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说文如何说理如何分析 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论说文如何说理如何分析 课件(2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6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22 16:55: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论说文如何
学会说理
学会分析
述类文章是一种内容以说理为主体的文章。
不管如何分类,说理是论述类文章的基本特征,将“理”说通、说清、说明是其共性要求。
一篇优秀的论述类文章的必备的8点要求:
1.明确的观点
2.独特的思想
3.清晰的指向
4.严谨的逻辑
5.正确的思辨
6.理性的表达
7.规则的范式
8.论据的信实
高考论述文的评分细则
综合作文的审题、内容、表达等因素,从36分往上计算,把作文分成5个档次。55~60分为一类卷,50~54分为二类卷,45~49分为三类卷,40~44分为四类卷,36~39分为五类卷。
一类卷 不仅审题准确,还应在这基础上对题意有自己的理解和生发,论说有层次感,对问题的理解有深度,语言流畅。
二类卷 审题准确,对作文题所涉论题有较深的认识,讲究论证方法,对文中的概念能采用定义、归纳、演绎等逻辑证明的方法较好地论证观点,论说色彩较为明显。语言流畅。
三类卷 审题基本符合题意,偏重使用举例的方法来证明其观点,事例能说明观点,论说较有力。语言通顺。
四类卷 审题部分符合题意,较多依靠举例说明观点,有适当论证,语言较通顺,结构较完整。
五类卷 审题部分偏离题意,但仍然在题目的范畴中。内容相对单薄,缺乏深度,结构不太完整,语言有一些语病及错别字。字迹尚清楚。
36分以下是问题卷
3
2018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思考:从下面两篇高考考场作文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古魄今魂,浙江与我同行
刘亮程说过:“故乡一如我古旧而崭新的血液。”站在过去与未来的交汇处,站在人生的新起点,我想说:古魄今魂,浙江与我同行。
历史文化是她的根。回溯她的前世,从白居易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到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浙江滋养了务实爱民的官文化。从张宗子的《西湖七月半》到徐霞客的《雁荡游记》,浙江孕育了知行合一的民文化。淡雅的山脉,给我们“池塘生香草 ,园柳变鸣禽”的自然平和;澎湃的海浪,又给我们“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浙江是古老的,承载着智慧的教训和 丰厚的底蕴。
创新发展是她的叶。仍记得G20湖面上的歌舞,仍记得水乡乌镇闪耀的科技之光 。当第一家互联网法院诞生,当西湖大学赢来阵阵叫好,这片古老的土地以崭新的面貌唱起时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想法,绘制成了一个个创意小镇的地图。与时俱进的浙江,承担起了时代的重任。
加缪曾说过:“人人身上都有一种感觉,或是一支回忆之篇,或是荒诞的设想。不是想回到过去,就是想时光飞逝。”站在这个玄妙的时间点,我贪婪地汲取历史的养料,又期盼地构想未来的蓝图。我是浙江树上结的青涩的浙江果,而我反省自我,我将站在当下,与浙江同行。
我们,是浙江的魂。
携那古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虽千万人吾往矣”,我将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思想的瞭望者,永远在曙光的方向。
因为古魄今魂,我更注重当下。五四运动时,朱自清先生寄居温州,便悟出了“刹那主义”,往者不可谏,来者难望见,最重要的是把握人生的这一刹那,让这一刹那绽放出光彩。“刹那主义”,是浙江的主义,又是我们的主义,在这片务实而上进的土地,才有可能孕育出这样的思想。
我将带着浙江的魂,走向四方。正如北京大学校歌《燕园情》里唱的那样,“我们来自五湖四海,我们走向海角天涯”。让浙江氛围萦绕整个土地,是青年的责任,亦是浙江母亲对我们的期许。
曾经,我与浙江同行,她伴我走过十八年岁月 。而现在,浙江与我同行,我带她走向不朽的明天。
猛进如潮(58)
百年前,孙文立于浙江之畔,见汹涌之潮水,高呼“世界之流浩浩荡荡”,提笔写下“猛进如潮”四个大字。如今,在浙江大地上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我们生于新时代,作为新青年,在如此大地之上,又岂能不勇立潮头,猛进如潮?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作为新一代浙江青年,欲勇立潮头,岂能无包容之大气度。当今世代繁复,文化是“百花齐放”之姿,人们的眼光必将布局全球,如果不能涵养大胸怀,放长眼光,又岂能做到如鲁迅高呼的“拿来”。包容文化差异,接纳群体差异,是我们浙江学子散向全球,支撑起将来的必要条件。
