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15章 第2节 动物运动的形成(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15章 第2节 动物运动的形成(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1-22 19:1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动物运动的形成
【教学目标】
1.观察长骨的结构,辨认骨的基本结构;
2.探究骨的成分,解释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3.说出人体骨骼和骨骼肌的组成,描述人体躯体运动的发生;
4.根据骨的成分知识,自觉养成坐、立、行的正确姿势。
【教学重点】
1.长骨结构与功能的适应;
2.骨的成分和特性;
3.躯体运动的形成。
【教学难点】
1.骨的结构和成分与其功能的关系;
2.躯体运动的形成。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方法】
探索、讨论、阅读。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来自农村,对生物的感性认识多,特别是对家禽家畜,更是不陌生。第一课时以活动“解剖观察哺乳动物的长骨”为主,则由学生自带动物的长骨,通过课堂实验,一起动手来认识骨的结构;再以活动“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为主,认识骨的成分。因此,组织好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实验,是骨教学的基本保证。此外,应教会学生运动骨折后的急救,特别是要保护骨膜。要重视联系青少年和老年人的运动保健知识。
标题 解剖观察哺乳动物的长骨
目的要求
材料器具
方法步骤
讨论 1.长骨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重要功能是什么?三部分。骨膜——骨的形成和骨折后的愈合;骨质,骨密质——抗压和抗扭曲力强,骨松质——坚固性;骨髓,红骨髓——造血功能,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当身体大量失血或贫血时,可转变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
2.为什么说长骨既坚固又轻便?长骨的骨干主要由骨密质构成,形成管状结构,轻而结实,弹性强。
标题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
实施实验并记录
分析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讨论 1.骨燃烧后的剩余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无机物,主要是钙盐等,使骨具有一定的硬度。
2.在稀盐酸中不能溶解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有机物,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使骨具有一定的柔韧性。
3.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进行科学探究的结果,展示实验处理材料。
4.怎样检验实验结论是否正确?有机物能燃烧,无机物能够溶解于盐酸。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关节——结合关节的剖面模式图和演示材料的观察,学生容易辨认关节的结构,活动“体验关节转动方向”有助于学生领会关节结构的牢固性和灵活性。骨骼——借助于有关的图解和模型,帮助学生识别部分骨的名称。骨骼肌——借助于有关的图解和模型,力争让学生观察到各部分的形态和部位,理解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然后,利用有关挂图引导学生识别人体骨骼肌的三大肌群。
标题 体验人体关节的运动方向
方法步骤
讨论 1.上述各个关节活动的方向是否相同,你认为这种特征与人的运动功能有什么关系?不同。大腿运动依靠髋关节,小腿运动关节依靠膝关节。这是与人直立行走和下肢要承受体重相适应。
2.思考关节有哪些结构与其灵活性及牢固性相适应。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学生制作伸肘和屈肘模型,教学时动员学生表演:右臂裸露而自然下垂;手中抓握石块;开始缓慢屈肘时,手掌将石块托起,直至屈肘90度。同学注意观察和记录完成每一步动作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收缩变化,进而引导屈肘运动的原理,再将物理杠杆的工作原理与屈肘运动的原理加以比较。
标题 制作伸肘和屈肘模型
目的要求
材料器具
方法步骤
讨论 1.你们制作的模型能否很好地演示伸肘和屈肘运动的形成?如果不能,提出改进的建议。
2.在伸肘和屈肘的运动形成中,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伸肘——肱二头肌舒张而肱三头肌收缩;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而肱三头肌舒张。
【作业布置】
预习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较多,学生的自我体验得到满足,对自己身体有一定的认识。
【板书设计】
第2节 动物运动的形成
一、骨
1.活动“解剖观察哺乳动物的长骨”
2.活动“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二、骨连结——关节
活动“体验人体关节的运动方向”
三、骨骼
1.中轴骨
2.四肢骨
四、骨骼肌
五、躯体运动的形成
1/4