景,并指出其提出的意义。
(2)结合中国20世纪20年代后期的历史,简要说明党面对“危机”是怎样“做出正确决策并迎来大发展、大进步”的,并指出其体现出的党的思想路线是什么。
参考答案
1.D2.D3.C4.B5.D6.A7.D8.C9.D10.D11.D12.C13.A14.C15.C16.A17.A18.C19.C
20.B
21.(1)转变:从攻击国民党到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原因:共产党人认为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唯一国民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还不是一个强大的党;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受挫折,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孙中山思想观念的变化,决定同共产党合作。
(2)直接成果: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国民革命兴起。积极影响: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22.(1)事件:巴黎和会无理拒绝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正当要求,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积极影响:有利于提高民众的国家主权和民族意识,唤起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有利于重视外交和通过外交手段维护民族权益。
(2)意义:推动了民众的联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23.(1)排序:图三→图二→图一。
图一:建立了全国性的红色政权。
图二:创建了第一支坚强的红军部队;巩固和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图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了。
(2)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原因: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城市敌强我弱,以城市暴动为中心的道路(城市中心论)在中国行不通,必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4.(1)任务: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背景:吸取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的经验教训,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力量强大;共产国际给予了直接的指导。
意义: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决策:国民革命失败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夺取大城市策略的失利,使党和革命面临生死危机,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推动了全国十几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使红色根据地迅速发展壮大。
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