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坪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
语文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对原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 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
C. 秦晋围郑的原因有二:一是郑“无礼于晋”,二是郑“贰于楚”。
D. 本文除去主体说辞部分层层深入、步步紧逼之外,首尾几个自然段的叙事,尽管文字简洁,情节的推进变化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阕,也叫片。 B. 戴望舒早期的诗歌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雨巷》是他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C. 《诗经》中,“风”代表了《诗经》的最高成就,它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描述爱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展示了古代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图景。 D.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下列各项中,对成语语素解释正确最多的一项是( )
A. 不足为训 训:准则 错落有致 致:情趣 固若金汤 金:坚固的城墙
B. 不速之客 速:邀请 长治久安 治:治理 踌躇满志 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
C. 不学无术 学:学习 焚膏继晷 晷:日影 不能自已 已:停止
D. 从善如登 登:升高 充耳不闻 充:塞住 不可胜数 胜:超过
4.下列划线字都属通假字的一组是( )
A. 厚遗秦王宠臣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B. 卒起不意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C. 夫晋,何厌之有? 进兵北略地 D. 失其所与,不知 持千金之资币物
5.下面一段文字中加点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春蚕无需自栩 , 那吐出的银丝就是丈量生命价值的尺子。只有懂得感动,才会相信这个世界有干净的奉献,有纯粹的温暖,才会懂得世间万象,何为表里。我们身边的伟人,不乏有奉献作为之人,譬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农田,他不畏艰辛 , 远离繁华,不怕苦、不怕累,不慕名利。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专注于田畴。
A.自栩
B.譬如
C.艰辛
D.田畴
6.下列各句中,句式特征和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
例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B. 贤能为之用
C.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7.下面各项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B. 未尝不临文嗟悼 C. 齐彭殇为妄作 D. 悟言一室之内
8.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匪来贸丝 贸:交换 B. 悔相道之不察兮 相:观察
C. 无与士耽 耽:耽搁 D. 便言多令才 令:美好的
9.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的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则胜负之数 , 存亡之理 ②数见不鲜(成语)
B. ①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②暴秦之欲无厌
C. ①六国互丧 , 率赂秦耶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 盖失强援
D. ①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不咽也 ②谨食之,时而献焉(《捕蛇者说》)
10.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拜谒(yè) 瞋目(chēn) 不惮(dàn) 青荇(háng)
B. 刀俎(zǔ) 弭谤(mǐ) 骸骨(hái) 憎恨(zēng)
C. 长篙(hāo) 莅临(lì) 恪守(kè) 激亢(kàng)
D. 横亘(gèn) 忤视(wǔ) 浸渍(zé) 彘肩(zhì)
1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我国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多发的情况下,各种思想和言论难免__________,我们一定要擦亮双眼,仔细辨析。
②受叙利亚紧张的安全局势的影响,叙利亚难民纷纷穿过叙利亚北部的边境,涌入伊拉克库尔德人控制地区,大量人员进入可能__________,专家表示伊拉克安全局势令人担忧。
③中国人强大的购买力让国外人震惊,中国旅游团常被国外当地媒体冠以“疯狂购物游客团”的称号,如今,旅游纪念品往往__________,使中国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悄然改变。
A. 鱼目混珠 泥沙俱下 鱼龙混杂 B. 泥沙俱下 鱼目混珠 鱼龙混杂
C. 鱼龙混杂 泥沙俱下 鱼目混珠 D. 泥沙俱下 鱼龙混杂 鱼目混珠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历史证明,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一个大国的崛起过程,必然是国民意识的复苏过程,更是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空前增强的时代。
B. 在当今时代,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软实力”硬不硬、强不强,与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强大与否直接相关。
C. 国运危急,一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命运也被裹挟至人生的谷底。颠沛流离的生活对她的诗词迸发出坚忍和至诚的光芒。
D. 据悉,空气污染现已成为美国首要的第一I疾病杀手,它不但会引起心血管疾病,还会影响儿童的心肺功能和认知能力。
13.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联合国新任秘书长安东尼奥 古特雷斯,曾担任葡萄牙总理,他外交能力突出,四国语言信手拈来 , 各外媒对他的语言才能赞不绝口。
B. 张经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火石 , 让小余心头郁积的阴霾顿时消散,再次燃起争创销售佳绩的激情。
C. 吴湖帆工山水,亦擅松、竹、芙蕖。其画风秀丽丰腴,设色深具烟云飘渺、泉石洗荡之致,达到了毫厘不爽的程度。
D. 这恶魔似的铁马,那振聋发聩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正是它,把瓦尔登湖岸上的树木和风景吞噬了。
1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老嬤嬤引黛玉进东房门来。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罽,________________。其余陈设,自不必细说。