周国平曾言“唯有精神永存!”这精神便是“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这是陈寅恪先生悼念浙江学者王国维所提出的。身于当下,我们定当承先辈之荣膺,将这思想,将这精神,如浩荡之水传承而下,方此一浪更比一浪高,浪头连绵不息,浙江精神也能源远留(流)长。
于生长生活中,我们应于浙江先哲王阳明般“处处存疑”,以存疑之态将“心中贼”破,于生活中积累思想的火种。此外,我们又应当如海德格尔所言“诗意地栖居于这片大地”。多走走,看看浙江大美河山,于诗意体悟中,寄精神于无拘之中,“知行合一”,与这片大地真正相融。
猛进如潮,自当心比天高。身于浙江,但是我们不能将自己束缚于浙江。我们应当志存高远,以为人类共同体奋斗为目标而奋斗。“不驰骛于虚声”,我们扎根于这片土地,但我们的枝叶应当荫蔽整片大洲。正如博尔赫斯所言:“我的所为是为了使我在岁月流逝中心安。”倘若我们能在岁月流逝中,心安于自己所为,无愧于自己志向,我们就可以高呼“我是一个浙江人”了。
猛进如潮,勇立潮头,我们不能忘了我们是一个中国人!在党的代表大会之后,全面小康已迫在眉睫,浙江作为一个经济大省应当去扶助全国各地落单的伙伴,而我们即将在高考后奔向全国各地,于此中,我们更应当将浙江的一颗暖心带往各地。先富不忘后富,这是我们浙江的感恩之心。
共同特点
会说理
会分析
常见的议论段包括如下五个层次:
摆论点---解说论点---举例---分析论据---小结论点
篇幅约占全段1/2
其实,分析才是硬道理
例证法是高中生写议论文最常用的论证方法之一。如果例证法用得好,让事实说话,往往会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所谓“事实胜于雄辩”。
然而,仅仅有事实是不够的,还要有鞭辟入里的分析,边摆事实,边讲道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那才使人信服。
理是什么?
所谓“理”可分两个层面。一是指“事理”和“情理”;另一个层面是指“哲理”。我们只有把“常理”提升到“哲理”的层次,文章才会有厚度、有质感。
“讲道理”的实质是指论证思维过程的展开。具体地说就是如何把论点和论据结合起来。
例:五十年代初,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拦,终于回到了新中国的怀抱。美国海军次长金波尔在得知他要回国时,立即给美国移民当局写信,声称:“我宁肯把这家伙毙了,也不能让他回国。因为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的东西,他知道得太多了。任何时候,他一个人都足以抵得上五个现代加强机械师。” 可见,知识就是力量。
这里的分析空洞,先是讲述材料,然后直接得出结论,缺乏分析说理的具体过程,材料的讲述是叙事性的,如果不跟分析说理结合起来,不仅论述无力,而且文体特征也不鲜明。
【例】知识就是力量。(观点句)它首先是一种难以量化的、伟大的精神智慧,当然更可转化为具体的、可见的、巨大的物质力量。(阐释句)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可以坐知天下之事。(材料句)凭什么?知识,以及知识带来的预见性。(分析句)史蒂芬·霍金,被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轮椅上20多年,全身能“活动”的,除了眼睛,只剩一根食指,但这并不影响他能够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享有国际声誉的伟人、超人。(材料句)靠什么?知识——关于宇宙奥秘:天体物理、时空本质的最新知识,最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智慧。(分析句)可见,知识能够改变世界,知识能够决定命运,知识能够给人自由。(结论句)
论证段落应该依次包含如下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
观点句
阐释句
材料句
分析句
结论句。
题目:生命因奋斗而精彩
曾经身处那样险恶的环境,忍受着世人的嘲讽和内心的痛苦,太史公凭着自己的奇崛神笔,以刚毅之心正直之气来书写历史,书写两千年的沧海桑田。于是,他的名字便与他的不朽著作一起载入史册,那张悬着两行清泪的脸也与他的精神一起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后人对他的光辉评价: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huán)。
评一评
存在不足:有叙无议(以例代议)
因为坚持不懈,所以生命精彩。
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jīng)节升华为一段千古惊奇,书写了一段千古的悲歌,他就是苏武。他,用时间与智慧演绎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就是钱学森。他,用意志演奏出生命的乐章,在失聪的时候,他扼住命运的咽喉,勇创生命的交响,他,就是贝多芬。他们面对困难,战败障碍,坚持不懈,拥有精彩的生命!
