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考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
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停止,该现象说明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正在发声的物体
声源。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
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
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
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Hz之间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
能传声。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向
外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
人就听到声音。
3.声速: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般情况下,℃個
U气。声音在
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4.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
回来的声音。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0.1s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
开来,此时障碍物到人耳的距离至少为
17m。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
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
注意】回声测距原理:S
2 t
(v声为声
音在介质中的速度,t为从发声到听到回声的
时间)
考点2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2.音调: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
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
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
快,频率越高。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
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
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Hz
到20000Hz。人们把高于20000Hz
的声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
叫做次声波。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
超声;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
是次声。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
闱广(填“广”或“窄”)
3.响度:声音的强弱。响度跟发声体的
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
越大,响度越大
4.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
咭构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根据不同人的
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
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考点3声的利用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渔民利用声呐探测
鱼群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某些雾化器利用超
声波产生水雾
考点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的来源
(1)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
发出的声音,属于噪声。
(2)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
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
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等级: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其
符号是dB。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弱的
声音,并不是没有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