①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靠背,石青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
②地下面西一溜四张椅上,都搭着银红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脚踏
③左边几上文王鼎匙箸香盒
④椅之两边,也有一对高几,几上茗碗瓶花俱备
⑤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觚内插着时鲜花卉,并茗碗痰盒等物
⑥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
A. ①⑥③⑤②④ B. ①②⑥③⑤④ C. ⑥①②④⑤③ D. ⑥③⑤①②④
15.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
A. 吾师道也 B. 顺流而东也 C.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D. 訇然中开
16.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B. 合盖隆起,形似酒尊
C. 一时收禽,上下肃然 D.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17.下列选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是( )
A.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C. 偏袒扼腕而进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D.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
18.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所谓“六书”之说,其中的“象形”是指依照事物的形状构成汉字的字形,比如“刀”“木”;“指事”指的是在象形符号上加上指事性的形体或符号,比如“刃”“本”。
B.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五代孟昶题在寝门桃符板上的对联,相传这是最早的对联,也是最早的春联,王安石诗中的“总把新桃换旧符”指的就是贴春联。
C. 《论语》中“仁”字共出现过104次,关于什么是“仁”,孔子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他总是根据不同的对象,对“仁”进行不同的阐述。
D. 《兰亭集序》开篇说的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即公元353年,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可以推算出公元357年是丁辰年。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听力专家曹永茂教授解释说,人的耳朵在正常的情况之下,对传输的声音是等比例放大。________,就像在耳朵里安装了一个扩音器,这导致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声音变得异常敏感。
A. 如果传输声音呈几何倍数放大,则说明耳朵高频听力受损
B. 如果耳朵高频听力受损,传输声音则是呈几何倍数放大
C. 因为耳朵高频听力受损,所以传输声音呈几何倍数放大
D. 因为传输声音呈几何倍数放大,所以耳朵高频听力受损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苏明娟实现了从农家女孩到团省委副书记的“逆袭”,这让我们看到:扶贫救助不能只顾解决眼前之困,更需要立足长远培养脱贫能力。
B. 越南人学习中文的势头近年来蓬勃发展,双方虽然因南海紧张局势而关系恶化,但是越南的“中文热”没有降温。
C. 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对青少年观众很有教育意义。
D. 多家共享单车公司面临困境,已有单车公司退出了市场,部分仍在运营的公司也面临着人员离职、资金短缺、生存困难等诸多问题。
二、填空题
21.陆蠡在《囚绿记》中,抒写自己对于________ 的爱恋和怀念,实际上是抒发对________的热爱和对________的追求。
22.《无题》诗中的千古名句,又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的诗句:
________ ,________ 。
23.写出下列句中划线词的古今义。
(1)爵通侯,兄弟亲近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
(2)武使匈奴,明年 , 陵降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
(3)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
(4)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
三、翻译
24.解释《念奴娇·赤壁怀古》名词的活用。
①大江东去 ________
②灰飞烟灭 ________
③仓皇北顾 ________
④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________
25.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四、语言表达
2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现世只是一个密密无缝的利害网,一般人不能跳脱这个圈套,所以转来转去, 。人人都把自己放在首位,欺诈、凌虐、劫夺种种罪孽都种根于此。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人在创造或是欣赏艺术时, 。艺术的活动是“无所为而为”的。我以为无论是讲学问或是做事业的人都要抱有一副“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把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 , 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
五、默写
2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借周瑜功名早成而自己鬓发斑白仍无建树之对比,表达了壮志未酬身先老的叹惋和感慨。
六、综合题
29.名著导读。
(1)“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出自《 》中 之口,此诗的名字是《 》,此诗意在喻人,悲叹自己的命运,控诉社会的黑暗,其思想性与艺术性均达到最高境界。
(2)《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 , 我们所熟知的关于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 、华容道义释 、过五关斩 、水淹 、败走 。
七、文言文阅读
3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二)
陕西李广为上郡太守,尝从百骑出,卒遇匈奴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未到匈奴阵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军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归其大军。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飞将李广》)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B.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C.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D.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向,在中国古代,君臣议事于朝廷之上,是以向南的座位为尊的。但在宾主之间,一般以向东的座位为尊,因此古人常常以请人东向坐来表示对人的尊敬。