存在不足:有议不当,没有围绕“坚持不懈”而议
评一评
心怀祖国,生命精彩。 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拂走了牧羊老者的扬扬须鬓;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涤荡着风波亭的点点残血……然而,苏武的一根竹杖,岳将军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早已映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他们精彩的生命,也早已在历史的天空中飞扬。(事例的结果)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心怀祖国,在心灵的天空中,他们倾尽了对祖国的满腔热血,用执着与忠心,营造出了精彩的生命。
为什么(生命精彩)
是因为(心怀祖国)
学一学
方法一:因果分析---“以问引论”。
思路(针对结果)为什么——是因为(论点)
关键:找准因果关系,将原因与观点对应起来。
建议句式:为什么这样?正是因为……才……
因为---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 为什么……因为……; 正因为如此……所以……
(论据) 死,可以明志;生,则可以践志。司马迁受累于李陵一案,他经历了宫刑之痛,国君之恨,乡亲父老的白眼。他曾经哭泣过、孤独过,最终,司马迁写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使生命之树精彩。(事例的结果)
(论点)精彩的生命源于忍辱负重
练一练-------因果分析
(因果分析)他为什么能这样呢?因为他忍辱负重,他要向世人证明自己不是一个懦夫,而是一个在屈辱面前能屈能伸的忍者,在屈辱面前越战越勇的斗士。唯有忍辱负重,方能让生命精彩。
因为他们坚持不懈,所以得到精彩的生命。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坚持不懈,做出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辉煌的业绩。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整理搜集,笔耕不息,哪里会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如果没有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没有他对人生的愤世嫉俗,深刻理解,哪里会有文学巨著《红楼梦》的诞生?……正是因为他们坚持不懈的付出,所以活出生命的精彩!
假设(没有的行为)
结果(哪里会有……)
应该(坚持不懈)
学一学
方法二:假设分析
思路:反面假设(假设相反情形及结果)—结果展示—正面强调
关键:围绕论点假设,虚实对比中强调论点。
建议句式:如果没有……那么(哪里会有)…… 如果---那么---; 倘若---就---; 假如----怎能(哪会)
生命因积极进取而精彩。
“天生我材必有用。”想要生命之花美丽地盛放就得积极进取。周杰伦凭借一首《双节棍》打下了华语音乐的天下。如果周杰伦不是积极进取,不断努力,何来今日的成功?如果周杰伦轻易在失败中说放弃,在病痛中言败,自暴自弃,何来人生的精彩?生命的精彩源于积极进取,积极进取吧,你也能活出精彩人生。
(论据)孤独的老渔夫桑提亚哥,在茫茫大海上和鲨鱼纠缠,搏斗三天三夜,他最后拖回家的只是一副白骨架子;而在长期的劳动斗争中,他又屡遭厄运,饱经风霜,生活给他铺满荆棘,命运掐(qiā)着他的脖子,他在一次次跌倒后又一次次爬起,在困难和失败面前不屈不挠!
(论点)不屈不挠,生命精彩。
练一练----假设分析
(假设分析)如果桑提亚哥没有一次次爬起,那么,他早已成为鲨鱼的一顿美餐;如果他遇事轻易屈服,那么,他早已成为绝望的代名词!可见,生命的精彩,源于不屈不挠!
论点:生命因追求而精彩
还记得舞台上那尊慈祥万千的千手观音,还记得于心灵上那份跳跃的轻盈。邰(tái)丽华,从不幸的底谷到艺术的巅峰,不泯(mǐn)的追求,让她得以用手指勾勒出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跳出了精彩的人生。邓肯,经历种种的痛苦与不被理解,但因为不断的追求,在舞蹈艺术领域掀起了一场划时代的革命,成为现代舞蹈的创始人。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因为她们不断地追求理想,才让生命奏出精彩的乐章,才能拥有精彩的生命。
罗列事例
归纳共性,揭示观点
学一学
方法三:归纳分析
思路:列举事例—归纳共性—揭示观点
关键: 一句话概括一则论据;将共性、实质扣住论点
建议句式: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正是因为……才……
(论据)他,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惊奇,书写了精彩的生命,他就是苏武。他,五年归国路漫漫,却丝毫没有浇灭回家的信念。终于,十年两弹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书写了精彩的生命,他就是钱学森。他,在失聪时,扼住命运的咽喉,坚信生命的奇迹,勇创精彩的生命他,就是贝多芬。
(论点)因为有坚定的信念,所以生命精彩。
练一练----归纳分析
(归纳分析)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面对困难,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能勇往直前,书写精彩的生命!
小结:
分析事例的方法有许多,我们在运用的时候可恰当运用:因果分析、假设分析、归纳分析 ,
但关键要与论点相契合
那么如何
让分析更全面,
说理更深刻呢?
下一节课再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