B.为寿,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
C.《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本纪、世家、列传、记、表五类。郭沫若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平旦是太阳露出地平线之前,天刚蒙蒙亮的一段时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黎明之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段文字出处不同,但故事情节曲折跌宕,主要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都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B.到鸿门后,刘邦先称臣谢罪又把欲王关中的野心否认得干干净净,还套出了军中的奸细,足见他能言善辩,机变狡诈。
C.李广带了百余名骑兵最终遇到了几千名匈奴骑兵,手下被吓得惊慌失措,他却能做到处乱不惊,还下令下马解鞍来攻击敌军。
D.胡军从吃惊到不敢攻击再到带着护卫的白马将军来试探都没有结果,最后李广率军返回汉军大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②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
八、诗歌鉴赏
3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歌一二句中最值得品味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2)诗歌三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九、现代文阅读
3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苏七块
冯骥才
苏大幅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踝,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结齿,眸子赛①灯,下巴颤儿一塔山羊须,浸了油塞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戳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塞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段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功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人有了能耐,脾气准各色②。苏大夫有个各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在上,他才肯瞧病,否则绝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贬的绰号叫作“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苏大夫好大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拖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了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他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哼呦哼呦叫疼。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门后,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搂着打牌。
过了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收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架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投,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去。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选自《俗世奇人》)
【注释】①赛:天津地方土语,有“好像”或“似”之意。②各色:方言,意思是特殊,与众不同。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情节曲折,作者运用伏笔和照应,先写车夫求医无钱,再写华大夫暗中相助,最后写苏七块赠药退钱,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B.小说主人公苏七块职业是医生,在医术上可谓是“正骨神医”,但“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说明他的医德遭人质疑。
C.小说采用欧.亨利式的结尾,结局颇有点出人意料,读者在对苏七块的个性,人品感到惊疑、怪异之际,又会对他油然萌生敬佩之情。
D.小说的故事性和传奇性很强,语言典雅优美。让人粗读故事会大呼奇妙,咀嚼文字又觉得精妙无比。
(2)小说是如何塑造苏七块这个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3)苏七块是冯骥才文化小说系列中的“奇人”之一,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苏七块身上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
十、写作题
3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旋律起伏的音乐,琅琅上口的诗篇,娓娓的谈话,由衷的赞叹,自然的交响,街巷的人声……这些声音都可能拨动你的心弦,深深地触动你。
请你以“我心中的好声音”为题目,自选题材(诗歌除外),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2.【答案】 D
3.【答案】 A
4.【答案】 B
5.【答案】 A
6.【答案】 B
7.【答案】 D
8.【答案】 C
9.【答案】 C
10.【答案】 B
11.【答案】 D
12.【答案】 B
13.【答案】 C
14.【答案】 A
15.【答案】 D
16.【答案】 D
17.【答案】 C
18.【答案】 D
19.【答案】 B
20.【答案】 A
二、填空题
21.【答案】绿色;生活;光明
22.【答案】 春蚕到死丝方尽
; 蜡炬成灰泪始干
23.【答案】 (1)皇上的亲近之臣;(一方对另一方)亲密地接近
(2)第二年;今年的下一年
(3)栽培,提拔;完成(多指事业)
(4)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岳父
三、翻译
24.【答案】 名词作状语 向东;名词作状语 像灰一样;像烟一样;名词作状语 向北;名词用作动词 吃饭
25.【答案】 (1)这紧迫了,我请求进去,跟他同生共死。
(2)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3)现在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扩张它西边的边境,如果不使秦国的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26.【答案】 (1)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土地呢?
(2)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 我就不会有今天。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人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
四、语言表达
27.【答案】 仍是被“利害”两个大字系住;都要从现世升华到艺术世界里去;不斤斤计较于利害得失
五、默写
28.【答案】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六、综合题
29.【答案】 (1)红楼梦;林黛玉;葬花吟
(2)关羽;单骑;曹操;六将;七军;麦城
七、文言文阅读
30.【答案】 (1)D
(2)C
(3)C
(4)①范增屡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
②到了半夜,匈奴兵又以为汉朝在附近设有伏兵,想在夜里偷袭他们,(于是)匈奴人就都领兵撤离了。
八、诗歌鉴赏
31.【答案】 (1)“惊”字用得最好。准确地表达了诗人“见草芽“时的内心感受:新奇、惊讶、欣喜。
(2)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到“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讲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花。“却嫌”、“故穿”,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饶有情趣。实则更是显出作者看到如此美景后感慨、高兴、欣喜之情。
九、现代文阅读
32.【答案】 (1)D
(2)①细节描写:a通过外貌描写,先是“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接着来个特写“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突出了他的个性、精神和干练;b通过动作描写,“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突出了他治病手法的娴熟,医术精湛。
②侧面描写:文章结尾提及华大夫“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侧面体现了苏七块扶危济贫的善良品格。
③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写到苏七块出名之后有“各色的规矩”,无论贫富亲疏,要看病先拿七块银元,否则绝不搭理,似乎是批判他唯金钱至上的观念,后来给张四治病后赠送药物以及退钱给华大夫的细节,却赞扬了他善良的本性。
(3)①外貌奇。远观“人高袍长,手瘦有劲”,近看“红唇皓齿,眸子赛灯”,细瞧“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奇人异貌,个性十足。
②医术奇。正面描写接骨速度之快、手法之精,表现医术的娴熟高超神奇;写洋人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从侧面表现他的医术高超。
③看病规矩奇。他有个各色的规矩:不论远近亲疏,必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否则绝不搭理。
④为人处世奇。他性格倔强,坚持原则,外冷内热,心地善良。从给张四接骨的表现可知。
十、写作题
33.【答案】 【参考例文】
我心中的“好声音”
我独坐窗前,深黑色的天空,被窗棱划成了几块。颗颗繁星散落在那皎洁的上弦月的周围,仿佛夕阳爱抚下的湖面上泛起粼粼金辉。
夜,很美,很静
我面向天空,哼着那熟悉的旋律,“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
这首歌不仅是我喜欢,也是我妈妈所爱的。这首歌曾陪伴了我度过许多梦乡,也包含了母爱的声音
那年,那天,那晚,是那个冬天最冷的一晚,屋外,大雪纷飞,狂风呼啸,大地也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白棉被。屋内,我裹着被子静静地望着灯光下母亲忙碌的背影。她在为我织围巾,她说过,外面卖的围巾戴着不暖和,自个儿织得戴着才舒服。
我缩在被窝里,只露出个头,静静地注视着母亲。虽然屋内已经烧了个火炉,但依旧抵挡不住外面的寒冷,我躲在被窝里颤抖着身子,睡不着。我不断搓着手掌,可一点温暖都没有。
母亲听见我的动静,放下手中的活儿,过来看看我,说:“怎么睡不着啊?”我颤抖着身体,说:“冷,睡 睡不着。”母亲又将火炉往床边靠了靠,脱下棉袄,盖在我身边,又坐在床边,将我抱在怀中,为我取暖。
我颤动着声音说:“妈妈,你不穿棉袄,会冷。”母亲怜爱着摸了摸我的头,慈爱地说:“妈妈不怕冷,快睡吧!妈妈给你唱个《摇篮曲》。”我点点头,看看妈妈,不作声。
母亲轻轻拍着我,轻声唱着优美的曲子。我静静地聆听着,呆呆地望着窗外飞扬的雪花。身体渐渐暖起来,母亲的发香萦绕在我身边。我抬头望了望母亲,母亲的秀发乌黑亮丽,很有光泽,可脸却被冻的通红。
我低下头,闭上眼,一颗泪珠从眼角滑入嘴里,有点咸,有点甜
耳畔,是母亲动听的乐曲,而我眼睛里朦朦胧胧,窗外的景色,若隐若现,我伴着母亲的声音,陷入梦境。
耳边,依稀听见:“夜深人儿静,小宝宝快长大,为祖国立大功啊,月儿那个明,风儿那个静,摇篮轻轻摆动啊,她的宝宝睡在梦中,微微地露出笑容 ”
此时,我渐渐缓过神。时间一点点划过指尖,月光穿过云层,抚在我身上。我朝母亲的方向望了望,她,老了,真的老了
我回过头,流下泪,泪水与歌声,回绕在如梦如幻的月光下。
母亲的歌声,永远是我心中最美的声音,任何物质,都取代不了。
“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